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師教學教案

字號:

這篇關于初一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師教學教案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會人生,感悟生命。
    重點難點:重點:梳理作者的感情變化。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含蓄而深沉的生命感悟。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宗璞,女作家,原名馮鐘璞,是我國的哲學家馮友蘭的女兒。自幼生長于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yǎng)深厚,氣韻獨特。她的這些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余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2.寫作背景:*十年浩劫中,其父哲學家馮友蘭受到批斗,作者的家庭遭遇了深重的磨難 ,一家人深受迫害,就連家門外的紫藤蘿花,也隨之遭難。 “焦慮和悲痛”一直縈繞在作者的心頭。在撥亂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見一株盛開的紫藤蘿,睹物思懷,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寫成此文。
    自主學習(開啟智慧之門,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字詞學習:給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迸濺(bèng ):向外濺出或噴射。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仙露瓊漿(qióng):形容鮮美的酒。
    盤虬臥龍(qiú):回旋地繞像臥著的龍。
    伶仃(líng dīng):孤獨,沒有依靠。
    酒釀(niàng):糯米酒。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
    挑逗(tiǎo): 挑動逗引。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題目為何稱作“紫藤蘿瀑布”?
    2、課文圍繞著“花”寫了哪些內容?請在下列橫線上各填上一個字。
     賞 花(1-6) 憶 花(7-9) 悟 花(10-11)
    3、作者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按要求填空。
     因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絕癥等原因,多年來 焦慮和悲痛 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遇到了盛開的紫藤蘿瀑布,在立足觀賞之后,作者深受啟發(fā)和鼓舞,獲得了 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作者又想到十年來紫藤蘿的變遷史,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進而 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
    合作探究(發(fā)揚團隊精神,會讓你獲益更多):
    再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1.作者是怎樣從色彩、形狀、姿態(tài)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請找出相關的語句。
    ⑴色彩: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⑵形狀: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
    ⑶姿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作者看了紫藤蘿花后為什么心情產生了這樣的變化?
    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文中插入一段寫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起什么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xiàn)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作用是:突出了現(xiàn)在花的生氣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類比,作用是:說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4.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稀落,遭遇不幸,過了這么多年,又開花,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這樣生機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而人類也是如此,小弟雖然身患絕癥而死,但人類的生命長河并不因某個人的逝去而停止向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比祟惿鐣諛酉蚯鞍l(fā)展。
     因此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課堂小結:本文寫作者偶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心中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贊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達標檢測:
    《一課一練》“知識達標”部分。
    反思與感悟:
    課題:16 紫藤蘿瀑布(第二課時)
    編寫人:陳曉亮 學科組長:陳曉亮 年級組長:肖祖蓉 審核人:
    溫馨寄語: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她笑,他就對你笑。
    導入新課:
    學習目標: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會揣摩、品評優(yōu)美語句、詞語的含義與表達效果。
    重點難點:1.品味精彩語段,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2.學習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
    知識鏈接:“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繪景物而抒發(fā)感情,感情寓于寫景之中?!巴形镅灾尽笔侵竿ㄟ^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借景抒情”是借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詠物不是寫景。
    自主學習(開啟智慧之門,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請寫出下面兩段話的表現(xiàn)手法(提示: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對比、襯托、卒章顯志、懸念、抑揚結合、以小見大、伏筆、照應等)。
    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住鹅o夜思》 ( 借景抒情 )
    2.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 托物言志 )
    二、請判斷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1.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放似的。( 比喻 )
    2. 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擬人 )
    三、參考“知識鏈接”,了解相關概念。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發(fā)揚團隊精神,會讓你獲益更多):
    一、感受語言魅力(找出自己欣賞的佳句,有感情地朗讀給小組成員聽,并仿照示例,賞析語言)。
    示例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把花比作瀑布,生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紫藤蘿生長的繁茂。)
    (方法提示:修辭手法+修辭的基本作用+具體內容+思想情感)
    ①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盛開的狀態(tài),顯得生機勃勃;把花盛開比作笑容,寫出花的美好可愛和作者喜悅的心情。)②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紫藤蘿色彩艷的特點)③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花香是嗅覺感受,作者把它說成“淺紫色的”,這是視覺感受,“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是幻覺感受。運用通感使語言更加清新、活潑、靈動。)
    示例2: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時每一朵紫花中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挑逗”是逗引、招惹之意,在語境中是貶詞褒用,將花擬人化,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不部位的深淺,顯得靚麗可愛,玲瓏挺透,極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方法提示:具體分析某個詞的作用及效果)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么。(伶仃是孤獨,沒有依靠之意,形象地寫出了紫藤蘿花開得稀落,暗含作者對紫藤蘿命運的同情。)
    示例3: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蘊含哲理,它告訴我們人亦如花,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偉大的事業(yè)中去。)
    (方法提示:從句子蘊含的道理賞析)
    它是萬花種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句話告訴我們:一朵花是一個流動瀑布中的一份子,正是一朵朵花的絢麗、燦爛,才組成華瀑的熱烈、輝煌。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只有我們個體生命奮發(fā)和進取,才能創(chuàng)造社會的勃勃生機。)
    二、學習文章寫法
    1.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內容不僅僅是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紫藤蘿,深受啟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叫做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2. 請你欣賞任一種植物,發(fā)揮聯(lián)想,想想產生了哪些感悟,完成一篇托物言志的片段作文。(200字左右)
    課堂小結:
    本文通過對紫滕蘿瀑布及花的描寫,贊美了生命的頑強和美好,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感情?!安唤洑v風雨,怎能見彩虹?!敝挥薪洑v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花一樣,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投身到人生的長河中去,讓自己生命綻放的更加絢麗、多彩。
    達標檢測:
    《一課一練》“能力拓展”部分。
    反思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