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的運用,比如:“一個動作的三次合理”。還有大多數(shù)是在命題表演中即興地發(fā)揮與運用。
考場上經(jīng)常會出一道動作加規(guī)定情境的試題,屬于直接的運用??脊俳o一個動作,比如上椅子、鉆床底、摔杯子、喝一杯水、擦火柴……重復三次,每次規(guī)定情境都不相同。學員要展開想象,并具有信念感及不同情境作的準確性及變化。
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入學考試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考題:“三次敲門”、“三次開窗”、“三次喝水”、“三次上椅子”、“三次點火柴”……等,主要是考考生對規(guī)定情境的藝術想象以及特定規(guī)定情境下如何組織藝術的動作。大學入學考試的記憶總是銘記在心、永生不忘,記得半個世紀前的1956年,我在上海報考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yè)時,遇到的題就是“三次上椅子”,與我同時考試的同學由于缺乏藝術想象、簡單從事,做完這個練習就被淘汰了。他第上椅子擦燈罩、擦燈泡;第二次上椅子扭燈泡、換燈泡;第三次上椅子換窗簾。三次都是簡單的生活動作,根本沒去開掘規(guī)定境,所以這個練習做完就離開了上海結(jié)束了他的考試。我第上椅子發(fā)現(xiàn)了樹上有好吃的果子,很想吃,蹬上椅子去摘,結(jié)果不小心捅了馬蜂窩,演了一場與馬蜂搏斗的戲……第二次上椅子是給遠處的戰(zhàn)友打信號,我隱蔽地匍匐前進,蹬上椅子,從樹叢里伸出一個手絹揮舞著暗號,等待那邊的閃光回音,一直沒有,多次后遠處有亮了,閃了我的眼睛,我高興地下來。第三次痛苦絕望地蹬上椅子,取出繩子,準備上吊自殺,忽然從兜里取出一照片,(以上無實物動作)激動地看著……經(jīng)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活下去。也許就因為我的構思富于藝術想象,有規(guī)定情境,有動作,有事件,并且改變了人物的命運,因此,上戲錄取了我。我同時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yè),也翹錄取了我,由于我喜歡電影,第一志愿報了北京電影學院,所以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第一屆的大學生。(北京電影學院是1956年成立的)
中央戲劇學院80年考試也出過類似的考題:“三次敲門”,張仁里教救授在《啟程》一書中對這道題的考試情況作了詳盡的論述:
“一個動作的三次合理”,比如老師給考生個動作——“敲門”,考生要對這個動作設想出三個互不相關的小小練習。各個小練習中都要包含著“敲門”這個主要動作,并表現(xiàn)出三個不同性格(包括不同年齡)的人物,或一個人物在三種截然不同的規(guī)定情境中,以三種不同的心態(tài),在三種不同的情緒中,為了三個不同的目的去敲門。第一個敲門的練習做完后,依依次再做第二個、第三個練習,每個練習只能用一分鐘的時間。
這種小品可以考查出學生的想像力,對各種性格的人物的留意程度,及其對日常生活感悟和領會的能力。盡管只是三個小小的練習,一共也才三分鐘而已,但是,每一個小練習都要擇取生活中人物性格鮮明的一瞬間,將這一個瞬間用動作給予展現(xiàn)。同時,從中也可以看到學生綜合的內(nèi)部素質(zhì),如:注意力、感受力、內(nèi)心活動的連貫性、準確性和合理性,以及信念感與適應力的強弱等等。
顯然,這樣的小練習比初試的小品在對學生專業(yè)素質(zhì)的考查上要深人得多,而且突出了對學生在形象創(chuàng)造天賦方面的了解。這也是我們教學小組決心要在教學中突出培養(yǎng)學生形象創(chuàng)造能力而采取的一項措施。
在考試前,教師準備好許塞傘卡片,上寫“三次梳頭”、“三次敲門”、“三次打電話”、“三次脫外衣”、“三次穿大衣”、“三次開窗”、“三次關門”、“三次剪東西”等等??荚嚂r由學生任意抽取一張,卡片上的動作就是該生的考題。
有的考生在這道考題上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水平,例如卡片上的要求是“三次敲門”。第,他在門前久久徘徊,幾次伸手要去敲門,手舉起后卻在半途停了下來??雌饋硭坪鹾芸鄲溃睦镌谶M行著激烈的斗爭,敲還是不敲呢?從他思想矛盾的情況看,顯然他和女朋友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有些后悔,內(nèi)心想再度和好,可是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猶豫不決。敲開門后的見面會不會十分尷尬呢?對方會不會戲弄他嘲笑他呢?這使他在門口反反復復難以做出抉擇。后,還是愛情占了上風,他下決心敲響了門。
第二次是他喝醉了酒,晃晃悠悠地上場,在自家的門上敲了兩下,腿腳有點站不穩(wěn)了,把背靠在門上。又敲了兩下,酒有些往上涌,身子隨著門板滑了下去,坐在了地上,用酒瓶舉到頭頂上砸門,嘴里還喊著:“開門!媽,開門哪!”似乎自己喝得如此醉醺醺倒沒有什么不對,母親開門晚了反而錯了,活生生地勾勒出了一個醉漢的形象。
第三次是考生手里拿著一張字條,肩上背著一些農(nóng)家產(chǎn)品,數(shù)著門牌號碼上場。大門因年久失修,上面的字看不大清楚。他認準了一扇大門敲了起來,里面無人應聲,他把肩扛手提的農(nóng)產(chǎn)品放在地下,重新使勁地敲了起來,仍沒有人來開門。他疑惑地看看紙條,又看看大門,好像沒錯啊,于是他確認之后又重重地敲起門來。這次他敲得更響了,似乎他認為主人睡得太死,不用力敲就喚不醒。可是,如此重敲,里面仍無聲息,他覺察到屋里大概沒有人。他再看看紙條,又看看門牌,疑疑惑惑地走到對面的門口察看,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于是,在周圍數(shù)個門牌號上檢查,終于真相大白(我們猜測可能有甲三號和三號兩個門牌,因此搞錯了)。后他站定在一個門前,看了一眼門牌號,又對了一下紙條上的號碼,認為準確無誤之后,非常自信地又敲了起來,并喊道:“二姨!”……
那次復試,我記得姜文的題目是“三次轉(zhuǎn)圈”,劉斌的題目是“三次聽到不同的聲音”,岳紅的題目是“三次拍手”,郝光的題目是“三次喝水”……在此我就不一—-贅述了?!?BR> 這次《表演形象教程》的輔導課堂中,我給一位女學員出了一道當年我遇到的考題:“三次上桌子”。她的構思與表演是每況愈下,第的規(guī)定情境較尖銳,表演了一位少女要自殺,有強烈的規(guī)定情境與心理沖突,展示了學員的表演能力。雖然由于缺乏細節(jié),對少女為什么要自殺體現(xiàn)、揭示得還不夠。第二次被貓追逐得跑上了椅子,稍弱了些,缺乏沖突與命運危機,也沒有體現(xiàn)出喜劇與幽默的素質(zhì)。第三次更差了,表現(xiàn)了少女登上桌子擦玻璃,沒有規(guī)定情境,沒有人物的情感與命運,根本無法展示考生的表演素質(zhì)與才華。如果第三次站在桌上是為了貼一對喜字,是為了布置房,迎接新婚,那就不一樣了,有了情感因素、有了藝術情境,這就體現(xiàn)了少女的愛,體現(xiàn)了結(jié)婚的心態(tài),就進入了藝術領域。如果第是擦玻璃、第二次是擦燈泡、第三次是擦燈罩……那么,初試準就被淘汰了。第有規(guī)定情境,展示了考生的激情,展示她對生命的珍惜。第二次規(guī)定情境很弱,表演展示了什么呢?第三次沒有情境,應該說什么都沒有展示。這一練習告誡我們,沒有規(guī)定情境的動作,不是藝術動作,它也就形不成藝術,應該引以為鑒。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復試的時候出過關于規(guī)定情境的多人練習,舞臺上就一張桌子,一個凳子,搭了幾塊木頭,讓考生一個個上去,證實這個環(huán)境,用語言、行為動作都可以,(自然好是行動和感覺)只要能夠通過表演揭示出這是什么地方。然后第二個人再上去,證明你和他的人物關系,讓我出來你們是同學、夫妻、敵人或者是父子等等。當然,還可以進 間接靈活運用是大量的,當考官命題之后,學員(考生)應該運用人生體驗,展開藝術想象,構思、開掘、豐富人物的規(guī)定情境,愈鮮明、愈具體、愈生動愈好。構思與深化的規(guī)定情境一定要能引起人物的欲望、意志、情感,并使人物積極地動作起來。比如命題是手術室門前,你構思的規(guī)定情境不能是手術一切都很順利,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手術肯定難度很大,威脅到生命的存亡,被手術者又是你的親愛者。才能使人物有意志、有欲望,并且激動起來、行動起來,甚至產(chǎn)生激情。因此,你構置的規(guī)定情境必須是強烈的、尖銳的。如果都是平平常常、平平淡淡,那么演員與考生的素質(zhì)、才么能展示出來呢?我常常告誡表演藝術初學者弄懂、弄通,做到這樣的兩句話:
構思、開掘、豐富人物的規(guī)定情境使你動作起起來、行動起來…
組織、想象、構思一系列動作揭示出你所處的豐富而復雜的規(guī)定情境……
一步通揭示出所處情境……
考場上經(jīng)常會出一道動作加規(guī)定情境的試題,屬于直接的運用??脊俳o一個動作,比如上椅子、鉆床底、摔杯子、喝一杯水、擦火柴……重復三次,每次規(guī)定情境都不相同。學員要展開想象,并具有信念感及不同情境作的準確性及變化。
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入學考試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考題:“三次敲門”、“三次開窗”、“三次喝水”、“三次上椅子”、“三次點火柴”……等,主要是考考生對規(guī)定情境的藝術想象以及特定規(guī)定情境下如何組織藝術的動作。大學入學考試的記憶總是銘記在心、永生不忘,記得半個世紀前的1956年,我在上海報考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yè)時,遇到的題就是“三次上椅子”,與我同時考試的同學由于缺乏藝術想象、簡單從事,做完這個練習就被淘汰了。他第上椅子擦燈罩、擦燈泡;第二次上椅子扭燈泡、換燈泡;第三次上椅子換窗簾。三次都是簡單的生活動作,根本沒去開掘規(guī)定境,所以這個練習做完就離開了上海結(jié)束了他的考試。我第上椅子發(fā)現(xiàn)了樹上有好吃的果子,很想吃,蹬上椅子去摘,結(jié)果不小心捅了馬蜂窩,演了一場與馬蜂搏斗的戲……第二次上椅子是給遠處的戰(zhàn)友打信號,我隱蔽地匍匐前進,蹬上椅子,從樹叢里伸出一個手絹揮舞著暗號,等待那邊的閃光回音,一直沒有,多次后遠處有亮了,閃了我的眼睛,我高興地下來。第三次痛苦絕望地蹬上椅子,取出繩子,準備上吊自殺,忽然從兜里取出一照片,(以上無實物動作)激動地看著……經(jīng)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活下去。也許就因為我的構思富于藝術想象,有規(guī)定情境,有動作,有事件,并且改變了人物的命運,因此,上戲錄取了我。我同時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yè),也翹錄取了我,由于我喜歡電影,第一志愿報了北京電影學院,所以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第一屆的大學生。(北京電影學院是1956年成立的)
中央戲劇學院80年考試也出過類似的考題:“三次敲門”,張仁里教救授在《啟程》一書中對這道題的考試情況作了詳盡的論述:
“一個動作的三次合理”,比如老師給考生個動作——“敲門”,考生要對這個動作設想出三個互不相關的小小練習。各個小練習中都要包含著“敲門”這個主要動作,并表現(xiàn)出三個不同性格(包括不同年齡)的人物,或一個人物在三種截然不同的規(guī)定情境中,以三種不同的心態(tài),在三種不同的情緒中,為了三個不同的目的去敲門。第一個敲門的練習做完后,依依次再做第二個、第三個練習,每個練習只能用一分鐘的時間。
這種小品可以考查出學生的想像力,對各種性格的人物的留意程度,及其對日常生活感悟和領會的能力。盡管只是三個小小的練習,一共也才三分鐘而已,但是,每一個小練習都要擇取生活中人物性格鮮明的一瞬間,將這一個瞬間用動作給予展現(xiàn)。同時,從中也可以看到學生綜合的內(nèi)部素質(zhì),如:注意力、感受力、內(nèi)心活動的連貫性、準確性和合理性,以及信念感與適應力的強弱等等。
顯然,這樣的小練習比初試的小品在對學生專業(yè)素質(zhì)的考查上要深人得多,而且突出了對學生在形象創(chuàng)造天賦方面的了解。這也是我們教學小組決心要在教學中突出培養(yǎng)學生形象創(chuàng)造能力而采取的一項措施。
在考試前,教師準備好許塞傘卡片,上寫“三次梳頭”、“三次敲門”、“三次打電話”、“三次脫外衣”、“三次穿大衣”、“三次開窗”、“三次關門”、“三次剪東西”等等??荚嚂r由學生任意抽取一張,卡片上的動作就是該生的考題。
有的考生在這道考題上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水平,例如卡片上的要求是“三次敲門”。第,他在門前久久徘徊,幾次伸手要去敲門,手舉起后卻在半途停了下來??雌饋硭坪鹾芸鄲溃睦镌谶M行著激烈的斗爭,敲還是不敲呢?從他思想矛盾的情況看,顯然他和女朋友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有些后悔,內(nèi)心想再度和好,可是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猶豫不決。敲開門后的見面會不會十分尷尬呢?對方會不會戲弄他嘲笑他呢?這使他在門口反反復復難以做出抉擇。后,還是愛情占了上風,他下決心敲響了門。
第二次是他喝醉了酒,晃晃悠悠地上場,在自家的門上敲了兩下,腿腳有點站不穩(wěn)了,把背靠在門上。又敲了兩下,酒有些往上涌,身子隨著門板滑了下去,坐在了地上,用酒瓶舉到頭頂上砸門,嘴里還喊著:“開門!媽,開門哪!”似乎自己喝得如此醉醺醺倒沒有什么不對,母親開門晚了反而錯了,活生生地勾勒出了一個醉漢的形象。
第三次是考生手里拿著一張字條,肩上背著一些農(nóng)家產(chǎn)品,數(shù)著門牌號碼上場。大門因年久失修,上面的字看不大清楚。他認準了一扇大門敲了起來,里面無人應聲,他把肩扛手提的農(nóng)產(chǎn)品放在地下,重新使勁地敲了起來,仍沒有人來開門。他疑惑地看看紙條,又看看大門,好像沒錯啊,于是他確認之后又重重地敲起門來。這次他敲得更響了,似乎他認為主人睡得太死,不用力敲就喚不醒。可是,如此重敲,里面仍無聲息,他覺察到屋里大概沒有人。他再看看紙條,又看看門牌,疑疑惑惑地走到對面的門口察看,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于是,在周圍數(shù)個門牌號上檢查,終于真相大白(我們猜測可能有甲三號和三號兩個門牌,因此搞錯了)。后他站定在一個門前,看了一眼門牌號,又對了一下紙條上的號碼,認為準確無誤之后,非常自信地又敲了起來,并喊道:“二姨!”……
那次復試,我記得姜文的題目是“三次轉(zhuǎn)圈”,劉斌的題目是“三次聽到不同的聲音”,岳紅的題目是“三次拍手”,郝光的題目是“三次喝水”……在此我就不一—-贅述了?!?BR> 這次《表演形象教程》的輔導課堂中,我給一位女學員出了一道當年我遇到的考題:“三次上桌子”。她的構思與表演是每況愈下,第的規(guī)定情境較尖銳,表演了一位少女要自殺,有強烈的規(guī)定情境與心理沖突,展示了學員的表演能力。雖然由于缺乏細節(jié),對少女為什么要自殺體現(xiàn)、揭示得還不夠。第二次被貓追逐得跑上了椅子,稍弱了些,缺乏沖突與命運危機,也沒有體現(xiàn)出喜劇與幽默的素質(zhì)。第三次更差了,表現(xiàn)了少女登上桌子擦玻璃,沒有規(guī)定情境,沒有人物的情感與命運,根本無法展示考生的表演素質(zhì)與才華。如果第三次站在桌上是為了貼一對喜字,是為了布置房,迎接新婚,那就不一樣了,有了情感因素、有了藝術情境,這就體現(xiàn)了少女的愛,體現(xiàn)了結(jié)婚的心態(tài),就進入了藝術領域。如果第是擦玻璃、第二次是擦燈泡、第三次是擦燈罩……那么,初試準就被淘汰了。第有規(guī)定情境,展示了考生的激情,展示她對生命的珍惜。第二次規(guī)定情境很弱,表演展示了什么呢?第三次沒有情境,應該說什么都沒有展示。這一練習告誡我們,沒有規(guī)定情境的動作,不是藝術動作,它也就形不成藝術,應該引以為鑒。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復試的時候出過關于規(guī)定情境的多人練習,舞臺上就一張桌子,一個凳子,搭了幾塊木頭,讓考生一個個上去,證實這個環(huán)境,用語言、行為動作都可以,(自然好是行動和感覺)只要能夠通過表演揭示出這是什么地方。然后第二個人再上去,證明你和他的人物關系,讓我出來你們是同學、夫妻、敵人或者是父子等等。當然,還可以進 間接靈活運用是大量的,當考官命題之后,學員(考生)應該運用人生體驗,展開藝術想象,構思、開掘、豐富人物的規(guī)定情境,愈鮮明、愈具體、愈生動愈好。構思與深化的規(guī)定情境一定要能引起人物的欲望、意志、情感,并使人物積極地動作起來。比如命題是手術室門前,你構思的規(guī)定情境不能是手術一切都很順利,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手術肯定難度很大,威脅到生命的存亡,被手術者又是你的親愛者。才能使人物有意志、有欲望,并且激動起來、行動起來,甚至產(chǎn)生激情。因此,你構置的規(guī)定情境必須是強烈的、尖銳的。如果都是平平常常、平平淡淡,那么演員與考生的素質(zhì)、才么能展示出來呢?我常常告誡表演藝術初學者弄懂、弄通,做到這樣的兩句話:
構思、開掘、豐富人物的規(guī)定情境使你動作起起來、行動起來…
組織、想象、構思一系列動作揭示出你所處的豐富而復雜的規(guī)定情境……
一步通揭示出所處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