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結構助詞:的、地
普通話里的結構助詞“的、地”,在有些方言里說成“葛、子”。另外,在測試中有的人普通話發(fā)音很好,但往往知某些助詞上露出方言詞來。比如吳方言有一個用在句末的助詞“葛”,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它大體相當于普通話的“的”,人們在說普通話時,常常會不自學地把它變?yōu)椤暗摹薄@纭昂芎玫??!薄八麜淼摹!边@似乎沒什么問題,因為有時普通話里也這么說,但有時這種表達相對而言在交際中不夠規(guī)范。
a、這是你的字典。
b、這是你葛字典。
(選對a* b方)
a、我們慢慢地走。
b、我們慢慢子走。
(選對a* b方)
a、慢慢地吃。
b、慢慢兒吃。
c、慢慢子吃。
(選對a* b* c方)
十八、語氣詞
普通話里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種種語氣,依據(jù)所表示的語氣不同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普通話里表陳述語氣的“嘛”湖北話中經(jīng)常用“唦”“著”“子”等;表陳述語氣的“呢”,內(nèi)蒙古等地用“的嘞”。疑問語氣詞“吧”,內(nèi)蒙古方言中常用“哇”。有時不需要句末語氣詞,有的地方卻加上語氣詞“的”。有時應該用語氣詞“了”,有的地方卻用了“的”。
a、先坐下,你別慌嘛。
b、先坐下,你別慌唦。
c、先坐下,你不慌著。
(選對a* b c方)
a、你忙什么呀?
b、你忙什么子?
(選對a* b方)
a、姐姐看孩子呢。
b、姐姐看孩子的嘞。
c、姐姐看孩子的哩。
(選對a* b c方)
a、這是上次看的電影吧?
b、這是上次看的電影哇?
(選對a* b方)
十九、前 綴
在普通話中沒有前綴的地方,晉方言區(qū)一些地方會加上前綴。
a、開了一朵紅花。
b、開了一圪朵紅花。
(選對a* b方)
a、他可會哄人呢。
b、他可會日哄人哩。
(選對a* b方)
a、那是個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b、那是個日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選對a* b方)
a、濺了一地水。
b、不濺了一地水。
(選對a* b方)
二十、動不動、形不形
“動有動”和“形不形”句式,是普通話的一種選擇疑問句式,選擇項是一件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常說成“A不A、AB不AB”或“A沒A、AB沒AB”等形式。煙臺(老派)、威海、榮成、文登、乳山、牟平等縣市,說成“是不A、是不AB”或“是沒A、是沒AB”的形式。龍口、蓬萊、長島等地說成“實A、實AB”等的格式。湖北和山東有些地區(qū)(招遠、長島等)用動詞、形容詞重疊的形式來表示反復問的意義,構成“AA、AAB”形式。
山東濰坊、濟寧等地常用簡略的形式表示疑問,在動詞、形容詞后面加上“不”構成“A不”或“AB不”的格式,“不”后面的形容詞和動詞一般不再出現(xiàn)。
還有些地區(qū)(菏澤等地)則直接在動詞、形容詞后加助詞“?!眮肀硎疽蓡?。淄博、青州、臨朐、壽光等地通用的格式是“A啊吧?”或者“A啊不?”“AB啊不?”
a、你看不看電影?
b、你是不看電影?
(選對a* b方)
a、你家里有沒有人?
b、你家里是沒有人兒?
(選對a* b方)
a、天黑沒黑?
b、天是沒黑?
(選對a* b方)
a、菜咸不咸?
b、菜實咸?
c、菜阿咸?
(選對a* b c方)
a、電影好看不好看?
b、電影兒實好看?
(選對a* b方)
a、你去不去?
b、你實去?
(選對a* b方)
a、這菊花香不香?
b、這菊花香香?
(選對a* b方)
a、他聰明不聰明?
b、他聰聰明?
(選對a* b方)
a、你去不去逛街?
b、你去去逛街?
(選對a* b方)
a、你們來過沒來過?
b、你們來來沒吶?
(選對a* b方)
a、他們坐不坐?
b、他們坐不?
(選對a* b方)
a、屋里熱不熱?
b、屋里熱啵?
(選對a* b方)
a、行不行?
b、中啊吧?
c、中啊不?
(選對a* b c方)
a、你有沒有錢?
b、你有錢啊吧?
c、你不錢啊不?
(選對a* b c方)
a、那東西重不重?
b、那東西重咧不?
c、那東西重啊不?
d、那東西重咧不咧?
(選對a* b c d方)
二十一、會不會、能不能、有沒有
普通話里用來表示疑問的句式“會不會”,在四川等一些方言區(qū)中用“(動)得來(動)不來”“(動)得來不”(表示沒有能力做某事)或“得不得(動)”(表可能)這樣的句式。普通話回答是在動詞前面加“會、不會”來表示,而四川等方言一般用“(動)得來”或“(動)不來”(表沒有能力做某事),或者用“不得(動)、不得會(動)”(表可能)。但像“合得來、合不合來;談得來、談不來”等是一些方言和普通話里都有的說法,表達的意思也一樣。普通話里表許可或可能的疑問句式“能不能(動)”“能(動)不能(動)”,在有些方言里用“(動)得不”來表示,回答一般用“(動)得”表示肯定或許可,用“(動)不得”表示否定或不許可。普通話中“有沒有”的意思,有的方言區(qū)用“得不得”來表示。
a、這種舞你會不會跳?
b、你會跳這種舞嗎?
c、這種舞你會跳不會跳?
d、這種舞你跳得來跳不來?
e、你跳得來這起舞不?
f、這種舞你跳得來不?
(選對a* b* c* d e f方)
a、我們不會說謊。
b、我們說不來謊。
(選對a* b方)
a、我不喜歡聞煙味兒。
b、我聞不來煙味兒。
(選對a* b方)
a、他不吃辣椒。
b、他吃不來辣椒。
(選對a* b方)
a、——他會不會不理我?
——不會,他不會。
b、——他得不得不理我?
——不得,他不得。
(選對a* b方)
a、——他會不會來?
——他不會來。
b、——他得不得來?
——他不得來。
(選對a* b方)
a、他不會強迫我們走。
b、他不得會強迫我們走。
(選對a* b方)
a、——他行不行?
——不行,真的不行。
b、——他得不得行?
——不得行,真的不得行。
(選對a* b方)
a、——你能不能走?
——我能走。/我不能走。
b、——你走得不?
——我走得。/我走不得。
(選對a* b方)
a、這東西能不能吃?
b、這東西能吃不能吃?
c、這東西吃得不?
(選對a* b* c方)
二十二、不知道、不認得
普通話里的“不知道、不認得”等表示法,湖北有的地區(qū)說成“找不到”。有些地區(qū)把“不認得”說成“認不到”或“不會認得到”。有的地區(qū)還把否定詞“不”移位到“知道”或“認得”之間,或者說成“曉不得”。
a、這件事我不知道。
b、這件事我知不道。
c、這件事我曉不得。
(選對a* b c方)
a、這個人我不認得。
b、這個人我認不到。
c、這個人我不會認得到。
(選對a* b c方)
a、這道題怎么答,我不知道。
b、這道題怎么答,我知不道。
c、這道題怎么答,我找不到。
d、這道題怎么答,我曉不得。
(選對a* b c d方)
a、這事我真的不知道。
b、這事我真的知不道。
c、這事我真的找不到。
(選對a* b c方)
二十三、動+賓+補、動+補+賓
補語和賓語都在動詞后面,兩個成分同時出現(xiàn)時,涉及語序問題。這種順序有的時候取決于補語,即不同的補語和中心語結合的緊密程度不同。有時候又取決于賓語,即不同的賓語要求有不同的位置。表示結果、程度、可能的補語跟動詞關系密切,一般緊接動詞謂語后,總是在賓語前面。有些方言把這個補語在賓語之后(如粵、閩、客家等方言)。湖南方言有些也常在否定句中把賓語放在補語前邊。
在一些方言里,否定副詞和數(shù)量補語的語序也常有變化。作為數(shù)量補語,在普通話里一般既可放在賓語前,又可置于賓語后,形成“動賓補”和“動補賓”兩種句式,但兩者表示的意義稍有不同,“動補賓”中更強調(diào)“賓語”。
a、我說(比、打、跑)得過他。
b、我說(比、打、跑)他得過。
c、我說(比、打、跑)得他過。
(選對a* b c方)
a、我說(比、打、跑)不過他。
b、我說(比、打、跑)他不過。
c、我說(比、打、跑)不他過。
(選對a* b c方)
a、我想看他一下。
b、我想看一下他。
c、我想看他下子。
(選擇a≠b* 其中b強調(diào)了“他”,a=b方 c方)
a、我找過他幾次。
b、我找過幾次他。
(選擇a≠b* 其中b強調(diào)了“他”,a=b方)
二十四、雙賓語
a、我給他三的蘋果。
b、我給三斤蘋果他。
c、我蘋果給他三斤。
d、我給三的蘋果給他。
e、我蘋果三斤給他。
(選對a* b c d e方)
a、送我一件衣服。
b、送一件衣服我。
c、送一件衣服給我。
d、衣服一件送我。
e、衣服送一件給我。
(選對a* c* b d e方)
二十五、狀+動/形
普通話里,副詞與動詞、形容詞組合時,副詞放在被修飾、限制詞語前作狀語,而有些方言(如廣東、廣西、上海、福建一些地方)則把它們放在被修飾、限制詞語后作補語。
a、別客氣,你先走(去、洗、說、看、睡、吃)。
b、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先。
c、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頭先。
d、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在先。
(選對a* b c d方)
a、注意,少喝點酒對身體有好處。
b、注意,喝少點酒對身體有好處。
(選對a* b方)
a、上??斓搅?。
b、上海到快了。
(選對a* b方)
a、汽車快來了。
b、汽車來快了。
(選對a* b方)
a、他快吃完飯了。
b、他飯吃好快了。
(選對a* b方)
a、你再吃一碗。
b、你吃一碗添。
(選對a* b方)
a、他們還沒掃干凈。
b、他們掃沒沒干凈。
(選對a* b方)
a、這朵花兒很紅。
b、這朵花兒紅極。
c、這朵花紅得極。
(選對a* b c方)
普通話里的結構助詞“的、地”,在有些方言里說成“葛、子”。另外,在測試中有的人普通話發(fā)音很好,但往往知某些助詞上露出方言詞來。比如吳方言有一個用在句末的助詞“葛”,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它大體相當于普通話的“的”,人們在說普通話時,常常會不自學地把它變?yōu)椤暗摹薄@纭昂芎玫??!薄八麜淼摹!边@似乎沒什么問題,因為有時普通話里也這么說,但有時這種表達相對而言在交際中不夠規(guī)范。
a、這是你的字典。
b、這是你葛字典。
(選對a* b方)
a、我們慢慢地走。
b、我們慢慢子走。
(選對a* b方)
a、慢慢地吃。
b、慢慢兒吃。
c、慢慢子吃。
(選對a* b* c方)
十八、語氣詞
普通話里語氣詞用在句尾,表示種種語氣,依據(jù)所表示的語氣不同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普通話里表陳述語氣的“嘛”湖北話中經(jīng)常用“唦”“著”“子”等;表陳述語氣的“呢”,內(nèi)蒙古等地用“的嘞”。疑問語氣詞“吧”,內(nèi)蒙古方言中常用“哇”。有時不需要句末語氣詞,有的地方卻加上語氣詞“的”。有時應該用語氣詞“了”,有的地方卻用了“的”。
a、先坐下,你別慌嘛。
b、先坐下,你別慌唦。
c、先坐下,你不慌著。
(選對a* b c方)
a、你忙什么呀?
b、你忙什么子?
(選對a* b方)
a、姐姐看孩子呢。
b、姐姐看孩子的嘞。
c、姐姐看孩子的哩。
(選對a* b c方)
a、這是上次看的電影吧?
b、這是上次看的電影哇?
(選對a* b方)
十九、前 綴
在普通話中沒有前綴的地方,晉方言區(qū)一些地方會加上前綴。
a、開了一朵紅花。
b、開了一圪朵紅花。
(選對a* b方)
a、他可會哄人呢。
b、他可會日哄人哩。
(選對a* b方)
a、那是個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b、那是個日能人,要一套有一套。
(選對a* b方)
a、濺了一地水。
b、不濺了一地水。
(選對a* b方)
二十、動不動、形不形
“動有動”和“形不形”句式,是普通話的一種選擇疑問句式,選擇項是一件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常說成“A不A、AB不AB”或“A沒A、AB沒AB”等形式。煙臺(老派)、威海、榮成、文登、乳山、牟平等縣市,說成“是不A、是不AB”或“是沒A、是沒AB”的形式。龍口、蓬萊、長島等地說成“實A、實AB”等的格式。湖北和山東有些地區(qū)(招遠、長島等)用動詞、形容詞重疊的形式來表示反復問的意義,構成“AA、AAB”形式。
山東濰坊、濟寧等地常用簡略的形式表示疑問,在動詞、形容詞后面加上“不”構成“A不”或“AB不”的格式,“不”后面的形容詞和動詞一般不再出現(xiàn)。
還有些地區(qū)(菏澤等地)則直接在動詞、形容詞后加助詞“?!眮肀硎疽蓡?。淄博、青州、臨朐、壽光等地通用的格式是“A啊吧?”或者“A啊不?”“AB啊不?”
a、你看不看電影?
b、你是不看電影?
(選對a* b方)
a、你家里有沒有人?
b、你家里是沒有人兒?
(選對a* b方)
a、天黑沒黑?
b、天是沒黑?
(選對a* b方)
a、菜咸不咸?
b、菜實咸?
c、菜阿咸?
(選對a* b c方)
a、電影好看不好看?
b、電影兒實好看?
(選對a* b方)
a、你去不去?
b、你實去?
(選對a* b方)
a、這菊花香不香?
b、這菊花香香?
(選對a* b方)
a、他聰明不聰明?
b、他聰聰明?
(選對a* b方)
a、你去不去逛街?
b、你去去逛街?
(選對a* b方)
a、你們來過沒來過?
b、你們來來沒吶?
(選對a* b方)
a、他們坐不坐?
b、他們坐不?
(選對a* b方)
a、屋里熱不熱?
b、屋里熱啵?
(選對a* b方)
a、行不行?
b、中啊吧?
c、中啊不?
(選對a* b c方)
a、你有沒有錢?
b、你有錢啊吧?
c、你不錢啊不?
(選對a* b c方)
a、那東西重不重?
b、那東西重咧不?
c、那東西重啊不?
d、那東西重咧不咧?
(選對a* b c d方)
二十一、會不會、能不能、有沒有
普通話里用來表示疑問的句式“會不會”,在四川等一些方言區(qū)中用“(動)得來(動)不來”“(動)得來不”(表示沒有能力做某事)或“得不得(動)”(表可能)這樣的句式。普通話回答是在動詞前面加“會、不會”來表示,而四川等方言一般用“(動)得來”或“(動)不來”(表沒有能力做某事),或者用“不得(動)、不得會(動)”(表可能)。但像“合得來、合不合來;談得來、談不來”等是一些方言和普通話里都有的說法,表達的意思也一樣。普通話里表許可或可能的疑問句式“能不能(動)”“能(動)不能(動)”,在有些方言里用“(動)得不”來表示,回答一般用“(動)得”表示肯定或許可,用“(動)不得”表示否定或不許可。普通話中“有沒有”的意思,有的方言區(qū)用“得不得”來表示。
a、這種舞你會不會跳?
b、你會跳這種舞嗎?
c、這種舞你會跳不會跳?
d、這種舞你跳得來跳不來?
e、你跳得來這起舞不?
f、這種舞你跳得來不?
(選對a* b* c* d e f方)
a、我們不會說謊。
b、我們說不來謊。
(選對a* b方)
a、我不喜歡聞煙味兒。
b、我聞不來煙味兒。
(選對a* b方)
a、他不吃辣椒。
b、他吃不來辣椒。
(選對a* b方)
a、——他會不會不理我?
——不會,他不會。
b、——他得不得不理我?
——不得,他不得。
(選對a* b方)
a、——他會不會來?
——他不會來。
b、——他得不得來?
——他不得來。
(選對a* b方)
a、他不會強迫我們走。
b、他不得會強迫我們走。
(選對a* b方)
a、——他行不行?
——不行,真的不行。
b、——他得不得行?
——不得行,真的不得行。
(選對a* b方)
a、——你能不能走?
——我能走。/我不能走。
b、——你走得不?
——我走得。/我走不得。
(選對a* b方)
a、這東西能不能吃?
b、這東西能吃不能吃?
c、這東西吃得不?
(選對a* b* c方)
二十二、不知道、不認得
普通話里的“不知道、不認得”等表示法,湖北有的地區(qū)說成“找不到”。有些地區(qū)把“不認得”說成“認不到”或“不會認得到”。有的地區(qū)還把否定詞“不”移位到“知道”或“認得”之間,或者說成“曉不得”。
a、這件事我不知道。
b、這件事我知不道。
c、這件事我曉不得。
(選對a* b c方)
a、這個人我不認得。
b、這個人我認不到。
c、這個人我不會認得到。
(選對a* b c方)
a、這道題怎么答,我不知道。
b、這道題怎么答,我知不道。
c、這道題怎么答,我找不到。
d、這道題怎么答,我曉不得。
(選對a* b c d方)
a、這事我真的不知道。
b、這事我真的知不道。
c、這事我真的找不到。
(選對a* b c方)
二十三、動+賓+補、動+補+賓
補語和賓語都在動詞后面,兩個成分同時出現(xiàn)時,涉及語序問題。這種順序有的時候取決于補語,即不同的補語和中心語結合的緊密程度不同。有時候又取決于賓語,即不同的賓語要求有不同的位置。表示結果、程度、可能的補語跟動詞關系密切,一般緊接動詞謂語后,總是在賓語前面。有些方言把這個補語在賓語之后(如粵、閩、客家等方言)。湖南方言有些也常在否定句中把賓語放在補語前邊。
在一些方言里,否定副詞和數(shù)量補語的語序也常有變化。作為數(shù)量補語,在普通話里一般既可放在賓語前,又可置于賓語后,形成“動賓補”和“動補賓”兩種句式,但兩者表示的意義稍有不同,“動補賓”中更強調(diào)“賓語”。
a、我說(比、打、跑)得過他。
b、我說(比、打、跑)他得過。
c、我說(比、打、跑)得他過。
(選對a* b c方)
a、我說(比、打、跑)不過他。
b、我說(比、打、跑)他不過。
c、我說(比、打、跑)不他過。
(選對a* b c方)
a、我想看他一下。
b、我想看一下他。
c、我想看他下子。
(選擇a≠b* 其中b強調(diào)了“他”,a=b方 c方)
a、我找過他幾次。
b、我找過幾次他。
(選擇a≠b* 其中b強調(diào)了“他”,a=b方)
二十四、雙賓語
a、我給他三的蘋果。
b、我給三斤蘋果他。
c、我蘋果給他三斤。
d、我給三的蘋果給他。
e、我蘋果三斤給他。
(選對a* b c d e方)
a、送我一件衣服。
b、送一件衣服我。
c、送一件衣服給我。
d、衣服一件送我。
e、衣服送一件給我。
(選對a* c* b d e方)
二十五、狀+動/形
普通話里,副詞與動詞、形容詞組合時,副詞放在被修飾、限制詞語前作狀語,而有些方言(如廣東、廣西、上海、福建一些地方)則把它們放在被修飾、限制詞語后作補語。
a、別客氣,你先走(去、洗、說、看、睡、吃)。
b、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先。
c、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頭先。
d、別客氣,你走(去、洗、說、看、睡、吃)在先。
(選對a* b c d方)
a、注意,少喝點酒對身體有好處。
b、注意,喝少點酒對身體有好處。
(選對a* b方)
a、上??斓搅?。
b、上海到快了。
(選對a* b方)
a、汽車快來了。
b、汽車來快了。
(選對a* b方)
a、他快吃完飯了。
b、他飯吃好快了。
(選對a* b方)
a、你再吃一碗。
b、你吃一碗添。
(選對a* b方)
a、他們還沒掃干凈。
b、他們掃沒沒干凈。
(選對a* b方)
a、這朵花兒很紅。
b、這朵花兒紅極。
c、這朵花紅得極。
(選對a* b c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