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初三語文期中測試卷,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22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寫在文后的方格內。(3分) 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quànjiè學者不要驕傲zìfù,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一點,yǎowénjiáozì,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2、詩文默寫 (6分,其中第⑸題2分,其余每題1分) ⑴在下面的橫線上把溫庭筠的《望江南》補充完整。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 。 。 ⑵讀陸游的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自然會聯(lián)想到辛棄疾的詞《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兩句詩: , 。 ⑶白居易在《觀刈麥》一詩中深入所寫對象的內心,刻畫勞動人民在特定環(huán)境下近乎變態(tài)心理的句子是 , 。 ⑷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奮著書。如果要送他一幅書法作品,用曹操的詩句“ , 。 , ”作為內容就很合適。 ⑸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遠大抱負;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龔自珍“ , ”的獻身精神。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2分) 同學小王在報刊剪摘時,搜集到兩則新聞: ①教育消費“蛋糕”有多大,從廈門看教育發(fā)展的潛力。(《經(jīng)濟日報》1999年12月) ②民辦高校爭吃“教育蛋糕”。(《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1月) 在展評活動中,對句中“蛋糕”的理解,大家都覺得很困難。語文老師叫大家找個合適的詞語來替換。小王認為這里的“蛋糕”就是指“市場”,大家討論后認為:“蛋糕”還指“經(jīng)濟利益”。這樣,“春運蛋糕”、“網(wǎng)絡蛋糕”、“家政蛋糕”就不難理解了。
同學小明又找到兩例: ①海爾認為,要想在手機市場上取得突破,必須做一塊蛋糕獨享。(摘自人民網(wǎng)) ②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通訊市場,作為新產(chǎn)品半路殺出的133網(wǎng)能在這么短的時間異軍突起,生生切下一大塊蛋糕,的確讓行業(yè)內外刮目相看。(摘自人民網(wǎng)) 那么,這里的①“做蛋糕”和②“切蛋糕”該如何理解呢? 答:① ;② 。
4、下面的一段文字在表達上有四處語病,請找出來來加以修改。(4分) 在錄取討論會上,有的聲樂專家認為何青霞的①聲音極不固定,②不扎實,③但天賦好,樂感強,是可造之才。黃教授卻認為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她④聲音前后懸殊很大的原因,⑤如果是因為對事業(yè)和生活的態(tài)度,⑥盡管稟賦再好,也不能錄取她! ⑴序號: 改正: ⑵序號: 改正: ⑶序號: 改正: ⑷序號: 改正:
5、名著閱讀。(3分) 讀過《水滸》之后,你對小說中哪個人物印象深?你能說說他(或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嗎? 答:
6、閱讀下列有關數(shù)據(jù),據(jù)此可得出一個結論,請用一句話表達這個結論。(2分) 今年春夏之交,強沙塵暴不斷襲擊我國北方一些地區(qū)。據(jù)統(tǒng)計,這樣的沙塵暴50年代發(fā)生過5次,60年代發(fā)生過8次,70年代發(fā)生過13次,80年代發(fā)生過14次,90年代發(fā)生過23次。 結論:
7、詩歌賞析(2分)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價張籍的詩時說“看似尋常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正體現(xiàn)了王安石的這一評價。請你找出來,并結合全詩作簡要的分析。(2分) 答: 。
二(53) 閱讀《榕樹,生命進行曲》,回答8—12題(17分)
我愛戀的榕樹,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為它興嘆過,傾倒過。 真是太壯闊了。只要你接近它,就會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滿著一種動人的東西,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辯的哲學家說,美就是充滿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為榕樹,我才相信。 幾乎是整個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我都在觀賞這種洋溢著生命的大樹。 我喜歡這種綠色世界在無風中的平靜、雍容、豐盛、滿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 我更喜歡它在風中的時刻。榕樹的每一片綠葉,都像風帆那樣善于捕捉弱的微風。
因此,當輕風吹拂的時候,它的葉子就會顫動起來,剎那間,樹上好象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在一開一翕地扇著翅膀,共同編織著生命的織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風吹動的時刻。此時的榕樹,瞬息間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涌的大海,波浪在樹梢上澎湃著,時時發(fā)出拍打藍天的沙沙的響聲。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訴我,他第見到南國土地上的高大榕樹時,幾乎嚇呆了。
榕樹那企圖籠罩大地的濃蔭,那企圖吞沒白云的樹冠,那企圖飲盡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彎曲多節(jié)的巨枝所構筑的殿廊、山脈、峽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著生命的光波與音波。這種柔和而強大的波浪,把他的心靈搖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動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種強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覺得自己完全被這種強大的生命所俘虜,并且被剝奪了身上的渺小、卑瑣、頹唐與消沉。
在樹下,澄清的空氣中,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升騰起來了,仿佛也變成了一只扇動著翅膀的綠蝶,也在這個充滿生命的蔥蘢世界中快樂地翔舞。 我比這位北國的朋友更了解榕樹,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 小時侯我迷戀過一棵倔強的小榕樹。它就在幾乎沒有泥土的地方發(fā)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塊渾圓的巖石上進行。大約三年時光,我一直追隨著它的足跡,注視著它那平衡而堅實的腳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巖縫的哪一處破芽而出,只看著它從縫穴里長出來的初的嫩枝。這株嫩枝在巖石的懸崖上,沉著地、緩慢地跋涉,攀登,開拓著本沒有路的路,本沒有前方的前方。當它發(fā)現(xiàn)巖石身上的小坑洼處,有一點薄薄的塵土,就果斷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個營寨,然后又向前身延,邁進,不倦地繼續(xù)尋找著前方險峻的路,險峻的希望。
更使我驚訝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營寨的時候,竟從生命深處撒出一束根須,像蠶兒拋出的銀絲。柔韌的絲朝下生長,直至親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氣根。在沒有泥土的時候,氣根憑借它奮發(fā)的天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養(yǎng)育成榕樹另一翼的生命線。 突破、掙扎、發(fā)展、挺進,這是一支鐵流似的生命凱旋曲。 正是這支無聲、無畏的歌,把巍峨的韌性,第灌進了我的貧窮而干旱的童年,灌進了我的還在襁褓中的人生。
8、從上文看,作者對故鄉(xiāng)榕樹的情感有:愛戀、 、 、 、 、贊嘆。(用文中詞語填空)(4分) 9、“(我)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一句中“碧葉”的意思是 。(2分) 10、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答: 11、作者說“我比這位北國的朋友更了解榕樹”,作者還了解到榕樹的哪些特點?(4分) 答:
12、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請你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摘錄兩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并作簡要的點評。(友情提醒:點評,可談語句的表達效果,可說自己喜歡的理由。(4分) 摘錄1.2. 點評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3—17題。(10分)
讀書是一種德性 讀書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選擇。當一個人強迫著自己作出某種讀書姿態(tài)的時候,他其實是在折磨自己了。讀書是一種心靈義務。一個人,如果沒有把一段青春時光托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敵人,因為他放棄了對自我心靈的塑造,錯過了在讀書時光中體會“物我兩忘”的機緣。這一機緣,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當你回過頭來,重新拾起書本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何等的陌生!
古人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更何況是錯過了一段讀書的歲月呢? 讀書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絕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無條件的,完全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曾國藩有言:“茍能發(fā)憤讀書,則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地亦可讀書;負薪牧豕,均無不可讀書。茍不能發(fā)憤自立,則家塾亦不能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這段話可以從更廣闊的意義上去理解,說白了,之所以不讀書,首先是因為你不想讀書,而并非客觀條件不具備。 我讀故我思。表面上看來,思想者與無知者的差別或許就在一本書。一本書所產(chǎn)生的精神距離是無法測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著一種精神力量,而無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發(fā)暴露其內心的蒼白。但是讀書并不意味著手不釋卷,閱讀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它的存在不依賴于外在的表演。一
個曾經(jīng)有過一段瘋狂的閱讀史的人,一個對過去的讀書生活心懷依戀的人,即便不能擁有一個書房,一面書櫥,一盞書燈,一個暢游書海的安靜夜晚,我們依然相信他那份純潔的讀書情感。 讀書是一種德性。在理性的引導下,讀書人在燦爛星空與神圣道德律之間,獲得了靈性和自由,以及詩意的生存。
1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讀書是一種德性”的?(用文中的話簡要回答)(2分) 14、閱讀全文,聯(lián)系學過的一些課文,說說怎樣才能讓閱讀成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4分) 15、古今中外,以讀書為樂或因讀書而成就美德的名人很多,他們的事例廣為傳頌。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不少于兩例,多舉加1分)(2分) 16、你喜歡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請寫出并簡要說說理由。(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7—19題。(9分)
飛機黑匣子
①現(xiàn)代民航客機盡管采用大量新技術,采取許多安全防范措施,但意外墜機事件仍在所難免。一旦發(fā)生空難,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尋找黑匣子,從中分析事故原因。
②其實黑匣子______________。它之所以采用桔紅色,主要為了與周圍地形地貌顏色相區(qū)別,便于尋找。它是用特殊堅實材料制成的流線型集裝箱。黑匣子這種機上信息存儲器,即磁帶記錄機,它記錄下飛行中的重要參數(shù),例如,飛機相對地面狀態(tài)、速度、高度、航向、航速、燃料等等。依照這些參數(shù),就可以很容易標繪出航跡。信息隨錄隨洗,但保留飛機失事前數(shù)小時的飛行信息。
③除了桔紅色外表外,為了更容易找到它,黑匣子還裝有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直能自動、定時向外發(fā)射一定的無線電信號,便于專用的接收機接收。
④黑匣子外殼十分堅固,表面覆涂隔熱材料。它能同時承受來自三個方向3.4公斤重的物體長達5分鐘的撞擊;能承受一件230公斤的重物從3米高度砸下的沖擊;能經(jīng)受起火爆炸,并能在1100℃的烈火中燒半小時;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30天。
⑤為了保證黑匣子能正常工作,與所有航空航天設計一樣,它在工作程序和故障考慮上有很高的“自保性”和“互保性”。這點好比進入銀行金庫的規(guī)章制度一樣,目的是為了萬無一失。
⑥例如黑匣子的電源供給很特殊。在正常情況下,黑匣子所需的直流電由飛機的發(fā)電系統(tǒng)供給。這種發(fā)電機是交直流變換機,將發(fā)出的交流電直接由直流電機交換成直流電。而一旦發(fā)電機出故障時,立即自動切換成由蓄電池供電,提供所需的電壓。
⑦又如黑匣子的工作開關一般在飛機發(fā)動前應接通,但即使駕駛員忘記了也無妨。當飛機在跑道上滑行到一定速度后,起落架自動收回,黑匣子的工作開關因起落架支柱的壓力而自動接通。
⑧目前正在研制中的黑匣子將趨于微型計算機化。這個電子裝置被裝在一個保護匣內,它由采集數(shù)據(jù)的接口卡片、存儲器和把信息編入存儲器的程序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與傳統(tǒng)的黑匣子相比有很大優(yōu)越性,例如,它可以變換參數(shù)記錄速度,當一出現(xiàn)不正常時,使自動加快記錄速度,以備人們更加準確地進行分析,此外,它的體積也將被大大縮小。
17、感知全文,你覺得人們主要憑借什么尋找黑匣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請選用適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組織一句話,填在文中橫線上,使上下文語意連貫。(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細讀選文第②段,為“黑匣子”下定義(不超過18個字)。(3分) 答:黑匣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選文第④段中畫線句若改成“能在溫度很高的烈火中燒半小時;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許多天”不如原文好,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有關諸葛亮的兩則文言文,回答21—24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國,終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荨!绷撂槠唬骸俺几尧藿吖呻泞咧?,效⑧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⑨!”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⑩之如父?!?(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滅魏滅吳,統(tǒng)一中國。④[嗣子]此子劉禪。嗣:繼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輔佐之臣。⑧[效]獻出,呈獻。⑨[繼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2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④若嗣子可輔( ) 2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23、閱讀文言文,要勤查工具書。下面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屬”字的幾種解釋,判斷哪一種解釋適合“屬以后事”中的“屬”字。(只需填序號)(2分) 屬①zhǔ。連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隸屬,歸屬。④親屬。⑤類。
24、簡要回答下面問題:(4分) (1)課外閱讀能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加深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你認為[乙]段具體說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請把該句子抄下來。(1分) (2)你欣賞諸葛亮哪一個特點?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說說理由。(3分)
三(55分,其中寫字5分) 25、作為一個學生,對于“作業(yè)”那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面對“作業(yè)”我們肯定有很多話要訴說,或是煩惱,或是厭惡,或是喜悅,或是……請以“作業(yè)”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參考答案: 1、勸誡 自負 咬文嚼字2、⑴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⑵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⑶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紅不是無情物花,化作春泥更護花。3、①開辟(拓展)市場,或發(fā)展經(jīng)濟 ②分享(經(jīng)濟)利益 4、⑴①句改正:聲音極不穩(wěn)定 ⑵②句改正:基礎不扎實 ⑶④句改正:前后懸殊的原因 ⑷⑥句改正:就算稟賦再好 5、略 6、自50年代以來我國北方一些地區(qū)遭受沙塵暴襲擊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意思答對即可)
7、(l)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靶腥伺R發(fā)又開封”這一細節(jié),既照應了前面的“意萬重”和,又緊承“復恐匆匆說不盡”,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思。8、“喜歡”“陶醉”“迷戀”“驚訝”。9、是指榕樹頑強生存的精神品格。10、北方朋友為榕樹強大的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到升華。
11、 “倔強而堅實攀登,柔韌而奮發(fā)有為”。12、全文佳詞妙句比比皆是,如可摘抄(1)第7節(jié)第2句,(2)第13節(jié)第1句。點評:(1)運用比喻,夸張手法,形象表現(xiàn)榕樹沉穩(wěn)的特點,突出其強大旺盛的生命力。(2)“撒”“拋”兩個動詞,用得生動傳神,表現(xiàn)榕樹頑強的生命力。(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13、從讀書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選擇、讀書是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14、⑴視讀書為心靈義務 ⑵在閱讀中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⑶在閱讀中學會思想(對話、質疑、評判……) ⑷進而在理性的引導下,通過閱讀使自己獲得靈性與自由,獲得詩意的生存。
15、如:孔子,韋編三絕;馬克思,在倫敦圖書館堅持讀書數(shù)年如一日,寫出了《資本論》;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16、略 17、桔紅色的外表 無線電信號(或無線電信標) 18、并非黑色,而是桔紅色(符合題意即可)。19、記錄飛機飛行中重要參數(shù)的信息存儲器。20、原文使用精確的數(shù)字(或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外殼堅固”的特征:改后說明籠統(tǒng)、模糊。21、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颍罕百v低下,見識短淺。) ②由是(因此,由于這樣) ③顧(探望,拜訪) ④輔(輔助,協(xié)助) 根據(jù)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
22、①只求在亂世之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貴。 或:只求在亂世間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②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后統(tǒng)一全國。 根據(jù)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23、(②) 24、(1)答: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颍合鹊壑贾斏鳎逝R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開放題。答案略。 答題關鍵在于有自己的觀點,且能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加以評說,答題能自圓其說。根據(jù)答題情況,酌情給分。
一(22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寫在文后的方格內。(3分) 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quànjiè學者不要驕傲zìfù,以為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一點,yǎowénjiáozì,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2、詩文默寫 (6分,其中第⑸題2分,其余每題1分) ⑴在下面的橫線上把溫庭筠的《望江南》補充完整。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 。 。 ⑵讀陸游的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自然會聯(lián)想到辛棄疾的詞《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兩句詩: , 。 ⑶白居易在《觀刈麥》一詩中深入所寫對象的內心,刻畫勞動人民在特定環(huán)境下近乎變態(tài)心理的句子是 , 。 ⑷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奮著書。如果要送他一幅書法作品,用曹操的詩句“ , 。 , ”作為內容就很合適。 ⑸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遠大抱負;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龔自珍“ , ”的獻身精神。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2分) 同學小王在報刊剪摘時,搜集到兩則新聞: ①教育消費“蛋糕”有多大,從廈門看教育發(fā)展的潛力。(《經(jīng)濟日報》1999年12月) ②民辦高校爭吃“教育蛋糕”。(《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1月) 在展評活動中,對句中“蛋糕”的理解,大家都覺得很困難。語文老師叫大家找個合適的詞語來替換。小王認為這里的“蛋糕”就是指“市場”,大家討論后認為:“蛋糕”還指“經(jīng)濟利益”。這樣,“春運蛋糕”、“網(wǎng)絡蛋糕”、“家政蛋糕”就不難理解了。
同學小明又找到兩例: ①海爾認為,要想在手機市場上取得突破,必須做一塊蛋糕獨享。(摘自人民網(wǎng)) ②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通訊市場,作為新產(chǎn)品半路殺出的133網(wǎng)能在這么短的時間異軍突起,生生切下一大塊蛋糕,的確讓行業(yè)內外刮目相看。(摘自人民網(wǎng)) 那么,這里的①“做蛋糕”和②“切蛋糕”該如何理解呢? 答:① ;② 。
4、下面的一段文字在表達上有四處語病,請找出來來加以修改。(4分) 在錄取討論會上,有的聲樂專家認為何青霞的①聲音極不固定,②不扎實,③但天賦好,樂感強,是可造之才。黃教授卻認為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她④聲音前后懸殊很大的原因,⑤如果是因為對事業(yè)和生活的態(tài)度,⑥盡管稟賦再好,也不能錄取她! ⑴序號: 改正: ⑵序號: 改正: ⑶序號: 改正: ⑷序號: 改正:
5、名著閱讀。(3分) 讀過《水滸》之后,你對小說中哪個人物印象深?你能說說他(或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嗎? 答:
6、閱讀下列有關數(shù)據(jù),據(jù)此可得出一個結論,請用一句話表達這個結論。(2分) 今年春夏之交,強沙塵暴不斷襲擊我國北方一些地區(qū)。據(jù)統(tǒng)計,這樣的沙塵暴50年代發(fā)生過5次,60年代發(fā)生過8次,70年代發(fā)生過13次,80年代發(fā)生過14次,90年代發(fā)生過23次。 結論:
7、詩歌賞析(2分)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價張籍的詩時說“看似尋常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正體現(xiàn)了王安石的這一評價。請你找出來,并結合全詩作簡要的分析。(2分) 答: 。
二(53) 閱讀《榕樹,生命進行曲》,回答8—12題(17分)
我愛戀的榕樹,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為它興嘆過,傾倒過。 真是太壯闊了。只要你接近它,就會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滿著一種動人的東西,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辯的哲學家說,美就是充滿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為榕樹,我才相信。 幾乎是整個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我都在觀賞這種洋溢著生命的大樹。 我喜歡這種綠色世界在無風中的平靜、雍容、豐盛、滿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 我更喜歡它在風中的時刻。榕樹的每一片綠葉,都像風帆那樣善于捕捉弱的微風。
因此,當輕風吹拂的時候,它的葉子就會顫動起來,剎那間,樹上好象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在一開一翕地扇著翅膀,共同編織著生命的織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風吹動的時刻。此時的榕樹,瞬息間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涌的大海,波浪在樹梢上澎湃著,時時發(fā)出拍打藍天的沙沙的響聲。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訴我,他第見到南國土地上的高大榕樹時,幾乎嚇呆了。
榕樹那企圖籠罩大地的濃蔭,那企圖吞沒白云的樹冠,那企圖飲盡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彎曲多節(jié)的巨枝所構筑的殿廊、山脈、峽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著生命的光波與音波。這種柔和而強大的波浪,把他的心靈搖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動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種強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覺得自己完全被這種強大的生命所俘虜,并且被剝奪了身上的渺小、卑瑣、頹唐與消沉。
在樹下,澄清的空氣中,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升騰起來了,仿佛也變成了一只扇動著翅膀的綠蝶,也在這個充滿生命的蔥蘢世界中快樂地翔舞。 我比這位北國的朋友更了解榕樹,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 小時侯我迷戀過一棵倔強的小榕樹。它就在幾乎沒有泥土的地方發(fā)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塊渾圓的巖石上進行。大約三年時光,我一直追隨著它的足跡,注視著它那平衡而堅實的腳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巖縫的哪一處破芽而出,只看著它從縫穴里長出來的初的嫩枝。這株嫩枝在巖石的懸崖上,沉著地、緩慢地跋涉,攀登,開拓著本沒有路的路,本沒有前方的前方。當它發(fā)現(xiàn)巖石身上的小坑洼處,有一點薄薄的塵土,就果斷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個營寨,然后又向前身延,邁進,不倦地繼續(xù)尋找著前方險峻的路,險峻的希望。
更使我驚訝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營寨的時候,竟從生命深處撒出一束根須,像蠶兒拋出的銀絲。柔韌的絲朝下生長,直至親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氣根。在沒有泥土的時候,氣根憑借它奮發(fā)的天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養(yǎng)育成榕樹另一翼的生命線。 突破、掙扎、發(fā)展、挺進,這是一支鐵流似的生命凱旋曲。 正是這支無聲、無畏的歌,把巍峨的韌性,第灌進了我的貧窮而干旱的童年,灌進了我的還在襁褓中的人生。
8、從上文看,作者對故鄉(xiāng)榕樹的情感有:愛戀、 、 、 、 、贊嘆。(用文中詞語填空)(4分) 9、“(我)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一句中“碧葉”的意思是 。(2分) 10、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3分) 答: 11、作者說“我比這位北國的朋友更了解榕樹”,作者還了解到榕樹的哪些特點?(4分) 答:
12、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請你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摘錄兩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并作簡要的點評。(友情提醒:點評,可談語句的表達效果,可說自己喜歡的理由。(4分) 摘錄1.2. 點評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3—17題。(10分)
讀書是一種德性 讀書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選擇。當一個人強迫著自己作出某種讀書姿態(tài)的時候,他其實是在折磨自己了。讀書是一種心靈義務。一個人,如果沒有把一段青春時光托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敵人,因為他放棄了對自我心靈的塑造,錯過了在讀書時光中體會“物我兩忘”的機緣。這一機緣,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當你回過頭來,重新拾起書本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何等的陌生!
古人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更何況是錯過了一段讀書的歲月呢? 讀書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絕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無條件的,完全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曾國藩有言:“茍能發(fā)憤讀書,則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地亦可讀書;負薪牧豕,均無不可讀書。茍不能發(fā)憤自立,則家塾亦不能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這段話可以從更廣闊的意義上去理解,說白了,之所以不讀書,首先是因為你不想讀書,而并非客觀條件不具備。 我讀故我思。表面上看來,思想者與無知者的差別或許就在一本書。一本書所產(chǎn)生的精神距離是無法測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著一種精神力量,而無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發(fā)暴露其內心的蒼白。但是讀書并不意味著手不釋卷,閱讀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它的存在不依賴于外在的表演。一
個曾經(jīng)有過一段瘋狂的閱讀史的人,一個對過去的讀書生活心懷依戀的人,即便不能擁有一個書房,一面書櫥,一盞書燈,一個暢游書海的安靜夜晚,我們依然相信他那份純潔的讀書情感。 讀書是一種德性。在理性的引導下,讀書人在燦爛星空與神圣道德律之間,獲得了靈性和自由,以及詩意的生存。
1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讀書是一種德性”的?(用文中的話簡要回答)(2分) 14、閱讀全文,聯(lián)系學過的一些課文,說說怎樣才能讓閱讀成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4分) 15、古今中外,以讀書為樂或因讀書而成就美德的名人很多,他們的事例廣為傳頌。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不少于兩例,多舉加1分)(2分) 16、你喜歡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請寫出并簡要說說理由。(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7—19題。(9分)
飛機黑匣子
①現(xiàn)代民航客機盡管采用大量新技術,采取許多安全防范措施,但意外墜機事件仍在所難免。一旦發(fā)生空難,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尋找黑匣子,從中分析事故原因。
②其實黑匣子______________。它之所以采用桔紅色,主要為了與周圍地形地貌顏色相區(qū)別,便于尋找。它是用特殊堅實材料制成的流線型集裝箱。黑匣子這種機上信息存儲器,即磁帶記錄機,它記錄下飛行中的重要參數(shù),例如,飛機相對地面狀態(tài)、速度、高度、航向、航速、燃料等等。依照這些參數(shù),就可以很容易標繪出航跡。信息隨錄隨洗,但保留飛機失事前數(shù)小時的飛行信息。
③除了桔紅色外表外,為了更容易找到它,黑匣子還裝有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直能自動、定時向外發(fā)射一定的無線電信號,便于專用的接收機接收。
④黑匣子外殼十分堅固,表面覆涂隔熱材料。它能同時承受來自三個方向3.4公斤重的物體長達5分鐘的撞擊;能承受一件230公斤的重物從3米高度砸下的沖擊;能經(jīng)受起火爆炸,并能在1100℃的烈火中燒半小時;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30天。
⑤為了保證黑匣子能正常工作,與所有航空航天設計一樣,它在工作程序和故障考慮上有很高的“自保性”和“互保性”。這點好比進入銀行金庫的規(guī)章制度一樣,目的是為了萬無一失。
⑥例如黑匣子的電源供給很特殊。在正常情況下,黑匣子所需的直流電由飛機的發(fā)電系統(tǒng)供給。這種發(fā)電機是交直流變換機,將發(fā)出的交流電直接由直流電機交換成直流電。而一旦發(fā)電機出故障時,立即自動切換成由蓄電池供電,提供所需的電壓。
⑦又如黑匣子的工作開關一般在飛機發(fā)動前應接通,但即使駕駛員忘記了也無妨。當飛機在跑道上滑行到一定速度后,起落架自動收回,黑匣子的工作開關因起落架支柱的壓力而自動接通。
⑧目前正在研制中的黑匣子將趨于微型計算機化。這個電子裝置被裝在一個保護匣內,它由采集數(shù)據(jù)的接口卡片、存儲器和把信息編入存儲器的程序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與傳統(tǒng)的黑匣子相比有很大優(yōu)越性,例如,它可以變換參數(shù)記錄速度,當一出現(xiàn)不正常時,使自動加快記錄速度,以備人們更加準確地進行分析,此外,它的體積也將被大大縮小。
17、感知全文,你覺得人們主要憑借什么尋找黑匣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請選用適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組織一句話,填在文中橫線上,使上下文語意連貫。(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細讀選文第②段,為“黑匣子”下定義(不超過18個字)。(3分) 答:黑匣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選文第④段中畫線句若改成“能在溫度很高的烈火中燒半小時;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許多天”不如原文好,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有關諸葛亮的兩則文言文,回答21—24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國,終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荨!绷撂槠唬骸俺几尧藿吖呻泞咧?,效⑧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⑨!”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⑩之如父?!?(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滅魏滅吳,統(tǒng)一中國。④[嗣子]此子劉禪。嗣:繼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輔佐之臣。⑧[效]獻出,呈獻。⑨[繼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2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④若嗣子可輔( ) 2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23、閱讀文言文,要勤查工具書。下面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屬”字的幾種解釋,判斷哪一種解釋適合“屬以后事”中的“屬”字。(只需填序號)(2分) 屬①zhǔ。連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隸屬,歸屬。④親屬。⑤類。
24、簡要回答下面問題:(4分) (1)課外閱讀能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加深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你認為[乙]段具體說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請把該句子抄下來。(1分) (2)你欣賞諸葛亮哪一個特點?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說說理由。(3分)
三(55分,其中寫字5分) 25、作為一個學生,對于“作業(yè)”那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面對“作業(yè)”我們肯定有很多話要訴說,或是煩惱,或是厭惡,或是喜悅,或是……請以“作業(yè)”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參考答案: 1、勸誡 自負 咬文嚼字2、⑴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⑵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⑶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紅不是無情物花,化作春泥更護花。3、①開辟(拓展)市場,或發(fā)展經(jīng)濟 ②分享(經(jīng)濟)利益 4、⑴①句改正:聲音極不穩(wěn)定 ⑵②句改正:基礎不扎實 ⑶④句改正:前后懸殊的原因 ⑷⑥句改正:就算稟賦再好 5、略 6、自50年代以來我國北方一些地區(qū)遭受沙塵暴襲擊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意思答對即可)
7、(l)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靶腥伺R發(fā)又開封”這一細節(jié),既照應了前面的“意萬重”和,又緊承“復恐匆匆說不盡”,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思。8、“喜歡”“陶醉”“迷戀”“驚訝”。9、是指榕樹頑強生存的精神品格。10、北方朋友為榕樹強大的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到升華。
11、 “倔強而堅實攀登,柔韌而奮發(fā)有為”。12、全文佳詞妙句比比皆是,如可摘抄(1)第7節(jié)第2句,(2)第13節(jié)第1句。點評:(1)運用比喻,夸張手法,形象表現(xiàn)榕樹沉穩(wěn)的特點,突出其強大旺盛的生命力。(2)“撒”“拋”兩個動詞,用得生動傳神,表現(xiàn)榕樹頑強的生命力。(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13、從讀書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選擇、讀書是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儀式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14、⑴視讀書為心靈義務 ⑵在閱讀中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⑶在閱讀中學會思想(對話、質疑、評判……) ⑷進而在理性的引導下,通過閱讀使自己獲得靈性與自由,獲得詩意的生存。
15、如:孔子,韋編三絕;馬克思,在倫敦圖書館堅持讀書數(shù)年如一日,寫出了《資本論》;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16、略 17、桔紅色的外表 無線電信號(或無線電信標) 18、并非黑色,而是桔紅色(符合題意即可)。19、記錄飛機飛行中重要參數(shù)的信息存儲器。20、原文使用精確的數(shù)字(或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外殼堅固”的特征:改后說明籠統(tǒng)、模糊。21、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颍罕百v低下,見識短淺。) ②由是(因此,由于這樣) ③顧(探望,拜訪) ④輔(輔助,協(xié)助) 根據(jù)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
22、①只求在亂世之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貴。 或:只求在亂世間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②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后統(tǒng)一全國。 根據(jù)答題的正確程度,酌情給分。23、(②) 24、(1)答: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颍合鹊壑贾斏鳎逝R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 (2)開放題。答案略。 答題關鍵在于有自己的觀點,且能結合課內外閱讀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加以評說,答題能自圓其說。根據(jù)答題情況,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