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考試文化綜合之地理:板塊構造說

字號:

板塊構造說是大陸漂移、海底擴張說的進一步引伸,三者彼此聯(lián)系,形成全球大地構造體系。
    板塊說認為漂浮于軟流圈之上的地球巖石圈并非鐵板一塊,而是被一些構造活動帶(例如海嶺、島弧、水平大斷裂)所分割,形成不連續(xù)的單元,稱為板塊。全球共劃分六大基本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除太平洋板塊完全是水域外,其余板塊包括大陸和領近的海洋。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wěn)定,兩個相鄰板塊交接帶,正是地殼活動帶,火山、地震活動強烈頻繁。兩個板塊相碰撞,巖層受到擠壓形成山嶺,同時有巖漿侵入與火山噴發(fā)。
    喜馬拉雅山正是由于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受到亞歐板塊抵抗而隆起的,今日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就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接帶,稱為地縫合線;印度洋板塊斜插到亞歐板塊之下,兩個板塊相疊加,從而造成青藏高原巨厚地殼。太平洋板塊從東南方向由島弧外海斜插到亞歐板塊之下,受到亞歐板塊抵抗,從而造成我國東南部一系列北東走向山嶺,同時產(chǎn)生大面積巖漿侵入與火山噴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