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五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篇一
    本課巧妙地將美術、音樂、科學、語文等學科融合在一起,通過樂器的制作,加工以及樂隊的籌備和演出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展示學生的智慧和才華。是一堂生動有趣的綜合探索課。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媒材制作出可以演奏的樂器并進行裝飾。
    2、通過多學科滲透,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綜合知識進行探索學習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探索、群體合作的精神,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制作打擊樂器并編童話劇。
    構思巧妙
    廢舊瓶子、易拉罐、鐵桶、卡紙、水粉顏料、毛筆等。教學過程:
    老師給你們聽一種好聽的聲音。你們知道是什么東西發(fā)出來的嗎?
    (師在一個小瓶子里裝了點水,用小棒敲出聲音)
    老師在另一個瓶子里裝更多的水,聽一聽,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
    總結:裝不同的水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1、玩一玩
    請同學上來玩一玩,看誰敲得好聽!
    2、畫一畫
    想不到可以敲得那么好聽,可是它不好看,我們把它裝飾一下吧!
    師演示:
    1)在瓶子里裝不等量的水
    2)調好水粉顏料,用毛筆在瓶子上畫花紋,色彩鮮艷些!
    3)用繩子固定好勁部,吊在棒子上。
    裝飾好玻璃瓶,就是一組漂亮的“編鐘”了!
    3、啟發(fā)思維
    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發(fā)出聲音?
    學生討論回答:易拉罐、鐵桶、碗。.。.。.
    4、欣賞優(yōu)秀作品
    1)把空的金屬桶蒙上布,畫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就變成一個可以敲響的鼓了!
    2)裝了豆子的易拉罐能晃出奇妙的聲音。
    5、學生實踐
    你們帶了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樣的樂器?裝飾和美化樂器,使它變得更漂亮可愛。
    6、游戲(小組合作)
    美術和音樂都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采。用我們自己做的樂器,設計一個背景和道具來組織一場小小音樂會,多有趣!
    1)畫背景,編劇。
    2)做道具
    3)又演又奏
    學生表演,師巡視指導。
    7、評價
    學生互評自評,選出“最佳創(chuàng)新”獎,“最佳表演”獎等。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廢舊材料,只要我們多動腦多動手,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美麗有趣的東西來!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篇二
    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紙上能調出焦、濃、重、淡、清等深淺不同的墨色。中鋒、側鋒是畫最基本的用筆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畫法。會運用清水調出不同的墨色。會運用中鋒和側鋒這兩種方法畫荷花。體驗畫的筆墨變化,感受筆墨變化所帶來的樂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熱愛之情。
    焦、濃、重、淡、清等墨色的調配,中鋒、側鋒兩種用筆方法,荷花的基本畫法。
    墨色的調配。
    毛筆、墨汁、畫顏料、生宣紙、調色盤等。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用墨色在不同的紙上繪畫。
    說一說紙上的墨色有什么變化。
    學生動手實驗,并說己對畫繪畫的初步認識及筆墨的特性。感受畫的表現(xiàn)特點,了解繪畫工具的性能。
    2、教師演示,中鋒與側鋒的運筆方法。
    3、演示墨色的幾種變化(焦、濃、重、淡、清)。
    提問:說一說墨色有什么變化?怎樣表現(xiàn)的?
    :中鋒與側鋒是兩種最基本的用筆方法。墨色的變化是通過水和墨調配出來的,它是畫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課件展示,欣賞畫家潘天壽的作品《晴霞圖》。
    組織學生討論:指出畫中的不同墨色變化。畫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中鋒與側鋒的運筆方法。
    揭示課題:筆墨游戲——荷花
    5、荷花的畫法:
    (1)課件展示荷花照片與繪畫作品比較。請學生分析繪畫作品是怎樣表現(xiàn)的。
    (2)展示荷花的葉、柄、花頭各部分的畫法。
    (3)欣賞學生作品,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畫的。
    學生觀察并跟教師一起練習。
    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欣賞作品,小組交流討論,匯報結果。
    學生觀察與思考:如何用畫表現(xiàn)荷花?
    認識用筆與用墨。了解畫的基本知識。
    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學生實踐
    學習荷花的畫法,培養(yǎng)分析能力。
    1.組織學生表現(xiàn)荷花。
    2.教師輔導:中鋒與側鋒的運筆,調配墨色的變化。
    3.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學生表現(xiàn)荷花,隨時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提高畫的表現(xiàn)能力,體驗繪畫過程的樂趣。
    四、欣賞評述:
    組織學生把作品掛起來,引導學生感受筆墨表現(xiàn)的快樂。表揚大家敢于表現(xiàn)、敢于創(chuàng)新、展示個性。
    1.學生自評,介紹自己的作品。
    2.學生互評,說說對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賞能力,感受成功喜悅。
    一、組織教學
    二、展示上節(jié)課學生作品,學生評述
    三、課件展示不同時期的畫作品(配合說明)。
    學生欣賞。開闊眼界,提高對畫的興趣,了解的傳統(tǒng)繪畫。
    四、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
    五、學生創(chuàng)作
    六、欣賞評述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篇三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真觀察、分析草類植物的結構、外形特征,對草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討論、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能用線描的方式表現(xiàn)一片草叢,體現(xiàn)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遮擋和遠近的空間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同學們細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1、教學重點:不同草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相互穿插的遮擋關系。
    2、教學難點: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草叢里的各種關系、豐富畫面。
    欣賞教學、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
    一、導入
    1、視頻、圖片的方式進行導入:
    關于草的圖片或者關于草的生長過程的視頻。
    2、謎語的方式導入:
    ①謎題:早有茅頭(打一字)謎底:草解析:“茅”字前頭,為“艸”,與“早”組成“草”字。
    3、唱歌的方式導入:
    《青青河邊草》歌詞:
    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
    青青河邊草綿綿到海角
    海角路不盡相思情未了
    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燒不盡風雨吹不倒
    4、詩歌的方式導入:
    例如:《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二、新授
    1、初步對草進行了解。
    草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植物,隨處可見。讓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小草或是回憶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小草的形狀、顏色、聞到的小草的氣味,以及摸到的小草的感覺等。
    在同學們討論完成以后,給予同學們積極正面的評價,并且適當?shù)慕o同學們科普一下關于小草的知識,比如:小草現(xiàn)在大概有130多萬種,種類非常多。(結合圖片)
    2、深入分析,了解草的。畫法。
    不同種類的草,造型結構不同,帶領同學欣賞不同的草,觀察草的造型特點。、
    如:狗尾巴草,外形細長,上尖下寬,筋絡明顯有順序的排列,與蒲公英葉子形成對比,蒲公英葉子綠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鈍,邊緣倒向淺裂或羽狀分裂,裂片齒牙狀或三角形,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被蛛絲狀毛。
    在觀察不同草的造型之后,讓同學來畫一畫看似平凡的小草,小草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美麗的圖形,感受小草的魅力。
    繪畫完成后,老師結合潘天壽的《蘭》,教學生用線描表現(xiàn)草的穿插關系及空間關系。(注重技巧的教授)
    3、思維發(fā)散,豐富畫面效果,表現(xiàn)故事性。
    結合書中的《格列佛游記》和《青莊家》的賞析,開發(fā)學生思維,讓他們展開想象,看看小草叢中的其他事物,如小青蛙、小蝴蝶、小螞蟻與草叢有怎樣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學會表現(xiàn)畫的故事性,通過場景描繪豐富畫面。
    4、老師示范,強調技巧,突出難點。、
    繪畫過程:構圖——描繪草叢(強調空間關系及穿插關系)繪畫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線描的表現(xiàn)技法——通過其他事物豐富畫面效果,增加故事性(提示學生注意線條的疏密關系、黑白灰關系、線條流暢度等。)
    3、鞏固
    學生自行操作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老師下臺巡視指導學生,提醒學生注意畫面效果的把控。
    當學生制作完成后,老師請學生進行點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4、小結
    從知識點和情感兩個方向總結,可以用學生起來談收獲這種形式進行,加強互動。
    知識:學會草的穿插關系和空間關系,知道利用事物豐富畫面效果。情感:留心觀察身邊平凡的事物,感受平凡帶來的美好。
    5、作業(yè)
    (1)觀察草一年四季的變化,嘗試繪畫出它的一生。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篇四
    通過回憶和現(xiàn)場觀察,知道“近大遠小”是人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視覺現(xiàn)象。
    能運用“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較準確的有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體現(xiàn)縱深感。
    訓練觀察能力,提高準確還原平面表現(xiàn)的水平。
    理解“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有明顯的“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
    表現(xiàn)“近大遠小”視覺現(xiàn)象的畫面時對直立物體的認識及再現(xiàn)。
    有“近大遠小”透 ww 視效果的風景圖片,如街道、鐵路、建筑、樹木等,制作“近大遠小”教具所用厚卡紙,大師的作品。
    外出旅游時的照片、繪畫工具等。
    感知與體驗:
    1、觀看。
    (1)觀看有“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圖片以及同學外出旅游時的照片,老師向同學介紹畫面上的風景名勝,也請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紹照片中的風景,初步感受“近大遠小”的情境。
    (2)觀看西洋繪畫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爾的路”、達芬奇的“蒙拉麗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館”等作品,
    體會畫面的縱深感。
    (3)觀看教師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紙一張,然后在紙面中間刻三條與方形的邊相平行的三條線,最后折疊第四條邊并將中間的方形推平,產生透視效果,以此解釋“近大遠小”的現(xiàn)象。
    2、同學分小組展開討論,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線發(fā)生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除了“近大遠小”之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那些透視變化。
    3、游戲。
    同學將自己手臂伸長伸短,用手掌遮擋住觀察的視線,看看手掌離眼睛的遠近與觀看的結果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
    教師根據(jù)同學的討論作簡要總結:
    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
    1、跟畫練習:
    (1)教師在黑板上演示有縱向感的道路,學生臨摹。
    (2)教師在道路兩旁由近到遠添畫樹木,學生臨摹。
    (提示:教師在學生跟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關注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即凡是橫向的物體基本上都出現(xiàn)了透視變化,而縱向的物體基本上都沒有出現(xiàn)透視現(xiàn)象。)
    2、創(chuàng)作練習:
    (1)學生在已經畫好的草稿的基礎上自由添加道路兩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現(xiàn)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以外,還要表現(xiàn)“近清遠糊”、“近暖遠冷”等效果。
    (2)再做適當添加,補充一些路兩旁的細節(jié),如價格牌、自行車、行人等,將畫面畫完整。
    評價與反思:
    1、大家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賞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縱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有關透視現(xiàn)象的疑問,請同學和老師給予解釋。
    3、教師和同學共同欣賞由國畫形式所表現(xiàn)的山水畫,比較其與西洋風景畫在表現(xiàn)遠近景物方法上的區(qū)別。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人美版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贛美版篇五
    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充分的讓學生體會創(chuàng)造的愉悅。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感受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大膽的表現(xiàn)帶給我們的樂趣。
    2、根據(jù)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通過思考討論進行描述能夠敢于聯(lián)想,用于實踐。
    3、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對日用品的聯(lián)想,感受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大膽的表現(xiàn)過程中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對生活日用品的聯(lián)想,認識到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大膽的表現(xiàn),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熱情。
    難點:引導學生對生活日用品產生聯(lián)想,并把自己的聯(lián)想表達出來。
    (三)教學準備:
    有關生活日用品、課件、各種工具和材料。
    (四)教學過程:
    同學們,老師聽說我們班的學生特別聰明,那么老師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們到底像不像老師聽說的那樣?我們來做個猜謎游戲怎么樣?(課件出示圖片)
    猜猜這是什么?(球拍、秒表)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出示課題:14.生活日用品的聯(lián)想
    二、新授:
    師:誰能說說你對“聯(lián)想”這個詞是怎樣理解的?
    生1:根據(jù)某事物進行想象。
    生2:看見此事物而想到的東西。
    師小結:由某一事物而想起其他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這就是“聯(lián)想”。
    2、如何進行聯(lián)想呢?讓我們找方法:(課件)
    ①考考你:(圖片外形)猜這是什么?勺子、秒表問:是根據(jù)日用品的什么猜想出來的?
    生:外形(板書)
    小結:同一角度觀察,每個人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
    ②(圖片勺子)問:這些都是什么,老師給它變了?
    生:角度。師補充:我們可以多角度觀察。(板書多角度)小結:同一個勺子變換角度,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
    ③(圖片畢加索《牛頭》)問:這是什么?生:自行車把手和車座
    師: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畢加索利用廢棄的現(xiàn)成品進行組合,簡單而逼真。(板書組合)
    師總結:剛才用到的擬人方法就是聯(lián)想中的一種方法!
    (課件)我們再來看看這些作品,也會給同學們帶來創(chuàng)作的靈感。
    3、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講給大家聽。
    生:水瓶傾斜著可以聯(lián)想成蝴蝶;橫著聯(lián)想成汽車;勺子可以聯(lián)想成人物等。
    4、示范制作方法:大家的想法真好,我覺得xx同學的想法最好實現(xiàn)。讓我們看看將xx同學的水瓶變成蝴蝶的方法。
    制作過程:
    (一)根據(jù)用品的外形從不同角度進行聯(lián)想;
    (二)利用手工紙剪出制作蝴蝶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裝飾等。注意色彩搭配)
    (三)注意動態(tài)特征的表現(xiàn)。
    (四)整理完成。
    師:誰來說說將水瓶變成蝴蝶的方法?
    生:總結步驟。
    師:這種方法你學會了么?
    三、提出作業(yè)要求:
    師:想對你手中的日用品進行聯(lián)想么?讓我們看看制作要求:(課件)
    (一)根據(jù)自己手中的生活用品的形狀,大膽展開聯(lián)想;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注意色彩要深淺搭配。
    (三)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和旁邊的同學合作完成。(分工要明確)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你的奇思妙想,用你手中的畫筆、彩紙等材料,將我們生活日用品來個大變樣,來參加生活日用品“變、變、變”的競賽游戲,好么?生:好。
    師:看誰能在競賽中獲得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
    四、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輔導:(課件循環(huán)播放歡快音樂)小組合作要明確分工;強調色彩深淺搭配;
    根據(jù)生活用品的外形特征進行聯(lián)想。
    五、展示作品,評價提高。
    (1)學生自評(創(chuàng)意說明)
    (2)學生互評,教師隨機點評。(新秀獎、奇特獎、最佳色彩搭配獎。)
    六、總結:
    師:真沒想到大家能把這些不被關注的生活用品,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巧手的配合,變得這么漂亮新奇!
    讓我們拿起聯(lián)想裝飾后的生活日用品,找到你的小伙伴一起手拉手跳起歡快的舞蹈來結束我們今天的美術課!
    板書:
    14、生活用品的聯(lián)想
    外形、夸張、角度、擬人、組合、特征突出
    《生活日用品的聯(lián)想》是一節(jié)造型表現(xiàn)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xiàn)形式,從學生的作業(yè)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xiàn),二是裝飾制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課堂中也出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圍很廣,少數(shù)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xiàn)對象,后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xiàn)對象。用構圖問題,解決本課知識重點,結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著些不足,如,示范作品對學生的思維有了束縛,學生有模仿現(xiàn)象,作品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不夠強;沒有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即自我學習的意識不突出,學習較被動。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