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讀后感:巴金《寒夜》讀后感900字

字號:

《寒夜》與從前我讀過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大不一樣,整部小說彌漫著死亡與悲觀的氣息,叫人透不過氣來。作品的背景是抗戰(zhàn)期間,地點(diǎn)是重慶,主人公是一對自上海逃難至重慶落腳的一對年輕夫妻:汪文宣與曾樹生,還有汪文宣的母親。文宣與樹生結(jié)婚14年,兒子小宣13歲;本是有著理想的年輕人,讀教育出身,想辦教育,辦好的學(xué)校??箲?zhàn)期間,背井離鄉(xiāng),逃到重慶,放棄了一切曾經(jīng)的夢想。文宣在一間半官半商的公司當(dāng)校對,樹生在一家銀行上班,以汪母的話來說,是當(dāng)“花瓶”。小說的主線為文宣在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的經(jīng)歷,如果換一句話來說,也是文宣走向死亡的經(jīng)歷,字字句句為錄。
     小說中的人物皆無望。我曾經(jīng)讀到,有人講這是另一個“雙面膠”的故事。誠然,小說中的大部分的情節(jié)是關(guān)于汪母與樹生之間的婆媳關(guān)系。汪母看不慣媳婦,媳婦也無法討汪母的歡心,文宣則夾在二人之間,試圖兩頭討好,卻屢屢失敗。只是小說開篇不久,文宣就已經(jīng)怨憤的叫道:“我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呵!沒有人真正關(guān)心到我!各人只顧自己。誰都不肯讓步!” 莫說汪母愛自己的兒子,汪母根本不曾了解文宣究竟需要什么;她從來不曾看到過,文宣愛著樹生,文宣的大部分快樂來自于樹生的陪伴。莫說汪母愛樹生,當(dāng)她用惡毒的言語罵樹生的時候,她看到的只是她自己。愛,是成全;汪母根本不會。
     而文宣呢。文宣怨憤地叫道“沒有人真正關(guān)心到我”,他自己又曾真正的關(guān)心過他人。文宣有一條好心腸,毋庸置疑。可是他幾乎是個廢物。真抱歉,講出這么重的字眼。在小說記錄文宣經(jīng)歷的這段期間,他可曾真正的幫助過一個人?他可曾有勇氣試圖解決母親與樹生之間的不合?他可曾真正的為了改善家庭的環(huán)境而做出些什么?他可曾真正努力為母親,為妻子,為兒子真正帶來過快樂和喜悅?他所有的行為幾乎可以概括為:忍耐和哀求。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文宣,通等著別人成全他自個兒。
     至于樹生,小說的結(jié)尾中說道“她為了自己的幸福,卻幫忙毀了別一個人的……”不曉得,小說的意思是什么。樹生,留下來,只會讓那一個不知愛,一個等著別人成全自個兒的人來拖垮自己,然后三人一同在生活中毀滅。只是對于小宣,樹生的不負(fù)責(zé)任,將讓小宣成為第二個文宣。
     文宣去給鐘老上墳的時候,他望著獻(xiàn)給鐘老的花圈,“他揉眼睛,用力擦眼睛。怎么花圈上寫著他的名字:文宣!他定了定神。他看錯了,那里明明是‘又安'兩個字……” 花圈上面是文宣,是唐柏青,是鐘老,是很多很多被毀滅的人的未來。也許巴金先生在為他的三個得肺病去世的哥哥送行的時候,也如文宣一樣,將花圈上的名字曾經(jīng)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