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荻港( ) 銳不可當( ) 殲滅( ) 擊 潰( ) 綏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竄( )
2.形似字組詞。
3.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體會新聞?wù)Z言準確的特點。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詞?為什么?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薄安涣稀币辉~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③“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為什么要連用“殲滅”、“擊潰”兩個動詞?
④“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這些詞語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體現(xiàn)語言特點是什么?
4.在下列語段中選擇恰當?shù)脑~填空。
國民黨的 (A.廣大 B.大量 C.多數(shù)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A.反對 B.抗拒 C.拒絕 D.抵觸)和平,都很泄氣。戰(zhàn)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 (A.作戰(zhàn) B.指揮 C.鼓動 D.督戰(zhàn)),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 (A.牢靠 B.堅固 C.鞏固 D.頑固)的,(A.弱點B.松懈 C.劣勢 D.困難)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
二、閱讀
(一)
(1)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2)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3)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4)所有預(yù)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5)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zhàn)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lǐng)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7)我軍前鋒,業(yè)已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5.句(2)與句(1)形成鮮明對比。能說明敵人麻痹輕敵、我軍出奇制勝的關(guān)鍵詞是“ ”;句中的“又”字照應(yīng)了段前寫中路軍戰(zhàn)況、西路軍戰(zhàn)況時用過的“ ”一詞和兩個“ ”字,行文很嚴謹。
6.從句(4)的“所有”“都”兩詞中,我們能感覺到作者發(fā)電時的感情。這種感情是( )
A.藐視敵人的豪情 B.勝利的自豪感
C.必勝的信念 D.對敵人的嘲諷
7.句(5)中的“至發(fā)電時止”體現(xiàn)了新聞的什么特點?
8.前幾句中與句(6)“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相應(yīng)的內(nèi)容應(yīng)是“ ”。
9.句(6)、(7)中能表現(xiàn)我軍英勇無畏、銳不可當?shù)囊幌盗袆釉~是: 。
(二)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①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lǐng)南陽。②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fā)生爭奪戰(zhàn)。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fā)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zhàn)爭,創(chuàng)立了后漢王朝。③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④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shè)立所謂綏靖區(qū),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fā)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jīng)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shù)缆?,但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10.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這則新聞的 ,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相比,兩題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還說明了 ,體現(xiàn)了 。兩題都體現(xiàn)的語言特點: 。
11.電頭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電頭的價值是什么?
12.用“ ”畫出文中#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找出文中屬于插敘的內(nèi)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三)
(新華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時電)國民黨22年*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宣告滅亡。人民解放軍入城后,受到學生和市民的熱烈歡迎,男女學生們紛紛向解放軍獻花致敬。人民解放軍已布告安民,城內(nèi)秩序穩(wěn)定,商店照常開門營業(yè)。在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后三天內(nèi),人民解放軍便攻占這一全中國第一個大城,這說明解放軍威力的強大,國民黨匪軍一觸即潰,已經(jīng)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14.為這則新聞補充題目: 。
15.在文中用 線畫出#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指出#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記敘要素。
16.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并寫出大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7.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有人以為新聞必須強調(diào)客觀性,只能用事實說話,不應(yīng)當發(fā)表議論,這種看法對嗎?
(四)
阿富汗兒童——我們該怎么辦?
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美英開始對阿富汗進行軍事打擊。這使得本已十分貧困的阿國陷入更大的災(zāi)難與恐慌,其中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兒童。
據(jù)聯(lián)合國有關(guān)機構(gòu)的統(tǒng)計顯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個“兒童基本生活‘嚴重不足’”的國家之一,其兒童受教育程度為全世界倒數(shù)第七……現(xiàn)在又面對美英的“反恐怖戰(zhàn)爭”,阿富汗兒童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戰(zhàn)爭將導(dǎo)致大批無辜百姓逃離家園,淪為難民。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過程中,將會有許多兒童因衛(wèi)生狀況不佳、缺少干凈的飲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醫(yī)治而死去??粗煺鏌o邪的兒童死去,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痛心??墒前⒏缓箖和壳罢幵谏踩紵o法保障的環(huán)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將如何承受這起人為災(zāi)難?
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宗教極端主義,但這一切都不應(yīng)以傷害無辜為代價。對于兒童這一弱勢群體更應(yīng)當優(yōu)先考慮。
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臨在阿富汗兒童身上。
18.讀了本段新聞,你認為令人擔憂的是什么問題?
19.在這次戰(zhàn)爭中,阿富汗兒童面臨什么問題?
20.戰(zhàn)爭的罪惡是 。
21.針對美英對阿戰(zhàn)爭,我們的態(tài)度是 。
22.針對這次戰(zhàn)爭,想想阿富汗兒童,我們的愿望是 。
(五)
巴格達居民不進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達3月22日電)今天的巴格達煙塵籠罩,城市空中輪廓線上火光點點,在美英部隊對巴格達無辜迷茫的居民發(fā)動空前猛烈的轟炸之后,巴格達大街小巷幾乎空無一人。
隨著夜間炸彈和導(dǎo)彈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搖搖欲墜,火球和濃煙沖天而起,3天來的連夜轟炸首次變成了青天白日的閃電戰(zhàn)。
一家賓館的司機說:“(戰(zhàn)爭的)前兩個晚上跟這次一比簡直就是開玩笑。這就是他們所謂的震懾,真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他們是說到做到。”
巴勒斯坦飯店的接待員說:“戰(zhàn)爭真的開始了。誰知道下一個晚上會是什么樣子?!?BR> 做父母的都說自己的孩子被這次轟炸嚇得瑟瑟發(fā)抖。有居民說美國在拿他們來試驗自己的新武器。
夜間襲擊和新展開的白天轟炸在打擊定點目標時顯然很精確。很多目標,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達平民區(qū)的中心。震驚不已的巴格達居民說,盡管美英接連不斷的轟炸讓人不寒而栗,但他們不會躲進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薩阿德•薩利赫說:“我們寧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悶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會進防空洞?!?BR> 23.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①無辜( )
②震懾( )
24.用 畫出文中#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其語言特點是什么?
25.主體部分怎樣詳細說明#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中的“煙塵籠罩”、“火光點點”。
26.這則新聞表現(xiàn)出的人民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是什么?
三、寫作
27.發(fā)揮想像,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寫我軍萬船齊發(fā),直逼南岸的壯觀場面。
28.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消息,反映身邊社會生活新面貌、新問題。
參考答案:
一、1.dí d?。瞑?ji?。?kuì suí jìnɡ è è yù cuàn
2.①銳氣 稅收 ②蘆荻獲取 ③悲哀 衰老 ④殲滅 纖維 ⑤擊潰 遺留 ⑥蓑衣 衷心
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內(nèi)。②好?!安涣稀币辉~褒貶鮮明,充滿了嘲諷,同時也顯出了我軍的神勇;③“殲滅”是把敵人消滅掉;“擊潰”是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不一定消滅。連用兩個詞表現(xiàn)了不同的作戰(zhàn)結(jié)果,語氣準確、簡潔。④“樹木”是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森林”是擴大了根據(jù)地;“生了根”是根據(jù)地鞏固了;“枝葉茂盛”是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形象。
4.A C D C A
二、(一)5.不料 首先 已
6.B 7.真實,及時。
8.句(1)前半句
9.殲滅、擊潰、占領(lǐng)、控制、封鎖、切斷
蘆花蕩
一、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①瘧( )子 ②寒jìn( ) ③躥了一躥( )
④zè( )歪 ⑤颯( )颯 ⑥陰慘( )
2.多音字、形似字注音組詞。
3.根據(jù)語境解詞并模仿造句。
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
月明風清:
造句:
②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央告:
造句:
③那小船轉(zhuǎn)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轉(zhuǎn)彎抹角:
造句:
④……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
張皇失措:
造句:
4.填空。
《蘆花蕩》的作者是 ,選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說是《荷花淀》,寫作年代是 。
5.閱讀小說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二、閱讀
(一)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敵人監(jiān)視著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墒羌偃缡窃旅黠L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飄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③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
④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頭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⑥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⑦因為他,敵人的愿望就沒有達到。
⑧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敵人發(fā)了愁。
6.第①段中“呆望”一詞的具體內(nèi)容有哪些?此段屬于 描寫,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7.第②段“……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薄啊〈诛h回來……”體現(xiàn)船行的什么特點?那我們猜想的是怎樣的撐船人?
8.文中對主人公“老頭子”的外貌描寫順序是 ,主要抓住哪個特點來刻畫的?
9.“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怎樣理解這句話,用自己的話概括,表現(xiàn)人物怎樣的性格?
10.“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中加點詞能否去掉;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緊張,也沒怎么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的任務(wù),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11.文中畫“ ”線的句子反映了“老頭子”怎樣的心理活動?
12.文中畫“ ”線的句子表現(xiàn)“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征?
13.“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一句中,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體現(xiàn)人物怎樣的心情?
14.找出景物描寫的一句,體會作用?
(三)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shù)??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shù)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了。大家爭著買:
“好席子,白洋淀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但是大門還沒關(guān),丈夫還沒回來。
……
(《荷花淀》)
15.品味“月夜編席”的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作用。
16.文中畫“ ”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17.揣摩畫“ ”線的語段,說說此段寫法的妙處。
18.本語段主要敘述什么事?請試著概括出來。
(四)
很晚丈夫才回來了。這年輕人不過二十五六歲,頭戴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的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他叫水生,小葦莊的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今天到區(qū)上開會來著。女人抬頭笑著問:
“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水生坐在臺階上說:
“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
“他們幾個哩?”
“還在區(qū)上。爹哩?”
女人說:
“睡了?!?BR> “小華哩?”
“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就睡了。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BR>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邊吮了一下。水生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如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jù)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BR> 水生說:
“我是村里的游擊隊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里人們說一說。他們?nèi)X得你還開明一些?!?BR>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水生指著父親的小房叫她小聲一些。說:“家里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年輕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BR>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只說: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為要考慮準備的事情還太多,他只說了兩句:
“千斤的擔子你先擔著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BR> 說罷他就到別人家里去了,他說回來再和父親談。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呆呆的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么話囑咐我吧!”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chǎn)?!?BR>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嗯,還有什么?”
“不要叫敵人漢*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边@才是那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淚答應(yīng)了他。
第二天,女人給他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那幾家也是這些東西,交水生帶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門。父親一手拉著小華,對他說:
“水生你干的是光榮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么也不要惦記。”
全莊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來,水生對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荷花淀》)
19.女人的手指為什么震動了一下,請你揣摩一下她當時的心理?
20.“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21.揣摩“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這句話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樣的精神世界?
22.結(jié)合選文評價水生媳婦在送水生參軍問題上的表現(xiàn)。
三、寫作
23.模仿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寫家鄉(xiāng)的景物。要求:①300字左右;②景中要有情。
參考答案: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dī提防 tí提高 ②zǎi記載 zài載重 ③hē喝水 hè喝彩 ④sh?。飿渖?稍微 ⑤liánɡ房梁 高粱 ⑥gǎo撐篙 hāo蒿草
3.①指月色皎潔,清風宜人。 ②央求,懇求。 ③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造句略)
4.孫犁 孫犁文集 白洋淀紀事之二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5.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二、(一)6.“星星……”、“水鳥……”“葦子……” 景物 烘托“陰森黑暗”的環(huán)境氣氛,“葦子”狠狠向上鉆又表現(xiàn)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為下文表現(xiàn)葦塘人民從容而又自信地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創(chuàng)造典型的環(huán)境氣氛。
7.輕盈、輕快的特點。有著嫻熟的水上經(jīng)驗。
8.由遠到近由粗到細 抓住精明強干,特別有精神、敏銳、機智,英勇果敢的特點。
9.你把任務(wù)交給我,我就憑借自己水上的本領(lǐng),保證萬無一失,完成任務(wù)。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這一詞為下文發(fā)生的事情作鋪墊。
(二)11.因未圓滿完成任務(wù)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負責,自尊。
13.“砸著鬼子們的腦袋” “敲打頑固的老玉米” 體現(xiàn)復(fù)仇的快感,獨特的方式打擊敵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風飄撒”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為文章增添詩情畫意。
(三)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極力渲染了家鄉(xiāng)的美麗和人們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靜,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寫、動作描寫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使我們看到一位勤勞、善良、熱愛生活的婦女形象。
17.詩化的語言優(yōu)美的比喻展現(xiàn)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動人畫卷。辛苦的勞動者與其作品變得極富詩意而美麗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對勞動,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也由這對美麗家鄉(xiāng)的熱愛,更激發(fā)了人們對破壞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為后面展開情節(jié),作了鋪墊。
18.描繪月夜優(yōu)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編席,展現(xiàn)白洋淀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精神風貌。
(四)19.反映她的內(nèi)心在瞬間的震動,細膩刻畫她乍一聽到水生報名參軍,夫妻就要離別時內(nèi)心的激蕩,因這意外的一驚而失手,以致劃破了手指的細小變化,反映了她對丈夫依依難舍的感情。
20.像表揚,又帶怨艾,表現(xiàn)對丈夫做出這一決定的理解與寬容,顯示其率真、豐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攔你”說明大敵當前,她深明大義,支持丈夫參軍?!凹依镌趺崔k?”是希望丈夫在出發(fā)前能夠考慮一下的問題。這是一種含有深情的“啟發(fā)”卻并不要求他來解決。
22.在這一問題上,水生媳婦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戀著自己的丈夫,關(guān)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與家庭利益產(chǎn)生矛盾時,毅然承擔起家庭重擔,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現(xiàn)在黨的領(lǐng)導(dǎo)教育下,根據(jù)地勞動婦女思想意識的覺醒。
三、23.描寫清淡的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語言要優(yōu)美,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樸素自然美。
蠟燭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
拂( )曉 地窖( ) 瓦礫( ) 匍( )匐( ) 腋( )窩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偷xí( ) pínɡ()障 jū( )躬 肅mù( ) 顫wēi( )
3.解釋詞語。
永垂不朽:
名副其實:
精疲力竭:
4.文學知識。
《蠟燭》一文的作者是 (國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蠟燭”的象征意義 。
二、閱讀
(一)
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
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那個蘇聯(lián)人地躺在那 的方場上,一只手臂枕在腦袋下面,周圍是炸彎了的鐵器和炸焦了的樹木。
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zhàn)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墒歉浇粠?,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只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著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欄桿攔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過去。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欄桿,走進了方場。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匆娝拿婵琢?,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fā),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5.選文中有四處寫到德國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處,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處填詞語,體會用詞妙處。
7.當老人看到那戰(zhàn)死的兵時,她為什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
8.敵人炮火很激烈,為什么老婦人“直著身子”走進方場,表現(xiàn)她怎樣的精神?
9.文中有兩處對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的肖像描寫,都是透過老人的眼來寫的,試著說出老人心里想說的話。
(二)
《百合花》片段
我們走進老鄉(xiāng)的院子里,只見堂屋里靜靜的,里面一間房門上,垂著一塊藍布紅額的門簾,門框兩邊還貼著鮮紅的對聯(lián)。我們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幾聲,不見有人應(yīng),但響動是有了。一會兒,門簾一挑,露出一個年輕媳婦來。這媳婦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劉海。穿的雖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頭上已硬翹翹地挽了髻,便大嫂長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說剛才這個同志來,說話不好別見怪,等等。她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唇笑。我說完了,她也不作聲,還是低頭咬著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么說呢!我看通訊員站在一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好像在看連長做示范動作似的。我只好硬了頭皮,訕訕地向她開口借被子了,接著還對她說了一遍共產(chǎn)黨的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的道理。這,她不笑了,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里瞅著。我說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訊員,好像在掂量我剛才那些話的斤兩。半晌,她轉(zhuǎn)身進去抱被子了。
通訊員乘這機會,頗不服氣地對我說道:
“我剛才也是說的這幾句話,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趕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說??墒莵聿患傲耍莻€媳婦抱了被子,已經(jīng)站在房門口了。被子一拿出來,我方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上面撒滿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說:“抱去吧?!?BR> ……
我手里已捧滿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訊員來拿。沒想到他竟揚起臉裝作沒看見。我只好開口叫他,他這才繃了臉、垂著眼皮,上去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zhuǎn)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緊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剛走出門不遠,就有人告訴我們,剛才那位年輕媳婦是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這條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妝。我聽了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通訊員也皺起了眉,默默地看著手里的被子。我想他聽了這樣的話一定會有同感吧!果然,他一邊走一邊跟我嘟噥起來了。
“我們不了解情況,把人家結(jié)婚被子也借來了,多不合適呀!……”我忍不住想給他開個玩笑,便故作嚴肅地說:
“是呀!也許她在做姑娘時,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積起了做被子的錢,或許她還為了這條花被睡不著呢??墒沁€有人罵她死封建?!?BR> 他聽到這里,突然站住腳,呆了一會兒,說:
“那……那我們送回去吧!”
“已經(jīng)借來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蔽铱此歉闭J真為難的樣子,覺得又好笑,又可愛。不知怎么的,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小同鄉(xiāng)。他聽我這么說,也似乎有理,考慮了一下,便下了決心似的說:
“好,算了。用了給她好好洗洗。”他決定后就把我抱著的被子,通通抓過去,左一條右一條地披掛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會兒,我們的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不久,斷斷續(xù)續(xù)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
……
包扎所的擔架不夠了,好幾個重彩號不能及時送后方醫(yī)院,耽擱下來。我不能解除他們?nèi)魏瓮纯?,只得帶著那些婦女,給他們拭臉洗手。能吃得的,喂他們吃一點;帶著背包的,就給他們換一件干凈衣裳;有些還得解開他們的衣服,給他們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跡。做這種工作,我當然沒什么,可那些婦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開手來,大家都要搶著去燒鍋,特別是那新媳婦。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yīng)做我的下手。
……
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我強忍著眼淚給那些擔架員說了些話,打發(fā)他們走了。我回轉(zhuǎn)身看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這位高大而又年輕的小通訊員無聲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yī)生,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cè)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線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蔽疫^去一摸,果然手腳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低聲地說:
“不要縫了。”她卻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線地縫。我想拉開她,我想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開給我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BR>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里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準備蓋在他身上。衛(wèi)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BR> “是我的——”她氣勢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的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輕人的臉。
10.加點詞表現(xiàn)小通訊員什么性格?
11.新媳婦一開始為什么不肯借被子?后又怎么舍得給小通訊員鋪上?談?wù)勀愕睦斫狻?BR> 12.她為什么異樣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婦為什么“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請分析結(jié)尾畫“ ”線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作文
15.說說《蠟燭》中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襲 屏 鞠 穆 巍
3.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長久流傳,永不磨滅。 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精神疲乏,氣力使盡,形容極度疲勞。
4.前蘇聯(lián) 西蒙諾夫 老婦人(老瑪利•育乞西)象征母親的眼淚
二、(一)5.敵人的兇殘,“方場”區(qū)域處在危險的境地,更襯托犧牲戰(zhàn)士的勇敢和老婦人不顧危險埋葬戰(zhàn)士的愛心。
6.“孤零零”、“毫無遮掩”。“孤零零”一詞讓人心生愛憐,不忍心讓年輕戰(zhàn)士獨自躺在那里。這也是老婦人行動的原因,說明老婦人極有愛心?!昂翢o遮掩”體現(xiàn)方場的無險可守,更襯托戰(zhàn)士的勇敢和老婦人的不顧危險。
7.看到戰(zhàn)死的士兵,老婦人有失去親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積于心,很想說出來。
8.“直著身子”是因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這一舉動表現(xiàn)老婦人的內(nèi)心活動:一定要為戰(zhàn)死的孩子祈禱、安葬,哪怕犧牲生命!
9.多年輕、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讓你孤零零地獨自在這兒……(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樸、可愛,在女同志面前有點靦腆、羞澀、局促。
11.因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妝,寄托著美好的感情,剛過門三天就被借走,有點舍不得,但又想到戰(zhàn)士們?yōu)槿嗣竦慕夥哦餮獱奚?,小通訊員的淳樸可愛的舉動,讓她受到觸動,當發(fā)現(xiàn)犧牲的戰(zhàn)士是小通訊員時,她又毫不猶豫地為他鋪上這條凝聚著純潔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現(xiàn)誠摯、感人的軍民情。
12.表達她對我的勸阻的不滿和對小通訊員的憐惜與敬愛,表明只有這樣做才能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13.她覺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輕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滿。
14.光艷照人的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新媳婦高尚、圣潔、美麗的心靈,由此使主題升華。
三、15.作文提示:①從富有愛心的老人上,②從對敵人的仇恨上,③從冒著炮火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填字。
琺瑯( ) 朱lù( ) 晨xī( ) 瞥( )見 箱篋( ) 驚hài( )
2.寫出反義詞。
文明( ) 干凈( ) 樸素( ) 贊譽(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獨一無二:
②眼花繚亂:
③不可名狀:
④蕩然無存:
⑤富麗堂皇:
⑥豐功偉績:
4.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行徑是什么態(tài)度?表達他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
比較比較閱讀
(甲)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shè)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chuàng)建圓明園,曾經(jīng)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jié)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乙)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shè)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住,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cè))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xiàn)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節(jié)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筆下的圓明園,可謂富麗堂皇,作者為什么將它寫得這樣美?
6.乙文這一帶廢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調(diào)、語言風格有何不同?
8.怎樣理解“凝固的歷史”“我”為什么“悵然凝望 ”?
9.體會文中畫“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談點看法。
三、寫作
10.《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à lánɡ 鷺 曦 piē qiè 駭
2.野蠻 骯臟 華麗 貶低
3.①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見復(fù)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③不能夠用語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⑤宏偉美麗,體面氣派大。⑥偉大的功績。
4.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行徑給予強烈的譴責和辛辣諷刺。對被侵略、被掠奪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5.是想表明,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藝術(shù)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貪婪無恥。
6.被劫掠、焚毀的圓明園的殘存遺跡——長春園一帶。
7.甲文帶有熱情贊美,極力渲染,語言富于想像,辭語華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乙文帶有凝重深沉之感,語言形象,尊重現(xiàn)實感受。
8.這遺留下來的當年的遺跡上,鐫刻著侵略者肆意妄為的痕跡,記載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因作者為這塵封著的凝固的歷史的廢墟,長期沒有變化而失望,總企望能看到廢墟之上建立起——富強的新國家。
9.對這些殘存的事物的描寫,表現(xiàn)出只有深刻意識到中國歷經(jīng)滄桑的歷史文化,才能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增強建設(shè)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親愛的爸爸媽媽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
悼( )念 蜿蜒( )( ) 屹( )立
恍惚( ) 荒謬( ) 憧憬( )( )
2.請根據(jù)拼音填漢字。
殺lù liáo 繞 褲dōu 盟shì
3.請根據(jù)原文填空。
① 風 。 雨 。天 。地 。
②歷史 , ,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 、真實而 的畫面。
③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就那樣年年不間斷地表達他們的歷史感:沒有仇恨,沒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 了。
4.安格爾寫下:“黑色在這兒也太明亮了……”,以這句話作引子,談?wù)勛约旱淖x后感想。
二、閱讀
凄風??嘤辍L旎?。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們,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兒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個孩子被納粹集體殘殺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說家莫馬•迪密其為我撐著雨傘,我們在窄窄的山路上邊走邊談。
“自從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克拉庫耶伐次,悼念被納粹殺死的300個孩子?!蹦R告訴我。
“納粹為什么要選克拉——”
“克拉庫耶伐次。”
“克拉庫耶伐次。納粹為什么要選這個小城殺人呢?”
“克拉庫耶伐次是我們?nèi)麪柧S亞的中心。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BR> “為什么呢?”
“納粹要滅種呀!孩子們就從課堂里被抓走,還有十幾位老師。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后一課!’”
雨嘩嘩地下。山路上的人,在傘下低著頭,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斷的路。
“7000多人呀!”莫馬繼續(xù)告訴我,“一天之內(nèi),全殺光了!尸首染紅了350多畝的土地。每年這一天,我們到這兒來紀念他們。詩人,畫家,雕刻家,劇作家,演員,音樂家——各種藝術(shù)家,用各種藝術(shù)作品來紀念他們。你看!”莫馬指著前面。我們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彎,只見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們的班級——五年級。”莫馬說,“孩子們就在那兒被納粹殺死。”
人已滿山滿谷。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白色石雕邊濃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開去——孩子們?nèi)圆粩嘤縼?。他們正站?7年前300個孩子發(fā)出后一聲呼喚的地方:“親愛的爸爸媽媽!”
“華苓,跟我來!”莫馬挽起我手臂,帶我到站在人群前面的兩位老人面前。他們頭發(fā)斑白,臉色肅穆,定定望著籠罩山谷的V形石碑。“這是孩子中僅有的兩位生還者?!蹦R向我介紹那兩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緊緊握住他們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們又回到半個世紀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兒童。但在這一刻,他們又在一起了。
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
這是歷史事實。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5.“凄風??嘤?。天昏。地暗。”這一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6.“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睘槭裁础叭恰??表現(xiàn)什么情感?
7.讀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兒童。但在這一刻,他們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樣想的?
8.閱讀后兩自然段,談?wù)剳?yīng)當怎樣看待歷史,怎樣面對未來的現(xiàn)實社會?
三、作文
9.以《美麗又沉重的記憶》為題,寫篇400字的讀后感。
參考答案:
一、1.dào w?。?yǎn yì hū miù chōnɡ jǐnɡ
2.戮 繚 兜 誓
3.①凄 苦 昏 暗 ②現(xiàn)實美麗 荒謬 ③憤怒 悲哀 記憶 警告 屠殺
4.只要言之成理,談出感想即可。
二、5.用四個獨詞句加重天氣給人的凝重感,襯托人物憑吊遇難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現(xiàn)納粹屠殺無辜人民的悲慘場景。
6.強調(diào)納粹極端殘忍,極端野蠻的要滅絕種族的暴行,表現(xiàn)憤慨及對人民的同情。
7.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顧滄桑歲月所發(fā)出的感慨,表達對長眠地下的遇難伙伴們的深切懷念。
8.這段悲慘的歷史是泯滅人性的,人類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歷史昭示:不要讓歷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們團結(jié)起來,珍惜和平,反對戰(zhàn)爭,竭力去維護和平安定。[來源:學&科&網(wǎng)]
三、9.(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荻港( ) 銳不可當( ) 殲滅( ) 擊 潰( ) 綏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竄( )
2.形似字組詞。
3.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體會新聞?wù)Z言準確的特點。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詞?為什么?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薄安涣稀币辉~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③“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為什么要連用“殲滅”、“擊潰”兩個動詞?
④“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這些詞語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體現(xiàn)語言特點是什么?
4.在下列語段中選擇恰當?shù)脑~填空。
國民黨的 (A.廣大 B.大量 C.多數(shù)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A.反對 B.抗拒 C.拒絕 D.抵觸)和平,都很泄氣。戰(zhàn)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 (A.作戰(zhàn) B.指揮 C.鼓動 D.督戰(zhàn)),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 (A.牢靠 B.堅固 C.鞏固 D.頑固)的,(A.弱點B.松懈 C.劣勢 D.困難)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
二、閱讀
(一)
(1)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2)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3)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4)所有預(yù)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5)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zhàn)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lǐng)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7)我軍前鋒,業(yè)已切斷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5.句(2)與句(1)形成鮮明對比。能說明敵人麻痹輕敵、我軍出奇制勝的關(guān)鍵詞是“ ”;句中的“又”字照應(yīng)了段前寫中路軍戰(zhàn)況、西路軍戰(zhàn)況時用過的“ ”一詞和兩個“ ”字,行文很嚴謹。
6.從句(4)的“所有”“都”兩詞中,我們能感覺到作者發(fā)電時的感情。這種感情是( )
A.藐視敵人的豪情 B.勝利的自豪感
C.必勝的信念 D.對敵人的嘲諷
7.句(5)中的“至發(fā)電時止”體現(xiàn)了新聞的什么特點?
8.前幾句中與句(6)“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相應(yīng)的內(nèi)容應(yīng)是“ ”。
9.句(6)、(7)中能表現(xiàn)我軍英勇無畏、銳不可當?shù)囊幌盗袆釉~是: 。
(二)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①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lǐng)南陽。②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fā)生爭奪戰(zhàn)。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fā)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zhàn)爭,創(chuàng)立了后漢王朝。③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④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shè)立所謂綏靖區(qū),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fā)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jīng)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shù)缆?,但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10.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這則新聞的 ,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相比,兩題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還說明了 ,體現(xiàn)了 。兩題都體現(xiàn)的語言特點: 。
11.電頭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電頭的價值是什么?
12.用“ ”畫出文中#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找出文中屬于插敘的內(nèi)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三)
(新華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時電)國民黨22年*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宣告滅亡。人民解放軍入城后,受到學生和市民的熱烈歡迎,男女學生們紛紛向解放軍獻花致敬。人民解放軍已布告安民,城內(nèi)秩序穩(wěn)定,商店照常開門營業(yè)。在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后三天內(nèi),人民解放軍便攻占這一全中國第一個大城,這說明解放軍威力的強大,國民黨匪軍一觸即潰,已經(jīng)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14.為這則新聞補充題目: 。
15.在文中用 線畫出#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指出#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記敘要素。
16.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并寫出大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7.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有人以為新聞必須強調(diào)客觀性,只能用事實說話,不應(yīng)當發(fā)表議論,這種看法對嗎?
(四)
阿富汗兒童——我們該怎么辦?
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美英開始對阿富汗進行軍事打擊。這使得本已十分貧困的阿國陷入更大的災(zāi)難與恐慌,其中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兒童。
據(jù)聯(lián)合國有關(guān)機構(gòu)的統(tǒng)計顯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個“兒童基本生活‘嚴重不足’”的國家之一,其兒童受教育程度為全世界倒數(shù)第七……現(xiàn)在又面對美英的“反恐怖戰(zhàn)爭”,阿富汗兒童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戰(zhàn)爭將導(dǎo)致大批無辜百姓逃離家園,淪為難民。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過程中,將會有許多兒童因衛(wèi)生狀況不佳、缺少干凈的飲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醫(yī)治而死去??粗煺鏌o邪的兒童死去,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痛心??墒前⒏缓箖和壳罢幵谏踩紵o法保障的環(huán)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將如何承受這起人為災(zāi)難?
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宗教極端主義,但這一切都不應(yīng)以傷害無辜為代價。對于兒童這一弱勢群體更應(yīng)當優(yōu)先考慮。
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臨在阿富汗兒童身上。
18.讀了本段新聞,你認為令人擔憂的是什么問題?
19.在這次戰(zhàn)爭中,阿富汗兒童面臨什么問題?
20.戰(zhàn)爭的罪惡是 。
21.針對美英對阿戰(zhàn)爭,我們的態(tài)度是 。
22.針對這次戰(zhàn)爭,想想阿富汗兒童,我們的愿望是 。
(五)
巴格達居民不進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達3月22日電)今天的巴格達煙塵籠罩,城市空中輪廓線上火光點點,在美英部隊對巴格達無辜迷茫的居民發(fā)動空前猛烈的轟炸之后,巴格達大街小巷幾乎空無一人。
隨著夜間炸彈和導(dǎo)彈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搖搖欲墜,火球和濃煙沖天而起,3天來的連夜轟炸首次變成了青天白日的閃電戰(zhàn)。
一家賓館的司機說:“(戰(zhàn)爭的)前兩個晚上跟這次一比簡直就是開玩笑。這就是他們所謂的震懾,真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他們是說到做到。”
巴勒斯坦飯店的接待員說:“戰(zhàn)爭真的開始了。誰知道下一個晚上會是什么樣子?!?BR> 做父母的都說自己的孩子被這次轟炸嚇得瑟瑟發(fā)抖。有居民說美國在拿他們來試驗自己的新武器。
夜間襲擊和新展開的白天轟炸在打擊定點目標時顯然很精確。很多目標,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達平民區(qū)的中心。震驚不已的巴格達居民說,盡管美英接連不斷的轟炸讓人不寒而栗,但他們不會躲進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薩阿德•薩利赫說:“我們寧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悶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會進防空洞?!?BR> 23.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①無辜( )
②震懾( )
24.用 畫出文中#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部分,其語言特點是什么?
25.主體部分怎樣詳細說明#初中二年級# #初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分課優(yōu)化測控練習題(有答案)#中的“煙塵籠罩”、“火光點點”。
26.這則新聞表現(xiàn)出的人民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是什么?
三、寫作
27.發(fā)揮想像,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寫我軍萬船齊發(fā),直逼南岸的壯觀場面。
28.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消息,反映身邊社會生活新面貌、新問題。
參考答案:
一、1.dí d?。瞑?ji?。?kuì suí jìnɡ è è yù cuàn
2.①銳氣 稅收 ②蘆荻獲取 ③悲哀 衰老 ④殲滅 纖維 ⑤擊潰 遺留 ⑥蓑衣 衷心
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內(nèi)。②好?!安涣稀币辉~褒貶鮮明,充滿了嘲諷,同時也顯出了我軍的神勇;③“殲滅”是把敵人消滅掉;“擊潰”是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不一定消滅。連用兩個詞表現(xiàn)了不同的作戰(zhàn)結(jié)果,語氣準確、簡潔。④“樹木”是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森林”是擴大了根據(jù)地;“生了根”是根據(jù)地鞏固了;“枝葉茂盛”是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形象。
4.A C D C A
二、(一)5.不料 首先 已
6.B 7.真實,及時。
8.句(1)前半句
9.殲滅、擊潰、占領(lǐng)、控制、封鎖、切斷
蘆花蕩
一、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①瘧( )子 ②寒jìn( ) ③躥了一躥( )
④zè( )歪 ⑤颯( )颯 ⑥陰慘( )
2.多音字、形似字注音組詞。
3.根據(jù)語境解詞并模仿造句。
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
月明風清:
造句:
②她像央告那老頭子……
央告:
造句:
③那小船轉(zhuǎn)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轉(zhuǎn)彎抹角:
造句:
④……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
張皇失措:
造句:
4.填空。
《蘆花蕩》的作者是 ,選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說是《荷花淀》,寫作年代是 。
5.閱讀小說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二、閱讀
(一)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敵人監(jiān)視著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墒羌偃缡窃旅黠L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飄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③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
④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頭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⑥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⑦因為他,敵人的愿望就沒有達到。
⑧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敵人發(fā)了愁。
6.第①段中“呆望”一詞的具體內(nèi)容有哪些?此段屬于 描寫,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7.第②段“……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薄啊〈诛h回來……”體現(xiàn)船行的什么特點?那我們猜想的是怎樣的撐船人?
8.文中對主人公“老頭子”的外貌描寫順序是 ,主要抓住哪個特點來刻畫的?
9.“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怎樣理解這句話,用自己的話概括,表現(xiàn)人物怎樣的性格?
10.“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中加點詞能否去掉;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緊張,也沒怎么樣。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的任務(wù),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11.文中畫“ ”線的句子反映了“老頭子”怎樣的心理活動?
12.文中畫“ ”線的句子表現(xiàn)“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征?
13.“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一句中,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體現(xiàn)人物怎樣的心情?
14.找出景物描寫的一句,體會作用?
(三)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shù)??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shù)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了。大家爭著買:
“好席子,白洋淀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但是大門還沒關(guān),丈夫還沒回來。
……
(《荷花淀》)
15.品味“月夜編席”的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作用。
16.文中畫“ ”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17.揣摩畫“ ”線的語段,說說此段寫法的妙處。
18.本語段主要敘述什么事?請試著概括出來。
(四)
很晚丈夫才回來了。這年輕人不過二十五六歲,頭戴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的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他叫水生,小葦莊的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今天到區(qū)上開會來著。女人抬頭笑著問:
“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水生坐在臺階上說:
“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
“他們幾個哩?”
“還在區(qū)上。爹哩?”
女人說:
“睡了?!?BR> “小華哩?”
“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就睡了。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BR>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邊吮了一下。水生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如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jù)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BR> 水生說:
“我是村里的游擊隊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里人們說一說。他們?nèi)X得你還開明一些?!?BR>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水生指著父親的小房叫她小聲一些。說:“家里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年輕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BR>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只說: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為要考慮準備的事情還太多,他只說了兩句:
“千斤的擔子你先擔著吧,等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BR> 說罷他就到別人家里去了,他說回來再和父親談。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呆呆的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么話囑咐我吧!”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chǎn)?!?BR>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嗯,還有什么?”
“不要叫敵人漢*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边@才是那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淚答應(yīng)了他。
第二天,女人給他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那幾家也是這些東西,交水生帶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門。父親一手拉著小華,對他說:
“水生你干的是光榮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么也不要惦記。”
全莊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來,水生對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荷花淀》)
19.女人的手指為什么震動了一下,請你揣摩一下她當時的心理?
20.“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21.揣摩“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這句話揭示了水生女人怎樣的精神世界?
22.結(jié)合選文評價水生媳婦在送水生參軍問題上的表現(xiàn)。
三、寫作
23.模仿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寫家鄉(xiāng)的景物。要求:①300字左右;②景中要有情。
參考答案: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dī提防 tí提高 ②zǎi記載 zài載重 ③hē喝水 hè喝彩 ④sh?。飿渖?稍微 ⑤liánɡ房梁 高粱 ⑥gǎo撐篙 hāo蒿草
3.①指月色皎潔,清風宜人。 ②央求,懇求。 ③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造句略)
4.孫犁 孫犁文集 白洋淀紀事之二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5.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二、(一)6.“星星……”、“水鳥……”“葦子……” 景物 烘托“陰森黑暗”的環(huán)境氣氛,“葦子”狠狠向上鉆又表現(xiàn)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為下文表現(xiàn)葦塘人民從容而又自信地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創(chuàng)造典型的環(huán)境氣氛。
7.輕盈、輕快的特點。有著嫻熟的水上經(jīng)驗。
8.由遠到近由粗到細 抓住精明強干,特別有精神、敏銳、機智,英勇果敢的特點。
9.你把任務(wù)交給我,我就憑借自己水上的本領(lǐng),保證萬無一失,完成任務(wù)。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這一詞為下文發(fā)生的事情作鋪墊。
(二)11.因未圓滿完成任務(wù)而懊喪、內(nèi)疚、自責的心理。
1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負責,自尊。
13.“砸著鬼子們的腦袋” “敲打頑固的老玉米” 體現(xiàn)復(fù)仇的快感,獨特的方式打擊敵人的智慧。
14.“在那里,……正在迎風飄撒”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為文章增添詩情畫意。
(三)15.例如:“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極力渲染了家鄉(xiāng)的美麗和人們的幸福生活,日寇的入侵,打破生活的平靜,激起“女人”的仇恨。
16.景物描寫、動作描寫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使我們看到一位勤勞、善良、熱愛生活的婦女形象。
17.詩化的語言優(yōu)美的比喻展現(xiàn)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動人畫卷。辛苦的勞動者與其作品變得極富詩意而美麗迷人,反映了女主角對勞動,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也由這對美麗家鄉(xiāng)的熱愛,更激發(fā)了人們對破壞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為后面展開情節(jié),作了鋪墊。
18.描繪月夜優(yōu)美的景色和女人月下編席,展現(xiàn)白洋淀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精神風貌。
(四)19.反映她的內(nèi)心在瞬間的震動,細膩刻畫她乍一聽到水生報名參軍,夫妻就要離別時內(nèi)心的激蕩,因這意外的一驚而失手,以致劃破了手指的細小變化,反映了她對丈夫依依難舍的感情。
20.像表揚,又帶怨艾,表現(xiàn)對丈夫做出這一決定的理解與寬容,顯示其率真、豐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感情含蓄。
21.“你走,我不攔你”說明大敵當前,她深明大義,支持丈夫參軍?!凹依镌趺崔k?”是希望丈夫在出發(fā)前能夠考慮一下的問題。這是一種含有深情的“啟發(fā)”卻并不要求他來解決。
22.在這一問題上,水生媳婦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戀著自己的丈夫,關(guān)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與家庭利益產(chǎn)生矛盾時,毅然承擔起家庭重擔,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現(xiàn)在黨的領(lǐng)導(dǎo)教育下,根據(jù)地勞動婦女思想意識的覺醒。
三、23.描寫清淡的自然景物,多用比喻,語言要優(yōu)美,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樸素自然美。
蠟燭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
拂( )曉 地窖( ) 瓦礫( ) 匍( )匐( ) 腋( )窩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偷xí( ) pínɡ()障 jū( )躬 肅mù( ) 顫wēi( )
3.解釋詞語。
永垂不朽:
名副其實:
精疲力竭:
4.文學知識。
《蠟燭》一文的作者是 (國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蠟燭”的象征意義 。
二、閱讀
(一)
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
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那個蘇聯(lián)人地躺在那 的方場上,一只手臂枕在腦袋下面,周圍是炸彎了的鐵器和炸焦了的樹木。
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zhàn)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墒歉浇粠?,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只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著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欄桿攔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過去。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欄桿,走進了方場。
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匆娝拿婵琢?,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fā),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5.選文中有四處寫到德國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處,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處填詞語,體會用詞妙處。
7.當老人看到那戰(zhàn)死的兵時,她為什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
8.敵人炮火很激烈,為什么老婦人“直著身子”走進方場,表現(xiàn)她怎樣的精神?
9.文中有兩處對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的肖像描寫,都是透過老人的眼來寫的,試著說出老人心里想說的話。
(二)
《百合花》片段
我們走進老鄉(xiāng)的院子里,只見堂屋里靜靜的,里面一間房門上,垂著一塊藍布紅額的門簾,門框兩邊還貼著鮮紅的對聯(lián)。我們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幾聲,不見有人應(yīng),但響動是有了。一會兒,門簾一挑,露出一個年輕媳婦來。這媳婦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劉海。穿的雖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頭上已硬翹翹地挽了髻,便大嫂長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說剛才這個同志來,說話不好別見怪,等等。她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唇笑。我說完了,她也不作聲,還是低頭咬著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么說呢!我看通訊員站在一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好像在看連長做示范動作似的。我只好硬了頭皮,訕訕地向她開口借被子了,接著還對她說了一遍共產(chǎn)黨的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的道理。這,她不笑了,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里瞅著。我說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訊員,好像在掂量我剛才那些話的斤兩。半晌,她轉(zhuǎn)身進去抱被子了。
通訊員乘這機會,頗不服氣地對我說道:
“我剛才也是說的這幾句話,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趕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說??墒莵聿患傲耍莻€媳婦抱了被子,已經(jīng)站在房門口了。被子一拿出來,我方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上面撒滿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說:“抱去吧?!?BR> ……
我手里已捧滿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訊員來拿。沒想到他竟揚起臉裝作沒看見。我只好開口叫他,他這才繃了臉、垂著眼皮,上去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zhuǎn)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緊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剛走出門不遠,就有人告訴我們,剛才那位年輕媳婦是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這條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妝。我聽了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通訊員也皺起了眉,默默地看著手里的被子。我想他聽了這樣的話一定會有同感吧!果然,他一邊走一邊跟我嘟噥起來了。
“我們不了解情況,把人家結(jié)婚被子也借來了,多不合適呀!……”我忍不住想給他開個玩笑,便故作嚴肅地說:
“是呀!也許她在做姑娘時,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積起了做被子的錢,或許她還為了這條花被睡不著呢??墒沁€有人罵她死封建?!?BR> 他聽到這里,突然站住腳,呆了一會兒,說:
“那……那我們送回去吧!”
“已經(jīng)借來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蔽铱此歉闭J真為難的樣子,覺得又好笑,又可愛。不知怎么的,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小同鄉(xiāng)。他聽我這么說,也似乎有理,考慮了一下,便下了決心似的說:
“好,算了。用了給她好好洗洗。”他決定后就把我抱著的被子,通通抓過去,左一條右一條地披掛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會兒,我們的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不久,斷斷續(xù)續(xù)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
……
包扎所的擔架不夠了,好幾個重彩號不能及時送后方醫(yī)院,耽擱下來。我不能解除他們?nèi)魏瓮纯?,只得帶著那些婦女,給他們拭臉洗手。能吃得的,喂他們吃一點;帶著背包的,就給他們換一件干凈衣裳;有些還得解開他們的衣服,給他們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跡。做這種工作,我當然沒什么,可那些婦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開手來,大家都要搶著去燒鍋,特別是那新媳婦。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yīng)做我的下手。
……
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我強忍著眼淚給那些擔架員說了些話,打發(fā)他們走了。我回轉(zhuǎn)身看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這位高大而又年輕的小通訊員無聲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yī)生,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cè)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線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蔽疫^去一摸,果然手腳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低聲地說:
“不要縫了。”她卻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線地縫。我想拉開她,我想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開給我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BR>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里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準備蓋在他身上。衛(wèi)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BR> “是我的——”她氣勢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的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輕人的臉。
10.加點詞表現(xiàn)小通訊員什么性格?
11.新媳婦一開始為什么不肯借被子?后又怎么舍得給小通訊員鋪上?談?wù)勀愕睦斫狻?BR> 12.她為什么異樣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婦為什么“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請分析結(jié)尾畫“ ”線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作文
15.說說《蠟燭》中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ú jiào lì pú fú yè
2.襲 屏 鞠 穆 巍
3.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長久流傳,永不磨滅。 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精神疲乏,氣力使盡,形容極度疲勞。
4.前蘇聯(lián) 西蒙諾夫 老婦人(老瑪利•育乞西)象征母親的眼淚
二、(一)5.敵人的兇殘,“方場”區(qū)域處在危險的境地,更襯托犧牲戰(zhàn)士的勇敢和老婦人不顧危險埋葬戰(zhàn)士的愛心。
6.“孤零零”、“毫無遮掩”。“孤零零”一詞讓人心生愛憐,不忍心讓年輕戰(zhàn)士獨自躺在那里。這也是老婦人行動的原因,說明老婦人極有愛心?!昂翢o遮掩”體現(xiàn)方場的無險可守,更襯托戰(zhàn)士的勇敢和老婦人的不顧危險。
7.看到戰(zhàn)死的士兵,老婦人有失去親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積于心,很想說出來。
8.“直著身子”是因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這一舉動表現(xiàn)老婦人的內(nèi)心活動:一定要為戰(zhàn)死的孩子祈禱、安葬,哪怕犧牲生命!
9.多年輕、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讓你孤零零地獨自在這兒……(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樸、可愛,在女同志面前有點靦腆、羞澀、局促。
11.因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妝,寄托著美好的感情,剛過門三天就被借走,有點舍不得,但又想到戰(zhàn)士們?yōu)槿嗣竦慕夥哦餮獱奚?,小通訊員的淳樸可愛的舉動,讓她受到觸動,當發(fā)現(xiàn)犧牲的戰(zhàn)士是小通訊員時,她又毫不猶豫地為他鋪上這條凝聚著純潔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現(xiàn)誠摯、感人的軍民情。
12.表達她對我的勸阻的不滿和對小通訊員的憐惜與敬愛,表明只有這樣做才能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13.她覺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輕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滿。
14.光艷照人的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新媳婦高尚、圣潔、美麗的心靈,由此使主題升華。
三、15.作文提示:①從富有愛心的老人上,②從對敵人的仇恨上,③從冒著炮火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填字。
琺瑯( ) 朱lù( ) 晨xī( ) 瞥( )見 箱篋( ) 驚hài( )
2.寫出反義詞。
文明( ) 干凈( ) 樸素( ) 贊譽(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獨一無二:
②眼花繚亂:
③不可名狀:
④蕩然無存:
⑤富麗堂皇:
⑥豐功偉績:
4.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行徑是什么態(tài)度?表達他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
比較比較閱讀
(甲)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shè)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chuàng)建圓明園,曾經(jīng)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jié)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乙)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遺跡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shè)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住,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cè))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xiàn)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節(jié)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筆下的圓明園,可謂富麗堂皇,作者為什么將它寫得這樣美?
6.乙文這一帶廢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調(diào)、語言風格有何不同?
8.怎樣理解“凝固的歷史”“我”為什么“悵然凝望 ”?
9.體會文中畫“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談點看法。
三、寫作
10.《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1.fà lánɡ 鷺 曦 piē qiè 駭
2.野蠻 骯臟 華麗 貶低
3.①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②眼睛看見復(fù)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③不能夠用語言形容。④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⑤宏偉美麗,體面氣派大。⑥偉大的功績。
4.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行徑給予強烈的譴責和辛辣諷刺。對被侵略、被掠奪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5.是想表明,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藝術(shù)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貪婪無恥。
6.被劫掠、焚毀的圓明園的殘存遺跡——長春園一帶。
7.甲文帶有熱情贊美,極力渲染,語言富于想像,辭語華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乙文帶有凝重深沉之感,語言形象,尊重現(xiàn)實感受。
8.這遺留下來的當年的遺跡上,鐫刻著侵略者肆意妄為的痕跡,記載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因作者為這塵封著的凝固的歷史的廢墟,長期沒有變化而失望,總企望能看到廢墟之上建立起——富強的新國家。
9.對這些殘存的事物的描寫,表現(xiàn)出只有深刻意識到中國歷經(jīng)滄桑的歷史文化,才能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增強建設(shè)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親愛的爸爸媽媽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
悼( )念 蜿蜒( )( ) 屹( )立
恍惚( ) 荒謬( ) 憧憬( )( )
2.請根據(jù)拼音填漢字。
殺lù liáo 繞 褲dōu 盟shì
3.請根據(jù)原文填空。
① 風 。 雨 。天 。地 。
②歷史 , ,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 、真實而 的畫面。
③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就那樣年年不間斷地表達他們的歷史感:沒有仇恨,沒有 ;只有 ,只有 ,只有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 了。
4.安格爾寫下:“黑色在這兒也太明亮了……”,以這句話作引子,談?wù)勛约旱淖x后感想。
二、閱讀
凄風??嘤辍L旎?。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們,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兒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個孩子被納粹集體殘殺的地方。
南斯拉夫小說家莫馬•迪密其為我撐著雨傘,我們在窄窄的山路上邊走邊談。
“自從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克拉庫耶伐次,悼念被納粹殺死的300個孩子?!蹦R告訴我。
“納粹為什么要選克拉——”
“克拉庫耶伐次。”
“克拉庫耶伐次。納粹為什么要選這個小城殺人呢?”
“克拉庫耶伐次是我們?nèi)麪柧S亞的中心。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BR> “為什么呢?”
“納粹要滅種呀!孩子們就從課堂里被抓走,還有十幾位老師。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后一課!’”
雨嘩嘩地下。山路上的人,在傘下低著頭,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斷的路。
“7000多人呀!”莫馬繼續(xù)告訴我,“一天之內(nèi),全殺光了!尸首染紅了350多畝的土地。每年這一天,我們到這兒來紀念他們。詩人,畫家,雕刻家,劇作家,演員,音樂家——各種藝術(shù)家,用各種藝術(shù)作品來紀念他們。你看!”莫馬指著前面。我們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彎,只見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們的班級——五年級。”莫馬說,“孩子們就在那兒被納粹殺死。”
人已滿山滿谷。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白色石雕邊濃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開去——孩子們?nèi)圆粩嘤縼?。他們正站?7年前300個孩子發(fā)出后一聲呼喚的地方:“親愛的爸爸媽媽!”
“華苓,跟我來!”莫馬挽起我手臂,帶我到站在人群前面的兩位老人面前。他們頭發(fā)斑白,臉色肅穆,定定望著籠罩山谷的V形石碑。“這是孩子中僅有的兩位生還者?!蹦R向我介紹那兩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緊緊握住他們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們又回到半個世紀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兒童。但在這一刻,他們又在一起了。
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
這是歷史事實。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5.“凄風??嘤?。天昏。地暗。”這一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6.“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睘槭裁础叭恰??表現(xiàn)什么情感?
7.讀到“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兒童。但在這一刻,他們又在一起了。”你是怎樣想的?
8.閱讀后兩自然段,談?wù)剳?yīng)當怎樣看待歷史,怎樣面對未來的現(xiàn)實社會?
三、作文
9.以《美麗又沉重的記憶》為題,寫篇400字的讀后感。
參考答案:
一、1.dào w?。?yǎn yì hū miù chōnɡ jǐnɡ
2.戮 繚 兜 誓
3.①凄 苦 昏 暗 ②現(xiàn)實美麗 荒謬 ③憤怒 悲哀 記憶 警告 屠殺
4.只要言之成理,談出感想即可。
二、5.用四個獨詞句加重天氣給人的凝重感,襯托人物憑吊遇難者的沉痛心情和感受,也再現(xiàn)納粹屠殺無辜人民的悲慘場景。
6.強調(diào)納粹極端殘忍,極端野蠻的要滅絕種族的暴行,表現(xiàn)憤慨及對人民的同情。
7.幸存者在陵墓前回顧滄桑歲月所發(fā)出的感慨,表達對長眠地下的遇難伙伴們的深切懷念。
8.這段悲慘的歷史是泯滅人性的,人類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歷史昭示:不要讓歷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們團結(jié)起來,珍惜和平,反對戰(zhàn)爭,竭力去維護和平安定。[來源:學&科&網(wǎng)]
三、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