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

字號: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
    1.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新生兒每臣生成膽紅素約為成炎的2倍多[新生兒 8.8mg/
    (kg.d),成人3.8mg/(kg.d)]。
    原因如下:
    (1)紅細胞數(shù)量過剩:紅細胞數(shù)相對較多且破壞亦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升高,過多的紅細胞即被破壞。
    (2)紅細胞壽命較短:紅細胞壽命比成人的短20-40天(新生兒70~80天,成人120天)。
    (3)旁路膽紅素來源較多:其他來源的膽紅素生成較多。來自肝臟及其他組織內(nèi)的血紅素和骨髓中的無效造血的膽紅素前體較多,在成人只占膽紅素來源的10 %-20%,而新生兒約占20%。
    2.轉運膽紅素能力不足白蛋白較低、酸中毒等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聯(lián)結。
    3.肝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均較低,僅為成人的1%~2%,因此極易出現(xiàn)黃疸。
    (1)攝取膽紅素功能差:肝細胞內(nèi)攝取膽紅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生后5---10天才達成人水平。
    (2)形成結合膽紅素功能差: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穆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將未結合膽紅素結合成結合膽紅素。此酶在出生后1周左右開始增多,2周后可達成人水平,但早產(chǎn)兒較晚。
    (3)排泄結合膽紅素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4.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增加 由于新生兒腸道內(nèi)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結合膽紅素還原成膽素原(尿膽原、糞膽原等);而且新生兒腸內(nèi)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索緒合膽紅素,后者又被腸壁吸收經(jīng)門靜脈而達肝臟,因此加重了肝臟的負擔。
    5.新生兒期多種因素可加重黃疸、缺氧、饑餓、低血糖、寒冷、脫水、便秘、酸棗毒、藥物因素、多種疾病(頭顱血腫或顱內(nèi)出血)等出現(xiàn)時則更易發(fā)生黃疸或使原有黃疸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