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5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的作者是;標題中的“樂天”是指詩人。(2分)
2.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只劃一處)(1分)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這首詩的頸聯(lián)蘊涵了什么哲理?(2分)
答:
【答案】
1.劉禹錫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蘊涵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lián),歷來被人們稱道。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2分)
【答案】
(1)(1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2分)答題示例:①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②賞字詞:“隨”表現(xiàn)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④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3.閱讀下邊的文字完成下題
農(nóng)家望晴
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fā)老農(nóng)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1.第三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案:
2.在《農(nóng)家望晴》和《觀麥》中兩位詩人抒發(fā)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點?
答案:
【答案】
1.“如鶴立”比喻白發(fā)老農(nóng)持久,執(zhí)著的站立姿態(tài),形象的表現(xiàn)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對勞動人們的深切同情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的作者是;標題中的“樂天”是指詩人。(2分)
2.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只劃一處)(1分)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這首詩的頸聯(lián)蘊涵了什么哲理?(2分)
答:
【答案】
1.劉禹錫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蘊涵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lián),歷來被人們稱道。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2分)
【答案】
(1)(1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2分)答題示例:①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②賞字詞:“隨”表現(xiàn)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④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3.閱讀下邊的文字完成下題
農(nóng)家望晴
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fā)老農(nóng)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1.第三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案:
2.在《農(nóng)家望晴》和《觀麥》中兩位詩人抒發(fā)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點?
答案:
【答案】
1.“如鶴立”比喻白發(fā)老農(nóng)持久,執(zhí)著的站立姿態(tài),形象的表現(xiàn)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對勞動人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