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敘事作文:有時,愛也是一種傷害_2000字

字號:

愛與溺愛的區(qū)分我想應(yīng)該在與理智和盲目區(qū)別。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許會得到無數(shù)的愛,愛可來自各個方面。同樣我們也會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我們愛的人,愛也是無疆界的。
    愛會使人的思想境界升華,愛可融化冰封的心靈。愛也會喚醒和啟迪意識的形成,更都會起到無形的作用……
    溺愛是在無形中形成的,現(xiàn)在很多父母把愛已經(jīng)轉(zhuǎn)換成了溺愛,從上個世紀(jì)70年代末中國就有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特別是80后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今80后的年輕人都即將進入了30歲,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經(jīng)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后的他們戀愛和結(jié)婚多數(shù)人都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購建了自己的安樂窩。做父母的寧愿自己受苦受累,頂債借債也為孩子鑄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他們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后的年輕人,都認為向父母索取是應(yīng)該的,理所當(dāng)然的事。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當(dāng)霸主的習(xí)慣。獨生子女的頭銜和光環(huán)一直在籠罩他們,家庭條件的優(yōu)越和溺愛換來是是孤僻,霸道,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只講究個性等等……
    現(xiàn)在部分80后他們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優(yōu)越家庭條件,給了祖輩不是關(guān)懷和贍養(yǎng)。更談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當(dāng)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帶著工資的保姆和勤雜工。家中的老人變成了孫子……
    想想也別怪做兒媳婦的,因為她們同樣也是獨生子女,和兒子一樣在家里霸道慣了說一不二,在娘家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她們都是父母伺候著,寵著,慣著。目中無人成了習(xí)慣。結(jié)婚后要求她們打理好家務(wù)照顧孩子丈夫和贍養(yǎng)公公,婆婆那可能嗎?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愛造成的悲哀,是溺愛種下了溺愛的毒種子,溺愛把部分人性變的扭曲和貪婪,自私自利……溺愛純粹是毒藥。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應(yīng)該從理智出發(fā)。社會和家庭影響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是溺愛的毒果子,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的去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立,別在當(dāng)他們附屬品和依賴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應(yīng)該叫孩子在實踐中去體驗失敗和挫折,家長永遠是家長不能代替和包攬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學(xué)會溶入社會,應(yīng)該教育孩子首先學(xué)會尊重社會和他人。
    社會是多員化的,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做家長的應(yīng)該明確。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廢物。什么樣的沃土和種子就會生長什么樣的苗。今天您種下的就是您將來自己收獲的。
    溺愛是人生中的大敵,是毒藥……
    父母與子女有著割舍不斷的血緣關(guān)系,子女是父母生命的一種延續(xù)。舐犢情深,為子女著想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事情。唐代詩人羅隱有兩句贈友詩:“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彼瞥绲氖菫閲掖笥嬕幌Ц文懲康兀瑓s萬萬不要為子孫謀家財。
    林則徐寫有一幅對聯(lián):“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币馑颊f,如果子孫后代像我這么廉潔,留錢給他干什么,他本來就很賢慧和聰明,我把錢和財產(chǎn)留給他反而損害了他奮斗的意志。子孫不如我,那留錢給他,反而使他好逸惡勞,坐吃山空。留的錢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為,越是增加其過錯。
    古代圣賢都能如此深明大義,以超凡的胸襟對待子女問題。難道我們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嗎?對子女過度地溺愛,就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愛”與“溺愛”,一字之差,實際上它們的區(qū)別就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愛是真正的愛,而完全用情感的愛去愛就是溺愛。用理性去愛,那么你就應(yīng)該知道如何去正確的實現(xiàn)你的愛,如果僅僅用情感去愛,那么你就只能在溺愛中迷失方向。
    一位年紀(jì)并不大的母親認為美國人真沒人情,你看那《北京人在紐約》,那個姑媽把王啟明他們?nèi)淖×耍科频叵率?!那兒又臟又亂的,那哪是人住的地兒?還有你看那姑媽的德性,扔給王啟明他們幾百塊錢,還說是借他們的,那哪是人干的呀!別人大老遠跑到你美國來,你怎么也得首先請外甥女、外甥女婿找個好飯店好好撮一頓吧。真沒勁!
    這位年紀(jì)并不大的母親說完立刻摟著她那大約十多歲模樣的孩子,細聲柔語的說到:乖,媽可不會這樣,怎么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心肝寶貝呢。媽要讓你好好讀書,今后咱一定要考上大學(xué),好讓你姥姥、姥爺你媽你爸臉上都有光彩!心肝,媽什么事兒都不會讓你干,你只要讀好書就行了,沒錢花了,乖你就說,媽再苦再累也會滿足你要求的,因為媽媽愛你……
    此刻我關(guān)注著眼前這樣一個畫面:一個滿面紅光、嘴里不停地嚼著零食的少年和一個年紀(jì)不大但卻顯得蒼老的母親,他們共同完成了中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一次神圣的演講。我相信這位母親代表了當(dāng)今中國絕大多數(shù)父母親現(xiàn)有的觀念和行為方式。與此同時,在那位母親神圣而又自豪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瘟疫般地進入了幾乎中國的每一個家庭。
    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傷害……
    那是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下午,我到市場里幫媽媽買菜時,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阿姨帶著孩子來買菜,孩子哭著鬧著要阿姨給他買糖吃。阿姨搖了搖頭,只見這個五六歲的小妹妹干脆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哇哇大哭起來,一邊使勁的搖著頭,一邊用手擦著那泉涌般的淚水,兩只羊角辮來回的甩來甩去,大聲哭喊:“我就要吃糖,就要吃糖!”阿姨見狀,立即跑過去,扶起孩子,拍了拍孩子身上的灰塵,用手輕輕的為孩子擦著眼淚,心疼地說:“寶貝不哭,媽媽給你買糖吃……”說這便抱起孩子,向糖果店走去?!?BR>    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許多孩子都被家長視為掌上名珠,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只會把孩子引入歧途。這就好比溫室中的花朵,他雖然非常舒適,可到了野外,就會變得不堪一擊。而生長在大自然中的花朵,經(jīng)歷了風(fēng)吹雨打,開得越來越燦爛,生命力也越來越頑強。
    我想告訴全世界的父母: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害,讓孩子吸收大自然的陽光,還孩子一片蔚藍的天空吧!
    自古以來,就有“慈母敗子“的說法,所謂“慈母敗子“指一種過分的愛,也就是溺愛。從字面上看,“溺愛‘的“溺“指過分,埋沒。過分的疼愛孩子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對夫婦住在1個荒島上,住在1個破木屋里。一天,飛來了一群美麗的天鵝,夫婦非常高興,熱情的款待了他們。不知不覺,冬天來臨,湖面上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夫婦舍不得天鵝,便讓他們留下來,讓它們在自己的木屋里度過寒冷的冬天。過了好幾年,天鵝還是住在夫婦家里,忘記了自己要去南方。又過了幾年,夫婦離開了小島。結(jié)果,那一年冬天,湖面也結(jié)了冰,天鵝因為過多的依賴夫婦,而忘記了自己的生活習(xí)性,凍死在了這個小島上。
    天鵝的死怪誰呢?怪夫婦。他們當(dāng)初對天鵝過于疼愛,太熱情了,所以造成了天鵝的死亡。這就是溺愛。我不明白,家長為什么要溺愛自己的孩子呢?不能讓他們在藍天下好好鍛煉鍛煉么?現(xiàn)在,基本每個家庭都有溺愛的現(xiàn)象,在家里,我們都是“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也不去想一想獨立自主,做什么事情也很有依賴心,這也有大部分原因怪家長。不是你們溺愛孩子,孩子會那樣么?你們太寵愛自己的孩子了!你們太過的去愛孩子了!溺愛給孩子帶來的只是悔恨與對家長的憎恨,難道你們想讓孩子對你們恨么?愛,能讓人在悲傷時得到安慰,在寂寞時開心。
    無處不在,關(guān)心是愛,照顧是愛,你一個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都可能是愛。愛,像一杯咖啡,有甜有苦;愛像一束陽光,照耀著你的心房;愛,像一杯香茗,擁有他便擁有了幽香與淡遠;愛像一束鮮花,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但不能去過分的愛,否則,愛也會害了你!有時,愛也是一種傷害!
     安徽合肥包河區(qū)前進小學(xué)六年級:婁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