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大全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篇一
    1、通過反復朗讀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對比論證方法。
    2、背誦全文。
    3、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美德。
    1、安排一課時教學。
    2、早自習預習文章,疏通字義。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4、利用搶答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誦,直至背下全文。
    誦讀法、問答法、點撥法。
    課件、記分牌。
    一、導入
    (課前播放《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音樂全屏展示。)
    同學們,上課前給你們播放的歌曲好聽嗎?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你們知道我國的教師節(jié)是哪一天嗎?
    為什么我國要設立這個節(jié)日,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大家說的很對。當今社會尊師重教已經巍然成風,但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卻不是這樣的,當時的情況如何呢?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唐代散文家韓愈的千古佳作《師說》,從中去找尋答案吧。
    二、解題、出示教學目標
    1、解題:
    “說”,古代散文中的一種,屬議論文范圍,“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通常這類文體我們可以理解為“解說關于的道理”,“師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BR>    2、教學目標:
    反復朗讀、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三、朗讀欣賞與指導
    1、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聽清字音、節(jié)奏。
    四、研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為三個大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競賽,宣布比賽規(guī)則,每組派一位同學負責記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
    提問: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為什么要從師?擇師的標準是什么?
    明確: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yè)解惑;
    一段從師的必要:孰能無惑;
    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小結:這一段從正面論述了從師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然后依次說明了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全班同學齊讀第一段。)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問:第二段主要運用了三組對比,抨擊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人,請同學們找出相關句子。
    明確:
    故之圣人──今之眾人
    愛其子──與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學,師生合作共同朗讀第二段,進一步明確三組對比的內容。(根據學生朗讀情況稍加點評。)
    分組背誦三組對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齊讀第三段。)
    提問:在“從師”這一問題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作出了什么論斷?
    明確:
    孔子的行為
    三段──結論
    孔子的言論
    (請同學按照思路背誦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齊讀第四段。)
    提問: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確:
    四段──交代緣起:好古文不拘于時
    五、小結
    這篇課文四段都圍繞“從師”這個問題展開。第一段正面論述從師之道,說明老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標準。第二段運用了三組對比,批判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第三段運用孔子的言行,進一步從正面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寫作緣起。
    六、齊背全文
    1、請同學根據板書背誦全文。
    2、播放畫面,配上音樂,師生共同背誦全文。
    七、總結
    1、統(tǒng)計各組最后得分,宣布比賽結果。
    2、布置課外練習。
    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篇二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自瀆、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1、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2、“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3、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導入?BR>    (二)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