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及答案4

字號: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減負”就是不給或少給學生留課后作業(yè)。
    2.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3.根據(jù)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強化分正強化和負強化,無論正強化還是負強化,其作用都是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
    4.所有的行為變化都是由于學習引起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3.簡述班級常規(guī)管理的基本內容。
    4.陳述性知識的認知策略有哪些?
    5.簡述操作技能培訓的要求。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一天中午,初二年級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場上打籃球,戰(zhàn)況“激烈”。學生Z和學生C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我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著他倆。大概2同學也看到了我的神態(tài),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待他倆過來,我默默地看著他倆,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于是我開始說話:“瞧你倆剛才的樣子,好象恨不得把對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表演賽呀?”兩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著臉說“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問他們:“打球時發(fā)生碰撞、發(fā)生吃虧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風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我現(xiàn)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一句,這件事是你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說:‘‘自己處理?!庇谑俏易屗麄兩塘刻幚淼霓k法,商量好了再向我匯報。五分鐘后,他倆握手言歸于好。整個事情的處理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
    問題: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處理這場沖突事件的方法。
    2.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習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xiàn)象,你的基本態(tài)度和常規(guī)做法是什么?
    新東方網課推薦:2017年教師資格順利課程!!點擊免費試聽>>>
    二、辨析題
    1.【答案要點】錯誤。這是對素質教育“使學生生動、主動和愉快發(fā)展”的誤解。學生真正的愉快來自于通過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之后的快樂.學生真正的負擔是不情愿的學習任務。素質教育要學生刻苦學習.因為只有刻苦學習.才能真正體會到努力與成功的關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毅力。
    2.【答案要點】正確。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
    3.【答案要點】正確。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強化分正強化和負強化。
    4.【答案要點】錯誤。因藥物、疲勞、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為變化。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在教學觀念上。真正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2)將培養(yǎng)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素質作為教學目標;(3)在教學內容上,著眼于課程的綜合化;(4)在教學過程上,要著力于奠定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礎。
    2.【答案要點】
    (1)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等: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現(xiàn)狀,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和改進教師教學的功能。
    3.【答案要點】
    (1)班級組織紀律管理;
    (2)班級環(huán)境與衛(wèi)生管理;
    (3)班級文檔管理;
    (4)班級工作計劃和總結。
    4.【答案要點】
    陳述性知識的獲得可以采用的策略有:(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學習動機;(2)有效運用注意規(guī)律;(3)對陳述性知識進行精加工;(4)整理和綜合知識材料,使知識系統(tǒng)化;(5)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
    5.【答案要點】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shù)鼐毩?
    (3)充分而有效地反饋;
    (4)建立穩(wěn)定而清晰的動覺。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
    這起學生沖突事件處理的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于:(1)解決問題的速度快;(2)學生認識自身行為的深刻程度較好;(3)把矛盾交給矛盾發(fā)生的主體雙方自己解決,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往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問誰先出手,以辯出個誰對誰錯來,孰不知這樣一來,教師自身在不知不覺中被套進了沖突的漩渦,學生相互推諉責任,相互指責,不從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問來問去,問不出個所以然,事情往往還會越搞越復雜,既影響教師的教育威望又牽扯了教師很多的精力。解鈴還需系鈴人,由于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矛盾,如何處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發(fā)生。教師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個仲裁者,而應該是一個指導者,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矛盾.面對由此帶來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沖突的發(fā)生。
    2.【答案要點】
    作為教師,面對課堂吵鬧現(xiàn)象應有的基本態(tài)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guī)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威結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