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思想?yún)R報范文:學習沈浩志堅定信念

字號:

敬愛的黨組織:
    在黨課上我們一起觀看了《第一書記》2004年2月,作為優(yōu)秀年輕黨員干部,他主動要求從省財政廳空降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因為“小崗”兩個字深深吸引了他,他決心干出一番事業(yè),從此六年的黃金歲月留在了小崗。
    在工作中,沈浩同志堅定信念、忠誠于黨的精神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沈浩同志之所以能夠放棄在財政廳的發(fā)展機會、放棄省城的舒適條件,奔赴小崗,投身農村;之所以能夠和小崗干部群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之所以能夠答應村民的手印挽留,再干下去,是因為在他心里始終亮著一盞明燈,那就是他的信念,是他對黨的無限忠誠,對黨的事業(yè)無比熱愛,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和堅定。正是懷著這樣的理想和信念,六年里,沈浩同志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到小崗村的發(fā)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履行了***員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
    《第一書記》影片中講述了沈浩同志帶領大伙修建小崗村快速通道跨京滬鐵路高架橋的事跡。以前,從小崗到鳳陽縣城要繞過小溪河鎮(zhèn)走上40多公里,且道路年久失修很不好走。為解決名村小崗的“出行難”,沈浩大膽提出修一條北通省道307線、南達國道101線的貫穿小崗村的“快速通道”。由于這條路要跨越京滬鐵路,需要修一座高架橋才能通過,而為一個村子修路,架橋時要讓繁忙的京滬線列車短暫停運。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式的說夢。沈浩全然不顧,鐵道部、交通部次的奔走求助,終以誠心贏得支持。
    我們不會忘記,影片中在高架橋合攏的時候,以秒計算的京滬鐵路,為小崗村快速通道準時對接停運了45分鐘;我也不會忘記,就在高架橋合攏那一刻,小崗人民沸騰了,人們涌上高架橋歡呼雀躍:  小崗人民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6月底,村民出行比原先縮短20多公里的小崗快速通道正式通車!紅手印留下的村支書,把小崗帶入發(fā)展的快車道……沈浩同志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迎難而上、致力發(fā)展的精神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力弘揚的。
    沈浩同志在小崗村工作期間銳意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他認識到:這個在中國改革進程中意義非常的小山村,歷經(jīng)時代浪潮卻依舊貧窮。空白了多年的工業(yè),才是小崗人期盼腰包鼓起來的希望所在。在搬遷地面上那204座安眠小崗先人的祖墳時,村民們以大義為高,提出啟用大型推土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以確保在3天內完成先人的“集體大搬遷”。就在機械轟鳴的那一刻,站在冰天雪地中的后人們齊刷刷跪拜先人……這時,再也抑制不住的沈浩,雙手抱拳含淚以近乎嘶啞的聲音朝大家喊出:“謝謝你們了,你們先輩的在天之靈也會支持我們的,我給你們的先人鞠躬了!”為了小崗發(fā)展,這一足可載入小崗史冊的動人場面,讓所有在場的人熱淚橫流。
    他以求真務實的舉措,把創(chuàng)新思路變成現(xiàn)實成果,使小崗人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網(wǎng)上有記者報道小崗村村名這樣評價沈浩同志:“在小崗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好干部、好書記”。沈浩在小崗村的六年,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忘我工作,既不能在母親床前盡孝,也沒有時間陪伴女兒學習,付出了我們無法想象的艱辛和汗水。他對工作任勞任怨、不計名利,對群眾真情付出、不計回報,他和村民一起修路、一起架橋,一起同勞動、同吃苦,生活儉樸,清正廉潔,一心為公,始終以***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觀看《第一書記》的時間適逢黨的好干部、深受小崗群眾愛戴的好書記沈浩同志,離開我們一年多的時間。毛主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沈浩同志的崇高風范和可貴品質,永遠都是激勵我們奮力拼搏、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要深入學習沈浩事跡,大力弘揚沈浩精神,內化于心,外踐于行,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作為學生黨員要將沈浩精神銘記于心,在學習、工作、生活、科研中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起好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也要向身邊人宣傳沈浩精神,使得大家都從《第一書記》中得以啟發(fā)、感悟,從而用沈浩同志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逝者已矣,生者奮發(fā),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應該發(fā)揚沈浩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群眾多做好事做實事。
    匯報人:考試吧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