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段“具有法律效力的歸類,應按品目條文和有關類注或章注確定”。
這里有兩層含義。第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歸類,是按品目名稱和有關類注或章注確定商品編碼;第二,許多商品可直接按目錄規(guī)定進行歸類。
這里介紹一下類注、章注(簡稱“注釋”)的作用。注釋的作用在于限定品目、類、章商品的準確范圍,常用的方法有:
1、以定義形式來界定類、章或品目的商品范圍及對某些商品的定義作出解釋。如第72章章注一(五)將不銹鋼定義為:按重量計含碳量在1.2%及以下,含鉻量在10.5%及以上的合金鋼,不論是否含有其他元素。而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手冊中規(guī)定:不銹鋼含鉻量不小于12%。顯然兩者規(guī)定不相同,但作為《協(xié)調制度》歸類的法律依據是前者。
2、列舉典型例子的方法。例如第12章章注一列舉了歸入品目1207的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的果實;再如25章章注四列舉了歸入品目2530的主要商品。
3、用詳列具體商品名稱來定義品目的商品范圍。如第30章章注四定義了編碼3006的商品范圍由十一方面的商品組成(詳見編碼第30章章注四)。
4、用排它條款列舉若干不能歸入某一類、章或編碼的商品。如第1章注釋:本章包括所有活動物,但下列各項除外……這樣的例子在類注、章注中還有很多。
某些注釋綜合運用上述幾種注釋方法。例如,有的注釋既作了定義,又列舉了一系列商品包括在內,或列出除外的商品。這樣能使含義更加明確。例如,第40章章注四,關于“合成橡膠”的定義。
第三段“如品目、類注或章注無其他規(guī)定”,旨在明確品目條文及與其相關的類、章注釋是最重要的。
換言之,它們是在確定歸類時應首先考慮的規(guī)定。例如,第31章的注釋規(guī)定該章某些編碼僅包括某些貨品,因此,這些編碼就不能夠根據規(guī)則二(二)擴大為包括該章注釋規(guī)定不包括的商品。這里需注意的是,不能因為品目條文不明確,不論類注、章注有無規(guī)定,就按規(guī)則二歸類,而必須是在品目條文、類注、章注都無其它規(guī)定的條件下才能按規(guī)則二歸類。
規(guī)則二 (一)品目所列貨品,應包括該項貨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進口或出口時該項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還應包括該項貨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為完整品或制成品歸類的貨品)在進口或出口時的未組裝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質,應視為包括該種材料或物質與其他材料或物質混合或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種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應視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該種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由一種以上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應按規(guī)則三歸類。
規(guī)則解釋:
規(guī)則二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實際上是擴大編碼的商品范圍,這里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品目所列商品包括其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其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就應包括在內。例如缺一個輪子的汽車,因其缺少的部件并不能影響產品本身的特征,故應按完整品歸類。第二層意思是還應視為包括該項貨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進口或出口時的未組裝件或拆散件。例如完整的一輛汽車和缺少的某些零部件的汽車,在歸類時都按整汽車歸。之所以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編碼品目有限,不可能將各種情況的商品一一列出。下面解釋一下不完整品、未制成品的概念:
1、不完整品:是指某個商品還不完整,缺少某些零部件,但卻具有完整品的基本特征。例如缺少一個輪胎或倒車鏡等零部件的汽車,仍應按完整的汽車歸類,并不因為缺少了一個輪胎而不叫做汽車;缺少鍵盤的便攜式電腦仍應按完整的便攜式電腦歸類等。如沒有這項規(guī)則,則需將每缺一個零部件的商品單列一個子目,一是難以列全,二是很煩瑣且浪費目錄資源。
2、未制成品:指已具備了成品的形狀特征,但還不能直接使用,需經進一步加工才能使用的商品。例如已具有鑰匙形狀的銅制鑰匙坯片。
3、因運輸、包裝、加工貿易等原因,進口時未組裝件或拆散的貨品。例如機電產品的成套散件,此類成套散件只需簡單組裝即可成為完整成品。
第二段“具有法律效力的歸類,應按品目條文和有關類注或章注確定”。
這里有兩層含義。第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歸類,是按品目名稱和有關類注或章注確定商品編碼;第二,許多商品可直接按目錄規(guī)定進行歸類。
這里介紹一下類注、章注(簡稱“注釋”)的作用。注釋的作用在于限定品目、類、章商品的準確范圍,常用的方法有:
1、以定義形式來界定類、章或品目的商品范圍及對某些商品的定義作出解釋。如第72章章注一(五)將不銹鋼定義為:按重量計含碳量在1.2%及以下,含鉻量在10.5%及以上的合金鋼,不論是否含有其他元素。而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手冊中規(guī)定:不銹鋼含鉻量不小于12%。顯然兩者規(guī)定不相同,但作為《協(xié)調制度》歸類的法律依據是前者。
2、列舉典型例子的方法。例如第12章章注一列舉了歸入品目1207的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的果實;再如25章章注四列舉了歸入品目2530的主要商品。
3、用詳列具體商品名稱來定義品目的商品范圍。如第30章章注四定義了編碼3006的商品范圍由十一方面的商品組成(詳見編碼第30章章注四)。
4、用排它條款列舉若干不能歸入某一類、章或編碼的商品。如第1章注釋:本章包括所有活動物,但下列各項除外……這樣的例子在類注、章注中還有很多。
某些注釋綜合運用上述幾種注釋方法。例如,有的注釋既作了定義,又列舉了一系列商品包括在內,或列出除外的商品。這樣能使含義更加明確。例如,第40章章注四,關于“合成橡膠”的定義。
第三段“如品目、類注或章注無其他規(guī)定”,旨在明確品目條文及與其相關的類、章注釋是最重要的。
換言之,它們是在確定歸類時應首先考慮的規(guī)定。例如,第31章的注釋規(guī)定該章某些編碼僅包括某些貨品,因此,這些編碼就不能夠根據規(guī)則二(二)擴大為包括該章注釋規(guī)定不包括的商品。這里需注意的是,不能因為品目條文不明確,不論類注、章注有無規(guī)定,就按規(guī)則二歸類,而必須是在品目條文、類注、章注都無其它規(guī)定的條件下才能按規(guī)則二歸類。
規(guī)則二 (一)品目所列貨品,應包括該項貨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進口或出口時該項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還應包括該項貨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為完整品或制成品歸類的貨品)在進口或出口時的未組裝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質,應視為包括該種材料或物質與其他材料或物質混合或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種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應視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該種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由一種以上材料或物質構成的貨品,應按規(guī)則三歸類。
規(guī)則解釋:
規(guī)則二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實際上是擴大編碼的商品范圍,這里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品目所列商品包括其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其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就應包括在內。例如缺一個輪子的汽車,因其缺少的部件并不能影響產品本身的特征,故應按完整品歸類。第二層意思是還應視為包括該項貨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進口或出口時的未組裝件或拆散件。例如完整的一輛汽車和缺少的某些零部件的汽車,在歸類時都按整汽車歸。之所以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編碼品目有限,不可能將各種情況的商品一一列出。下面解釋一下不完整品、未制成品的概念:
1、不完整品:是指某個商品還不完整,缺少某些零部件,但卻具有完整品的基本特征。例如缺少一個輪胎或倒車鏡等零部件的汽車,仍應按完整的汽車歸類,并不因為缺少了一個輪胎而不叫做汽車;缺少鍵盤的便攜式電腦仍應按完整的便攜式電腦歸類等。如沒有這項規(guī)則,則需將每缺一個零部件的商品單列一個子目,一是難以列全,二是很煩瑣且浪費目錄資源。
2、未制成品:指已具備了成品的形狀特征,但還不能直接使用,需經進一步加工才能使用的商品。例如已具有鑰匙形狀的銅制鑰匙坯片。
3、因運輸、包裝、加工貿易等原因,進口時未組裝件或拆散的貨品。例如機電產品的成套散件,此類成套散件只需簡單組裝即可成為完整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