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外銷員考試輔導:貨物買賣合同案例

字號:

貨物買賣合同案例
    1、FOB風險轉移
    案例:A(賣方)和B(買方)兩個公司簽訂了一份購買成套設備的合同,F(xiàn)OB倫敦(在倫敦船上交貨),買方B與C(船方)簽訂了貨運合同。賣方按照買方的指示將設備運到倫敦港,C在使用船上吊桿把成套設備從A的船上往C船上運時,吊桿折斷,造成貨損,此時貨物尚未越過船舷,風險并未轉移給買方,賣方須承擔損失,由賣方A向負責裝卸的船方C提出索賠。 因此,以船舷為界原則,如貨物在裝船時脫鉤入海,則由于貨物沒有越過船舷其風險由買方承擔,但只要貨物越過船舷,如貨物掉在C的甲板上導致貨損,則風險由買方承擔。
    2、FOB運輸途中的風險承擔
    案例:某公司以FOB條件向境外出售一級大米300噸,裝船時經(jīng)公證人檢驗,貨物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品質要求,賣方在貨物裝船后及時發(fā)出裝船通知,但由于運輸途中海浪過大,大米被海水浸泡,當貨物到達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級大米的價格出售,故買方要求賣方賠償大米質量下降造成的差價損失。
    問題:賣方是否對該項損失負責,為什么?
    評析:根據(jù)《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規(guī)定,F(xiàn)OB、CIF或CFR術語中,賣方只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的風險,貨物越過船舷之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而本案中,貨物的風險發(fā)生在海上運輸途中,因此,屬于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后的風險,故該差價損失應該由買方承擔。
    3、CFR貿易術語下的賣方裝船通知義務
    案例:德國某公司與我國某公司簽訂一份CFR合同,由德國公司向我國公司出口化工原料。合同規(guī)定:德國公司在2005年4月交貨。德國公司按合同規(guī)定時間交貨后,載貨船于當天起航駛往目的港青島。5月10日,德國公司向我公司發(fā)出傳真,通知貨已裝船。我公司于當天向保險公司投保。但貨到目的港后,經(jīng)我公司檢驗發(fā)現(xiàn),貨物于5月8日在海上運輸途中已經(jīng)發(fā)生損失。
    問題:上述期間發(fā)生的損失由哪一方承擔?
    評析:在CFR術語中,賣方負有在貨物裝船后給與買方貨物已裝船的充分通知。該義務直接關系到買方能否及時就運輸?shù)呢浳锿侗:I线\輸保險。如果賣方怠于通知,使得買方未能及時投保,由此造成的損失應該由賣方承擔。本案即屬此種情況。德國一方在4月即已經(jīng)將貨物裝船,本應該在4月份就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而實際情況是,到5月10日才發(fā)出裝船通知,造成買方不能對貨物在裝船后至5月9日期間可能發(fā)生的風險進行投保,即造成買方投保的延誤,該風險損失只能由賣方德國公司承擔。在CIF、FOB貿易術語中,賣方承擔同樣的責任。
    4、CIF合同貨物運輸?shù)娘L險承擔案
    案例:我國某公司與韓國某公司簽定了一份CIF合同,進口電子零部件。合同訂立后,韓國公司按時發(fā)貨。我公司收到貨物后,經(jīng)檢驗發(fā)現(xiàn),貨物外包裝破裂,貨物嚴重受損。韓國公司出具離岸證明,證明貨物損失發(fā)生在運輸途中。對于該批貨物的運輸風險雙方均未投保。問題:上述風險損失由誰承擔?
    評析:在CIF術語中,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本案中,貨物外包裝破裂的損失發(fā)生在運輸途中,該風險屬于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后的風險,因此,應該由買方承擔。但是,賣方韓國公司負有按照《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規(guī)定,投保貨物在海運中的風險的責任,但事實上,賣方違反了該規(guī)定,沒有投保,使得買方不能取得保險單據(jù),進而不能就上述損失向保險公司索賠,因此,貨物外包裝破裂風險不由買方承擔,應由賣方韓國國內公司承擔。
    5、賣方的權利擔保責任
    案例:1990年,我某機械進出口公司向一法國商人出售一批機床。法國又將該機床轉售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機床進入美國后,美國的進出口商被起訴侵權了美國有效的專利權,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專利人損失,隨后美國進口商向法國出口商追索,法國商人又向我方索賠。問題:我方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為什么?
    評析:根據(jù)《公約》規(guī)定,作為賣方的我某機械進出口公司應該向賣方——法國商人承擔所出售的貨物不會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的義務,但這種擔保應該以買方告知賣方所要銷往的國家為限,否則,賣方只保證不會侵犯買方所在國家的知識產(chǎn)權人的權利。
    6、暫時中止履行合同
    案例:加拿大公司與泰國公司訂立了一份出口精密儀器的合同。合同規(guī)定:泰國公司應在儀器制造過程中按進度預付貨款。合同訂立后合同訂立后,泰國公司獲悉加拿大公司供應的儀器質量不穩(wěn)定,于是立即通知加拿大公司:據(jù)悉你公司供貨質量不穩(wěn)定,故我方暫時中止履行合同。加拿大公司受到通知后,立即向泰國公司提供書面保證:如不能履行義務,將由銀行償付泰國公司支付的款項。但泰國公司受到此通知后,仍然堅持暫時中止履行合同。
    問題:泰國公司的做法是否妥當?
    評析:宣告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必須立即通知另一當事人,如果另一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了充分的保證,則必須繼續(xù)履行義務。因為中止合同只是暫時停止了履行合同,而不是使合同告終。因此,只要另一方當事人提供了充分的履約擔保(如銀行保函),宣告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仍須繼續(xù)履行其合同義務。因此,泰國公司只能繼續(xù)履行合同,不能暫時終止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