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司法考試刑訴復習:上訴與抗訴的主體
上訴主體:,又稱上訴權人,是指依法享有上訴權的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的規(guī)定,有權提起上訴的主體有: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經被告人同意的辯護人、近親屬;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但南于上述主體所處的訴訟地位不同,刑事訴訟法對他們的上訴權限作了不同的規(guī)定。
1.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享有獨立上訴權的主體。被告人、自訴人在刑事訴訟中分別處于被告與原告的訴訟地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與他們有切身的利害關系,因此,法律賦予他們獨立的上訴權。只要他們在法定期限內提出上訴,就引起第二審程序。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第3款還特別規(guī)定,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法定代理人作為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者,法律也賦予他們獨立的上訴權。
2.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方可上訴。這就是說,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沒有獨立的上訴權。允許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提出上訴,是讓他們幫助被告人行使上訴權。是否上訴,應由被告人自己決定。如果被告人不同意上訴,其辯護人或近親屬就無權提起上訴。對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應當以被告人為上訴人。
3.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是對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享有獨立上訴權的主體。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第2款的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上訴的內容,只限于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對刑事判決、裁定部分無權提出上訴,且不影響刑事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后發(fā)生法律效力和執(zhí)行。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一審刑事判決不服,沒有上訴權,只能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guī)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白收到判決書后5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5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應當指出的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只對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享有請求抗訴權,而對未生效的第一審裁定則不享有這項權利。
二審抗訴權主體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7條的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對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依照二審程序提出抗訴,這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依法行使職權,對本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jiān)督的一種重要形式。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它的一審判決和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對它既不能上訴,也不能按照二審程序抗訴。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人民法院的裁判確有錯誤,只能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
上訴主體:,又稱上訴權人,是指依法享有上訴權的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的規(guī)定,有權提起上訴的主體有: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經被告人同意的辯護人、近親屬;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但南于上述主體所處的訴訟地位不同,刑事訴訟法對他們的上訴權限作了不同的規(guī)定。
1.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享有獨立上訴權的主體。被告人、自訴人在刑事訴訟中分別處于被告與原告的訴訟地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與他們有切身的利害關系,因此,法律賦予他們獨立的上訴權。只要他們在法定期限內提出上訴,就引起第二審程序。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第3款還特別規(guī)定,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法定代理人作為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者,法律也賦予他們獨立的上訴權。
2.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方可上訴。這就是說,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沒有獨立的上訴權。允許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提出上訴,是讓他們幫助被告人行使上訴權。是否上訴,應由被告人自己決定。如果被告人不同意上訴,其辯護人或近親屬就無權提起上訴。對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應當以被告人為上訴人。
3.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是對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享有獨立上訴權的主體。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6條第2款的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上訴的內容,只限于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對刑事判決、裁定部分無權提出上訴,且不影響刑事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后發(fā)生法律效力和執(zhí)行。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一審刑事判決不服,沒有上訴權,只能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guī)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白收到判決書后5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5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應當指出的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只對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享有請求抗訴權,而對未生效的第一審裁定則不享有這項權利。
二審抗訴權主體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217條的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對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依照二審程序提出抗訴,這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依法行使職權,對本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jiān)督的一種重要形式。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它的一審判決和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對它既不能上訴,也不能按照二審程序抗訴。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人民法院的裁判確有錯誤,只能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