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在新加坡以前,我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性格又內向羞怯,除了學校里的功課,其他事情一概由父母操心。在新加坡,因為需要獨立解決事務,也因為有極大的自由,便得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學校功課以外的東西。
關鍵的一步
初到異地,難免會不適應。新加坡的生活環(huán)境很好,有助于使初到者舒服地融入新環(huán)境,緩解思想情緒。新加坡的干凈、安全是有口皆碑的;出行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新加坡有美食天堂之稱,食品種類多,華人飯菜與中國南方飲食口味非常接近;隨處可見的小販中心、食閣,使你可以幾乎在任何時候很方便地吃到價廉味美的飯菜。對于“外地人”的我,不會感到有那么強烈的陌生感。我曾無數次想過,假如五年前沒有足夠的勇氣負笈獅城,現在的我會在哪里回憶著哪些經歷過的點點滴滴。一直都相信“使人成長的是經歷,而不是歲月”,非常感謝我的家人能給我放飛自己,追求更好人生的機會!
的教育
在新加坡的學習中,我接觸到四樣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東西,是跟國內教育所強調的“大量記憶、熟練解題”不同的。一是批判式閱讀,無論是基礎課、社會學科,批判式閱讀都是一個基礎技能,而這個技能在新加坡教育已經在明確地強調和訓練了。國內語文課的“閱讀理解”,大都以教學參考書的答案為準,而批判式閱讀的訓練,雖然也有參考答案或是相對固定的答題方法,但總體上強調的是一種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第二,是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常常有些課題和討論,需要同學們分組完成。這個過程是對交流技巧的訓練,也是對責任心的培養(yǎng)。第三,是通過做“課題”來學習。課題可能是團隊合作,也可能是獨立完成。學校里的課題題目可能看來很小,比如“介紹科學的發(fā)現或發(fā)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做一個課題的完整過程,包括選題、界定題目范圍、搜集資料、分析整合資料,到后完成一個反應學習成果的“呈現”,進行書面或口頭報告: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工作方法的訓練,即使是博士論文課題,也是按照這樣的過程和方法來運作的,這些為我終身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受益良多。第四,新加坡的教育可以說是中西合璧,既提倡努力學習又鼓勵全面發(fā)展。學習上,我覺得大的收獲不是學到的那些知識,而是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學生就有較充裕的時間自由安排學習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老師更多的是以“學習道路上的通行者”的身份對待學生,而非單一地自上而下灌輸知識,這使得學生更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師討論學習。
這四點,是我在新加坡學習時比較明顯地感覺到國內教育甚少涉及的,同時也是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深感十分必須的研究精神。
一生的回憶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我的新加坡留學生活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我的新加坡留學生活
新加坡是一個很小而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很多資源和機會能夠相對容易地獲得。一日,我在報紙上看到我喜歡的作家余秋雨來新加坡講座的廣告,拉上同學坐一趟公交,就得以親耳聆聽;還有詩人余光中來學校講座,還得了他得簽名。這些事在國內,大概不會這樣容易地得到滿足。還有國際水平的音樂會,展覽等等;常常是看到廣告就可以聽新加坡華樂團的音樂會,買很便宜的學生票,就有一晚的藝術享受。這僅僅是些小事例,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些記憶;新加坡確有很多資源和機會,若善于發(fā)現和利用,可以在各方面開闊眼界,獲益匪淺。
努力和機會成正比
理工學院第三年,我們都要出去做半年的實習。很幸運,我加入了新加坡本地大銀行——星占銀行。因為以前各種兼職的訓練,給了我獨立思考和動手的能力,因此對我很快地融入工作環(huán)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本國人民失業(yè)率不斷增高的歐洲,美國,澳洲來說,新加坡的機會將會更高。雖然說新加坡找工作容易,但是同樣需要付出努力,不管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是在為以后的職場打基礎,都是需要新入職場的我們不斷付出,多多努力的。
每個人的一生總有那么些轉折點,讓你成為今天的自己。我們年輕人,不就是該多多長見識,多多經歷,這樣才能多多豐富自己嗎?趁我們還年輕,趁我們還有這個機會,勇敢飛離父母的懷抱,成就真正的自己!
關鍵的一步
初到異地,難免會不適應。新加坡的生活環(huán)境很好,有助于使初到者舒服地融入新環(huán)境,緩解思想情緒。新加坡的干凈、安全是有口皆碑的;出行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新加坡有美食天堂之稱,食品種類多,華人飯菜與中國南方飲食口味非常接近;隨處可見的小販中心、食閣,使你可以幾乎在任何時候很方便地吃到價廉味美的飯菜。對于“外地人”的我,不會感到有那么強烈的陌生感。我曾無數次想過,假如五年前沒有足夠的勇氣負笈獅城,現在的我會在哪里回憶著哪些經歷過的點點滴滴。一直都相信“使人成長的是經歷,而不是歲月”,非常感謝我的家人能給我放飛自己,追求更好人生的機會!
的教育
在新加坡的學習中,我接觸到四樣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東西,是跟國內教育所強調的“大量記憶、熟練解題”不同的。一是批判式閱讀,無論是基礎課、社會學科,批判式閱讀都是一個基礎技能,而這個技能在新加坡教育已經在明確地強調和訓練了。國內語文課的“閱讀理解”,大都以教學參考書的答案為準,而批判式閱讀的訓練,雖然也有參考答案或是相對固定的答題方法,但總體上強調的是一種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第二,是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常常有些課題和討論,需要同學們分組完成。這個過程是對交流技巧的訓練,也是對責任心的培養(yǎng)。第三,是通過做“課題”來學習。課題可能是團隊合作,也可能是獨立完成。學校里的課題題目可能看來很小,比如“介紹科學的發(fā)現或發(fā)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做一個課題的完整過程,包括選題、界定題目范圍、搜集資料、分析整合資料,到后完成一個反應學習成果的“呈現”,進行書面或口頭報告: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工作方法的訓練,即使是博士論文課題,也是按照這樣的過程和方法來運作的,這些為我終身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受益良多。第四,新加坡的教育可以說是中西合璧,既提倡努力學習又鼓勵全面發(fā)展。學習上,我覺得大的收獲不是學到的那些知識,而是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學生就有較充裕的時間自由安排學習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老師更多的是以“學習道路上的通行者”的身份對待學生,而非單一地自上而下灌輸知識,這使得學生更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師討論學習。
這四點,是我在新加坡學習時比較明顯地感覺到國內教育甚少涉及的,同時也是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深感十分必須的研究精神。
一生的回憶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我的新加坡留學生活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我的新加坡留學生活
新加坡是一個很小而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很多資源和機會能夠相對容易地獲得。一日,我在報紙上看到我喜歡的作家余秋雨來新加坡講座的廣告,拉上同學坐一趟公交,就得以親耳聆聽;還有詩人余光中來學校講座,還得了他得簽名。這些事在國內,大概不會這樣容易地得到滿足。還有國際水平的音樂會,展覽等等;常常是看到廣告就可以聽新加坡華樂團的音樂會,買很便宜的學生票,就有一晚的藝術享受。這僅僅是些小事例,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些記憶;新加坡確有很多資源和機會,若善于發(fā)現和利用,可以在各方面開闊眼界,獲益匪淺。
努力和機會成正比
理工學院第三年,我們都要出去做半年的實習。很幸運,我加入了新加坡本地大銀行——星占銀行。因為以前各種兼職的訓練,給了我獨立思考和動手的能力,因此對我很快地融入工作環(huán)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本國人民失業(yè)率不斷增高的歐洲,美國,澳洲來說,新加坡的機會將會更高。雖然說新加坡找工作容易,但是同樣需要付出努力,不管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是在為以后的職場打基礎,都是需要新入職場的我們不斷付出,多多努力的。
每個人的一生總有那么些轉折點,讓你成為今天的自己。我們年輕人,不就是該多多長見識,多多經歷,這樣才能多多豐富自己嗎?趁我們還年輕,趁我們還有這個機會,勇敢飛離父母的懷抱,成就真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