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黃岡中學(xué)高三五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字號:

一、語文基礎(chǔ)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驕矜 津渡 筋斗云 旌旗招展 B.整飭 敕造 白熾燈 叱咤風(fēng)云
    C.裨將 復(fù)辟 庇護(hù)權(quán) 麻痹大意 D.賞賚 青睞 耐火磚 萬籟俱寂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跳槽 鄰界點 醍醐灌頂 樹倒猢猻散 B.心扉 協(xié)奏曲 骨鯁在喉 時世造英雄
    C.像素 副食品 不記前嫌 家書抵萬金 D.餞行 熱烘烘 先發(fā)制人 蚍蜉撼大樹
    3.在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BR>    A.柯達(dá)有過這樣自豪的口號:“你只要按下快門,其他的交給我們?!钡珜τ诮袢盏目逻_(dá)而言,那些曾經(jīng)的輝煌都已是明日黃花。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篩了三碗酒。武松吃得蕩氣回腸,只顧要吃;去身邊取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么?”
    C.全球經(jīng)濟波譎云詭,資本市場動蕩不安。在貨幣政策緊縮、國內(nèi)資金面緊張的大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內(nèi)A股不斷下跌,很多普通投資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場,令人扼腕嘆息。
    D.雖然美聯(lián)儲三位高層都表示反對美聯(lián)儲未來兩年維持利率不變的舉動,但他們的言論也顯示,美聯(lián)儲內(nèi)部對此問題莫衷一是。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其實,職業(yè)經(jīng)理人孫伊萍在擔(dān)任蒙牛新總裁之前,中糧集團(tuán)已增持蒙牛乳業(yè)的股份至28.09%,中糧的種種表現(xiàn)已經(jīng)暗示其對蒙牛高層將有大調(diào)整。
    B.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2011年臺“國安”單位偵辦陸軍上校羅奇正遭策反案時,意外查獲羅賢哲違法復(fù)印機密文件。經(jīng)進(jìn)一步追查,才發(fā)現(xiàn)羅是“共諜”的身份。
    C.營養(yǎng)餐計劃成了一塊唐僧肉,大家都想著分吃,卻少有部門和人員從孩子們的飲食安全把關(guān)的角度,解決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真正把財政資金變成安全、營養(yǎng)的餐食送到孩子們口中。Www.KaO8.CC
    D.對于違反《通知》規(guī)定,強制或變相強制學(xué)?;?qū)W生購買教輔材料、不按規(guī)定代購、從代購教輔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單位和個人,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將責(zé)令其糾正違規(guī)行為,給予通報批評,并追究有關(guān)人員的責(zé)任。
    5.下列關(guān)于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現(xiàn)代文學(xué)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后被收錄于《吶喊》。作者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zhì)就是吃人。
    B.莎士比亞筆下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要向殺父兇手復(fù)仇。
    后來,哈姆雷特中了致命的毒劍,臨死前,他拼盡殘存的力量將毒劍刺入了*王的胸膛,當(dāng)即殺死了這個謀害他全家的兇手。
    C.《雷雨》中的周萍是陰暗沉郁的周公館中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亮點,他是一個在新思想、新文化影響下成長的青年,他不顧門第差別愛上了侍女四鳳,甚至想著帶四鳳一起去往新世界。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曹禺的理想。
    D.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成熟于唐代。其字?jǐn)?shù)、句數(shù)、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主要類別有律詩和絕句,主要有五言、七言的區(qū)別。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歷史”的層次
    王立群
    “歷史”一詞的建構(gòu)實際上包含著四個層次:一是“真實的歷史”,二是“記錄的歷史”,三是“傳播的歷史”,四是“接受的歷史”。
    “真實的歷史”是指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和已經(jīng)逝去的歷史人物。“真實的歷史”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復(fù)性。
    “記錄的歷史”是歷史學(xué)家根據(jù)當(dāng)事人與旁觀者的口述、回憶、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比如《史記》。當(dāng)事人的口述一般來說是可信的,但是,當(dāng)事人的口述與回憶有時也會存在問題。比如記憶本身的多寡、誤記、有意掩蓋和無意選擇等;而且,當(dāng)事人只是歷史事件的部分經(jīng)歷者,不可能了解歷史事件的全過程。至于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獨特背景、原因,更難為每一位當(dāng)事人所知曉。這樣,當(dāng)事人的口述和“真實的歷史”之間已經(jīng)有了誤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當(dāng)事人回憶一個復(fù)雜的歷史事件,差別會更大。
    史學(xué)家書寫“記錄的歷史”,必然要對自己依據(jù)的文獻(xiàn)進(jìn)行選擇。這不僅因為歷史事件的本身太復(fù)雜,太龐雜,沒有選擇就無法記寫。更由于史學(xué)家書寫歷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種種制約。這種制約包括政治傾向、價值判斷、邏輯鑒別、文藝修養(yǎng)、心理傾向、個人好惡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史學(xué)家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記載的詳略和褒貶。
    我們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看到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馬遷“記錄的歷史”。就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馬遷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重點記錄了司馬相如的辭賦,對司馬相如與縣令王吉算計卓文君、卓王孫一事進(jìn)行了回護(hù),只是在個別敘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實的歷史”的部分原貌。我們只有細(xì)心閱讀文本,才能發(fā)現(xiàn)琴挑文君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場周密計劃和安排的事件。
    “傳播的歷史”更為復(fù)雜。它存在兩個極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娛樂偶像、學(xué)術(shù)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戲劇、小說演繹著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說明此類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觀眾和讀者的熱烈追捧。但是,這些演繹都刪掉了司馬相如和王吉算計卓文君、卓王孫的相關(guān)情節(jié),使得相如“琴挑”文君從“歷史”演變成一個美麗的愛情神話。神化也是一種對歷史解讀的方法,不過它是一種極端的解讀。
    為什么這些遠(yuǎn)離了歷史真實的故事能夠如此受到追捧?因為現(xiàn)實需要偶像。現(xiàn)實并不完美,現(xiàn)實本身具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彌補了現(xiàn)實的不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作為一對藝術(shù)偶像滿足了廣大百姓對理想愛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盡管這種理想只是一種神話,但是這種神話的本身也是一種現(xiàn)實的訴求。
    歷史文獻(xiàn)往往具有多義性。歷史文獻(xiàn)本身的多義性也為傳播歷史帶來了神化與丑化的現(xiàn)實可能。特別是“文君夜奔”的多義性更加豐富:第一,濃烈的自由愛情與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貧富論婚姻;第三,才子與佳人的完美結(jié)合;第四,女兒的慧眼與父親婚戀觀的沖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義性為“解讀的歷史”帶來了兩種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丑化和神化一樣是對“記錄的歷史”的另類解讀。出于某種現(xiàn)實訴求,傳播的歷史也會出現(xiàn)神化的反面——丑化。
    從“歷史”一詞建構(gòu)的四層意義來看,“接受的歷史”是“歷史”一詞的終極意義。歷代百姓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了解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shù)讀者是通過小說、戲劇知道了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所以,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沿習(xí),今天我們?nèi)绻v出《史記》中記錄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會被許許多多的讀者和觀眾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
    (選自《歷史建構(gòu)與文學(xué)闡釋》,有刪節(jié))
    6.下列與“記錄的歷史”有關(guān)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記錄的歷史”若是歷史學(xué)家根據(jù)當(dāng)事人可信的口述與回憶記錄下來的,也就是“真實的歷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當(dāng)事人回憶一個復(fù)雜的歷史事件,據(jù)此記錄的歷史與真實歷史之間往往有較大差別。
    C.因為歷史事件本身的復(fù)雜性和史學(xué)家書寫歷史本身受到的種種制約,史學(xué)家記錄的歷史必然是有所選擇的。
    D.《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重點記錄了司馬相如的辭賦,而對司馬相如與縣令王吉算計卓文君、卓王孫一事進(jìn)行了回護(hù),可見其是“記錄的歷史”,并不是“真實的歷史”。
    7.下列與“傳播的歷史”有關(guān)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傳播的歷史存在“神化”和“丑化”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是對“記錄的歷史”的一種另類解讀。
    B.傳播的歷史中的“神化”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彌補現(xiàn)實的不足,因而受到大眾的追捧。
    C.寄托了人們某種理想的“神話”本身也是一種現(xiàn)實的訴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現(xiàn)也是出于某種現(xiàn)實的訴求。
    D.歷史文獻(xiàn)本身的多義性使歷史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走向神化和丑化兩個極端。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繹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的大量戲劇、小說都刪掉了司馬相如和王吉算計卓文君、卓王孫的相關(guān)情節(jié)。
    B.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從“歷史”演變成一個美麗的愛情神話,滿足了廣大百姓對理想愛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許多讀者和觀眾很難接受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麗愛情“神話”背后的婚姻真相,因為他們都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的記載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義性為這個故事的解讀帶來了兩種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寄歐陽舍人①書(節(jié)選)
    曾鞏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復(fù)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蚣{于廟,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惡,則于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yán)。而善人喜于見傳,則勇于自立;惡人無有所紀(jì),則以愧而懼。至于通材達(dá)識、義烈節(jié)士,嘉言善狀,皆見于篇,則足為后法。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故雖惡人,皆務(wù)勒銘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銘始不實。后之作銘者,當(dāng)觀其人。茍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后。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蓋有道德者之于惡人,則不受而銘之;于眾人則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于名,有名侈于實。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作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于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并世而有,亦或數(shù)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傳之難又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shù)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后無疑也。而世之學(xué)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則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況鞏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由,則知先生推一賜于鞏而及其三世。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選自《古文觀止》,有刪節(jié))
    【注】①歐陽舍人:即歐陽修;舍人,官名。②衋xì:悲傷苦痛。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生者得致其嚴(yán) 嚴(yán):威嚴(yán)
    B.故雖惡人,皆務(wù)勒銘 勒:刻
    C.有名侈于實 侈:超過、多
    D.辨之不惑,議之不徇 徇:徇私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能體現(xiàn)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組是(3分)
    ①嘉言善狀,皆見于篇,則足為后法②故雖惡人,皆務(wù)勒銘以夸后世③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④后之作銘者,當(dāng)觀其人。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賜書”及撰“銘”,點明寫信之由;“反復(fù)觀誦”,側(cè)面寫出歐文之精彩及作者愛不釋手之情景;“感與慚并”,寫作者對歐陽修的感激與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簡意深。
    B.作者認(rèn)為銘文流傳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書,而作為史書,則是非常嚴(yán)謹(jǐn)而真實的。而今銘文所以不實,則因逝者的子孫一心想要頌揚他們的先輩,往往刻意隱瞞逝者的惡行,致使撰銘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論及古代撰寫墓志銘的社會意義,在于褒揚美善;進(jìn)而論及今之墓銘的流弊,在論及流弊時,特別突出了撰銘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銘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寫出流傳后世的銘文。
    D.本文借感謝歐陽修給自己祖父寫墓志銘,提出了撰寫銘志的兩字原則——“公”和“是”,闡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養(yǎng)的重要性,闡發(fā)“文以載道”的主張,表達(dá)對道德文章兼勝的贊許與追求。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茍其人之惡,則于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3分)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3分)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3分)
    13.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洹#?分)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選自《韓非子》)
    14.閱讀下面的宋詩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梅
    [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注】,惹得詩人說到今。
    【注】林和靖:北宋詩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園小梅》詩膾炙人口,成為千古佳唱。
    清江引·詠梅
    [元]貫云石
    南枝夜來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jié)暗香來夢里。
    (1)請簡要分析上面的宋詩和元曲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共同特點。(4分)
    (2)請分析說明上面的宋詩和元曲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小題作答)(5分)
    (1)總角之宴,。(《氓》)
    (2),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4)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杜甫《詠懷古跡》)
    (5),臨清流而賦詩。(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6),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周邦彥《蘇幕遮》)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李密《陳情表》)
    (8)人生如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四、現(xiàn)代文(文學(xué)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后的沐浴
    方葉
    (1)為母親沐浴,是第,也是后。
    (2)母親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閉著,嘴角含著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剛剛睡去。
    (3)哦,母親即將遠(yuǎn)行,去那一片永遠(yuǎn)寧靜的凈土,作為兒女的我們來為她做臨行前的梳洗。
    (4)默默地松開蓬松的發(fā)髻,我的手在顫抖,心更無法平靜。沐浴過多少陽光風(fēng)雨,堆砌過多少羞怯秀麗,編織過多少人生夢幻的秀發(fā)云髻,全都被漫漫的歲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儉的母親似乎從來都沒善待過自己的頭發(fā),平日連香皂都舍不得多抹幾下。今天我們特意煮了一鍋清香四溢的檀木熱水,摻合這飄柔香波。輕輕搓揉,洗去發(fā)髻間每一顆結(jié)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塵,讓她一塵不染地上路,去尋找等待他多時的夫君。
    (6)骨骼本來就粗壯的手腳,因為肌肉萎縮,青筋暴漲,更崢嶸如古松了。漁家女出身的母親,三歲喪父,九歲失母,從小跟著叔叔在風(fēng)波浪濤中淘海為生。當(dāng)過童養(yǎng)媳,放過牛羊,后來,又隨著逃荒大軍躲過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過萬水千山??词终粕系拿恳欢淅O花,腳板上的每一道裂痕,無不在訴說著生命的艱辛和苦難。
    (7)倏忽,腳踝上一道長長的傷疤,如同一團(tuán)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記得我考上中學(xué)那年,大哥正在讀大學(xué),弟妹又小,這對勉強糊口的我們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霸倏?,孩子的書一定要念,我們眼睛瞎,可不能誤了孩子的前程?!蹦赣H斬釘截鐵的對父親說。于是父親風(fēng)雨無阻地奔波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母親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碼頭,擺地攤,種菜養(yǎng)豬,一有空閑就別了柴刀上山砍柴賣。一天傍晚,剛從溪邊碼頭卸貨回來的母親,顧不上滿頭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親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樹,那樹長得東倒西歪的,倒下時,一根粗壯的樹丫打在她的腳踝上,頓時鮮血如注……
    (8)是的,這傷疤將永遠(yuǎn)被母親帶去了,我輕輕地用濕毛巾擦拭著,淚水又模糊了雙眼。
    (9)大姐小心翼翼地揭開母親身上的藍(lán)布衫,啊,母親*露在我們的面前,蠟黃的肌膚,起伏的胸廓,那豐滿秀美的曲線哪里去了?母親說過,我小時像羊羔一樣,喜歡跪在地上吃奶,母親曾很自豪地向左鄰右舍夸我,說這孩子將來一定孝順。作為女兒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過父母嗎?“古來父母多癡心!”母親,世上所有的母親,都曾經(jīng)用自己圣潔的乳汁哺育過子女。那豐滿的*卻被我們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變得那么干癟、松散,緊緊貼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時候吃奶,常常頑皮地用乳牙咬著噴香的奶頭,讓母親痛的憐愛地拍打著我粉嫩的臉蛋。母親,還能讓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你憐愛的拍打么?
    (10)歲月無情,人生如露。母親靜靜躺在靈床上。沒有花花綠綠的貢品,沒有凄凄慘慘的挽聯(lián),甚至不敢大放悲聲。佛云,悲啼會使死者的靈魂貪戀塵世,進(jìn)不了圣潔的天國。眼前唯有三炷清香,一縷若有若無的誦經(jīng)聲,和著兩行無聲的淚。但人又怎能不依戀塵世?回望生命的軌跡,無論甘甜還是艱辛,不值得回味、眷戀嗎?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親身旁,淚水滑過她的胸脯。母親即將去那矻矻(kūkū:勤勞不懈的樣子)追求了一生的凈土,此時此刻,我們在為她作后梳洗,盡后孝心。
    16.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第(9)段寫為母親洗身,段末的問句實際上表達(dá)了希望能再次享受母親的溫存、撫愛的愿望。
    B.第(11)段通過“跪下去”“淚水滑過她的胸脯”的細(xì)節(jié)描寫,表達(dá)了“我”對母親的感激、眷戀與負(fù)疚,深化了文章主旨。
    C.文章不事張揚,不事浮華,語句流暢,語調(diào)輕快;但感情真摯,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母親深深的敬意和誠摯的懷念。
    D.文章所說的母親“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凈土”,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勞作,卻能吃飽穿暖,且到平平安安的生活境地。
    E.唐代詩人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這篇文章所記所敘完全可以看作是對孟郊這兩句詩的詮釋。
    17.請用簡短的語言寫出第(2)段“眼皮微微閉合著,嘴角含著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剛剛睡去”一句所蘊含的意味。(4分)
    18.文章巧妙地勾勒了母親的生命軌跡,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母親的形象。(6分)
    19.請從組織材料的線索、順序方面對文本進(jìn)行簡要賞析。(6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下面是課文《林黛玉進(jìn)賈府》中關(guān)于“寶黛初會”的兩段文字。請從表達(dá)效果的角度對兩人的反應(yīng)“驚”“笑”二字予以點評。(4分)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BR>    2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4分)
    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3月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說道:
    政府的一切權(quán)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我們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提出意見批評政府。因此,在網(wǎng)上聽到有“拍磚”的聲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為這是正常的事情。
    在我擔(dān)任總理期間,確實謠諑不斷,我雖然不為所動,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
    溫家寶總理提到“拍磚”和“謠諑”兩個詞。這兩個詞意思一樣嗎?請談?wù)勀銓@兩個詞的理解。
    2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4分)
    日前,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在決賽發(fā)布會上批評觀眾“倒戈”,引發(fā)了一場風(fēng)波。
    中國羽毛球公開賽決賽當(dāng)日,李永波早早出現(xiàn)在新聞發(fā)布廳里,準(zhǔn)備為中國隊包攬四金提前做賽事總結(jié)。可當(dāng)有記者問他對前一日林丹與李宗偉(馬來西亞的羽毛球運動員)的比賽有何看法時,李永波竟然很生氣地表示,林丹完全可以以2:0戰(zhàn)勝李宗偉,但由于場地的觀眾只顧著給李宗偉加油,影響了林丹的情緒,所以結(jié)果變成了2:1。接著,他還說:“在國內(nèi)比賽很難體會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場面,總是有不愉快的經(jīng)歷?!边@似乎還不解氣,當(dāng)有上海媒體轉(zhuǎn)移話題,問杜婧、鮑春來的退役儀式是否會像謝杏芳等人一樣在上海舉辦時,他很不給面子地說:“一定會辦,只是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不過應(yīng)該不會在上海辦了,如果上海為李宗偉加油的人多了,嫌中國隊拿冠軍多了,那以后可能比賽也不在上海辦了?!边@番話一經(jīng)發(fā)布,立即引起了很多觀眾的不滿,直呼李永波太“幼稚”!
    請你代表觀眾表達(dá)對李永波在發(fā)布會上言行的不滿。要求:語言得體,理由充分,不少于50字。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60分)
    《華盛頓郵報》做了次有趣的實驗,請小提琴家喬舒亞貝爾在地鐵站賣藝。在43分鐘里,貝爾拉了6首名曲。期間1097人經(jīng)過,只有7人駐足聆聽;27人給了錢,但多數(shù)是邊走邊扔給他的。而貝爾的演奏會,票價上百美元,并且總是座無虛席。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黃岡中學(xué)2012屆高三年級五月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B都讀chì(A“旌”讀jīng,其余都讀jīn;C“裨”讀pí,其余都讀bì;D“耐”讀nài,其余都讀lài。)
    2.D(A鄰—臨B世—勢C記—計)
    3.B(A項,“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B項,“蕩氣回腸”形容文章、樂曲十分婉轉(zhuǎn)動人,不能形容吃喝;C項,“波譎云詭”形容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樣變化莫測;D項,“莫衷一是”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4.D[A項,中途易轍,應(yīng)調(diào)整為“在職業(yè)經(jīng)理人孫伊萍擔(dān)任蒙牛新總裁之前”。B項,指代不明,“羅”是指羅奇正還是羅賢哲;句式雜糅,發(fā)現(xiàn)某人是“共諜”,或者發(fā)現(xiàn)(揭開)某人的“共諜”身份。C項,成分殘缺,在“孩子們的飲食安全”前加上介詞“為”。]
    5.C(周萍應(yīng)改為周沖)
    6.A(“記錄的歷史”很難等同于“真實的歷史”,因為當(dāng)事人的口述與回憶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此外還與史學(xué)家在選擇文獻(xiàn)、記載歷史時難免受到種種限制有關(guān)。)
    7.D(原文是“歷史文獻(xiàn)本身的多義性為傳播歷史帶來了神化與丑化的現(xiàn)實可能。)
    8.C(大多人是通過小說、戲劇知道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對《史記》中記錄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9.A(嚴(yán):尊敬)
    10.C(②是說即使是惡人,也都一定要勒刻碑銘去向后世夸耀③是說作銘者礙于人情不能寫下死者的惡行⑥是說人的品行,有性情善良卻事跡不佳的)
    11.B(原文說是因為受過死者子孫的請托,礙于人情無法寫下死者的惡行,于是銘志的內(nèi)容就開始不真實了。)
    12.(1)如果那人行為丑惡(那是一個惡人),還有什么可以寫在碑銘上呢?(那么在銘志上有什么好寫的呢?)這正是銘志與史書不同之處(不同的原因)。(“茍”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其中原因沒有別的(其中沒有別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適,撰寫的內(nèi)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實的緣故。(“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
    (3)所以說,不是道德修養(yǎng)高而又擅長寫文章的人是辦不到的,難道不是如此嗎?(“畜道德”1分,“然”1分,大意1分。)
    13.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每劃對3處得1分,共3分)(譯文: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量好自己腳的尺寸,然后隨手把尺子放在座位上,去趕集時卻忘了帶上。已經(jīng)挑好了鞋,才說道:“我忘記帶尺子了?!庇谑欠祷丶依锶ト?。等到再返回來時,集市已經(jīng)散了,結(jié)果沒有買到鞋。)
    14.(1)宋詩寫梅花不愿受到塵埃的污染,甘心生長在簡陋的竹籬茅舍旁邊,后悔和林和靖相識,以致惹得詩人們反復(fù)吟詠它。元曲寫梅花只愿和純潔無暇的白雪和月光為伴,不喜歡和蜜蜂蝴蝶嬉戲。(3分)二者都寫出了梅花一塵不染、圣潔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張揚的特點。(1分)
    (2)相同點:宋詩中的“自甘心”“誤識”和元曲中的“泄漏”“交”“不惹”等動詞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都賦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亦可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者均是句句不離梅花純潔高雅的品性,同時,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貞潔自守、不慕名利、不逐流俗的高尚人格的寫照。](2分)
    不同點:元曲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雪月和蜂蝶對比,說梅花愿和雪月為伴,不愿和蜂蝶相戲。(或說將梅花和百花對比,梅花不像百花那樣喜歡開在風(fēng)和日暖的春天,喜歡和蜂蝶相戲。)(2分)
    15.(1)言笑晏晏(2)青青子衿(3)莫道不銷魂(4)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5)登東皋以舒嘯(6)葉上初陽干宿雨(7)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8)一尊還酹江月
    16.CD(C項“語調(diào)輕快”不對;D項“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勞作”不對。)
    17.母親走完了值得回味的眷戀的一生,臨終時安詳滿足,坦然恬靜,無憾無悔。
    18.母親一生坎坷,歷經(jīng)艱辛和磨難,嘗盡人間酸甜苦辣,但堅強勇敢,沒有被苦難擊倒;母親勤勞節(jié)儉,善良無私,只知道為兒女付出,卻從來都沒有善待過自己;母親寬厚仁慈,為兒女傾盡心血,無怨無悔,不求回報。(每點2分)
    19.答案示例:文章以“后的沐浴”為主線,以替母親沐浴的具體過程為寫作順序,在細(xì)節(jié)描寫中傳達(dá)細(xì)膩真摯而深切的感情。(3分)在主線的敘寫中,順勢展開回憶,以插敘的方式串起表現(xiàn)母親品格的材料,清晰地勾勒出母親坎坷艱辛、不斷付出的生命軌跡,表現(xiàn)出母親堅強勇敢、善良節(jié)儉、寬厚無私的品質(zhì),歌頌了母愛的博大無私,寄托了對母親深深的敬意的誠摯懷念。(3分)(答出“主線及其寫作順序”得3分,答出“在主線的敘寫中展開回憶,以插敘的方式串連起母親的一生”得3分。線索方面亦可答明暗兩條線,明線是“后的沐浴”,暗線是母親的人生歷程)Www.KaO8.CC
    20.參考答案:①通過情態(tài)描寫表現(xiàn)性格:“驚”表現(xiàn)黛玉內(nèi)向,小心謹(jǐn)慎(1分);“笑”表現(xiàn)寶玉外向,坦直率真(1分)。②照應(yīng)“木石前盟”傳說,暗示兩人心有靈犀,為后文張本(2分)。
    21.答:這兩個詞意思不一樣。拍磚:網(wǎng)絡(luò)詞語,意思是對事情問題持反對、批評意見,重于對所討論問題的批判性。(2分)謠諑:出自《楚辭•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币馑际窃熘{誹謗,不切實際的污蔑性的批評。(2分)
    22.參考答案:李永波作為總教練,不就賽事本身做點評,反而把選手丟分原因歸結(jié)為觀眾為外國球員加油,實在有失妥當(dāng)。況且,就公平來講,觀眾給誰加油是他們的自由,而為落后一方鼓勁加油也是對比賽的尊重。李永波的這番話不僅讓他國球員覺得他不夠友好,還嚴(yán)重傷害了中國球迷和觀眾的感情,顯得小家子氣有失水準(zhǔn)。(答出兩點理由即給滿分)
    參考譯文:去年秋天受托付前往的人已經(jīng)回來,承蒙賜予書信以及為先大父撰寫的墓碑銘。反復(fù)閱覽誦讀,感激與慚愧之情并生。
    銘志一類的文章引起世人注意的原因,是因為它與史書有相近的意義,但也有與史書不同之處。因為史書對于人的善惡都要記述,可是銘志就不一樣,由于古代有些人在功業(yè)、道德、才能、品行、志氣、道義等方面有值得稱美的地方,懼怕后人不知道,所以就一定要寫銘文來顯揚于世。有的收藏在家廟中,有的存放在墓里,這樣做的用意是一致的。如果那是一個惡人,那么在銘志上有什么好寫的呢?這正是銘志與史書不同之處。銘志的寫作,正是為了使死去的人沒有遺憾,活著的人能夠表達(dá)他們的敬意。善人樂意使自己的事跡被傳誦,就會發(fā)奮努力去樹立自己的形象;惡人沒有可以載入銘文的事跡,就會因此感到慚愧和恐懼。至于那些博學(xué)多才、見多識廣的人,舉動壯烈、堅守節(jié)操之士,以及他們的美好言論、善良行為,都會被寫入銘文,這就足以成為后人的榜樣。銘志的這種警世勸誡的意義,不與史書接近,那又跟什么接近呢?
    等到世道衰落的時候,為人子孫的人,一心想要頌揚他們的先輩,就不依據(jù)道理行事了。所以,即使是惡人,也都一定要勒刻碑銘去向后世夸耀。撰寫銘志的人,既無法拒絕而不作,又因為受過死者子孫的請托,寫下死者的惡行吧,那是不符合人情的,于是銘志的內(nèi)容就開始不真實了。后代要求援寫銘文的人,就應(yīng)當(dāng)觀察作者的為人。如果托付給不合適的人,那么寫的銘志就會不公正和不合事實,也就不值得在當(dāng)代流行和被后世傳誦。因此,千百年來,從公卿大夫到里巷士人死后沒有不被人寫銘志的,可是流傳下來的并不多。其中沒有別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適,撰寫的內(nèi)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實的緣故。
    照此說來,誰是那種能夠完全公正和實事求是的合適人選呢?我看不是道德修養(yǎng)高而又擅長寫文章的人是辦不到的。因為具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遇到惡人是不會接受委托去為他們撰寫銘志的,遇到普通人也能分辨得清楚。人的品行,有性情善良卻事跡不佳的,有心地*詐卻外表賢淑的,有善績與惡行相差懸殊卻又難以確切指明的,有實際行為大于名望的,有名望超過實際行為的。這就好比用人一樣,不是具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怎么能夠明辨善惡而不被迷惑,怎么能夠公正評論而不徇私情呢?不被迷惑和不徇私情,那就公正而且實事求是了!可是,如果他的文辭不精美,那么世上仍然不會流傳他寫的銘志,這樣就又要求他的文章也要寫得好才行。所以說,不是道德修養(yǎng)高而又擅長寫文章的人是辦不到的,難道不是如此嗎?
    然而,道德修養(yǎng)高而又擅長寫文章的人,雖然有時會在同一時代出現(xiàn)幾位,但有時也許幾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出現(xiàn)一位。銘志的流傳已經(jīng)如此困難,遇到合適的作者就更加困難了。像先生的道德與文章,真算得上幾百年間才有。先祖的言行卓越,幸而又遇上先生為他撰寫出公正與實事求是的銘志,它能流行于當(dāng)代和傳頌于后世是無疑的了。世上的學(xué)者,每當(dāng)閱覽傳記中記載的古人事跡的時候,看到那些感人之處,就往往會悲傷得不知不覺地流淚痛哭,何況身為他們子孫的人呢?何況我曾鞏呢?當(dāng)我追念仰慕先祖的德行并尋思它能流傳的原因時,就明了先生賜我一篇碑銘卻恩惠遍及我們祖孫三代的意義了。我應(yīng)當(dāng)如何表達(dá)感激與報答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