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敘事作文:武力和信念———袁崇煥

字號:

武力和信念的較量決定著2個人的命運,一個人是袁崇煥,還有一個是努爾哈赤。
    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打敗了明朝精兵10萬,明朝從此改為防御,6年后,當(dāng)高第把關(guān)外的防御措施全部毀掉后,關(guān)外只剩寧遠(yuǎn)一座孤城,明軍1萬vs金軍6萬,看似沒有懸念,但當(dāng)一個人走進寧遠(yuǎn)時一切都改變了。
    袁崇煥來了,城中將士擁了過來,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恐懼,但袁崇煥告訴他們,;“我不會走,我會和你們一起在這里”這是一種力量,這座小城慢慢的凝聚起了一股力量,他們不再渺小,不再差勁,因為信念。
    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guān),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
    袁崇煥鎮(zhèn)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BR>    “請你轉(zhuǎn)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BR>    “如發(fā)現(xiàn)任何自寧遠(yuǎn)逃回的士兵或?qū)㈩I(lǐng),格殺勿論!”
    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持,我沒有老師的指導(dǎo),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不會后退,我會堅守在這里,戰(zhàn)斗到后一個人,即使同歸于盡,也絕不后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zhàn)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
    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yuǎn)已經(jīng)被徹底拋棄。
    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里,直到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yīng),但我知道,在那場戰(zhàn)斗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帶
    著輕蔑的神情,發(fā)動了進攻的命令,聲勢浩大的精銳后金軍隨即涌向孤獨的寧遠(yuǎn)城。
    架著云梯的后金軍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后面,等待靠近城墻的時刻,但他們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靂聲,以及從天而降的不明物體。
    值得慶祝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俯瞰到了寧遠(yuǎn)城的全貌——在半空中。
    寧遠(yuǎn)城頭的紅夷大炮,以可怕的巨響,噴射著燦爛的火焰,把無數(shù)的后金軍,他們破碎的楯車,以及無數(shù)張牛皮,都送上了天空——然后是地府。
    努爾哈赤大呼;“大炮!”
    無論他怎么喊,都沒用了,因為寧遠(yuǎn)的城池很特別。寧遠(yuǎn)的城墻,大致是個“山”字。
    也就是說,在城墻的外面,伸出去一道城樓,在這座城樓上派兵駐守,會有很多好處,比如敵人剛進入山字的兩個入口時,就打他們的側(cè)翼,敵人完全進入后,就打他們的*。如果敵人還沒有進來,在城頭上架門炮,可以提前把他們送上天。
    此外,這個設(shè)計還有個好處,敵人沖過來的時候,有這個玩意,可以把敵人分流成兩截,分開打。
    當(dāng)然疑問也是有的,比如把城樓修得如此靠前,幾面受敵,如果敵人集中攻打城樓,該怎么辦呢?
    答案:隨便打,無所謂。
    因為這座城樓伸出去,就是讓人打的。而且我查了一下,這座城樓可能是實心的,下面沒有通道,士兵調(diào)遣都在城頭上進行,也就是說,即使你把城樓拆了,還得接著啃城墻,壓根就進不了城。
    努爾哈赤終于放棄了,他決定明天再來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上天就不會放棄你。
    絕境中的袁崇煥,在沉思中等來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終究沒有放棄。
    于是,他等來了奇跡。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變歷史的一天。
    努爾哈赤懷著滿腔的憤怒,發(fā)動了新的進攻。他認(rèn)為,經(jīng)過前一天的攻擊,寧遠(yuǎn)已近崩潰,只要后一擊,勝利觸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戰(zhàn)斗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形式開始的。
    第一輪進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見勇猛的后金士兵們慫了。
    無論將領(lǐng)們怒吼,還是威脅,以往工作積極性極高的后金軍竟然不買賬了,任你怎么說,就是不沖。
    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來打仗,說到底是想搶點東西,發(fā)發(fā)小財,現(xiàn)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體都堆在那兒,還要往上沖,你當(dāng)我們白內(nèi)障看不見啊。
    勇敢,也是要有點智商的。
    努爾哈赤是很地道的,為了消除士兵們的恐懼心理,他毅然決定,停止進攻,把尸體撈回來先。
    為一了百了,他還特事特辦,在城外開辦了簡易火葬場,什么遺體告別,追悼會都省了,但凡搶回來的尸體,往里一丟了事。
    燒完,接著打。
    努爾哈赤已近乎瘋狂了,現(xiàn)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寧遠(yuǎn),也不是遼東,而是臉面,起兵三十年,縱橫天下無人可敵,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丟人了,實在太丟人了。
    所以他發(fā)誓,無論如何,一定要爭回這個面子。
    不想丟人,就只能丟命。
    面對蜂擁而上的后金軍,袁崇煥的策略還是老一套——大炮。
    要說這外國貨還是靠譜,頂在城頭上轟了一天,非但沒有炸膛,還越打越有勁,東一炮“盡皆糜爛”,西一炮“盡皆糜爛”,相當(dāng)皮實。
    但是意外還是有的,具體說來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裝電視劇里,大炮發(fā)射大致是這么個過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點引線,引線點燃后轟一聲,炮口一圈白煙,遠(yuǎn)處一片黑煙,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發(fā)射紅夷大炮,必死無疑。
    我認(rèn)為,葡萄牙人之所以賣了大炮還要教打炮,絕不僅是服務(wù)意識強,說到底,是怕出事。
    由于紅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轟擊時,炮尾炸藥爆炸時,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后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問題,所以每次發(fā)射時,都要從炮簽出一條引線,人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拿火點燃再打出去。
    經(jīng)過孫元化的培訓(xùn),城頭的明軍大都熟悉規(guī)程,嚴(yán)格按安全規(guī)定辦事,然而在二十五日這一天,由于城頭忙不過來,一位通判也上去湊熱鬧,一手拿線,一手舉火,就站在炮尾處點火,結(jié)果被當(dāng)場震死。
    但除去這起安全事故外,整體情況還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轟,后金軍不停地死,然后是搶尸體,搶完再燒,燒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搶、再燒,死死燒燒無窮盡也。
    直至那歷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誰都說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轟鳴聲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隨著一片驚叫和哀嚎,命中了一個目標(biāo)。
    這個目標(biāo)到底是誰,至今不得要領(lǐng),但可以肯定是相當(dāng)重要的,因為一個不重要的人,不會坐在黃帳子里(并及黃龍幕),也不會讓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對于此人身份,有多種說法,明朝這邊,說是努爾哈赤,清朝那邊,是壓根不提。
    這也不奇怪,如果戰(zhàn)無不勝的努爾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對陣一個無名小卒,被一顆無名炮彈重傷,實在太不體面,換我,我也不說。
    于是接下來,袁崇煥看到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沖了兩天的后金軍退卻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顯,坐在黃帳子里的那人,是個大人物,但按照后金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死個把領(lǐng)導(dǎo)也不是什么大事,這實在是件相當(dāng)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當(dāng)袁崇煥站在城頭的時候,他終于確信,自己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奇跡。
    努爾哈赤被打中,然后死了。
    寧遠(yuǎn)保住,將士把袁崇煥拋在空中,慶祝勝利,袁崇煥哭了,幾十個日日夜夜,他終于贏了,因為信念。
     初二: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