★能力訓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帝王故事欣賞:帝王故事欣賞:馮跋(北燕文成帝),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練頻道。
劉備(漢昭烈帝)篇
——兼議“城府”
目前品“三國”之風日盛,三國的人物成為人們評議的焦點。品評中人們似乎多著墨于曹操、諸葛亮、關羽這些名望頗高的梟雄、謀師和驍將,說劉備似乎成了一種捎帶或陪襯,盡管文學及史學都把他界定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漢帝王。這中固然有其自身的緣由,但也不排除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路:在歷史中留名的應是那些大善大惡、膽略超絕之人,恩澤百姓,聲及史寰,風云叱咤,英姿卓然。而劉備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似乎都顯得遜色,并有不少明顯的弱點。因此,被人們忽略,不受人追捧,就成為必然了。
但透過歷史的塵霧及人們多年形成的固見,走近這位歷史人物,會發(fā)現(xiàn)其身上蘊涵著許多被人們忽略或被人們誤解的閃光點,而這些閃光點又是與他的遜色、他的平實、甚至他的弱點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并有著難得的現(xiàn)實感。品評這位仁兄,便有著些許不俗的意義,同時作為的歷史加文學人物,容易引發(fā)共鳴或爭論。
劉備是個地道的河北人,據(jù)說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祖籍保定涿州。當年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就是在涿州,其三弟張飛也是涿州人。現(xiàn)在他的家鄉(xiāng)遺存有“三義宮”和結(jié)義時的萬畝桃園,稱得上是三國文化的發(fā)祥地。
劉備為什么不招人喜歡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自東漢末年鎮(zhèn)壓黃巾軍起家,后做了蜀漢王朝的皇帝。人們了解他有的出于史籍,但絕大多數(shù)源于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所以,人們好像也分不清該把他看作是個文學人物還是歷史人物,文學有歷史的依據(jù),而史料又經(jīng)過了文學的渲染,亦實亦虛,亦真亦假,這無形中增加了對他感興趣的范圍,也豐富了其多重的內(nèi)涵。
無論文學和史學,都把劉備描繪成“紅臉”,這一方面由于他曲里拐彎地承繼有皇族的血統(tǒng),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自然比試圖*漢室、“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和盤據(jù)江南一偶的孫權(quán)顯得“根紅苗正”,血脈在封建制的國度中是很讓人看重的;另一方面劉備高揚“仁義”的大旗,盡管人們對他的“仁義”褒貶不一,但總比曹操的“*詐”和孫權(quán)的“猜忌”要得人心得多,也正統(tǒng)得多。所以,應當說劉備是順應了中國政治的審美需求,或者說是封建典章鍛造出了劉備這個人物。
但是,人們對這位人物似乎并不喜歡,或者說總是喜歡不起來。就像有些官方樹立的典型,百姓不買賬,甚至還有些抵觸感,于是便造成了不尷不尬、不冷不熱的局面。說來關鍵還在于自身不硬,或者是有明顯的硬傷和弱點。
為什么劉備不那么招人待見呢?說起來可能有這么幾點:一是本事不大。自古以來崇拜英雄或英雄崇拜都是人們的普遍心理,更何況在三國那樣一種豪強競斗的歷史時代。古人界定英雄無非幾大標準:一要武藝高強,這在冷兵器時代特別突出,是令人心悅誠服、克敵制勝、聚斂人才的資本,當然這之中還蘊含著膽氣,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沒兩下子、松包軟蛋,甭說古代,就是現(xiàn)今也不會有人佩服。劉備在這方面似乎就顯得“面”了點,除“三英戰(zhàn)呂布”時上去比劃了幾下,基本上沒見他展示過什么身手。喜歡看“打仗”的小孩兒不喜歡他,長大了自然對他也不會有好感。二要謀略過人,打仗不但要憑勇武,還要有計謀,排兵布陣,戰(zhàn)術安排,“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得動心思,有點花花腸子。不但作戰(zhàn),還包括政治交往,人際關系,這之中的說道就多了。謀略跟學問有著不小的關聯(lián),讀的書多自然見識就廣,懂得的道理也多,這方面中國人絕對腦子夠用。劉備在這方面又不見長,從“隆中對”開始基本上聽諸葛亮的,假若謀師不在身邊他自己行事,十有八九要砸鍋。荊州失守,他率軍伐吳,沿河數(shù)十里安營,使用木柵,犯了兵家之忌;一待好幾個月,弄得人困馬乏,結(jié)果被吳軍大敗。劉備從小不愛讀書,學識淺,謀略自然就要大打折扣了。三要富有文采,古人對詩書及文采的要求是甚高的,無論文臣還是武將。曹操登銅雀臺賦詩,關羽秉燭夜讀《春秋》,求的是一種境界,要的是一種品位。沒有它,就等于缺了魂,少了神,沒了高雅的情致和樂趣。此項說起來又不是劉備的長處,很少見他舞文弄墨,吟詩誦詞,也不愛附庸個高雅,這下在知識分子中又少了人緣。
二是不尊重婦女。劉備所說的一句話特別讓“半邊天”們耿耿于懷,那就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當時張飛駐守徐州,因醉酒失了城,劉備的妻子被呂布抓了去,張飛感到無臉見大哥,便要拔刀自殺,被劉備一把抱住,說了這句話。其初衷也不是要表達大男子主義,不把女人當人,而是想強調(diào)哥們兒義氣的重要性,就跟說你媽和你媳婦都掉到河里先救誰一樣,盡管心里想著先救媳婦嘴上也得說肯定先救老娘。但話說出來了,就特別招人家反感,女人如衣服,想穿就穿,想脫就脫,太不像話了。中國的男人也怪了,在外頭窩窩囊囊,回家卻擺大老爺們兒的派頭,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劉備的“衣服”特別多,有人專門統(tǒng)計過,他前前后后娶過七八個老婆,什么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吳夫人等等。什么東西多了都不太珍視,就欠讓他打一輩子光棍,那樣討個老婆肯定得寵上天。但也怪了,越這種人越有桃花運,有女人緣,但遭到了大多數(shù)女人的唾罵,這一來得罪面可就大了,女人可比男人難對付。
三是虛情假意。劉備做什么事兒好像總有點兒過,看上去虛的列的,照現(xiàn)在的說法叫“做秀”。也不知道是真為表達誠意,還是裝出來的,總讓人看著有些不大舒服,假惺惺的。盡管是撼天動地的壯舉,也不太容易讓人接受,受到人的敬佩。曹操統(tǒng)一北方,揮師南下進攻劉表,劉備受劉表之托守荊州。曹軍壓境,劉備被迫轉(zhuǎn)移。逃離時不但有軍隊,還有歸附他的數(shù)萬民眾。按理說,光軍隊走也不一定甩得下曹軍,老百姓扶老攜幼,拖家?guī)Э?,一天只能走十來里,兩下就得讓曹軍追上。有人勸他別顧那么多了,逃命要緊??蓜湔f成大事者必須以民為本,這么多老百姓來追隨我,不能撇下他們不管。直到曹軍殺來,才帶著幾個部將突圍,即 “當陽之敗”。趙云見劉備的老婆孩子沒跟出來,便冒死殺入重圍,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劉備見到兒子并沒有顯出高興,而是把他摔在地上,說為你這臭小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這舉動讓老百姓可有點看不過了,于是編出了個歇后語: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魯迅對劉備死瞧不上,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劉備為什么能成事
說了劉備這么多缺點,這么多不招人待見的地方,就需要反問了,為何這么個人就能做成皇帝?論能耐不大,出身也不顯赫;玩點小伎倆一眼就能看穿;沒有什么勢力,基本上屬于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伤豌妒浅闪?,袁紹、袁術、劉表等豪強卻紛紛落馬。這就耐人琢磨了,凡成就大業(yè)者必有其過人之處,而且劉備成事比著當時那一伐人要難得多得多。透過他那些不招人喜歡、或者說有些遭人誤解的地方,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超絕之處,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和達到的。具體講,就是百折不撓,愛才容才,講究仁義,他做到了極致。
首先是百折不撓。劉備這一輩子太不容易了,歷盡坎坷,磕磕絆絆。他少年喪父,與母親靠販鞋織草席為生,說是遠支皇族,其實一點沾不上光,與曹操、孫權(quán)這樣的干部子弟和富豪公子沒法比,奮斗的起點要低得多。因為生于這樣的家境,他不太愛讀書,喜歡溜狗養(yǎng)馬、聽音樂和穿漂亮衣服。他平時話不多,喜行不于色,好結(jié)交俠義豪杰,年輕人多喜歡跟他交往。史書上這些記載,多少帶有點兒貶義,照中國人的思路,屬于那種不安分的,但隱隱能看出他的志向和感召力。
天下紛爭,他參與其中,估計比當初胡傳魁也好不到哪去,“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只能東投西靠,到處給人送笑臉,他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慢慢積攢了點實力,也顯示出政治上的才華。他隱忍,決斷,剛毅,堅韌,說白了就是裝孫子,多周旋,吃苦耐勞,忍辱負重,要叫別人早灰心喪氣了,但他能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至于他開始是不是就有那么大的抱負或野心,誰也說不清楚,反正曹操是看出來了,這家伙眼毒,說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弄得劉備驚慌失措,落荒而逃。
劉備赤壁之戰(zhàn)聯(lián)合孫權(quán)打敗曹操,確立三分天下。跟孫權(quán)借了塊地算是立住了腳,而且死皮賴臉就是不還。人說借了債像楊白勞,其實是楊白勞像劉備。之后他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的政權(quán)。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他當上皇帝也沒享什么福,勞心受累,東征西戰(zhàn),其意志品質(zhì)就像東北話“鋼鋼”的,《三國志》評價他:“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為那些在底層的打拼者樹立了榜樣。
其次是愛才容才。要成事兒,光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是不行的,必須有人幫襯,使用人才。劉備愛才是出了名的,最典型莫過于“三顧茅廬”。為請諸葛亮出山,他帶著關羽、張飛頂風冒雪跑了三趟,兩次沒見著,最后一次堵住了,老先生正睡覺也不敢叫,在外面候著。好容易醒了,人家又是伸懶腰,又是打哈赤,再來兩句詩,關老爺和張老爺早不耐煩了,這譜忒大了吧?但劉備能耐住性子,看出他的胸襟和氣度,求賢若渴。結(jié)果諸葛亮真幫了他的大忙,幫他做了皇上。
愛才還得能容才。凡是有才的人都有點個性,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能容得下才,才能發(fā)揮才的作用。這方面劉備做得特別到位。他請出了諸葛亮,就放手讓人家干,基本上是搶了他風頭,這在君臣關系上是特別忌諱的,但是劉備能做得到。而且別說生前搶他的風頭,就是死后,成都明明是他的墳,諸葛亮跟他埋在一起,不叫劉備廟,而叫武侯祠。有人說他這皇上當?shù)酶C囊,其實是當?shù)么蠖取?BR> 再就是關羽,才就別說了,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就說那相貌,丹鳳眼,赤紅臉,長美髯,絕對勝他多了,但劉備不在乎。關羽剛愎自用,生性傲慢,劉備能容,即使他犯了放走曹操那么大的錯誤,依然能容他,可謂寬宏大量,容人容到家了。關老爺死后被尊為武圣,供成財神,到處修關帝廟,待遇又遠遠超過了劉備。在這點上曹操可就差多了,曹操愛才,也能用才,而且不拘一格,文人武將,耿漢叛賊,他都能用。但有一點,你不能超過我,功高不能蓋主,別在他跟前抖機靈,否則格殺勿論。他身邊幾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崔琰,荀彧、禰衡、孔融、楊修,都先后死于他的刀下。
正因為劉備的愛才容才,許多蓋世之才才能聚集在他身邊,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干,助他成就江山。諸葛亮一個鄉(xiāng)野閑散之士對他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關羽拒絕曹操高官厚祿的挽留,毅然歸漢。曹操成就的是一世君主或英雄,劉備則成就的是一個團隊。有人雖在名望上蓋住了劉備,但也幫他承擔了錯誤,他打拼天下、建立蜀漢政權(quán),似乎沒有那件錯事記在他的名下,這叫會當官。
第三是講究仁義。廣施仁義是劉備取得成功的旗幟或標志。出道伊始,與關羽、張飛桃園拜把子,可謂情深意切,親同手足。關、張都屬于那種不太好調(diào)教的主兒,能耐不小,個性挺強,把一般人絕放不到眼里,但劉備卻把他們拿捏得服服帖帖,與后來“加盟”的諸葛亮、趙云、馬超、黃忠等人的關系處得也還行,他靠得一個字:“誠”。要打造一個團隊,必須要有好的內(nèi)部關系,劉備以誠待人,把君臣關系看作是一種哥們兒弟兄關系,就使得他很有凝聚力。這點又不像曹操,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臣屬可能怕他,但卻不一定服他。
對外人和對老百姓就別說了,劉表招他到荊州,要薦他為荊州刺史,別人勸他正好趁機占取荊州,他認為劉表待人不薄,不能做那種忘恩負義的事兒。對老百姓講仁義的事例就更多了,劉備經(jīng)常講:“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薄安芤约?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劉備廣施的是仁義,收回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做成皇帝就不足為怪了。
這里需要講一下劉備的虛偽。劉備講究仁義并無爭議,但很多人認為他不實誠,虛情假意。應如何看?首先說他是個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公眾和歷史面前,盡管有些事兒做得有些生硬,甚至笨拙,但他畢竟做了,而且一以貫之地做著,這恰恰證明著他的坦誠;其次他是個政治人物,合格的政治人物是不能殉個人私情的,以民眾及國家之情來處理兒女情長,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虛偽;再有就是人們總認為亂世出梟雄,這些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按規(guī)定路數(shù)出牌,狡詐和*猾成為正常,誠信和仁義反而成了虛偽。還其本色,或者說給他以理解,是必要的。
談談“城府”
評價劉備恐怕都有一條,此人城府極深。城府是什么呢?是指待人處事的心機,說白了就是心里裝得住事兒,有什么不輕易表現(xiàn)出來。心里咬牙切齒,表面沒事兒一樣;內(nèi)心鴻鵠之志,人前裝傻充楞;你這兒急死白臉,他那推拿太極。這當然是一種性格,按現(xiàn)在說人的血質(zhì)是不一樣的,有的一點就著,有的三腳踹不出個*來;有的總是心潮澎湃,有的一貫心靜如水。大千世界,人的脾氣秉性各異。但它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在政界,就值得把玩了。
劉備從小就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當然這有兩種理解,一是當時與他交往的多是一些混混、地賴,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不跟他交往,層次高的他又交往不上,所以,跟這些人沒多少話可說;二是從小就顯示出政治家品性,不能什么話亂說,嘴上不把門,貴人語遲,一言九鼎,禍從口出。這可能就是今后成大事兒的潛質(zhì),或者說是有城府的一種最基本表現(xiàn)。
劉備的心思特重,陳勝、吳廣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在嘴上,他卻把它裝在心里,更何況他還是有“種”的皇族遠支。心思重才能想得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才能堅韌不拔,忍辱負重,沖破艱險,達到輝煌的彼岸,才能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親人,特看重哥們義氣和百姓的擁戴。
劉備特別能裝,他裝過死,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過;他裝過弱智,在曹營顯得無所事事,整天擺弄菜園子,捉蟲子澆大糞;他裝過懵懂,曹操跟他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嚇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了,還跟沒事兒一樣;他裝過無辜,曹操抓住呂布,本想把呂放了,劉備悄悄跟曹操說你忘了他怎么對待丁建陽和董卓,這二人都是呂的義父又都被呂布所殺,結(jié)果曹操斬了呂布;他裝過健忘,他跟孫權(quán)借荊州,人家三番五次找他要地,他總說想不起來了,弄得孫權(quán)一點沒脾氣。
所有這些,都是劉備取得成功并最終加冕帝王的手段。設想他如果一天咋咋呼呼,燒急格燎,到處顯擺,臉皮子稀薄,絕對沒有他的江山。他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并非首創(chuàng))成大業(yè)者或曰野心家的行為及心理模式,對后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城府”是這些人必備的素質(zhì)和潛能。
到這里就得往深里問一句了,為什么這些人偏要采取這樣一種行為模式?陰了巴嘰,暗地里使勁兒,厚著臉皮,難道就不能陽光點兒,斗在明處,活得有尊嚴?顯然是不行的。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允許他們那樣做,那樣做了只能一事無成。在集權(quán)專制的條件下,你要想獲取權(quán)力和地位,就必須采取非陽光的手段,陰險、狡詐、殘忍、無賴,成者王侯敗者賊,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就演出了一出出陰險相爭的惡劇。它盡管也塑造出不少豪杰和英雄,但那只是惡劇的陪襯。
所以,是歷史和政治要求劉備等人去那樣做,返回來“城府”頗深的劉備又造就了歷史。正基于此,無論是對其人格還是細節(jié)上的探討,都具有了批判的意義。
劉備(漢昭烈帝)篇
——兼議“城府”
目前品“三國”之風日盛,三國的人物成為人們評議的焦點。品評中人們似乎多著墨于曹操、諸葛亮、關羽這些名望頗高的梟雄、謀師和驍將,說劉備似乎成了一種捎帶或陪襯,盡管文學及史學都把他界定為“正面人物”,是一世泱泱蜀漢帝王。這中固然有其自身的緣由,但也不排除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路:在歷史中留名的應是那些大善大惡、膽略超絕之人,恩澤百姓,聲及史寰,風云叱咤,英姿卓然。而劉備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似乎都顯得遜色,并有不少明顯的弱點。因此,被人們忽略,不受人追捧,就成為必然了。
但透過歷史的塵霧及人們多年形成的固見,走近這位歷史人物,會發(fā)現(xiàn)其身上蘊涵著許多被人們忽略或被人們誤解的閃光點,而這些閃光點又是與他的遜色、他的平實、甚至他的弱點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并有著難得的現(xiàn)實感。品評這位仁兄,便有著些許不俗的意義,同時作為的歷史加文學人物,容易引發(fā)共鳴或爭論。
劉備是個地道的河北人,據(jù)說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祖籍保定涿州。當年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就是在涿州,其三弟張飛也是涿州人。現(xiàn)在他的家鄉(xiāng)遺存有“三義宮”和結(jié)義時的萬畝桃園,稱得上是三國文化的發(fā)祥地。
劉備為什么不招人喜歡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州人。自東漢末年鎮(zhèn)壓黃巾軍起家,后做了蜀漢王朝的皇帝。人們了解他有的出于史籍,但絕大多數(shù)源于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所以,人們好像也分不清該把他看作是個文學人物還是歷史人物,文學有歷史的依據(jù),而史料又經(jīng)過了文學的渲染,亦實亦虛,亦真亦假,這無形中增加了對他感興趣的范圍,也豐富了其多重的內(nèi)涵。
無論文學和史學,都把劉備描繪成“紅臉”,這一方面由于他曲里拐彎地承繼有皇族的血統(tǒng),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自然比試圖*漢室、“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和盤據(jù)江南一偶的孫權(quán)顯得“根紅苗正”,血脈在封建制的國度中是很讓人看重的;另一方面劉備高揚“仁義”的大旗,盡管人們對他的“仁義”褒貶不一,但總比曹操的“*詐”和孫權(quán)的“猜忌”要得人心得多,也正統(tǒng)得多。所以,應當說劉備是順應了中國政治的審美需求,或者說是封建典章鍛造出了劉備這個人物。
但是,人們對這位人物似乎并不喜歡,或者說總是喜歡不起來。就像有些官方樹立的典型,百姓不買賬,甚至還有些抵觸感,于是便造成了不尷不尬、不冷不熱的局面。說來關鍵還在于自身不硬,或者是有明顯的硬傷和弱點。
為什么劉備不那么招人待見呢?說起來可能有這么幾點:一是本事不大。自古以來崇拜英雄或英雄崇拜都是人們的普遍心理,更何況在三國那樣一種豪強競斗的歷史時代。古人界定英雄無非幾大標準:一要武藝高強,這在冷兵器時代特別突出,是令人心悅誠服、克敵制勝、聚斂人才的資本,當然這之中還蘊含著膽氣,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沒兩下子、松包軟蛋,甭說古代,就是現(xiàn)今也不會有人佩服。劉備在這方面似乎就顯得“面”了點,除“三英戰(zhàn)呂布”時上去比劃了幾下,基本上沒見他展示過什么身手。喜歡看“打仗”的小孩兒不喜歡他,長大了自然對他也不會有好感。二要謀略過人,打仗不但要憑勇武,還要有計謀,排兵布陣,戰(zhàn)術安排,“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得動心思,有點花花腸子。不但作戰(zhàn),還包括政治交往,人際關系,這之中的說道就多了。謀略跟學問有著不小的關聯(lián),讀的書多自然見識就廣,懂得的道理也多,這方面中國人絕對腦子夠用。劉備在這方面又不見長,從“隆中對”開始基本上聽諸葛亮的,假若謀師不在身邊他自己行事,十有八九要砸鍋。荊州失守,他率軍伐吳,沿河數(shù)十里安營,使用木柵,犯了兵家之忌;一待好幾個月,弄得人困馬乏,結(jié)果被吳軍大敗。劉備從小不愛讀書,學識淺,謀略自然就要大打折扣了。三要富有文采,古人對詩書及文采的要求是甚高的,無論文臣還是武將。曹操登銅雀臺賦詩,關羽秉燭夜讀《春秋》,求的是一種境界,要的是一種品位。沒有它,就等于缺了魂,少了神,沒了高雅的情致和樂趣。此項說起來又不是劉備的長處,很少見他舞文弄墨,吟詩誦詞,也不愛附庸個高雅,這下在知識分子中又少了人緣。
二是不尊重婦女。劉備所說的一句話特別讓“半邊天”們耿耿于懷,那就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當時張飛駐守徐州,因醉酒失了城,劉備的妻子被呂布抓了去,張飛感到無臉見大哥,便要拔刀自殺,被劉備一把抱住,說了這句話。其初衷也不是要表達大男子主義,不把女人當人,而是想強調(diào)哥們兒義氣的重要性,就跟說你媽和你媳婦都掉到河里先救誰一樣,盡管心里想著先救媳婦嘴上也得說肯定先救老娘。但話說出來了,就特別招人家反感,女人如衣服,想穿就穿,想脫就脫,太不像話了。中國的男人也怪了,在外頭窩窩囊囊,回家卻擺大老爺們兒的派頭,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劉備的“衣服”特別多,有人專門統(tǒng)計過,他前前后后娶過七八個老婆,什么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吳夫人等等。什么東西多了都不太珍視,就欠讓他打一輩子光棍,那樣討個老婆肯定得寵上天。但也怪了,越這種人越有桃花運,有女人緣,但遭到了大多數(shù)女人的唾罵,這一來得罪面可就大了,女人可比男人難對付。
三是虛情假意。劉備做什么事兒好像總有點兒過,看上去虛的列的,照現(xiàn)在的說法叫“做秀”。也不知道是真為表達誠意,還是裝出來的,總讓人看著有些不大舒服,假惺惺的。盡管是撼天動地的壯舉,也不太容易讓人接受,受到人的敬佩。曹操統(tǒng)一北方,揮師南下進攻劉表,劉備受劉表之托守荊州。曹軍壓境,劉備被迫轉(zhuǎn)移。逃離時不但有軍隊,還有歸附他的數(shù)萬民眾。按理說,光軍隊走也不一定甩得下曹軍,老百姓扶老攜幼,拖家?guī)Э?,一天只能走十來里,兩下就得讓曹軍追上。有人勸他別顧那么多了,逃命要緊??蓜湔f成大事者必須以民為本,這么多老百姓來追隨我,不能撇下他們不管。直到曹軍殺來,才帶著幾個部將突圍,即 “當陽之敗”。趙云見劉備的老婆孩子沒跟出來,便冒死殺入重圍,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劉備見到兒子并沒有顯出高興,而是把他摔在地上,說為你這臭小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這舉動讓老百姓可有點看不過了,于是編出了個歇后語: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魯迅對劉備死瞧不上,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劉備為什么能成事
說了劉備這么多缺點,這么多不招人待見的地方,就需要反問了,為何這么個人就能做成皇帝?論能耐不大,出身也不顯赫;玩點小伎倆一眼就能看穿;沒有什么勢力,基本上屬于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伤豌妒浅闪?,袁紹、袁術、劉表等豪強卻紛紛落馬。這就耐人琢磨了,凡成就大業(yè)者必有其過人之處,而且劉備成事比著當時那一伐人要難得多得多。透過他那些不招人喜歡、或者說有些遭人誤解的地方,會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超絕之處,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和達到的。具體講,就是百折不撓,愛才容才,講究仁義,他做到了極致。
首先是百折不撓。劉備這一輩子太不容易了,歷盡坎坷,磕磕絆絆。他少年喪父,與母親靠販鞋織草席為生,說是遠支皇族,其實一點沾不上光,與曹操、孫權(quán)這樣的干部子弟和富豪公子沒法比,奮斗的起點要低得多。因為生于這樣的家境,他不太愛讀書,喜歡溜狗養(yǎng)馬、聽音樂和穿漂亮衣服。他平時話不多,喜行不于色,好結(jié)交俠義豪杰,年輕人多喜歡跟他交往。史書上這些記載,多少帶有點兒貶義,照中國人的思路,屬于那種不安分的,但隱隱能看出他的志向和感召力。
天下紛爭,他參與其中,估計比當初胡傳魁也好不到哪去,“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只能東投西靠,到處給人送笑臉,他先后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慢慢積攢了點實力,也顯示出政治上的才華。他隱忍,決斷,剛毅,堅韌,說白了就是裝孫子,多周旋,吃苦耐勞,忍辱負重,要叫別人早灰心喪氣了,但他能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至于他開始是不是就有那么大的抱負或野心,誰也說不清楚,反正曹操是看出來了,這家伙眼毒,說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弄得劉備驚慌失措,落荒而逃。
劉備赤壁之戰(zhàn)聯(lián)合孫權(quán)打敗曹操,確立三分天下。跟孫權(quán)借了塊地算是立住了腳,而且死皮賴臉就是不還。人說借了債像楊白勞,其實是楊白勞像劉備。之后他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的政權(quán)。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他當上皇帝也沒享什么福,勞心受累,東征西戰(zhàn),其意志品質(zhì)就像東北話“鋼鋼”的,《三國志》評價他:“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為那些在底層的打拼者樹立了榜樣。
其次是愛才容才。要成事兒,光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是不行的,必須有人幫襯,使用人才。劉備愛才是出了名的,最典型莫過于“三顧茅廬”。為請諸葛亮出山,他帶著關羽、張飛頂風冒雪跑了三趟,兩次沒見著,最后一次堵住了,老先生正睡覺也不敢叫,在外面候著。好容易醒了,人家又是伸懶腰,又是打哈赤,再來兩句詩,關老爺和張老爺早不耐煩了,這譜忒大了吧?但劉備能耐住性子,看出他的胸襟和氣度,求賢若渴。結(jié)果諸葛亮真幫了他的大忙,幫他做了皇上。
愛才還得能容才。凡是有才的人都有點個性,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能容得下才,才能發(fā)揮才的作用。這方面劉備做得特別到位。他請出了諸葛亮,就放手讓人家干,基本上是搶了他風頭,這在君臣關系上是特別忌諱的,但是劉備能做得到。而且別說生前搶他的風頭,就是死后,成都明明是他的墳,諸葛亮跟他埋在一起,不叫劉備廟,而叫武侯祠。有人說他這皇上當?shù)酶C囊,其實是當?shù)么蠖取?BR> 再就是關羽,才就別說了,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就說那相貌,丹鳳眼,赤紅臉,長美髯,絕對勝他多了,但劉備不在乎。關羽剛愎自用,生性傲慢,劉備能容,即使他犯了放走曹操那么大的錯誤,依然能容他,可謂寬宏大量,容人容到家了。關老爺死后被尊為武圣,供成財神,到處修關帝廟,待遇又遠遠超過了劉備。在這點上曹操可就差多了,曹操愛才,也能用才,而且不拘一格,文人武將,耿漢叛賊,他都能用。但有一點,你不能超過我,功高不能蓋主,別在他跟前抖機靈,否則格殺勿論。他身邊幾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崔琰,荀彧、禰衡、孔融、楊修,都先后死于他的刀下。
正因為劉備的愛才容才,許多蓋世之才才能聚集在他身邊,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干,助他成就江山。諸葛亮一個鄉(xiāng)野閑散之士對他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關羽拒絕曹操高官厚祿的挽留,毅然歸漢。曹操成就的是一世君主或英雄,劉備則成就的是一個團隊。有人雖在名望上蓋住了劉備,但也幫他承擔了錯誤,他打拼天下、建立蜀漢政權(quán),似乎沒有那件錯事記在他的名下,這叫會當官。
第三是講究仁義。廣施仁義是劉備取得成功的旗幟或標志。出道伊始,與關羽、張飛桃園拜把子,可謂情深意切,親同手足。關、張都屬于那種不太好調(diào)教的主兒,能耐不小,個性挺強,把一般人絕放不到眼里,但劉備卻把他們拿捏得服服帖帖,與后來“加盟”的諸葛亮、趙云、馬超、黃忠等人的關系處得也還行,他靠得一個字:“誠”。要打造一個團隊,必須要有好的內(nèi)部關系,劉備以誠待人,把君臣關系看作是一種哥們兒弟兄關系,就使得他很有凝聚力。這點又不像曹操,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臣屬可能怕他,但卻不一定服他。
對外人和對老百姓就別說了,劉表招他到荊州,要薦他為荊州刺史,別人勸他正好趁機占取荊州,他認為劉表待人不薄,不能做那種忘恩負義的事兒。對老百姓講仁義的事例就更多了,劉備經(jīng)常講:“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薄安芤约?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劉備廣施的是仁義,收回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做成皇帝就不足為怪了。
這里需要講一下劉備的虛偽。劉備講究仁義并無爭議,但很多人認為他不實誠,虛情假意。應如何看?首先說他是個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公眾和歷史面前,盡管有些事兒做得有些生硬,甚至笨拙,但他畢竟做了,而且一以貫之地做著,這恰恰證明著他的坦誠;其次他是個政治人物,合格的政治人物是不能殉個人私情的,以民眾及國家之情來處理兒女情長,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虛偽;再有就是人們總認為亂世出梟雄,這些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按規(guī)定路數(shù)出牌,狡詐和*猾成為正常,誠信和仁義反而成了虛偽。還其本色,或者說給他以理解,是必要的。
談談“城府”
評價劉備恐怕都有一條,此人城府極深。城府是什么呢?是指待人處事的心機,說白了就是心里裝得住事兒,有什么不輕易表現(xiàn)出來。心里咬牙切齒,表面沒事兒一樣;內(nèi)心鴻鵠之志,人前裝傻充楞;你這兒急死白臉,他那推拿太極。這當然是一種性格,按現(xiàn)在說人的血質(zhì)是不一樣的,有的一點就著,有的三腳踹不出個*來;有的總是心潮澎湃,有的一貫心靜如水。大千世界,人的脾氣秉性各異。但它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在政界,就值得把玩了。
劉備從小就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當然這有兩種理解,一是當時與他交往的多是一些混混、地賴,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不跟他交往,層次高的他又交往不上,所以,跟這些人沒多少話可說;二是從小就顯示出政治家品性,不能什么話亂說,嘴上不把門,貴人語遲,一言九鼎,禍從口出。這可能就是今后成大事兒的潛質(zhì),或者說是有城府的一種最基本表現(xiàn)。
劉備的心思特重,陳勝、吳廣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在嘴上,他卻把它裝在心里,更何況他還是有“種”的皇族遠支。心思重才能想得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才能堅韌不拔,忍辱負重,沖破艱險,達到輝煌的彼岸,才能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親人,特看重哥們義氣和百姓的擁戴。
劉備特別能裝,他裝過死,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過;他裝過弱智,在曹營顯得無所事事,整天擺弄菜園子,捉蟲子澆大糞;他裝過懵懂,曹操跟他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嚇得筷子都掉到地上了,還跟沒事兒一樣;他裝過無辜,曹操抓住呂布,本想把呂放了,劉備悄悄跟曹操說你忘了他怎么對待丁建陽和董卓,這二人都是呂的義父又都被呂布所殺,結(jié)果曹操斬了呂布;他裝過健忘,他跟孫權(quán)借荊州,人家三番五次找他要地,他總說想不起來了,弄得孫權(quán)一點沒脾氣。
所有這些,都是劉備取得成功并最終加冕帝王的手段。設想他如果一天咋咋呼呼,燒急格燎,到處顯擺,臉皮子稀薄,絕對沒有他的江山。他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并非首創(chuàng))成大業(yè)者或曰野心家的行為及心理模式,對后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城府”是這些人必備的素質(zhì)和潛能。
到這里就得往深里問一句了,為什么這些人偏要采取這樣一種行為模式?陰了巴嘰,暗地里使勁兒,厚著臉皮,難道就不能陽光點兒,斗在明處,活得有尊嚴?顯然是不行的。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允許他們那樣做,那樣做了只能一事無成。在集權(quán)專制的條件下,你要想獲取權(quán)力和地位,就必須采取非陽光的手段,陰險、狡詐、殘忍、無賴,成者王侯敗者賊,不成功便成仁,于是就演出了一出出陰險相爭的惡劇。它盡管也塑造出不少豪杰和英雄,但那只是惡劇的陪襯。
所以,是歷史和政治要求劉備等人去那樣做,返回來“城府”頗深的劉備又造就了歷史。正基于此,無論是對其人格還是細節(jié)上的探討,都具有了批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