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2013春節(jié)除夕日記大全,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日記,其實還是要從除夕的頭一天說起。
在我們家鄉(xiāng),臘月二十九,是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的日子。夕陽落山之前,這項工作是必須要做完的,否則這一家不但要被鄉(xiāng)親們罵做懶惰,而且會是一個不吉利的兆頭呢。正因如此,爸爸媽媽對于“貼春聯(lián)”一事非常重視,我和弟弟作為家中的男子也照例是不能在這一天亂走的。按照父親的吩咐,哥倆拿掃帚和鋼絲刷子,首先把門框、門楣、門板、墻壁上去年張貼而盡已殘舊破損的春聯(lián)清除干凈,然后在新的春聯(lián)背面貼上雙面膠,再站在一個結實的木凳上,把寫著祝福和吉祥話語的春聯(lián)、“福”字仔仔細細貼好在去年的位置上。大紅的對聯(lián)和“?!弊忠毁N,家里到處是紅彤彤的一片,過年的氣氛馬上就出來了。
年三十的早飯,按照我家祖輩傳下來的規(guī)矩,仍是吃肉餡的餃子。餃子吃完,家中的女人就要忙活著上供。說是上供,但供品其實相當?shù)暮唵危瑩?jù)說是因為老輩子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緣故,不過傳到今天,也就成了規(guī)矩。把豆腐干切條、豆腐皮切絲,置于拳頭大的粉彩小碗當中打底,然后把焯水后的白菜塊和粉條放于當中,最后是幾片碧綠的菠菜插在粉條之上,這就是一碗上供的菜了。正廳里擺放五碗,其它各個房間擺放一碗,家用電器和家中的機動車輛上也要各放置一碗,當然,不要忘了每碗菜還要有一個放了五個饅頭的大碗和一雙筷子相伴。供品的兩側要點燃兩只紅色的巨大蠟燭,其前方擺放的香爐中,則要點燃氣味芬芳的香。
家中的女人忙著上供的同時,男人則要在正廳的北墻上掛起“祖字”。所謂“祖字”,即寫著家族祖先名字的一幅掛軸,平時卷起,每逢春節(jié)懸掛起來,擺上供品供奉,以示勿忘祖先,“慎終追遠”之意。因為只有夫妻雙方都不在的老人才有資格上“祖字”,所以雖然祖父早已去世多年,但因為祖母今年八十有四,依然身體康健,所以祖父是上不了“祖字”的。那就把一張寫有“先考諱國良先生”七個毛筆字的紅紙作為祖父的牌位,用一根紅色的筷子挑起,插在一個饅頭之上,放于“祖字”的左側供奉。也有的人家還要供奉“天地十方神靈”的牌位,也是照樣的紅紙寫上,筷子挑起,插在饅頭之上。
“祖字”掛起,供品擺上,接下來就是“請神”了?!罢埳瘛?,也就是把家中的祖先請回家過年,當然只是一種形式,仍然不外乎“慎終追遠”的意思。一個家族中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幾戶,其所有的男子會在一個輩分、年紀最長的人家集合,每家各自帶著紙錢、鞭炮,一起出發(fā)“請神”。父親因為在近門兄弟排行中最長,所以近門這幾家每年“請神”的隊伍都是在我家出發(fā)。父親點燃一整把毛衣織針粗細的香,急匆匆的走在最前面,時不時回頭催促落在后面的叔叔、堂叔和我們一大幫的晚輩。來到村外,向著祖墳的方向,捧起三個小土堆,每個土堆上插一支香,點燃紙錢、鞭炮,然后下跪磕頭,同時嘴里要念叨著諸如“各位老祖宗,都回家過年吧”之類的語言,表達邀請祖先回家過年的一片真摯之情。“請神”之后,仍是先回我家,眾人對著“祖字”磕頭過后,父親會把“請神”時未燃完的香分給叔叔和堂叔一份,吩咐其趕緊回家把香插在自家香爐之中,我想這也許是取香火不滅之意吧。
下午,全家要一起動手包餃子。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有一口算一口,每個人要包一斤面的餃子,添丁增人必須要增量,有去世的老人和嫁出去的姑娘則幾年之內不能減量,我家現(xiàn)在大大小小十口人,算上去年出嫁的妹妹則是十一口人,十一斤面的餃子,可謂是工程量浩大。這一天包餃子是不能動刀的,和好面之后,要一個一個的揪出面劑子,再揉好搟皮。餡是素的,白菜、油條、焯過的粉條一起剁碎,不放醬油,據(jù)媽媽說這也是我們家多少年的規(guī)矩,輕易是不能變的。
晚飯是豐盛的,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欣賞著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其樂融融。飯后一家人會打幾圈麻將,前邊有打的,后邊有看的,七嘴八舌,嘰嘰喳喳,不在乎輸贏,要的是那個快樂的氣氛。
除夕日記,其實還是要從除夕的頭一天說起。
在我們家鄉(xiāng),臘月二十九,是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的日子。夕陽落山之前,這項工作是必須要做完的,否則這一家不但要被鄉(xiāng)親們罵做懶惰,而且會是一個不吉利的兆頭呢。正因如此,爸爸媽媽對于“貼春聯(lián)”一事非常重視,我和弟弟作為家中的男子也照例是不能在這一天亂走的。按照父親的吩咐,哥倆拿掃帚和鋼絲刷子,首先把門框、門楣、門板、墻壁上去年張貼而盡已殘舊破損的春聯(lián)清除干凈,然后在新的春聯(lián)背面貼上雙面膠,再站在一個結實的木凳上,把寫著祝福和吉祥話語的春聯(lián)、“福”字仔仔細細貼好在去年的位置上。大紅的對聯(lián)和“?!弊忠毁N,家里到處是紅彤彤的一片,過年的氣氛馬上就出來了。
年三十的早飯,按照我家祖輩傳下來的規(guī)矩,仍是吃肉餡的餃子。餃子吃完,家中的女人就要忙活著上供。說是上供,但供品其實相當?shù)暮唵危瑩?jù)說是因為老輩子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緣故,不過傳到今天,也就成了規(guī)矩。把豆腐干切條、豆腐皮切絲,置于拳頭大的粉彩小碗當中打底,然后把焯水后的白菜塊和粉條放于當中,最后是幾片碧綠的菠菜插在粉條之上,這就是一碗上供的菜了。正廳里擺放五碗,其它各個房間擺放一碗,家用電器和家中的機動車輛上也要各放置一碗,當然,不要忘了每碗菜還要有一個放了五個饅頭的大碗和一雙筷子相伴。供品的兩側要點燃兩只紅色的巨大蠟燭,其前方擺放的香爐中,則要點燃氣味芬芳的香。
家中的女人忙著上供的同時,男人則要在正廳的北墻上掛起“祖字”。所謂“祖字”,即寫著家族祖先名字的一幅掛軸,平時卷起,每逢春節(jié)懸掛起來,擺上供品供奉,以示勿忘祖先,“慎終追遠”之意。因為只有夫妻雙方都不在的老人才有資格上“祖字”,所以雖然祖父早已去世多年,但因為祖母今年八十有四,依然身體康健,所以祖父是上不了“祖字”的。那就把一張寫有“先考諱國良先生”七個毛筆字的紅紙作為祖父的牌位,用一根紅色的筷子挑起,插在一個饅頭之上,放于“祖字”的左側供奉。也有的人家還要供奉“天地十方神靈”的牌位,也是照樣的紅紙寫上,筷子挑起,插在饅頭之上。
“祖字”掛起,供品擺上,接下來就是“請神”了?!罢埳瘛?,也就是把家中的祖先請回家過年,當然只是一種形式,仍然不外乎“慎終追遠”的意思。一個家族中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幾戶,其所有的男子會在一個輩分、年紀最長的人家集合,每家各自帶著紙錢、鞭炮,一起出發(fā)“請神”。父親因為在近門兄弟排行中最長,所以近門這幾家每年“請神”的隊伍都是在我家出發(fā)。父親點燃一整把毛衣織針粗細的香,急匆匆的走在最前面,時不時回頭催促落在后面的叔叔、堂叔和我們一大幫的晚輩。來到村外,向著祖墳的方向,捧起三個小土堆,每個土堆上插一支香,點燃紙錢、鞭炮,然后下跪磕頭,同時嘴里要念叨著諸如“各位老祖宗,都回家過年吧”之類的語言,表達邀請祖先回家過年的一片真摯之情。“請神”之后,仍是先回我家,眾人對著“祖字”磕頭過后,父親會把“請神”時未燃完的香分給叔叔和堂叔一份,吩咐其趕緊回家把香插在自家香爐之中,我想這也許是取香火不滅之意吧。
下午,全家要一起動手包餃子。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有一口算一口,每個人要包一斤面的餃子,添丁增人必須要增量,有去世的老人和嫁出去的姑娘則幾年之內不能減量,我家現(xiàn)在大大小小十口人,算上去年出嫁的妹妹則是十一口人,十一斤面的餃子,可謂是工程量浩大。這一天包餃子是不能動刀的,和好面之后,要一個一個的揪出面劑子,再揉好搟皮。餡是素的,白菜、油條、焯過的粉條一起剁碎,不放醬油,據(jù)媽媽說這也是我們家多少年的規(guī)矩,輕易是不能變的。
晚飯是豐盛的,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欣賞著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其樂融融。飯后一家人會打幾圈麻將,前邊有打的,后邊有看的,七嘴八舌,嘰嘰喳喳,不在乎輸贏,要的是那個快樂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