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模擬題12

字號:

1.[背景材料]:
    某橋梁3號墩為明挖擴大基礎,施工單位在開挖基坑前,復核了基坑中心線、方向,并結(jié)合地質(zhì)水文資料和現(xiàn)場情況,決定了開挖坡度。
    (1)在基坑開挖前,施工單位將地表水引至基坑外一定距離后,即開挖基坑。
    (2)施工員施工時,為加快進度,決定采用機械開挖,一次性用挖掘機挖至設計標高。
    (3)在基坑邊緣外留有護道,靜荷載距坑邊緣為0.3m。
    [問題]:
    請逐項指出上述問題的正確與否,如不正確,請改正。
    [答案]:(教材第58頁)
    (1)不正確。應在基坑頂緣四周適當距離外設置截水溝后才能開挖。
    (2)不正確。應挖至坑底時,保留不小于30cm厚度的底層,在基礎澆筑前用人工挖至基底標高。
    (3)不正確。靜荷載距坑邊緣應為0.5m。
    2.[背景材料]:
    海濱大橋是一座跨徑為28.5m+3×40.5m+28.5m的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橋,分上、下兩幅,每幅單箱頂寬14.50m,底板寬7m,梁高由支點的2.75m漸變到跨中的1-1.80m。根據(jù)橋位處的地質(zhì)情況和大橋本身的特點,采用逐段現(xiàn)澆,每段有一超過墩身8.5m的長度,末端澆筑長度為20m。
     支架縱梁采用*軍用梁,為減小縱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的過大變形,在每個邊跨設一排臨時支墩,3個主跨各設置兩排支墩,支墩均為摩擦樁,卸落設備采用砂箱。在安裝模板時,全面計算并設置了預拱度值。為減小支架變形,混凝土分兩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澆筑頂板和翼緣板。為防止橋墩與支架發(fā)生沉降差而導致墩頂處梁體混凝土開裂,采用自兩邊墩臺向跨中分段澆筑的方法。因管道較多、鋼筋密,決定采用大直徑振搗器直接運送混凝土并振搗,以確保有預應力管道下的混凝土密實。
    [問題]:
    (1)混凝土澆筑順序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2)混凝土振搗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答案]:
    (1)不合理,應自跨中向兩邊連續(xù)澆筑。(有些超綱)
    (2)不合理,因為在預應力管道處,不允許用振搗器運送混凝土,且只能用小直徑的振搗器振搗。(有些超綱)
    3.[背景材料]:
    某大橋為(50+4×80+50)m連續(xù)梁橋,主梁為雙箱單室箱形結(jié)構(gòu),混凝土強度為C50,采用懸臂拼裝施工工藝。梁段采用長線法預制,纜索吊裝就位。
    [問題]:
    (1)懸臂拼裝法與懸澆施工比較,還具備哪些優(yōu)點?
    (2)簡要敘述長線法施工工序。
    (3)1號塊是緊鄰O號塊兩側(cè)的第一箱梁節(jié)段,也是懸拼T形結(jié)構(gòu)的基準梁段,是全跨安裝質(zhì)量的關鍵,一般采用濕接縫連接。濕接縫拼裝梁段施工程序為:吊機就位一提升、起吊1號梁段一安設薄鋼板管→( ?。闪繚窠涌p的寬度一調(diào)整薄鋼板管→(  ) →檢查中線→固定1號梁段→安裝濕接縫的模板→( ?。┮粷窠涌p養(yǎng)護、拆?!? )→下一梁段拼裝。(請在以上括號內(nèi)填人正確的工序)
    [答案]:(教材72頁)
    (1)懸臂拼裝法與懸澆施工比較,還具備以下優(yōu)點:
    1)梁體的預制可與橋梁下部構(gòu)造施工同時進行,平行作業(yè)縮短了建橋周期。
    2)預制梁的混凝土齡期比懸澆法的長,從而減少了懸拼成梁后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
    3)預制場或工廠化的梁段預制生產(chǎn)利于整體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
    (2)長線法施工工序:預制場、存梁區(qū)布置→梁段澆筑臺座準備→梁段澆筑→梁段吊運存放、修整→梁段外運→梁段吊拼。
    (3)(中線測量),(高程測量),(澆筑濕接縫混凝土),(張拉預應力筋)。
    4.[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段上有一座主跨為2×30m預應力混凝土T形截面簡支梁橋,采用預制吊裝,后張法施工。在現(xiàn)場施工中,當T形截面簡支梁構(gòu)件達到規(guī)定強度時,進行張拉。
     張拉過程中按設計要求在兩端同時對稱張拉,預應力張拉采用應力控制,同時以伸長值作為校核。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差也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張拉完成后發(fā)現(xiàn)有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的現(xiàn)象。
    [問題]:
    (1)試分析該橋T形梁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現(xiàn)象的原因。
    (2)出現(xiàn)了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現(xiàn)象后,應如何處理?
    (3)在施工過程中如何防止錨頭下錨板處的混凝土變形開裂?
    [答案]:(教材66頁)
    (1)該橋T形梁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
    1)通常錨板附近鋼筋布置很密,澆筑混凝土時,振搗不密實,以致該處混凝土強度低。
    2)錨墊板下的鋼筋布置不夠、受壓區(qū)面積不夠、錨板或錨墊板設計厚度不夠。
    (2)處理方法將錨具取下,鑿除錨下?lián)p壞部分,然后增加鋼筋并用高強度混凝土修補,將錨下墊板加大加厚,使承壓面擴大。
    (3)采取如下措施可以預防錨頭下錨板處混凝土變形開裂。
    1)錨板、錨墊板必須有足夠的厚度以保證其剛度。
    2)澆筑混凝土時應特別注意在錨頭區(qū)的混凝土質(zhì)量,因在該處往往鋼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進入而只有砂漿,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