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戚氏·晚秋天

字號:

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宋詞戚氏·晚秋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簡介】
    《戚氏·晚秋天》由柳永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以時間為序,從黃昏、深夜到清曉,將秋天的遠景與近景、詞人的往事與舊情以及客居驛館的幽思遐想漸次序入,詞境紛陳而錯綜有序。柳永以善“變舊聲作新聲”著稱,這首《戚氏》例為柳永首創(chuàng),前后三疊,二百一十二字,是《樂章集》中最長的一首詞。據(jù)詞中所述,此詞或作于柳永外放荊南期間。在困于驛館前路迷茫之際,柳永反思自己一生行歷,于詞勾畫出自己懊悔與自責(zé)的孤獨身影。因此,后人視此詞為柳永一生的縮影。“離騷寂寞千載后,戚氏凄涼一曲終。”(宋王灼《碧雞漫志》)宋人將之與《離騷》媲美,認為是前后輝映之作,可見其時譽之盛。
    【原文】
    戚氏·晚秋天
    作者: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guān),飛云黯淡夕陽閑。當(dāng)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yīng)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fēng)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jīng)歲遷延。
    帝里風(fēng)光好,當(dāng)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dāng)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注釋】
    1、戚氏:詞牌名,為柳永所創(chuàng),長調(diào)慢詞,《樂章集》收入“中呂調(diào)”。全詞三疊,計212字,為北宋長調(diào)慢詞之最,亦堪稱柳詞壓軸之作。
    2、一霎:一陣。
    3、庭軒:庭院里有敞窗的廳閣。
    4、江關(guān):疑即指荊門,荊門、虎牙二山(分別在今湖北省枝城市和宜昌市)夾江對峙,古稱江關(guān),戰(zhàn)國時為楚地。
    5、宋玉悲感:戰(zhàn)國·楚宋玉作《九辯》,曾以悲秋起興,抒孤身逆旅之寂寞,發(fā)生不逢時之感慨。
    6、迢遞:遙不可及貌。
    7、隴水:疑非河流名,實為隴頭流水之意。北朝樂府有《隴頭歌辭》,詞曰:“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BR>    8、潺湲(音嬋媛):水流貌。
    9、蛩(音窮):蟋蟀也。
    10、更(音耕)闌:五更將近,天快要亮了。猶言夜深。
    11、絳河:即銀河。天空稱為絳霄,銀河稱為絳河。
    12、嬋娟:美好貌。
    13、夜永:夜長也。
    14、綺陌紅樓:猶言花街青樓。綺陌:繁華的道路。
    15、經(jīng)歲:經(jīng)年,以年為期。
    16、遷延:羈留也。
    17、帝里:京城。
    18、狂朋怪侶:狂放狷傲的朋友。
    19、競:競相也。
    20、迅景:歲月也,光陰易逝,故稱。
    21、程:即路程。
    22、縈絆:猶言糾纏。
    23、漏箭:古時以漏壺滴水計時,漏箭移即光陰動也。
    24、畫角:古時軍用管樂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發(fā)聲哀厲高亢,多用于晨昏報時或報警,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畫角。
    25、停燈:即吹滅燈火。
    26、抱影無眠:守著自己的孤影,一夜沒有睡著。
    【簡析】
    《戚氏》調(diào)是柳永創(chuàng)立的長調(diào)慢詞,全詞二百一十二字,是長調(diào)中最長的體制之一。通篇音律諧協(xié),句法活潑,平仄韻位錯落有致。共分為三片,上片寫夕陽西下時,中片寫入夜時分,下片寫從深夜到拂曉,都圍僥一個獨宿旅寓的行人,寫他這三段時間內(nèi)的所見、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寫的是微雨剛過、夕陽西下時的情景?!巴砬铩倍贮c出了時令是九月。詞先從近景寫起:秋雨梧桐,西風(fēng)寒菊,點綴著荒寂的驛館?!笆捠琛币姷没ㄖ驓??!傲懵洹闭f明花正黃落?!叭菤垷煛?,一字一層。“煙”而曰“殘”,見出梧菊凋零、無復(fù)煙籠靄密的生氣?!皻垺倍弧叭恰保瑒t見出其勉為弄姿曳枝頭的眷戀之情,益發(fā)令人憐惜。傳神就一個“惹”字?!捌嗳弧币韵聦戇h景?!跋﹃栭e”的“閑”字下得好,對比強烈,是移情的手法?!熬肼牎币韵?,轉(zhuǎn)寫所聞:一個“應(yīng)”字更把蟬鳴、蛩響彼此呼應(yīng)的秋聲寫活了。這里,“蟬鳴”與“蛩響”彼此相應(yīng),實際上與作者內(nèi)心的凄涼之感相共鳴,這是一種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從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闌,風(fēng)清露冷,天氣漸變,人聲悄然,至此深入一層,刻畫此地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月明夜靜,一身孤旅,清宵獨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來呢?“長空凈,絳河清淺,皓月蟬娟”,但見長空云凈,銀河清淺,明月光輝,怎不讓人“思綿綿”呢?“夜永對景那堪”,六字為句,“屈指”以下轉(zhuǎn)入憶舊,純乎寫情。以虛襯實,放筆直書,情真意厚、流轉(zhuǎn)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寫狂放不羈的少年生活,具體地補足了“暗想”的內(nèi)容。仍用虛筆,與上片密銜細接?!皠e來迅景如梭”一句轉(zhuǎn)寫實景。詞筆虛實相間,騰挪有致。以向日的歡娛,襯出如今的落寞,煙村水驛,無限凄涼。經(jīng)過一番鋪墊與蓄勢,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長縈絆”一句。為什么要拋親別友,孤旅天涯,受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區(qū)區(qū)的名利所羈絆么?往事縈回,使他數(shù)遍更籌,聽殘畫角,終夕難眠。結(jié)拍“停燈向曉,抱影無眠”為一篇詞眼,寫盡了伶仃孤處的滋味,傳神地勾畫出一個獨倚虛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這首詞將羈旅情愁、身世之感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時代的王灼其所著的《碧雞漫志》中轉(zhuǎn)引過“《離騷》寂寞千年后,《戚氏》凄涼一曲終”的贊語。拿《戚氏》和《離騷》相比,說明說它聲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稱一曲曠世的凄涼之歌。
    【賞析】
    作為詞頗負傳奇色彩的“才子詞人”柳永,其詞一向以一“創(chuàng)”字為挈領(lǐng)。他自創(chuàng)詞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黃鶯兒》、《戚氏》等等;他擅改詞格,大大豐富了詞作為一種抒懷文體的內(nèi)涵,并成為以“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著稱的蘇軾詞的先導(dǎo);他萬事隨心恣性,是世俗禮教為無物,敢為人所不敢為,能言人所不能言,如他的《鶴沖天》、《鳳歸云》、《定風(fēng)波》、《宣清》、《尉遲杯》等等。故有人認為,柳詞之所以為柳詞,只在一“創(chuàng)”字耳。而若言“創(chuàng)”卻不提《戚氏》者,必為孤陋之輩也。
    據(jù)前人考證,《戚氏》當(dāng)為柳永獨創(chuàng),且僅見于其《樂章集》之中。全詞分為上、中、下三疊,共212字,為詞第二長詞。僅次于南宋時吳文英之《鶯啼序》。其價值為何余雖不敢妄斷,然宋時“《離騷》寂寞千年后,《戚氏》凄涼一曲終”的評價也必非空穴來風(fēng)。故今以此蒼白筆墨,粗評《戚氏》,亦只當(dāng)學(xué)柳永的“為人所不敢為”罷了。
    上片開篇,只用“晚秋天”一句點明時令,也初步構(gòu)畫出了全詞的凄涼基調(diào)。柳永其人,向來對春、秋二季尤為敏感,然不同處卻在于,他寫春,只是代人傷春,而晚秋的悲涼,向來是他留給自己的傷感。而今又逢暮秋,“一霎微雨”帶著薄涼的情態(tài)灑于庭軒。所以這位才子詞人,又開始思緒飄渺了。他首先看見的,是庭軒中的“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柳永不愧是融情入景、以景寫情的高手,接下來的一個“惹”字竟真把那秋的蕭索寫活了。那淡薄的“殘煙”,非關(guān)天氣,不是霧氣,竟是這庭軒中的“零亂”、“蕭疏”給“惹”來的!園中景物正漸至精彩處,詞人卻筆鋒一轉(zhuǎn),“望”向遠處的“江關(guān)”,由近及遠卻絲毫不顯突兀。那他究竟望見了什么呢?“飛云黯淡夕陽閑”。云正憔悴,夕陽又西墜,也難怪詞人想到了那個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而得來悲秋之名的宋玉?!芭R水與登山”,向來是古代文人念遠傷別離的悲情時刻,作者由今懷古,也無非是感嘆一句:逢秋而悲感,千古一轍??!這筆鋒已轉(zhuǎn)得太遠,又該如何繼文呢?柳永不愧自封的“才子詞人”,這稍一調(diào)轉(zhuǎn),便是一個柳永式的大回圜:“遠道迢遞”,憶及“宋玉悲感”之后,如此輕松地就有回到了眼前的景況,不著痕跡,天衣無縫。面對長路漫漫,作為“凄楚”“行人”的他,正走在自己無限厭惡卻又不能不會不舍放棄的仕途之路上,一面痛恨“名牽利惹”,一面甘之如飴。行文至此,那貫穿于詞人一生的矛盾開始在這“驅(qū)驅(qū)行役”上初露端倪。內(nèi)心掙扎如柳永,對與自己心境相仿的“隴水潺湲”自然也就“倦聽”了。下文又略嫌不合拍地以一“正”字引出了那讓詞人心情更加煩躁的“蟬吟敗葉,蛩響衰草”一句,不合拍的同時,又與首句中的“晚秋天”大為契合,實乃絕妙。這等怪詞妙語,必非柳永不能為也。心緒煩亂無以抒懷的柳永,在“相應(yīng)喧喧”的蟬嘶蛩鳴中,結(jié)束了上闕的敘景描情。
    無論時間還是空間上的轉(zhuǎn)合映襯,這濃濃的衰秋哀情,在內(nèi)容上甚至詞調(diào)上,都為后文的抒情做足了鋪墊。而觀這首闋,若為一般詞人,在敘景已足,多一筆即為畫蛇添足的敘述之后,又該續(xù)寫些什么呢?此處足見柳永的流水行文。
    “孤館度日如年”。次疊一開詞人就是這般自述身世的一句?!梆^”是“孤館”,就連上文所言之“庭軒”也不過是他柳永羈旅之途上的一方借宿之地。獨在異地,獨望江關(guān),不由讓讀者對上片中的“凄然”二字有了更真切的實感。而此時,“凄然”的他正在“孤館”中“度日如年”。詞人終是不堪寂寞的,失了“針線閑拈伴伊坐”的知己,他也只能寄望于與知己紅顏共沐同一片夜空了。這孤索之夜,竟已漸深,“風(fēng)露漸變,悄悄至更闌”了。只一失神間,詞人再次凝望起那片空有亮白色溫馨卻又無情至極的“絳河”了?!敖{河”,這樣一個冰冷的詞,難耐凄涼如柳永者,該是怎樣的孤凄心情讀者也就可想了。這時的他,卻偏故作堅強與無所謂的堅持自己的固執(zhí):寂寞只是表象,那“嬋娟”的“皓月”卻不正是代表團圓么?至此,那柳永式的矛盾已暴露的更深。對月而不懷人,又怎是白衣卿相之本色?“思綿綿”三字,一字一韻,引出了詞人如泄洪般的情感,字字句句都是他對命運的質(zhì)問。此時的他,已到了風(fēng)中之燭的殘年,沒了少時的輕狂不羈,所以這怨世的情感,他也只從自身寫起。“那堪屈指,暗想從前”。這樣一句,幾乎讓讀者也茫然了。在柳永眼中,在此時的柳永心里,不堪他回首的,究竟是“小樓深巷狂游遍”的“恣狂蹤跡”,還是為那“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的“恁驅(qū)驅(qū)”呢?他沒說。下文卻有如似檢討的一句:“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jīng)歲遷延”。這一句,是含了極大的怨氣的。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正是因了他一生纏綿于“綺陌紅樓”,才導(dǎo)致了他終老而“未名未祿”的。這也可以說,他對自己一生的“恣狂心性”后悔了??勺屪x者綜觀詞人的一生,也不免失笑:他柳永若真有這般“覺悟”,又怎會落得這“未名未祿”的凄涼呢?對于此時怨氣極重的柳永,讀者何不把這樣的檢討當(dāng)做氣極怒極的他的“正話反說”呢?當(dāng)然,這也可以是詞人對自己一生徘徊于仕途與紅顏之間的優(yōu)柔寡斷的一種怨恨。一家之言,有讓名家嗤之以鼻處,權(quán)當(dāng)玩笑耳?! ∵@一闕,是詞人對內(nèi)外遠近的大轉(zhuǎn)合之后回到自身的慨嘆。自然而然地由反襯自身凄涼的美好夜景轉(zhuǎn)向?qū)ψ约骸耙簧A得是凄涼”的感慨。極盡柳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的詞風(fēng),這又是柳祠的又一奇異處。白描,鋪敘,字字入情入理而毫無穿鑿之意。上片的寥廓之中而見蒼涼,中片的凄婉之中而不失條理。詞的末闕,又能給讀者的感官以怎樣的沖擊與震撼呢?
    “帝里風(fēng)光好”。好一個“風(fēng)流才子”柳三變!在詞已盡,意已歇之際,這一句又給了全詞多大的空間!接下來,就該是憶舊了吧。可眾所周知,市井詞人柳七的一生都與“綺陌紅樓”、紅顏脂粉脫不了關(guān)系,他又該憶哪個呢?“堪人屬意”的蟲娘?“家住桃花徑”的秀香?還是與其“四個打成一個”的師師、香香、冬冬呢?讓讀者試想,如果此處他只憶起其中的“某一個”的話,全詞會收到怎樣的效果?哪怕他的前二疊寫得再如何精彩,這《戚氏》一首的詞調(diào)都只能算作低下了吧。詞人此時大概已近花甲之年,他憶起的該是他的一生,而不僅僅是與其“淺斟低唱”的某一個。所以此處的他憶起的是“當(dāng)年少日”的“狂朋怪侶”,是他少時的奢靡生活。都說年少輕狂,更何況這年少之人還是他柳永,又加那許多志趣相投的“狂朋怪侶”,怎不讓人心醉?柳永不是圣人,那樣的生活,他曾經(jīng)陶醉過。并且此時憶起,也并非悔恨自己當(dāng)年的頹墮,而只是慨嘆時光易逝、年華似水之意而已?!坝霎?dāng)歌、對酒競留連”。這樣的詞句,詞人寫下時的心境何為,連讀者也是不忍想象的。也無需讀者想象,下句“別來”二字就已足足道出了作者空憶當(dāng)年的痛楚了。那樣的生活,早已隨時光遠去了呀!“迅景如梭,舊游似夢”。很通俗的比喻,卻讓讀者眼前出現(xiàn)了詞人那再清晰不過的痛苦面容。逝去的日子如云煙,被歲月這柔沐溫和卻又猙獰至極的風(fēng)吹得一絲不剩了。往昔再不會回返,又怎能不讓作者長嘆呢?接下來的一句重又回到現(xiàn)實,是作者的自問,也是作者的茫然。這是全詞中作者矛盾心理的第三次深化。讓讀者看這全詞中作者一次以第一人稱的發(fā)問:“煙水程何限?”這樣的碌碌奔忙,到底何時才是盡頭???這樣的筆力,是沒有切身經(jīng)歷之人萬萬難及的。這一瞬間的情感爆發(fā)之后,又轉(zhuǎn)入了議論:“念名利、憔悴長縈絆”。這可以說是議論,也可以說是收束,是對上文的種種心境的一種慰藉:他一生不曾放棄對名利的追逐,那么如何地憔悴也自是命里該著的,又何必在此枉嘆呢?因此作者為強調(diào)自己的“無事覓閑愁”,又以感情更加強烈的方式加了一句:“追往事、空慘愁顏”。至此,議論結(jié)束。不知不覺間,已是一夜的輾轉(zhuǎn)。而“稍覺輕寒”之后,才驀然驚覺“漏箭移”了。時間已是接近拂曉,又聽聞遠處“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的樂聲,那“輕寒”,想來也是入情、入心地難以承受了。而此時的詞人,此時抱臂“對閑窗畔”的詞人,已是漸趨于平靜了。無論有再多的不甘,無論有再多的憾恨,他也只能繼續(xù)上路了?!膀?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早已注定了他一生的奔碌不平。而這“停燈向曉,抱影無眠”的一夜,也只是他萬千千萬個難眠之夜的一個剪影吧。
    最末一疊并不能算作全詞的高潮部分,可這由此及彼、由今憶昔又由昔論今的一波三折,也無疑是給此文的情調(diào)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一代才子詞人于這詩余曲源的詞上的功力也可見一斑?!肮吗^”中獨自傷今的詞人本已有孤凄蒼涼之態(tài),再加上“年少日”“暮宴朝歡”的神來一筆,真真是讓這一闕《戚氏》同時有了不遜于詩的含蓄不亞于曲的直率。于蘊秀之中見真切,于深惋之中顯淋漓,正是柳永本色!
    這首《戚氏》說是詞人一生的總括也是不為過的。全詞由近及遠、由遠至近揮灑自如;撫今憶昔、由昔感今一氣呵成;由傍晚到深夜、由深夜至黎明一絲不亂;由眼前望江關(guān)、由孤館懷帝京自然運轉(zhuǎn)。描情敘景、鋪敘懷舊、曠古達今,真正是獨屬于柳永的悱惻動情與蕩氣回腸。在詞的內(nèi)容上更是大開大闔、毫無避忌、一氣貫穿。長達212字的長詞一韻到底,與平常之中顯其非同尋常,卻無一絲險韻,自然而然。莫說是這詞上,便是今人作文,又能有幾個如《戚氏》般細針密線,平穩(wěn)中而字字嵌插不失作者個性的奇異之處、棱角之筆?今人自知。
    尤其是詞的最后,這白衣卿相留給讀者的最后一個鏡頭:天上一顆白亮的啟明星遙掛,星下一襲長衣及地“對閑窗畔”的詞人被定格的身形,孤索,凄涼。宋人的評價,讓這首冠古絕今之詞當(dāng)之無愧!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www.xigutang.com)的相關(guān)文章。
    【詞牌簡介】
    《戚氏》,詞牌名,始見《樂章集》,入“中呂調(diào)”。屬長調(diào)慢詞。茲以柳永詞為準。二百十二字,分三段。前段九平韻,一仄韻,中段六平韻,三仄韻,后段六平韻,三仄韻,同部參錯互葉。此后名家所填此調(diào)者甚少,僅蘇軾,丘處機兩詞,丘詞名為《夢游仙》。
    【格律】
    411韻,2214411韻。4411,4134,411韻。11韻。411韻。1124411韻。114414。4214411韻。2214,1134,412411韻。41144,1234,3411韻。
    144411韻,1244,44411韻。114,4134,4411韻。411韻,4444,1144,4411韻。4144,4411,243411韻。
    44114,3144,4411韻。441144,41144411韻。114411,4144,34114葉。441,34114葉,322,1411韻。443,2411韻。432,44411韻。4114,1144,4411韻。
    注:1為平聲,4為仄聲,2為應(yīng)平可仄,3為應(yīng)仄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