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存貨
一、存貨概述
(一)存貨的內容
存貨是指企業(yè)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銷商品等。
(二)存貨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貨的采購成本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其中:
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yè)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fā)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guī)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yè)購買存貨發(fā)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及相應的教育費附加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費。
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例題34·判斷題】商品流通企業(yè)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運雜費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進貨費用數額較小的,也可以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2009年)
【答案】√
2.存貨的加工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發(fā)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yè)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人員的職工薪酬。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yè)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3.存貨的其他成本
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企業(yè)設計產品發(fā)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fā)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來源不同,其成本的構成內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過購買而取得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構成;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構成。
存貨成本
采購成本
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其他成本
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
存貨的成本,實務中具體按以下原則確定: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fā)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數量損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制的存貨,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裝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托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但是,下列費用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在其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應計入存貨成本。如由于自然災害而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fā)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確認為當期損益。
2.倉儲費用,指企業(yè)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fā)生的儲存費用,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的其他支出,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存貨成本。
【例題37·單選題】某企業(yè)為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本月購入甲材料2 060公斤,每公斤單價(含增值稅)50元,另外支付運雜費3 500元,運輸途中發(fā)生合理損耗60公斤,入庫前發(fā)生挑選整理費用620元。該批材料入庫的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 )元。(2008年)
A.50 B.51.81 C.52 D.53.56
【答案】D
【解析】該批材料入庫的實際單位成本=(2 060×50+3 500+620)/(2 060-60)=53.56(元/公斤)。
【例題38·單選題】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標明的價款為25萬元,增值稅為4.25萬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險費2萬元、包裝物押金2萬元。該批材料的采購成本為( )萬元。(2007年)
A.27 B.29 C.29.25 D.31.25
【答案】A
【解析】該批材料的采購成本=25+2=27(萬元)。
(三)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業(yè)發(fā)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yè)可以采用的發(fā)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1.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是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fā)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fā)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fā)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fā)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fā)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fā)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fā)業(yè)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wěn)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x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yè)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yè)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例題40·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fā)出原材料的成本。2009年9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00元;9月7日購入甲材料35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10元;9月21日購入甲材料4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290元;9元28日發(fā)出甲材料500千克。9月份甲材料發(fā)出成本為( )元。(2010年)
A.145 000 B.150 000 C.153 000 D.155 000
【答案】C
【解析】發(fā)出材料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元)。
【例題41·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10元;2月15日發(fā)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元。(2008年)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答案】D
【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數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原材料都是2月10日購入的原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10=11 000(元)。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例題42·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發(fā)出材料成本。2010年3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件,單位成本40元;3月15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5元;3月20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8元;當月共發(fā)出甲材料500件。3月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為( )元。(2011年)
A.18 500 B.18 600 C.19 000 D.20 000
【答案】B
【解析】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37.2×500=18 600(元)。
【例題43·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發(fā)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10元;2月25日發(fā)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庫存余額為( )元。(2007年)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答案】C
【解析】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100+300×110)/(200+300)=106(元/公斤),月末庫存材料的數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庫存余額=100×106=10 600(元)。
4.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fā)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庫存原有存貨 本次進貨
存貨單位成本= 的實際成本 + 的實際成本
原有庫存存貨數量 + 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fā)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fā)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fā)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tài)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fā)及結存,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一)采用實際成本核算
1.科目設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庫存各種材料的收發(fā)與結存情況。在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本科目的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在途物資”科目用于核算企業(yè)采用實際成本(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貸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物資(即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本科目應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記企業(yè)購入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
2.賬務處理
(1)購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庫的時間與付款的時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會計處理上也有所不同。
①發(fā)票賬單與材料同時到達
原材料
銀行存款等
銀行存款等
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原材料
應付賬款
原材料
①月末,按材料的估計價值入賬
②下月初作相反分錄沖回
(二)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1.設置的科目:材料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
2.賬務處理
【例題45·單選題】某企業(yè)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為13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為節(jié)約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110萬元,計劃成本120萬元,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該企業(yè)當月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萬元。(2010年)
A.88
B.96
C.100
D.112
【答案】A
【解析】當月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00×[-20+(110-120)]/(130+120)×100%=88(萬元)。
【例題46•單選題】某企業(yè)對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2008年12月1日,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40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為6萬元;本月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為200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發(fā)生額為12萬元;本月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600萬元。該企業(yè)2008年12月31日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萬元。(2009年)
A.798
B.800
C.802
D.1604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異率=(-6+12)/(400+2000)×100%=0.25%,2008年12月31日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400+2000-1600)×(1+0.25%)=802(萬元)。
【例題47•判斷題】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日常核算,應按月分攤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不應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分攤。( )(2008年)
【答案】√
【解析】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日常核算,應按月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例題48•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80萬元,成本差異為超支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110萬元,計劃成本為12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為( )萬元。(2007年)
A.超支5
B.節(jié)約5
C.超支15
D.節(jié)約15
【答案】A
【解析】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20+(110-120)]/(80+120)×100%×100=5(萬元)(超支)。
三、包裝物
(一)包裝物的內容
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yè)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其核算內容包括:
1. 生產過程中用于包裝產品作為產品組成部分的包裝物;
2. 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3. 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4. 出租或出借給購買單位使用的包裝物。
(二)包裝物的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jiān)督包裝物的增加變動及其價值損耗、結存等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周轉材料——包裝物”科目進行核算。對于生產領用包裝物,應根據領用包裝物的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周轉材料——包裝物”、“材料成本差異”等科目。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于包裝物發(fā)出時,按其實際成本計入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而單獨計價的包裝物,一方面應反映其銷售收入,計入其他業(yè)務收入;另一方面應反映其實際銷售成本,計入其他業(yè)務成本。
周轉材料—包裝物
生產成本
銷售費用
其他業(yè)務成本
①生產領用
②隨同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出借
③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出租
1. 生產領用包裝物
2. 隨同商品出售包裝物
四、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內容
低值易耗品通常被視同存貨,作為流動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一般劃分為一般工具、專用工具、替換設備、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jiān)督低值易耗品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貸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減少,期末余額在借方,通常反映企業(yè)期末結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額。
低值易耗品等企業(yè)的周轉材料符合存貨定義和條件的,按照使用次數分次計入成本費用。金額較小的,可在領用時一次計入成本費用,以簡化核算,但為加強實物管理,應當在備查簿上進行登記。
采用分次攤銷法攤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攤銷其賬面價值的單次平均攤銷額。分次攤銷法適用于可供多次反復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在采用分次攤銷法的情況下,需要單獨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庫”和“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科目。
銀行存款
周—低—在庫
周—低—在用
周—低—攤銷
制造費用
①購入
②領用
④攤完對沖
③攤銷
五、委托加工物資
(一)委托加工物資的內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資是指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
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物資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等;
3.支付的稅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消費稅(指屬于消費稅應稅范圍的加工物資)等。
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加工物資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資用于繼續(xù)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先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guī)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后所負擔的消費稅。
(二)委托加工物資的賬務處理
1.發(fā)出物資
2.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
3.加工完成驗收入庫
【例題50·單選題】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委托外單位加工一批應交消費稅的商品,以銀行存款支付加工費200萬元、增值稅34萬元、消費稅30萬元,該加工商品收回后將直接用于銷售。甲公司支付上述相關款項時,應編制的會計分錄是( )。(2010年)
A.借:委托加工物資 264
貸:銀行存款 264
B.借:委托加工物資 230
應交稅費 34
貸:銀行存款 264
C.借:委托加工物資 200
應交稅費 64
貸:銀行存款 264
D.借:委托加工物資 264
貸:銀行存款 200
應交稅費 64
【答案】B
【解析】本題分錄為:
借:委托加工物資 230(200+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銀行存款 264
注意: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委托加工物資繳納的消費稅應該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
【例題51·判斷題】委托加工的物資收回后用于連續(xù)生產的,應將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2011年)
【答案】×
【解析】如果委托方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繳納的費稅應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的借方;收回以后直接出售的,消費稅應該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
【例題52·單選題】甲、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應交消費稅的半成品,收回后用于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甲公司發(fā)出原材料實際成本210萬元,支付加工費6萬元、增值稅1.02萬元、消費稅24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收回該半成品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2009年)
A.216 B.217.02 C.240 D.241.02
【答案】A
【解析】甲公司收回該半成品的入賬價值=210+6=216(萬元)。
【例題53·單選題】一般納稅人委托其他單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對外銷售的,其發(fā)生的下列支出中,不應計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的是( )。(2008年)
A.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B.支付給受托方的加工費
C.支付給受托方的增值稅
D.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答案】C
【解析】支付給受托方的增值稅應作為進項稅額抵扣,不應計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
【例題54·多選題】下列各項,構成企業(yè)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有( )。(2007年)
A.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B.支付的加工費用和保險費
C.收回后直接銷售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
D.收回后繼續(xù)加工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
【答案】ABC
【解析】收回后繼續(xù)加工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應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
六、庫存商品
(一)庫存商品的內容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yè)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guī)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二)庫存商品的賬務處理
1.驗收入庫商品
對于庫存商品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企業(yè),當庫存商品生產完成并驗收入庫時,應按實際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
2.銷售商品
企業(yè)銷售商品、確認收入時,應結轉其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等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1)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
毛利率= 銷售凈額 ×100%
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和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例題56·單選題】某商場采用毛利率法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甲類商品2010年4月1日期初成本為3 500萬元,當月購貨成本為500萬元,當月銷售收入為4 500萬元。甲類商品第一季度實際毛利率為25%。2010年4月30日,甲類商品結存成本為( )萬元。(2011年)
A.500 B.1 125 C.625 D.3 375
【答案】C
【解析】本期銷售成本=4500×(1-25%)=3375(萬元);結存存貨成本=3500+500-3375=625(萬元)。
【(2)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并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
進銷差價率= ×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七、存貨清查
為了反映企業(yè)在財產清查中查明的各種存貨的盤盈、盤虧和毀損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借方登記存貨的盤虧、毀損金額及盤盈的轉銷金額,貸方登記存貨的盤盈金額及盤虧的轉銷金額。企業(yè)清查的各種存貨損溢,應查明原因,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期末處理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存貨清查發(fā)生盤盈和盤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期末處理后該賬戶無余額。核算時分兩步:第一步,批準前調整為賬實相符;第二步,批準后結轉處理。
(一)存貨盤盈的賬務處理
管理費用
待處理財產損溢
原材料等
①批準處理前
②批準處理后
60 000
(二)存貨盤虧及毀損的賬務處理
原材料
待處理財產損溢
其他應收款
原材料
管理費用
營業(yè)外支出
①批準處理前
②由過失人賠償部分
③殘料入庫
④一般經營損失
⑤非常損失
八、存貨減值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勺儸F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1.無需加工直接出售的存貨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2.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出售的存貨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進一步加工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例題62·多選題】下列各項中,關于企業(yè)存貨的表述正確的有( )。(2010年)
A.存貨應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B.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C.存貨期末計價應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D.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期末應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答案】ABCD
【解析】這四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例題63·單選題】某企業(yè)20×7年3月31日,乙存貨的實際成本為100萬元,加工該存貨至完工產成品估計還將發(fā)生成本為20萬元,估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為2萬元,估計用該存貨生產的產成品售價為110萬元。假定乙存貨月初“存貨跌價準備”科目余額為0,20×7年3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 )萬元。(2007年)
A.-10 B.0 C.10 D.12
【答案】D
【解析】20×7年3月31日該存貨可變現凈值=110-20-2=88(萬元),其成本為100萬元,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00-88=12(萬元)。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企業(yè)應當按照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2.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轉回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時,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3.結轉存貨跌價準備
企業(yè)結轉存貨銷售成本時,對于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等科目。
一、存貨概述
(一)存貨的內容
存貨是指企業(yè)在日?;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銷商品等。
(二)存貨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貨的采購成本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其中:
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yè)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fā)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guī)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yè)購買存貨發(fā)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及相應的教育費附加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費。
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例題34·判斷題】商品流通企業(yè)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fā)生的運雜費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進貨費用數額較小的,也可以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2009年)
【答案】√
2.存貨的加工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發(fā)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yè)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人員的職工薪酬。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yè)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3.存貨的其他成本
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企業(yè)設計產品發(fā)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fā)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來源不同,其成本的構成內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過購買而取得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構成;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構成。
存貨成本
采購成本
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其他成本
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其他支出
存貨的成本,實務中具體按以下原則確定: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fā)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數量損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制的存貨,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裝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托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但是,下列費用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在其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應計入存貨成本。如由于自然災害而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fā)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確認為當期損益。
2.倉儲費用,指企業(yè)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fā)生的儲存費用,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tài)的其他支出,應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存貨成本。
【例題37·單選題】某企業(yè)為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本月購入甲材料2 060公斤,每公斤單價(含增值稅)50元,另外支付運雜費3 500元,運輸途中發(fā)生合理損耗60公斤,入庫前發(fā)生挑選整理費用620元。該批材料入庫的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 )元。(2008年)
A.50 B.51.81 C.52 D.53.56
【答案】D
【解析】該批材料入庫的實際單位成本=(2 060×50+3 500+620)/(2 060-60)=53.56(元/公斤)。
【例題38·單選題】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標明的價款為25萬元,增值稅為4.25萬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險費2萬元、包裝物押金2萬元。該批材料的采購成本為( )萬元。(2007年)
A.27 B.29 C.29.25 D.31.25
【答案】A
【解析】該批材料的采購成本=25+2=27(萬元)。
(三)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業(yè)發(fā)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yè)可以采用的發(fā)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1.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是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fā)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fā)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fā)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fā)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fā)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fā)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fā)業(yè)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wěn)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xù)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fā)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yè)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yè)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例題40·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fā)出原材料的成本。2009年9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00元;9月7日購入甲材料35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10元;9月21日購入甲材料4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290元;9元28日發(fā)出甲材料500千克。9月份甲材料發(fā)出成本為( )元。(2010年)
A.145 000 B.150 000 C.153 000 D.155 000
【答案】C
【解析】發(fā)出材料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元)。
【例題41·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10元;2月15日發(fā)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元。(2008年)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答案】D
【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數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原材料都是2月10日購入的原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10=11 000(元)。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例題42·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發(fā)出材料成本。2010年3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件,單位成本40元;3月15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5元;3月20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8元;當月共發(fā)出甲材料500件。3月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為( )元。(2011年)
A.18 500 B.18 600 C.19 000 D.20 000
【答案】B
【解析】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發(fā)出甲材料的成本=37.2×500=18 600(元)。
【例題43·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發(fā)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10元;2月25日發(fā)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庫存余額為( )元。(2007年)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答案】C
【解析】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100+300×110)/(200+300)=106(元/公斤),月末庫存材料的數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庫存余額=100×106=10 600(元)。
4.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fā)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庫存原有存貨 本次進貨
存貨單位成本= 的實際成本 + 的實際成本
原有庫存存貨數量 + 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fā)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fā)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fā)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tài)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fā)及結存,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一)采用實際成本核算
1.科目設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庫存各種材料的收發(fā)與結存情況。在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本科目的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在途物資”科目用于核算企業(yè)采用實際成本(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貸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物資(即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本科目應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記企業(yè)購入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
2.賬務處理
(1)購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庫的時間與付款的時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會計處理上也有所不同。
①發(fā)票賬單與材料同時到達
原材料
銀行存款等
銀行存款等
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原材料
應付賬款
原材料
①月末,按材料的估計價值入賬
②下月初作相反分錄沖回
(二)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1.設置的科目:材料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
2.賬務處理
【例題45·單選題】某企業(yè)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為13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為節(jié)約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110萬元,計劃成本120萬元,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該企業(yè)當月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萬元。(2010年)
A.88
B.96
C.100
D.112
【答案】A
【解析】當月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00×[-20+(110-120)]/(130+120)×100%=88(萬元)。
【例題46•單選題】某企業(yè)對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2008年12月1日,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40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為6萬元;本月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為2000萬元,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發(fā)生額為12萬元;本月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600萬元。該企業(yè)2008年12月31日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萬元。(2009年)
A.798
B.800
C.802
D.1604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異率=(-6+12)/(400+2000)×100%=0.25%,2008年12月31日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400+2000-1600)×(1+0.25%)=802(萬元)。
【例題47•判斷題】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日常核算,應按月分攤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不應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分攤。( )(2008年)
【答案】√
【解析】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日常核算,應按月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例題48•單選題】某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80萬元,成本差異為超支20萬元。當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110萬元,計劃成本為12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萬元,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為( )萬元。(2007年)
A.超支5
B.節(jié)約5
C.超支15
D.節(jié)約15
【答案】A
【解析】當月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20+(110-120)]/(80+120)×100%×100=5(萬元)(超支)。
三、包裝物
(一)包裝物的內容
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yè)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其核算內容包括:
1. 生產過程中用于包裝產品作為產品組成部分的包裝物;
2. 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3. 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的包裝物;
4. 出租或出借給購買單位使用的包裝物。
(二)包裝物的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jiān)督包裝物的增加變動及其價值損耗、結存等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周轉材料——包裝物”科目進行核算。對于生產領用包裝物,應根據領用包裝物的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周轉材料——包裝物”、“材料成本差異”等科目。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于包裝物發(fā)出時,按其實際成本計入銷售費用。隨同商品出售而單獨計價的包裝物,一方面應反映其銷售收入,計入其他業(yè)務收入;另一方面應反映其實際銷售成本,計入其他業(yè)務成本。
周轉材料—包裝物
生產成本
銷售費用
其他業(yè)務成本
①生產領用
②隨同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出借
③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出租
1. 生產領用包裝物
2. 隨同商品出售包裝物
四、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內容
低值易耗品通常被視同存貨,作為流動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一般劃分為一般工具、專用工具、替換設備、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jiān)督低值易耗品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貸方登記低值易耗品的減少,期末余額在借方,通常反映企業(yè)期末結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額。
低值易耗品等企業(yè)的周轉材料符合存貨定義和條件的,按照使用次數分次計入成本費用。金額較小的,可在領用時一次計入成本費用,以簡化核算,但為加強實物管理,應當在備查簿上進行登記。
采用分次攤銷法攤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攤銷其賬面價值的單次平均攤銷額。分次攤銷法適用于可供多次反復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在采用分次攤銷法的情況下,需要單獨設置“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庫”和“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明細科目。
銀行存款
周—低—在庫
周—低—在用
周—低—攤銷
制造費用
①購入
②領用
④攤完對沖
③攤銷
五、委托加工物資
(一)委托加工物資的內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資是指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
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物資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等;
3.支付的稅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消費稅(指屬于消費稅應稅范圍的加工物資)等。
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加工物資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資用于繼續(xù)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應先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guī)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后所負擔的消費稅。
(二)委托加工物資的賬務處理
1.發(fā)出物資
2.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
3.加工完成驗收入庫
【例題50·單選題】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委托外單位加工一批應交消費稅的商品,以銀行存款支付加工費200萬元、增值稅34萬元、消費稅30萬元,該加工商品收回后將直接用于銷售。甲公司支付上述相關款項時,應編制的會計分錄是( )。(2010年)
A.借:委托加工物資 264
貸:銀行存款 264
B.借:委托加工物資 230
應交稅費 34
貸:銀行存款 264
C.借:委托加工物資 200
應交稅費 64
貸:銀行存款 264
D.借:委托加工物資 264
貸:銀行存款 200
應交稅費 64
【答案】B
【解析】本題分錄為:
借:委托加工物資 230(200+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銀行存款 264
注意: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委托加工物資繳納的消費稅應該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
【例題51·判斷題】委托加工的物資收回后用于連續(xù)生產的,應將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2011年)
【答案】×
【解析】如果委托方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繳納的費稅應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的借方;收回以后直接出售的,消費稅應該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
【例題52·單選題】甲、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應交消費稅的半成品,收回后用于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甲公司發(fā)出原材料實際成本210萬元,支付加工費6萬元、增值稅1.02萬元、消費稅24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收回該半成品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2009年)
A.216 B.217.02 C.240 D.241.02
【答案】A
【解析】甲公司收回該半成品的入賬價值=210+6=216(萬元)。
【例題53·單選題】一般納稅人委托其他單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對外銷售的,其發(fā)生的下列支出中,不應計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的是( )。(2008年)
A.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B.支付給受托方的加工費
C.支付給受托方的增值稅
D.受托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答案】C
【解析】支付給受托方的增值稅應作為進項稅額抵扣,不應計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
【例題54·多選題】下列各項,構成企業(yè)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有( )。(2007年)
A.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B.支付的加工費用和保險費
C.收回后直接銷售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
D.收回后繼續(xù)加工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
【答案】ABC
【解析】收回后繼續(xù)加工物資的代收代繳消費稅應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
六、庫存商品
(一)庫存商品的內容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yè)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guī)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二)庫存商品的賬務處理
1.驗收入庫商品
對于庫存商品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企業(yè),當庫存商品生產完成并驗收入庫時,應按實際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
2.銷售商品
企業(yè)銷售商品、確認收入時,應結轉其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等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1)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
毛利率= 銷售凈額 ×100%
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和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例題56·單選題】某商場采用毛利率法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甲類商品2010年4月1日期初成本為3 500萬元,當月購貨成本為500萬元,當月銷售收入為4 500萬元。甲類商品第一季度實際毛利率為25%。2010年4月30日,甲類商品結存成本為( )萬元。(2011年)
A.500 B.1 125 C.625 D.3 375
【答案】C
【解析】本期銷售成本=4500×(1-25%)=3375(萬元);結存存貨成本=3500+500-3375=625(萬元)。
【(2)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并據以調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
進銷差價率= ×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七、存貨清查
為了反映企業(yè)在財產清查中查明的各種存貨的盤盈、盤虧和毀損情況,企業(yè)應當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借方登記存貨的盤虧、毀損金額及盤盈的轉銷金額,貸方登記存貨的盤盈金額及盤虧的轉銷金額。企業(yè)清查的各種存貨損溢,應查明原因,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期末處理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存貨清查發(fā)生盤盈和盤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期末處理后該賬戶無余額。核算時分兩步:第一步,批準前調整為賬實相符;第二步,批準后結轉處理。
(一)存貨盤盈的賬務處理
管理費用
待處理財產損溢
原材料等
①批準處理前
②批準處理后
60 000
(二)存貨盤虧及毀損的賬務處理
原材料
待處理財產損溢
其他應收款
原材料
管理費用
營業(yè)外支出
①批準處理前
②由過失人賠償部分
③殘料入庫
④一般經營損失
⑤非常損失
八、存貨減值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勺儸F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1.無需加工直接出售的存貨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2.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出售的存貨
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進一步加工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例題62·多選題】下列各項中,關于企業(yè)存貨的表述正確的有( )。(2010年)
A.存貨應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B.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C.存貨期末計價應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D.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期末應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答案】ABCD
【解析】這四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例題63·單選題】某企業(yè)20×7年3月31日,乙存貨的實際成本為100萬元,加工該存貨至完工產成品估計還將發(fā)生成本為20萬元,估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為2萬元,估計用該存貨生產的產成品售價為110萬元。假定乙存貨月初“存貨跌價準備”科目余額為0,20×7年3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 )萬元。(2007年)
A.-10 B.0 C.10 D.12
【答案】D
【解析】20×7年3月31日該存貨可變現凈值=110-20-2=88(萬元),其成本為100萬元,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00-88=12(萬元)。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企業(yè)應當按照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2.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轉回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時,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3.結轉存貨跌價準備
企業(yè)結轉存貨銷售成本時,對于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借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