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一段話,按要求作答。8分(1+2+5)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里?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里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1、這段話出自《 》一文。
2、這段話講 。
3、這段話主要運用了 描寫。[外貌、動作、語言、心理]請用“ ”線畫出有關語句。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散 步
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天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冬季。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一一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摸著孫兒的小腦瓜 變了主意 還是走小路吧 她向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兩行整齊的桑樹 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我走不過去的地方 你就背著我 母親說
這樣,我們就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積累與運用
1、根據意思寫詞語。(3分)
相信并佩服( ) 意見不一致( )
形容水的明凈( )
2、找反義詞。(3分)
信服( ) 分歧( ) 平坦( )
理解與感悟。
3、讀句子,回答問題。(4分)
(1)“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冬季。” 這里的“熬”能不能換成“度”,為什么?( )
(2)“、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換成“同意”嗎?為什么?( )
4、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
(1)為什么“母親本不愿意出來”?后來為什么同意去散步?(4分)
(2)發(fā)生分歧時,為什么“我決定委屈兒子”?請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畫出。(2分)
5、選擇。(3分)
本文通過對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寫,______
A、贊美了微型機勃勃的春天 B、表現(xiàn)了尊老愛幼的好風氣
C、渲染了一種對生命、對親人的樸素而真摯的愛
6、給倒數(shù)第二段加上標點。(5分)
三、作文。25%
童年的我會做一些自作聰明的傻事,那時候可不知道,現(xiàn)在想起來真好笑。有一次,我模仿大人"種豆得豆",竟然種下了糖,當然沒有長出一棵掛滿糖果的小樹,還有一次我穿了媽媽的大拖鞋……想想看,你做過哪些傻得有趣的事?寫出來試試,要求:寫真事,表真情,文通句順,書寫工整,不少于400字。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