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商業(yè)移民新政下月初實施

字號:

近期,熱門移民國家又開始醞釀新的移民政策改革。繼加拿大傳出投資移民門檻擬提升至150萬加元的消息傳出后,澳洲移民局近期也宣布進行商業(yè)移民改革。
    此次改革可謂大刀闊斧,不僅將“商業(yè)創(chuàng)新和投資移民項目”取代原來的“商業(yè)移民項目”,資產要求大幅提高,而且對臨居類簽證的申請人采取打分制度。據悉,計分方式不但會考慮申請人個人及商業(yè)的凈資產、企業(yè)營業(yè)額等指標,還針對申請人的年齡、學歷、英語水平、行業(yè)創(chuàng)新性等分別計分,并根據一些特定因素進行評分。新政將于2012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業(yè)內人士指出,此番改革的原因與加拿大相似,因為過去的商業(yè)移民對經濟的貢獻不大,就業(yè)拉動不明顯,沒有達到政策預期。專家還表示,一般新政實施早期要求相對寬松,建議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盡早申請。
    新政對資產要求明顯提高
    據廣之旅精英移民顧問總監(jiān)曾衛(wèi)疆總結,定于7月1日開始實施的澳洲商業(yè)移民新政有下列顯著變化:
    總體來看,簽證類別從13個縮減為3個。這主要是由于在舊政策下,很多簽證類別是空設,并沒有人申請;增加了兩個新的簽證類別(188類和132類別),細分為兩類申請:企業(yè)家和投資者(或風險投資者)。
    其次,申請要求和程序方面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對商業(yè)移民的申請人進行評分,最低通過分數65分,要求在年齡、英語水平、學歷、經商或投資經驗、資產、企業(yè)經營情況,企業(yè)創(chuàng)新等方面評分,分數達到65分,才具備基本申請資格。這個完全改變了舊政策下只要有一定資產,達到營業(yè)額要求的企業(yè)就可以申請的狀況。增加了申請程序,所有申請人需要遞交EOI意向申請,獲得澳洲政府的邀請后,才可以遞交移民申請;對于主申請人,要求承諾在澳洲參加企業(yè)經營和管理,同時在臨居和永居階段,主申請人要是同一個人。
    此外,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提高了資產的要求:企業(yè)家類別由50萬澳幣增加到80萬澳幣,投資者類別由112.5萬增加到225萬澳幣;如果申請者比較年輕,具備一定英語水平和大專文憑以上獲得者,則資產可以低于80萬澳幣以下。另外,提高了企業(yè)營業(yè)額的要求,由最低30萬澳幣增加到50萬澳幣。
    舊政策對經濟拉動效果不明顯
    近期各個移民熱門國家紛紛出臺移民新政,總體的趨勢都是升價和設限。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澳洲推出新政提高門檻也成為必然趨勢。嘉城海外董事長楊小平告訴記者,“這是市場的供求關系調整,想要移民的人越來越多,移民國家的門檻當然越升越高?!?BR>    對于新政出臺的原因和背景,澳星移民留學公司副總經理Edward Sun分析道,移民局出臺新政的主要原因,來自2011年提交的一份商業(yè)移民評估報告中,澳洲移民局對過去批準的移民簽證案例進行了總結,發(fā)現在已經批準的案例中,普遍存在新移民資金規(guī)模較小,生意規(guī)模較小(如小超市、咖啡館、洗衣店之類)的情況,對澳洲經濟的貢獻不大,就業(yè)拉動不明顯,沒有達到政策預期。另外,舊政策對居住要求的限制比較寬松,造成大量在國外有經商和管理經驗的人才,并未真正前往澳洲開展生意等情況,也是促使澳洲移民局下決心大幅修改移民政策的原因之一。
    初期審批相對寬松
    “仔細分析新政策后,我們也能發(fā)現條件還不算嚴苛,調整還是在申請人可接受的范圍里,相信澳洲投資移民還是能繼續(xù)吸引更多申請人的。”楊小平分析,投資移民的資產要求從50萬澳幣提升至80萬澳幣,營業(yè)額從40萬澳幣提高到50萬澳幣,這個升幅還是比預期少。直接獲得永居的132類沒有變化,只是程序上需要skill select。而臨居轉永居方面,資產要求調整為60萬澳幣,營業(yè)額為30萬澳幣,且不能簡單地從別的投資移民中直接轉生意。英語雖然有要求,但并沒有很高的標準。因此這一切都在可接受范圍里。
    他提醒各位有意的申請人,通常新政剛推出的時候,審批會相對寬松,而過幾年就會越來越難,且不排除以后又有更嚴厲的新政出臺,因此如果申請人符合資格,就盡早申請。對于有移民意向的留學生來說,因為投資移民有經商經驗的要求,所以并不適合留學生辦理,留學生可以通過就業(yè)獲取工作簽證或者親屬移民等方式辦理移民。
    Edward Sun則認為,此次出臺的新政,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產生影響,預計未來10年,澳洲移民政策都不會再出現比較大的變化。這對想移民澳洲的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符合條件,可以現在辦理移民申請;如果你暫時不符合條件,從現在開始準備移民計劃,兩年后再提交申請。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于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