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資源》輔導:個體心理與行為講義(6)

字號:

(十七)中國人的價值取向。
    文化價值觀是一個文化中的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被教化的一套價值。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價值觀表現(xiàn)的特點有以下兩方面。
    1. 以“己”為中心的價值觀
    ² 費孝通先生于1947年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被認為是對傳統(tǒng)中國人價值觀的最深刻、最貼切、最形象的闡述。這一概念在心理學界影響深遠 , 至今仍是每一個從事中國人價值觀研究者必須掌握的重要概念。
    ² 費孝通認為,中國人是以“己”為中心,就像把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水面出現(xiàn)的波紋一樣,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關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絡”。
    ² 關于中國人以己為中心的價值觀 ,楊中芳認為“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德,它不但是個人行為的原動力,也是理想社會達成的工具 ” 。因此她對“中國人是集體主義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她認為中國人價值體系背后的主導思想不是集體主義而是以個人為中心的,與其周遭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和諧狀態(tài)是中國人追求的主要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 , 不斷尋求和諧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
    2. 以社會、關系、情境為中心的價值觀
    ² 中國人是社會取向、關系取向和情境取向的。
    ²楊國樞曾把人類社會比作一個生活圈 , 認為在這個生活圈中人們有兩種不同的主要運作方式 :
    Ø 一是個我取向,這種取向是以自主性為重,強調的是個體如何經由支配、控制、改變及利用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以滿足自我的欲望。
    Ø 二是社會取向,這種取向是以融合性為重,強調的是個體如何經由順服、配合融入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以與環(huán)境建立和諧關系。
    ² 楊國樞認為 , 中國人是比較典型的社會取向 , 這種取向具體表現(xiàn)為四個次級取向:
    Ø 家族取向、
    Ø 關系取向、
    Ø 權威取向
    Ø 和他人取向
    ² 楊國樞認為傳統(tǒng)中國社會四類主要的經濟社會因素一一精耕農業(yè),家族共產,父系傳承,差序結構是形成社會取向的主要原因。
    ² 中國人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如服從權威,孝敬長輩 ,安分守成,宿命自保 , 男性優(yōu)越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正在不斷的削弱 , 而一些現(xiàn)代的價值觀念 , 如平權 開放 , 獨立自顧 , 樂觀進取 , 尊重情感 , 兩性平等卻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