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務員的秘訣!點擊免費查看>>
老師想要評職稱,得先花錢向校長買名額,這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學已成為在校老師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據了解,按照“慣例”,職稱名額由校長“標價”,但遇到特殊情況,還可以“打折”。記者近日從宿州市埇橋區(qū)教育局獲悉,該校涉事校長劉某目前已經被停職,接受紀委調查。(3月16日《南方都市報》)
對于教師來說,評職稱是教學生涯中必須要面對的“坎”,評職稱,不僅要不斷地“武裝”自己,比如要寫論文,要爭取榮譽等等,而且還要和學校領導、教育局領導套近乎,不然的話,職稱是不太容易評得上的。
現在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職稱就是衡量教師價值的“標準”,因為工資是與之掛鉤的。其它方面也與之相聯系,對于評職稱,沒有幾個教師敢輕視,可現行的教師評職稱,卻是被指標控制的,且是指標要分配到學校里。哪個教師能有資格評職稱,不是自己的實力說了算,很多時候還是學校領導說了算,那些有“骨氣”的教師可能就吃虧了。不會向領導低頭哈腰,自然也難以獲得評職稱的資格,雖然公開叫賣職稱,很罕見,但無疑,學校的領導對于教師評職稱,卻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點誰不清楚?
現行的教師職稱制度,賦予教師職稱太多的附加值,這使得職稱也成為教師熱心追求的東西。其實,在實際教學中,不是職稱高的一定受學生的歡迎,不是職稱高的教學質量就高,有時候,卻是恰恰相反。然而,只要職稱在手,不管你教得怎么樣,工資就是比沒有別人高,這也是極不公平的。
在我看來,教師職稱制度需要改革。一方面要剝奪掉職稱中太多的附加利益,不能和工資掛鉤,另一方面評價教師也不能以職稱論英雄。當職稱成為一種“榮譽”,而沒有利益附加的時候,評職稱也就不會成為權力出售的“商品”,也就不會使那些心黑的校長會拿職稱賣錢,并且明碼標價。
在這起標價萬元賣職稱上,暴露出教師維權意識弱,這位教師在付出了錢之后,才知道這是學校的潛規(guī)則,才憤而舉報,為何其他教師不舉報?為何任由這位“黑心校長”胡作非為?教師的維權意識如此差,如何教育學生?也暴露出學校的制度的缺陷,評職稱對教師來說,如此重要的事,竟然是由校長一個人說了算,其他教師為何不敢與之抗爭?學校的民主呢? 更暴露監(jiān)管之弱。學校評職稱,應該有一定的監(jiān)管力度,可事實上,恐怕是一點都沒有,如果評職過程中,能夠參照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恐怕就不會出現公開買賣稱職的怪事。
學校雖然不再是一塊“凈土”,但因為教書育人的特殊性,學校很有必要保持“干凈”,這就需要對學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堵露,以免誤人子弟,并且影響到教育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