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話題作文:聆聽二泉,懷念阿炳

字號:

今夜月光如水、萬賴俱寂。我獨自一人沿著筆直的馬路漫無邊際的行走著。突然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我仔細一聽那不正是我喜歡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嗎?
    《二泉映月》是世界音樂的瑰寶,它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阿炳不向命運低頭,與命運做抗爭的寶貴精神。許多人聽后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那淡淡的夜曲如流蘇般彌漫,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時而低沉時而激昂。那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將瞎子阿炳坎坷的一生演繹的如此淋漓盡致。透過《二泉映月》我們能感受到時代的滄桑和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為了生活他只能靠賣唱、沿街乞討為生。他雖然窮困潦倒、身染重病,但是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溶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使音樂富有靈性。他真正做到了用生命詮釋藝術(shù)用音樂抒發(fā)情感。那聲音是那么哀婉凄涼、如泣如訴抒發(fā)了阿炳內(nèi)心世界的寂寞、苦悶。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社會強烈的不滿和對命運的不滿。
    阿炳出生于江蘇無錫,正是江南水鄉(xiāng)濃厚的文化氛圍造就了他卓越的音樂才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曾多次遠赴無錫給阿炳錄音。由于疾病的折磨,阿炳不久便于世長辭,走完了他短短的人生旅程。阿炳逝世后安葬于無錫錫惠公園,他的墳墓簡陋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土堆并且上面雜草叢生。土堆前面有一塊石碑上面寫有“華彥鈞阿炳之墓”七個剛勁飄逸的大字……
    一個舊社會的盲人民間藝人靠什么戰(zhàn)勝苦難的生活?靠什么度過坎坷的一生?靠什么創(chuàng)造出世界聞名的二胡曲?靠的是他的精神支柱——音樂。阿炳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作品《二泉映月》將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無錫崇寧路實驗小學六年級:王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