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報道:這個小孩膽子真大。
別人參加高考,揮汗如雨,冥思苦想,他卻在高考試卷上四處亂寫“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他以考零分為驕傲,“考滿分不是本事,能每道題都答,但后得零分,這才牛?!?BR> 他不是瘋子,年少輕狂的他只是要以此對抗教育制度。高考前,他就寫了長篇小說,講述自己的教育理念。
3年了,他終后悔了。近日,飽受打工之苦的徐孟南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不停說自己真傻。
事前蓄謀的高考零分計劃
是一個帖子,讓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這個3年前的高考零分考生。
今年7月初,22歲的徐孟南在天涯論壇看到一個帖子說,今年上海一考生故意高考交白卷考零分,借此復(fù)制韓寒的成功,目的是促進教育改革。徐孟南馬上回應(yīng),抨擊這種行為不妥。沒想到后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人考零分,是因為已經(jīng)被體育學(xué)院提前錄取了。
這讓徐孟南很狼狽,他愈發(fā)不能原諒自己。這個來自安徽蒙城的男孩,祖輩世代務(wù)農(nóng),他是村里有希望考上大學(xué)的孩子。高中第一年,他很努力,成績能排中上等?!拔覂鹤右呛煤脤W(xué),起碼能考上個二本,可惜啊?!毙旄柑崞疬@個兒子,多的還是嘆息。
高二開始,喜歡寫作的徐孟南接觸了大量批評教育制度的課外書籍,“我發(fā)覺現(xiàn)在的高考體制有太多弊病”。成績下滑后老師對他冷落了,這更讓他受不了,“老師不關(guān)心你心里想什么,他們只在乎成績好的學(xué)生。”身邊一些同學(xué)嚴重偏科,無緣理想大學(xué),“我覺得教育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徐孟南構(gòu)想出一個自創(chuàng)的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體制。這種教育模式取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核心是因材施教,根?jù)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來教育,考大學(xué)過程中,文化課得分只占一部分,“讓大家上大學(xué)無痛苦”。
“從高二開始,徐孟南每天晚上都會看課外書看到很晚,然后上網(wǎng)寫東西。高二下學(xué)期開始,徐孟南開始寫作中篇小說《三人行教育》和70萬字長篇紀實小說《高中三年讀了啥》,介紹他的教育理念。高三時,同學(xué)們緊張備考,徐孟南卻想著創(chuàng)作。
持續(xù)熬夜,兩部小說終于寫出來了,徐孟南滿心歡喜將小說寄給心儀的出版社,“沒有一家出版社理我,我也向韓寒求助過,但他也不理我?!毙烀夏嫌X得自己就是“安徽的韓寒”,韓寒都不理他,他很無奈。
徐孟南開始尋找精神支持。
“*”時期高考“白卷英雄”張鐵生、2006年高考零分生蔣多多成了徐孟南的偶像,他開始萌生了高考考零分,借此成名,表達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不滿,“他們都不理我,我只有求助于高考了。我在生活中是草根,說話沒人聽,好的建議也傳達不出去,所以我想利用非平庸的高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進而獲得一種話語權(quán)。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徐孟南瞞住了身邊所有人,包括他爸媽、好友。
2008年高考考場上,幾乎所有考生都為高考成績在奮力拼搏,徐孟南卻是一個例外,場場考試,他都故意違規(guī),在試卷上四處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蒙城二中的……”有時還在神圣的高考試卷上闡述自己設(shè)想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徐孟南的目標只有一個:想方設(shè)法考零分。
繁重打工逐步消磨了夢想
高考成績揭曉了,徐孟南讓所有人驚訝。
面對同學(xué)、親友的疑惑、嘆息,徐孟南沒有一絲后悔,他主動向安徽、上海的媒體報料,引來幾家媒體的報道,看到自己名字被寫進新聞報道里,徐孟南竟然十分激動,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心跳加快,我成名了,我言中了!會有出版商肯出版我的小說了!父母不會再說我寫的東西沒用了!別人不會再誤解我了!我成功了!”
不過,媒體報道只是曇花一現(xiàn),兩天過后,再也沒有媒體理他,而且媒體大多負面的,批評他的幼稚。讓他引以為豪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無人問津。
7月的喧囂過后,同學(xué)奔赴各地上大學(xué),徐孟南只能跟著父親到上海打工,在一間燈箱制作公司負責(zé)組裝燈箱,“我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找那些對學(xué)歷有高要求的公司?!?BR> 一下子從象牙塔變成一位農(nóng)民工,整天簡單的勞作,讓徐孟南十分失望,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沖動,思考自己的未來。
一個月后,不堪重負的徐孟南,悄悄從上海回到合肥,向媒體訴苦,希望尋求幫助,他想上大學(xué)?!拔义e了。如果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應(yīng)當(dāng)考上大學(xué),等有了話語權(quán)后,再去宣傳。”
高考錄取已過,沒有哪所大學(xué)愿意接受他,連民辦大學(xué)也不愿意。樸實的老農(nóng)———徐孟南爸爸急得直跳腳,“你這樣抵抗教育制度是違法的,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徐孟南聽從了父親,乖乖回到上海繼續(xù)打工,從燈箱廠換到一家衛(wèi)浴生產(chǎn)廠家,待了一年多,又跳槽到一家電腦供應(yīng)商干了半年,后到了江蘇淮安的親戚家工廠,幫忙管理。
繁重的打工生活,讓徐孟南徹底放棄了上大學(xué)的想法,但他一直覺得現(xiàn)在教育有問題,亟需改革。每當(dāng)夜幕降臨,工友們都出去休閑了,徐孟南靜靜待在自己的鋪上,默默編寫著自己的紀實小說《高考0分生》。沒有電腦,只好拿出手機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再發(fā)到網(wǎng)上。
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這個20萬字的小說終于完成了。他把這本小說連載到自己的博客里。
別人參加高考,揮汗如雨,冥思苦想,他卻在高考試卷上四處亂寫“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他以考零分為驕傲,“考滿分不是本事,能每道題都答,但后得零分,這才牛?!?BR> 他不是瘋子,年少輕狂的他只是要以此對抗教育制度。高考前,他就寫了長篇小說,講述自己的教育理念。
3年了,他終后悔了。近日,飽受打工之苦的徐孟南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不停說自己真傻。
事前蓄謀的高考零分計劃
是一個帖子,讓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這個3年前的高考零分考生。
今年7月初,22歲的徐孟南在天涯論壇看到一個帖子說,今年上海一考生故意高考交白卷考零分,借此復(fù)制韓寒的成功,目的是促進教育改革。徐孟南馬上回應(yīng),抨擊這種行為不妥。沒想到后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人考零分,是因為已經(jīng)被體育學(xué)院提前錄取了。
這讓徐孟南很狼狽,他愈發(fā)不能原諒自己。這個來自安徽蒙城的男孩,祖輩世代務(wù)農(nóng),他是村里有希望考上大學(xué)的孩子。高中第一年,他很努力,成績能排中上等?!拔覂鹤右呛煤脤W(xué),起碼能考上個二本,可惜啊?!毙旄柑崞疬@個兒子,多的還是嘆息。
高二開始,喜歡寫作的徐孟南接觸了大量批評教育制度的課外書籍,“我發(fā)覺現(xiàn)在的高考體制有太多弊病”。成績下滑后老師對他冷落了,這更讓他受不了,“老師不關(guān)心你心里想什么,他們只在乎成績好的學(xué)生。”身邊一些同學(xué)嚴重偏科,無緣理想大學(xué),“我覺得教育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徐孟南構(gòu)想出一個自創(chuàng)的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體制。這種教育模式取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核心是因材施教,根?jù)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來教育,考大學(xué)過程中,文化課得分只占一部分,“讓大家上大學(xué)無痛苦”。
“從高二開始,徐孟南每天晚上都會看課外書看到很晚,然后上網(wǎng)寫東西。高二下學(xué)期開始,徐孟南開始寫作中篇小說《三人行教育》和70萬字長篇紀實小說《高中三年讀了啥》,介紹他的教育理念。高三時,同學(xué)們緊張備考,徐孟南卻想著創(chuàng)作。
持續(xù)熬夜,兩部小說終于寫出來了,徐孟南滿心歡喜將小說寄給心儀的出版社,“沒有一家出版社理我,我也向韓寒求助過,但他也不理我?!毙烀夏嫌X得自己就是“安徽的韓寒”,韓寒都不理他,他很無奈。
徐孟南開始尋找精神支持。
“*”時期高考“白卷英雄”張鐵生、2006年高考零分生蔣多多成了徐孟南的偶像,他開始萌生了高考考零分,借此成名,表達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不滿,“他們都不理我,我只有求助于高考了。我在生活中是草根,說話沒人聽,好的建議也傳達不出去,所以我想利用非平庸的高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進而獲得一種話語權(quán)。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徐孟南瞞住了身邊所有人,包括他爸媽、好友。
2008年高考考場上,幾乎所有考生都為高考成績在奮力拼搏,徐孟南卻是一個例外,場場考試,他都故意違規(guī),在試卷上四處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蒙城二中的……”有時還在神圣的高考試卷上闡述自己設(shè)想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徐孟南的目標只有一個:想方設(shè)法考零分。
繁重打工逐步消磨了夢想
高考成績揭曉了,徐孟南讓所有人驚訝。
面對同學(xué)、親友的疑惑、嘆息,徐孟南沒有一絲后悔,他主動向安徽、上海的媒體報料,引來幾家媒體的報道,看到自己名字被寫進新聞報道里,徐孟南竟然十分激動,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心跳加快,我成名了,我言中了!會有出版商肯出版我的小說了!父母不會再說我寫的東西沒用了!別人不會再誤解我了!我成功了!”
不過,媒體報道只是曇花一現(xiàn),兩天過后,再也沒有媒體理他,而且媒體大多負面的,批評他的幼稚。讓他引以為豪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無人問津。
7月的喧囂過后,同學(xué)奔赴各地上大學(xué),徐孟南只能跟著父親到上海打工,在一間燈箱制作公司負責(zé)組裝燈箱,“我有自知之明,不敢去找那些對學(xué)歷有高要求的公司?!?BR> 一下子從象牙塔變成一位農(nóng)民工,整天簡單的勞作,讓徐孟南十分失望,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沖動,思考自己的未來。
一個月后,不堪重負的徐孟南,悄悄從上海回到合肥,向媒體訴苦,希望尋求幫助,他想上大學(xué)?!拔义e了。如果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應(yīng)當(dāng)考上大學(xué),等有了話語權(quán)后,再去宣傳。”
高考錄取已過,沒有哪所大學(xué)愿意接受他,連民辦大學(xué)也不愿意。樸實的老農(nóng)———徐孟南爸爸急得直跳腳,“你這樣抵抗教育制度是違法的,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徐孟南聽從了父親,乖乖回到上海繼續(xù)打工,從燈箱廠換到一家衛(wèi)浴生產(chǎn)廠家,待了一年多,又跳槽到一家電腦供應(yīng)商干了半年,后到了江蘇淮安的親戚家工廠,幫忙管理。
繁重的打工生活,讓徐孟南徹底放棄了上大學(xué)的想法,但他一直覺得現(xiàn)在教育有問題,亟需改革。每當(dāng)夜幕降臨,工友們都出去休閑了,徐孟南靜靜待在自己的鋪上,默默編寫著自己的紀實小說《高考0分生》。沒有電腦,只好拿出手機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再發(fā)到網(wǎng)上。
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這個20萬字的小說終于完成了。他把這本小說連載到自己的博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