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德育可以有多種開端,但按一般教育順序,開端于()
A.知
B.情
C.意
D.行
2.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倡導的教育起源理論被稱為教育的()
A.心理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意識起源論
D.需要起源論
3.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A.上層建筑
B.科學技術
C.政治經濟制度
D.社會生產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主要方法是()
A.考核法
B.談話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5.義務教育的根本性質是()
A.全民性
B.基礎性
C.強迫性
D.普及性
6."分組教學"的分組主要是按學生的()
A.年齡
B.學習成績
C.智力發(fā)展水平
D.學習興趣
7.教學改革的核心是()
A.更新教學觀念
B.采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
C.改革教學內容
D.實施個別教學
8.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內容與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
B.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C.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之間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受教育者現(xiàn)有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9.經常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自己檢查,這所體現(xiàn)的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
A.獨立性
B.多樣性
C.實踐性
D.自愿性
10.確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據(jù)是()
A.生產力
B.政治制度
C.生產方式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1.人的發(fā)展包括______和______兩個方面。
12.教學的直觀手段有實物直觀、______和______三種。
13.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______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______。
14.教學大綱主要由______和______兩部分組成。
15.課程內容包括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知識;關于______知識經驗;關于______的知識經驗。
16.教師備課首先要做好鉆研教材、______和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17.課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眾性活動、______活動和______活動。
18.教師的素養(yǎng)包括______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和______素養(yǎng)三個方面。
19.德育主要解決為誰服務的______問題;智育主要解決為誰服務的______問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0.我國普通學校應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則?
21.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為什么會起主導作用?
22.為什么把教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
23.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正確貫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3分)
24.試論述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25.記憶的信息保持時間為0.25~2秒之間的記憶,屬于()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形象記憶
26.一個簡單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A.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效應器、反饋、傳出神經
B.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
C.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反饋
D.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7.在思維過程中,從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尋找其不同點的比較,屬于下列哪種比較形式?()
A.同中求異
B.異中求同
C.同時對比
D.前后對照
28.下列選項哪一項是正確的氣質類型差異()
A.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黏液質
B.膽汁質、黃膽汁、黑膽汁、黏液質
C.活潑型、安靜型、弱型、不可遏制型
29."己所不砍,勿施于人"反映了下列哪項內容()
A.第一印象
B.積極主動
C.移情理解
D.相互接納
30.下列選項中哪項是情感產生的基礎()
A.生理需要B.需要
C.態(tài)度D.社會需要
31.首次使用智商概念來表示兒童智力發(fā)展水平的人是()
A.比奈B.西蒙C.雅孟D.韋克斯勒
32.黑人的牙齒總給人以特別潔白的感覺,"月明星稀",都是感覺的()
A.補償
B.適應
C.同時對比
D.繼時對比
33.有目的、有計劃、較長久的知覺是()
A.思維
B.注意
C.識記
D.觀察
34.練習到了后期,出現(xiàn)了成績的暫時停頓現(xiàn)象,也叫()
A.高原現(xiàn)象
B.頂點原理
C.絕對停滯現(xiàn)象
D.效果率
六、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5.知識的理解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______去認識教材中有關事物的______的思維活動。
36.意志行動的目的就是意志行動所要達到的______。行動目的的確立是意志行動的______。
37.分析和綜合既是教師傳授知識的______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______方法。
38.素質是有機體生而具有的______。它是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______。
39.性格是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______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______。
40.情緒按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可分為______、______和應激狀態(tài)。
41.知覺的基本特征有______、整體性、理解性和______。
42.注意的范圍,也叫注意的廣度,它受環(huán)境因素、主體的______與______以及客體的復雜程度和活動任務單一與復雜的影響。
43.技能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是______、相互促進和______。
七、簡答題
44.怎樣防止遺忘現(xiàn)象的產生?
45.學校心理咨詢與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關系?
46.列舉氣質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關系。
47.青少年學習動機有什么特點?
八、論述題
教師資格證全真模擬試卷(五)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2.B3.C4.B5.C6.B7.C8.D9.C10.C
二、填空題
11.生理心理
12.語言模像
13.教育目的具體化
14.說明正文
15.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tài)度
16.了解學生設計教法
17.小組個人
18.職業(yè)道德能力
19.方向本領
三、簡答題
20.我國普通學校在德育工作中主要遵循八條德育原則,它們分別是:
(1)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
(2)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原則;
(3)知行統(tǒng)一原則;
(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8)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答題提示:
這類問題只要回答條目,一般一條1分,分行寫好。此外,又比如教師勞動有哪些特點?教學有哪些原則?德育有哪些途徑?課外校外活動有什么意義等都屬于這一類問題,應采取這種答題模式,不必再做解釋,以節(jié)約應考時間。
21.從本質上講,教育是一種特殊環(huán)境,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規(guī)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這種目的性,可以對各種環(huán)境因素加以控制,克服或排除不利因素,選擇對人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的事物,給學生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他們按一定思想政治方向發(fā)展,健康成長。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tǒng)和深刻。學校教育根據(jù)一定的社會要求,按照嚴格的計劃,選擇適當?shù)膬热?,利用集中的時間,有目的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環(huán)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發(fā)的、偶然的,無法與學校教育相比。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教師是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知識結構。他們明確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聞道在先",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22.教學生學會學習之所以是教學的主要任務,這是因為:
(1)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2)在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18世紀時,知識量失效一半的周期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紀末,獲得的知識六年失效一"半,應用科學和尖端科學甚至縮短為三年。學生必須會學習,才能不斷更新知識。
(3)現(xiàn)代社會是知識密集的信息社會,出現(xiàn)了知識經濟。社會越向前發(fā)展越需要知識,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和善于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知識和獲得生動表象,使理性認識建立在感性認識之上,從而比較深刻地掌握知識。貫徹這一原則主要有三點要求:
(1)根據(jù)教學任務、內容以及學生年齡特點恰當?shù)剡x擇直觀手段。無論使用哪種直觀材料,除了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外,還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形成學生清晰和生動的表象。
(2)教師運用直觀手段必須與講解密切配合,讓學生從觀察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在教學中,教師語言生動的講解,形象的描述,語氣的激昂,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想像,給予豐富的感性認識,起到直觀作用
48.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論述題
24.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過程的復雜性決定的。為了搞好教學工作,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育規(guī)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fā)展中的人。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表現(xiàn)在對不同學生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上。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兒童。班級中往往幾十個學生,個性形形色色。所以,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共同特征,而且還要針對學生個別特點進行教育。
(2)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還表現(xiàn)在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不斷變換和創(chuàng)新上。教師教學是-個長期過程。教師備課和上課,就是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的再認識、再加工的過程,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這都體現(xiàn)了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
(3)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也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育機智上。就是說教師對教育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和偶然變化的情況,能迅速恰當?shù)丶右蕴幚?。這些偶然情況事先不能預料、無固定模式和程序。因此,迅速機敏地采取恰當措施,既表現(xiàn)了教師的應變能力,又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
25.A26.D27.A28.A29.C30.D31.C32.C33.D34.A
六、填空題
35.知識經驗本質和規(guī)律
36.目標或結果標志
37.基本基本
38.生理解剖特點自然前提
39.穩(wěn)定態(tài)度行為方式
40.心境激情
41.選擇性恒常性
42.知識經驗個性特征
43.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七、簡答題
44.防止遺忘現(xiàn)象的產生,就要組織好復習與練習。
(1)及時復習與經常復習相結合。
(2)合理地分配復習的時間和內容。
(3)反復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
(4)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5)指導學生練習、實驗、技能訓練、活動操作有助于記憶。
(6)采用"記憶術"提高復習效果。
45.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有密切聯(lián)系,二者的工作目標都是在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社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二者都是學校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
心理咨詢與政治思想工作的區(qū)別:
(1)工作目標和范圍不同;
(2)工作方法與手段不同;
(3)遵循的理論原則不同;
(4)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方向不同;
(5)工作效果的評估標準不同。
46.氣質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之間有相對應的關系。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具有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等基本特性。這三種特性的獨特結合就形成了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其中有四種類型分別與人的氣質類型一一對應:
強、不均衡型----膽汁質
強、均衡、靈活型--多血質
強、均衡、惰性型--黏液質
弱型--------抑郁質
47.(1)由直接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lián)系的學習動機占支配地位,向與社會意義相聯(lián)系的動機占主導過渡;
(2)由不很自覺穩(wěn)定的動機向自覺穩(wěn)定動機轉變。
八、論述題
48.(1)加強動機與目的教育,培養(yǎng)正確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提高認識,堅定信念。
(2)嚴格管理教育,養(yǎng)成自覺守紀習慣。①遵守校紀校風,國家法規(guī)等;②管理要嚴;③管理要適度。
(3)加強行為練習,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讓學生善于自我管理。
(4)針對個別差異與意志弱點,培養(yǎng)良好意志品質。
(5)啟發(fā)學生自覺性,加強意志品質的自我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