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guān)于《老子勵志名言精選》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君無為,臣民有為,所以“無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詭秘的人啊!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重視仁義,聽任萬物自生自滅;圣人不重視仁義,聽任百姓自生自滅)–––––––現(xiàn)代社會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權(quán)利,又要維護人民的利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不是聽任百姓自生自滅。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說,圣人不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將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現(xiàn)出大公無私嗎?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為先,偽裝成無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狡猾。難怪人們常說,中國人與西方人處事,一對一,對方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1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老子名句
1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4、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1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后制成;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么聲音;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chǎn)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zhì),宇宙原始混沌物質(zhì)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chǎn)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chǎn)生千差萬別的事物)
1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
1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xué)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后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1、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22、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3、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2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老子名句
2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6、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27、知足者富。
28、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30、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居住要善于擇地,心靈要深沉如淵,交友要表現(xiàn)出仁善,語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無為而治,辦事要沿用竅門,行為要待機而動)–––––––中國的學(xué)問皆是謀略學(xué)。
3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3、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3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5、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7、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8、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39、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恒的名稱。中國人的真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種態(tài)度不利于科學(xué)的發(fā)展。
4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來源于人的永不滿足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精神,倘若象小農(nóng)社會“小富即安”,滿足于“三分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進取精神沒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憂了。
4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會,人權(quán)、個人財產(chǎn)權(quán)皆不受保護,災(zāi)禍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勸戒世人韜光養(yǎng)晦,功成身退。
44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國的學(xué)問多是“玄學(xué)”,不是科學(xué)。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4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xiàn)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xiàn)了國人的狡猾謀略。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君無為,臣民有為,所以“無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詭秘的人啊!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重視仁義,聽任萬物自生自滅;圣人不重視仁義,聽任百姓自生自滅)–––––––現(xiàn)代社會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權(quán)利,又要維護人民的利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不是聽任百姓自生自滅。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說,圣人不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將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現(xiàn)出大公無私嗎?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為先,偽裝成無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狡猾。難怪人們常說,中國人與西方人處事,一對一,對方肯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1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老子名句
1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4、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1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后制成;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么聲音;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chǎn)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zhì),宇宙原始混沌物質(zhì)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chǎn)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chǎn)生千差萬別的事物)
1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
19、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xué)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后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1、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22、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3、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2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老子名句
2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6、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27、知足者富。
28、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30、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居住要善于擇地,心靈要深沉如淵,交友要表現(xiàn)出仁善,語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無為而治,辦事要沿用竅門,行為要待機而動)–––––––中國的學(xué)問皆是謀略學(xué)。
3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3、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3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5、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6、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7、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8、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39、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恒的名稱。中國人的真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種態(tài)度不利于科學(xué)的發(fā)展。
4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來源于人的永不滿足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精神,倘若象小農(nóng)社會“小富即安”,滿足于“三分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進取精神沒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憂了。
4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會,人權(quán)、個人財產(chǎn)權(quán)皆不受保護,災(zāi)禍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勸戒世人韜光養(yǎng)晦,功成身退。
44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國的學(xué)問多是“玄學(xué)”,不是科學(xué)。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4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xiàn)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xiàn)了國人的狡猾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