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手工制作教案:幼兒園手工制作論文

字號:

這篇《幼兒園手工制作教案:幼兒園手工制作論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幼兒園手工制作論文
    手工制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它有許多的形式如:折紙、剪紙、染紙等等。它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簡單工具,對各種形態(tài)(點狀、線裝、面裝、塊裝)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的、可觸摸的多種藝術形象的一種教育活動。對培養(yǎng)幼兒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的習慣,對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形成立體空間觀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張紙經過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張、富有趣味的作品。對這種誘人的制作,幼兒抱有濃厚的興趣?;顒舆^程中幼兒有步驟不易模仿,致使部分幼兒不能獨立操作完成,失去信心。那么怎樣才能找到一種適合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方法呢?就此問題,本人結合自己的實驗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前奏曲--意圖階段的指導
    意圖顧名思義就是動機,即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圖制約著一切行為的方向和途徑。在成人手工活動中,其意圖是很明確的,或為觀賞取樂,或為點狀裝飾,或為創(chuàng)造價值。而幼兒早期的手工制作多為自發(fā)型,就是玩耍。如幼兒拿到一張紙,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沒有想到要用紙做個什么東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紙的行為使自己看到紙本身改變了形狀,看到紙的變化,使幼兒對活動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但其意圖是不明確的。因此,教師應注意幫助他們逐步地將制作意圖明朗化。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
    如:在開展折紙教學活動中,首先在教室內布置好折紙環(huán)境。這對幼兒折紙的興趣極其重要。為了給幼兒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用五顏六色的紙折出各種蝴蝶在飛舞,用綠色紙折出許多可愛的“小青蛙”,用紅色的紙折出各種花,用黃色的紙折出美麗的小金魚,還有“鳥的世界”等等。一一把它們貼在黑板上,有的小朋友高興的說:“老師,這些動物真漂亮。”有的說:“老師,快教我們折紙吧!”幼兒在這個時候興趣被調動起來,萌發(fā)了折紙的愿望。
    2、給幼兒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
    幼兒的手工制作意圖大多是在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因而要多為他們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如:讓幼兒在使用各種軟硬不同的紙等活動中,了解紙的軟硬程度及易變化、易造型等特性;還可以讓幼兒在玩紙的同時進行各種活動,讓幼兒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對折紙活動產生興趣,愿意去操作。
    3、在玩耍與欣賞中明確制作意圖。
    幼兒手工制作的意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產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漸明確制作的意圖。如:幼兒拿了一張紙,在無目的地玩耍,教師可以啟發(fā)他們聯(lián)想:“你想用紙折成好看的東西嗎?”“你想折個什么東西呢?”等等。在引導幼兒的欣賞折紙作品過程中,也可以向他們提問:“你想不想也來做一個?”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使他門產生明確的意圖。
    二、主題曲--構思階段的指導
    幼兒明確了意圖以后,他們的手工制作就進入了構思階段,而構思就是立意、創(chuàng)意。它是指在頭腦中通過想象和思考,對制作的造型、色彩、裝飾、成品效果等各構成因素進行全面計劃與思考的過程。由于幼兒的思維是直覺的半邏輯思維特點,因而他們對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現(xiàn)“胸有成竹”的狀況,大多是在行動中“遷想狀物”。如:幼兒拿到一些碎紙他們會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著泥巴的變長,他們會聯(lián)想到“小棒”的形象,隨著泥巴的變圓,他們會聯(lián)想到“皮球”“圓宵”等形象。根據(jù)幼兒這一特點,在構思階段教師的指導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幫助幼兒積累多種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積累應特別注意表象的空間存在形式。教師可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強對表象形體的記憶。如:知道幼兒對一只動物的形象進行分析,教師可啟發(fā)幼兒思考:它們的整體形態(tài)是怎樣的?頭是什么樣?耳朵是什么形狀?尾巴是長的還是短的?.......教師在分析時,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來幫助幼兒加深對表象形體的記憶。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時,可讓幼兒背誦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紅紅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愛。
    2、提供多種材料,引導幼兒進行聯(lián)想。
    材料是構思、設計得以物化的基礎,不同的物質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藝性能和特征,分別適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兒在手工制作活動時,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材料,還創(chuàng)設了美工區(qū)。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意圖選擇材料,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構思出多種制作方案。如:請幼兒折出一朵郁金香花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紙、雙面膠....)。
    三、進行曲--制作階段的指導
    要想使幼兒的手工制作逐步成熟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
    1、學習各種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師首先要注意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有選擇地引導幼兒學習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論是進行平面手工活動還是立體手工活動,教師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和認識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學習其使用方法。只有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各種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幫助幼兒形成技能,并將技能遷移到手工制作活動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時,教師可讓幼兒先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然后再用確切、淺顯的語言講解制作步驟,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技能技巧。
    2、提供練習機會,鍛煉幼兒手的靈活性。
    注意訓練手的靈活性,是至關重要的??上冗M行分步練習,再進行整體練習。分步練習可以幫助幼兒確切掌握每一種動作的方法與要領,整體練習則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系列中做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協(xié)調。例如:折紙,幼兒需要首先學會折紙的基本折法,然后再學習折其他的東西。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幼兒練習時間開始分步練習時,時間短一些,進行整體練習時時間可以相對長一些。
    3、引導幼兒將手工制作與繪畫結合起來。
    手工制作與繪畫結合起來,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繪畫,能激發(fā)幼兒對手工制作的興趣,發(fā)揮其制作與裝飾的能力。例如:在幼兒折紙完畢后,可引導幼兒將作品貼在底紋上,鼓勵他們通過想象,添畫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組成一幅有立體感的畫面,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幼兒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時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們的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