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 實務評估期

字號:

分評估期
    一、評估的涵義
    二、評估的過程
    三、評估的技術與方法
    評估的含義及目的
    一. 評估的含義
    二. 評估的目的
    三. 評估中可能存在的障礙
    一、評估的含義
    評估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貫穿于從接案到介入的整個過程。
    評估作為整個助人過程的一部分,是評判全部工作是否達到預設目標的一種手段。
    評估的意義
    評估也是一種對服務質量,效果的客觀評判活動,以此檢驗及證明服務機構及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品質,為取信于社會大眾以后獲得新的資助奠定基礎。
    評估的意義
    評估還有助于社會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檢驗現有的理論與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并通過評估及時加以改進,為以后的實踐提供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評估的分類
    其一是實務評估,即評估對特定案主進行介入的效果和效率。實務評估不僅是對產出結果的評估方法,同時也可以檢測社會工作的介入技巧和策略的有效程度。
    其二是項目評估,即對向大量案主提供服務以滿足社區(qū)需求的項目進行效果及效率的評估。項目的評估主要評判項目有沒有很好的完成。
    效果與效率
    效果主要是指服務或介入計劃是否能實現其預設的目標。
    效率則是指產出與投入的比值,即介入結果和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多少的比值。
    二、評估的目的
    1. 是為了掌握社會工作者介入的效果,2. 是為評估助人的整個過程,可以了解服務的有效性及效率,3. 是為了提升服務的品質。
    三、評估中可能存在的障礙
    1. 很多人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擔心和恐懼。
    2. 社會工作較難找到充裕的時間來做正式的評估,缺乏日常進行評估的體系和制度。
    3. 有些機構本身不重視評估,得過且過。
    4. 社會工作者缺乏評估方法的培訓。
    第二節(jié)評估的過程
    一. 評估的過程 二. 過程評估 三. 總結評估
    一、評估的過程
    評估是個持續(xù)的過程,從接案階段開始一直可以延續(xù)到終結案。 一般在計劃中制定的具體目標,也就是評估時進行檢查的指標。
    二、過程評估
    過程評估是貫穿于整個介入過程的評估活動,從接案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工作關系的終結,它是對整個助人過程的評估。
    從概念和操作兩個層面來看,概念層面涉及完成一定目標的書面計劃,而操作層面則是介入活動本身。
    過程評估將關注兩個主要的方面:案主的行為及幫助過程。
    三、總結評估
    總結評估是對產出結果的一種評估,通常在助人過程結束時進行,它關注的是預期的目標或結果是否達成,對目標達成的評估或對案主的變化(結果)的評估。
    總結評估關注的問題
    1.這個助人的過程對案主是否有效?
    2.案主有了哪些變化?
    3.社會工作者應該做點什么不一樣的事?為什么?
    4.所運用的理論與技巧的作用是什么?
    5.社會工作者在經歷了這一過程后學到了什么?
    6.事后來說,這種幫助案主的方法是有效的嗎?
    7.對將來社會工作者更有效的工作有什么啟示?
    總結評估中的注意事項學易教育提供
    1. 不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
    2. 借評估來打擊異己,欺騙大眾
    3. 敷衍了事,形式主義
    第三節(jié)評估的方法和技術
    一. 評估直接服務的方法和技術
    二. 項目評估的方法
    一、評估直接服務的方法與技術
    1. 評估的方法2. 評估的技術
    1、 評估的方法①個案記錄②錄像和電子記錄③電腦的運用
    個案記錄
    個案記錄是評估案主非常重要的工具,個案記錄中包含了社會工作者對案主工作的大量信息,通過對個案記錄的監(jiān)控,隨時了解和評估情況的進展。
    錄像和電子記錄
    錄音和錄象也是評估的一種有用的工具。在社會工作督導真實、準確地掌握被督導者在與案主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有針對性地加以指點。
    電腦的運用
    在評估中電腦也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電腦不僅可以用來記錄各種信息,而且也更有利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有效的分析。
    在機構的電腦程序中應對資料庫的管理有較為嚴格的程序和制度,避免案主資料泄密事件的發(fā)生。
    2、 評估的主要技術
    ① 單個對象設計②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③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分④案主滿意度的調查
    單個對象的設計
    l 單個對象設計是指在了解介入是否成功的一種研究方法。在這種評估中,社會工作者通常要用基線和其他變量。
    l 基線是行為研究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來測量行為的頻度、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它在評估個案的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l 使用基線是為了了解在介入之前的情況,以便于和介入后進行對照。學易教育提供
    l 把A代表沒有介入前的基線狀態(tài),B則是介入后的情況,這樣的過程稱之為單個對象的AB設計。
    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
    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是評估案主進步水平的一種方法。在這種評估中,主要在于評估案主是否已經達到了其所預設的目標及達到的程度如何。
    在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中,評估中測量的標準就是案主在計劃階段對目標的陳述。
    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分
    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分是評估已設定的任務完成情況的一種方法,它也是一種簡單而有彈性的評估工具。一般用于以任務為中心的實務評估和研究。
    四點標準:4—完全完成、3—基本完成、2—部分完成、1—少量完成。
    案主滿意度的調查
    案主滿意度的調查是評估案主滿意程度的方法,它對社會工作者了解對介入的反應非常重要,是機構了解社會工作者服務品質的重要途徑。
    二、項目評估的方法
    1. 進行項目評估的原則2. 項目評估的具體方法
    1、 項目評估的原則
    ① 誰是評估資料和報告的使用者?
    ② 是否很有必要進行評估?
    ③ 項目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是什么?
    ④ 被評估的項目介入是什么?
    ⑤ 所選的變化指標可以測量嗎
    ⑥ 什么是切實可行的資料收集?
    ⑦ 評估的結果將被怎樣進行分析呢?
    2、 項目評估的具體方法
    ① 需求評估。
    需求評估是指社會工作者在評估有問題的案主、現有資源、潛在的解決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障礙中所做的有系統(tǒng)的評價。
    ② 評估的可能性測定。評估的可能性測定是要搞清楚這個項目能否進行評估,機構準備好進行評估了嗎?
    ③ 過程分析。過程分析是對項目的整個運作過程進行分析。
    ④ 項目結果分析。
    ⑤項目監(jiān)測。項目監(jiān)測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它貫穿于項目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