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議論文:誠信是做人之本

字號:

在芬蘭,考公務員時要求做試卷,試卷答案是附在卷子后面的。可是“愚蠢”的芬蘭人不會抄試卷后面的答案,而是做完試卷才核對附在卷子后的答案,以便評估自己的分數(shù),看自己考得好或壞。
    這是我在《復興中華,從我做起》一書中讀到的內(nèi)容。讀過之后我感慨萬千,我終于明白了多年來芬蘭公務員的廉潔聞名于世,在一些評比中名列前茅的原因。
    在我國,“信”字最早出現(xiàn)在金文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廣泛地探討了有關誠信方面的問題,并把它刻鑄在了青銅器上。孔子把“信”看成人人須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彼€把誠信看成是君子的必備品質(zhì)。孟子把誠信看成的道德范疇和做人的準則。墨子提出,富有智慧的人內(nèi)心明白而不夸夸其談,腳踏實地做事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勞,唯有如此方能取信于人。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做到誠實守信而受人尊重的人。如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下了生死之交,他們在后來的戰(zhàn)場上都是并肩作戰(zhàn),重情義,守信。還有質(zhì)樸誠實的晏殊、陳壽公正寫史、崔樞誠實還珠、李固言誠實為官、柳宗元與劉禹錫生死情誼、商鞅立木取信……在中國古代也有許多不誠實、不守信的故事讓人明鑒。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失信亡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誠實守信的人,但也有許多不誠實、不守信、投機取巧的人。如有的同學做錯事后,在老師面前死不承認,甚至還向老師和同學撒謊。平時有的同學抄襲作業(yè),有同學考試時作弊。有的同學在家里,父母教育時,他們總是說:“我知道!”、“我懂!”但出了家門早把父母的教育忘得一干二凈,而去做些違紀甚至違法之事。在與別人交往時,有的人借別人的錢后,即使自己有錢也不還。有的人答應別人的事卻不去做,而且還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掩飾自己……一個人失去誠信,他的行為將會處處受到阻礙、抵制,不僅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將妨礙自己的發(fā)展。
    誠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疇,也是我們今天的做人之本。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誠實守信的,只不過有的人不愿去做罷了?!坝兴S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移?!闭\信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是一種責任,講誠信就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不講誠信,人無法立于世;沒有誠信,社會無法正常運轉(zhuǎn)。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誠信至關重要。國與國之間若失去了誠信,將導致國與國之間難以交往,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乃至亡國。而國與國之間保持誠信交往,則國與國之間會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而互惠互利,走向共同繁榮發(fā)展。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讓我們互守誠信,讓人們心靈更高尚,讓很多的人愉悅地生活,讓社會更加和諧,讓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