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寫物作文:美術館:從沉寂到蓬勃

字號:

“當初我揣著幾十美金來到美利堅,只為一件事:奔美術館看原作?!比缃窬?982年陳丹青以自由畫家的身份移居紐約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二十年風雨歷程,中國的美術館突破黎明前的黑暗,迎著朝陽大步前進。1976年前,中國只有27所美術館,到2004年底,我國的美術館已經(jīng)超過100所。我國的美術館正在經(jīng)歷著從沉寂到蓬勃。  
    中國有美術館的歷史很短。第一所美術館是1929年建立的國立中國美術館,其后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國經(jīng)歷著戰(zhàn)亂與動蕩。戰(zhàn)爭、*無情地摧毀了多少中國的藝術精品,也使好多藝術家失去創(chuàng)作的機會,美術館的發(fā)展自然十分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那些年代,看場畫展非常困難。畫展本來就少,名額甚是有限,還得單位出具證明。1972年首屆全國美展,其中有陳丹青兒時非常崇拜的何孔德先生的作品,可是陳丹青根本沒有資格去北京看美展,“那時候沒有私人旅行,去北京要有單位開證明。但我是知青,連戶口也沒有?!睉斦f,八十年代前我國的美術館是一片沉寂?! ?BR>    改革開放是美術館發(fā)展的一個契機,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從“藝術鏈”角度看,美術館既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終點,又是引領藝術潮流的起點。這時候藝術的興起、美術館的蓬勃發(fā)展,正滿足了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各類美術館因時而生,這其中有綜合性美術館,如大部分國家、省、市級美術館;也有以收藏某種藝術品或某位藝術家作品為主的專門美術館,這類美術館以個人紀念性美術館為多,如王雪濤紀念館等?! ?BR>    各類美展也在這時興起,1979年中國美術館外的“星星美展”著實震動了京城。1979年9月27日,中國美術館出現(xiàn)了奇怪一幕:館內(nèi)正在展出《建國三十周年全國美展》,館外公園的鐵柵欄上,卻起起伏伏地掛滿了奇怪的油畫、水墨畫、木刻和木雕。這些怪東西吸引了不少路過,或打算進館看展覽的觀眾。展覽上大膽的作品,讓看慣了“*”繪畫的觀眾大吃一驚,用藝術評論家方振寧的話說,“像在中國藝術界投了一顆原子彈一樣”。盡管沒過幾年隨著“反精神污染”運動發(fā)起,“星星之火”很快熄滅了,但直到今天我們?nèi)栽诨仡??!靶切敲勒埂钡闹饕蓡T馬德升認為:“星星美展”在美術是當代中國人以思想碰撞現(xiàn)實的歷史,是以立場、動機、氣質(zhì)等等因素凝結(jié)為個人自由的旗幟的歷史———我們永遠不應忘記的是,藝術是人們尋求心靈自由的途徑?! ?BR>    近年來,隨著中國藝術收藏市場的復興,尤其是當代藝術的火爆,許多民間資本紛紛辦起了美術館。2009年8月,由協(xié)信集團投資興建的重慶江山美術館開館,這是重慶市首個免費開放的社區(qū)公益美術館?,F(xiàn)如今,中國的美術館正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 ?BR>    美術館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承辦展覽的作用,是一個藝術家與民眾交流的平臺,為民眾親近藝術提供方便,同時也是藝術家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四川省美術館副館長張國平說:“每錯過一次名家畫展,市民就失去一次接受高品味藝術熏陶的機會,本地畫家也錯失一次觀摩、交流的良機。”美術館被稱為“美術的殿堂”,曾經(jīng),這些殿堂的門檻是很高的,普通民眾難以走進。另外,美術館中的藝術作品以其專業(yè)的高雅使普通民眾難以理解而望而卻步。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把美術館建成一個貼近大家的文化需求,使大家都能夠有所收獲的審美教育園地,提升社會的審美水平。美術館一方面擴大免費免票的范圍,如將以往兒童才能免費改為17歲以下免費,向中學生打開大門。另一方面,美術館經(jīng)常開展學術組織活動、實施公共教育?,F(xiàn)在,美術館常年有專家舉辦學術講座,有志愿者在重點項目上進行服務,還有大量大學生、兒童在美術館開展美術活動。這種親近民眾的活動,擴大了美術館的文化影響力?! ?BR>    美術館的長遠發(fā)展,其根本在于培養(yǎng)人們一種進美術館的文化生活習慣,呼喚人們重視內(nèi)在的藝術修養(yǎng)。在一些西方國家,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是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間,也是別國民眾對這個國家進行文化認知的重要標志。如我們?nèi)グ屠枰欢〞ケR浮宮,去美國會去大都會美術館。中國在這一點上還和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美術館不夠完善,民眾也缺乏這種進美術館的文化生活習慣。  
    然而,中國的美術館正在蓬勃興起中。中國的民眾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欣賞美術作品原作而不是畫冊,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選擇走進美術館。近三年來,在被譽為“中國美術殿堂”的中國美術館,觀眾量在疾速地上升——2006年其觀眾人數(shù)為38萬,2007年增至80萬,2008年超過105萬。這個數(shù)字體現(xiàn)了今天的老百姓對美術生活的一種更高的期待和更熱烈的參與。這種逐漸積累起來的進美術館的文化生活習慣,這種共同的文化認知,終會使中國的美術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BR>    2000年陳丹青就回到中國,現(xiàn)在他可以在中國的美術館臨摹原作、當資深導游,真正地給看美展的人們講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