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寫在《胡華文集》出版之際》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胡華文集》 胡華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在紀念胡華同志誕辰90周年之際,出版《胡華文集》很有必要:一是對胡華半個世紀以來對中共黨史研究與教學的歷史過程、思想軌跡、學術(shù)成果、教學成就進行認真的總結(jié)和回顧;二是讓今天的中共黨史研究和教學工作者得到多方面的借鑒和啟迪,促進中共黨史的研究與教學;三是弘揚從陜北公學到中國人民大學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弘揚前輩馬克思主義學者的高尚思想、精神與品質(zhì)??傊?,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六卷本《胡華文集》展示了作者傾注畢生心血而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如曾發(fā)行幾百萬冊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同時文集詳盡收錄了作者眾多書信、詩歌、筆記,得以讓后人借此感受老一代知識分子們的學者風范。
熟悉胡華的人都說,他之所以66歲就離開了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拼命工作累死的。他的逝世是中共黨史學界的一大損失、教育界和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大損失。當時我聽到這一消息,心里非常難過,痛惜他的英年早逝!
胡華16歲參加革命,從陜北公學畢業(yè)后,長期在華北聯(lián)合大學、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教學與研究,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中共黨史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殫精竭慮、筆耕不輟,為我們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干部和教學、科研骨干以及理論宣傳人才。他編著和主編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革命史講義》《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史講義》《五四時期的歷史人物》《周恩來的思想及理論貢獻》《南昌起義史話》《青少年時期的周恩來同志》和與翦伯贊、邵循正先生合著的《中國歷史概要》以及50卷《中共黨史人物傳》,影響及于海內(nèi)外,而且延傳至今。
1987年11月25日,胡華患肝癌在上海就醫(yī)時寫給我一封信,沒有想到這竟是他與我最后訣別的話語。他說:“……手術(shù)如能過關(guān),則還可繼續(xù)為黨做些工作。此次患此難治之癥,怪我平時習慣于工作至深夜,中午有時休息不好,早上又不注意體育鍛煉,是一個教訓。參加革命,忽約半世紀,去日苦多,貢獻愧少。深謝黨的培養(yǎng)、教育和關(guān)懷。此次患病以來,我仍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充滿信心與病魔作斗爭。生就是奮斗,死就是休息,不過盡力爭取多有些日子繼續(xù)從事我未完成的許多工作……”他在生死關(guān)頭,依然堅定從容;在從容中,心里裝的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yè)。
他生前的座右銘一是毛澤東為陜北公學的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地解決?!彼牡诙€座右銘:“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眱蓚€座右銘的選擇和他的人生軌跡,都體現(xiàn)了胡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和犧牲的革命精神。他“一息尚存,矢志不移。他治學嚴謹、思路敏捷,在擔負繁重的政治工作、教學工作的同時,勤奮著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chǎn)”。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平易近人,嚴于律己,處處表現(xiàn)出了共產(chǎn)黨人不謀私利、一心為公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進取精神”……這些是中國人民大學黨組織和師生們在為胡華舉行的追悼儀式上,對胡華的評價,也代表了我對這位尊敬的學者、戰(zhàn)友懷念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