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半天課 下午全自習高考錄取率不降反升

字號:

“沒想到在中部地區(qū)的一個小縣城里,居然有一所真正把新課改的目標‘自主、探究、合作’落實到每節(jié)課,落實到每個學生和教師身上的中學,而且是在被視為‘改革禁區(qū)’的高中?!痹趶纳轿餍陆{返回北京的火車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這樣感慨。
    新絳縣,位于山西南部。楊東平一行從北京乘17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此地,只是為了看這里的一所縣中新絳中學,一個每天只上半天課的高中。
    一所縣里的高中只上半天課?初,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高中的時間都被各科老師填得滿滿的,尤其是各地的縣中,更是以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著稱。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所中學自從進行“每天只上半天課”的教改措施之后,高考(微博)升學率不降反升,每年高考二本上線率提高10%。
    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中學?
    ◆現(xiàn)場
    每天只上半天課,
    下午全是自習
    前不久,記者隨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一行來到新絳中學,向校長提出要聽課。得到允許后,卻沒有被通知去聽哪節(jié)課,校長寧致義告訴記者:“哪節(jié)課都行,什么時間進去都可以。反正上午是展示課,下午是自習課?!?BR>    當天下午,記者隨意進入幾間教室,看到的情況大致相同,學生的課桌都是6個或者8個擺成一組,像開圓桌會議。學生或者看書、做習題,或者與旁邊的同學小聲討論,老師則在幾組間隨意走動,如果學生有問題,老師就單獨講解。對于突然進入教室的參觀者,學生們視若無睹。
    單從下午的自習課,還看不出這所學校有何獨特之處。第二天上午,記者再次到學校聽課。
    高一四班正在上物理課展示課,講臺上一名學生正在用已知條件推導動能定理。老師站在臺下,與其他同學討論這個名叫柴永杰的學生推導的是否正確。
    課桌上放的是老師提前發(fā)下來的“探究學案”,前面幾句話是這樣的:臺風、龍卷風為什么可以卷起房子、汽車?水為什么能推動水磨?為什么一只飛鳥可以造成飛機失事?……
    這些現(xiàn)象都與動能有關,把學生引入一種學習情境。之后列出的就是動能定理、與之有關的概念、要領,要掌握的內(nèi)容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內(nèi)容有哪些,還有幾道相關的例題。
    根據(jù)這份學案,學生在前一天的自習課上已經(jīng)預習了相關內(nèi)容,也做了幾道典型的例題。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與同小組的同學討論,如果大家都解決不了,可以把問題寫在“互動卡”上,交給老師,老師在課上重點解答。展示課后,學生還會寫出學習報告,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
    ◆調(diào)查
    被現(xiàn)實逼出來的教改:*“滿堂灌”
    新絳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是山西省示范高中,但在2004年以后,學校一度遭遇辦學危機:周邊一批民辦校興起,學習成績好或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的學生都選擇到市區(qū)和民辦學校就讀,導致學校生源明顯下降,部分教師也辭職到民辦學校去拿高薪了。
    “生源相同的情況下,教學質(zhì)量取決于模式;模式相同的情況下,教學質(zhì)量取決于生源,我們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進行課堂改革,徹底改變教學模式。說明白了,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老師滿堂灌!”校長寧致義說。
    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目標的新課程改革在推行過程中,尤其在高中遇到了許多阻力,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害怕學生成績下降、高考錄取率降低。
    可新絳中學卻成功地走出了這個怪圈。談起推行問題解決式課堂的成效時,寧致義總是首先說學生學習有興趣了,會自主學習了,然后才會提到高考的成績提高了。從2009年開始,新絳中學的高考二本上線率逐年提升,每年大約提高10%。
    目前新絳中學的做法已經(jīng)在山西11個縣的中小學推廣,到今年9月全省將有五分之一的縣推廣這一教學模式。
    “半天上課,半天自主不是我發(fā)明的,帕夫雷什中學就是這樣上課的?!庇腥私?jīng)常問寧致義,這套東西是不是去國外參觀學習時學回來的,這名山西師大物理系的畢業(yè)生回答:“我從來沒有出過國,只是在踐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自主學習,教室里計算機隨時上網(wǎng)
    在新絳中學,還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每個班都有幾臺計算機,年級越高,計算機越多。這些電腦不是擺設,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可以隨時上網(wǎng)查資料。上課時,一旦學生對老師所講有疑問,或者老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太清楚,師生馬上可以上網(wǎng)找正確答案。
    老師做的課件可以從網(wǎng)上找到,不會的知識點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答案,那么老師在課上的作用是什么?
    “服務者,讓老師服務于學生,把過去的大鍋飯,變?yōu)辄c菜制,讓學生學會獨立表達?!睂幹铝x認為教改的目的就是把過去“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李玉紅帶高一年級的語文課,她的體會是:“過去是我們告訴學生,現(xiàn)在是啟發(fā)學生,一層層讓學生自己說出來?!?BR>    有一節(jié)課,講蘇軾的《赤璧懷古》,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這是典型的豪放派詩詞,但是第四組一個女生則認為從詞的后幾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失意、悲傷,“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是無法釋懷的低落情緒,他無處排遣,只能借酒消愁。這位女生的觀點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贊同,大家在課堂上就爭論起來。
    “學生爭論的也是學術界存疑的問題,說明學生在思考。這在以前的課堂上是無法出現(xiàn)的。”李玉紅說,這位女生后來寫了一篇學習報告,登在校內(nèi)的刊物上。
    有人質(zhì)疑,這種教學方式是否能讓老師知道哪些同學掌握了知識,哪些同學沒有掌握。老師們有一個辦法:看展示率,就是看每個同學的表現(xiàn)。在分學習小組時,老師也有意把學習差異較大的學生分在一個組,這樣一個組里每門功課都有強人,每個人都要承擔一門課的小組把關人。
    ◆對話
    校長寧致義:
    給學生表達權、話語權、選擇權
    “學生是不需要教的,只要激發(fā)就行了。”“教改必須形式和內(nèi)容都改?!薄拔覀兊慕逃繕耸牵鹤寙棠鹃L成好的喬木,小草長成好的小草?!?BR>    寧致義有許多很精辟的教育語言,在給別人講解“問題式解決課堂”時也有許多來源于生活的生動例子,“自己人效應”就是其中一個。
    “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別人打架,可能回來后也能敘述清楚,但很快就會忘了??墒亲约盒r候和誰打過一架,怎么打的,許多人很多年以后都會記得清楚,這是因為自己是參與者。所以要想學生學習效果好,就要讓他們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BR>    若不是近偶然看到了女兒的博客,寧致義至今還不清楚女兒在小學時到底遇到了什么樣的老師,為什么一度會對上學、學習失去興趣。
    女兒從小喜歡畫畫,上小學時,有上學忘記帶課本,卻把繪畫冊裝到了書包里。上課后,老師責問她為什么不帶書,翻了書包后發(fā)現(xiàn)了繪畫本,老師一下子就把本子撕了。但是倔強的孩子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同在一所縣城當老師的父親。
    這件事以后,女兒對這位老師非常反感,也失去了學習興趣。女兒后來學習成績一直不算好,寧致義曾經(jīng)非常擔心孩子考不上大學。
    2008年,寧致義因傷住院??吹讲〈采系母赣H,女兒似乎一下懂事了。她對爸爸說:“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學!”說這句話時,離高考還有一年的時間。一年后,女兒順利地考上了大學,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女兒在博客中所寫的童年經(jīng)歷,讓寧致義知道孩子已經(jīng)能夠面對小時候在學校受到的傷害,也讓他對自己三年來堅持做的事更有了信心:“必須改變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師生關系,大學我管不了,起碼在中學階段不能壓制學生太多,不能摧殘學生?!?BR>    “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zhì)量?!边@是寧致義的一個觀點。
    中青
    ■成長·知道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
    原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帕夫雷什中學建立了半日學習、半日自由活動的作息制度。學生自愿地參加課外閱讀、課外科技小組活動。所有學生到畢業(yè)時讀小說100部,科普讀物100部,全部學生能裝卸內(nèi)燃機、電視機;全部學生會拉手風琴;全部學生都能做詩。在學校期間,學生每年都要種一棵樹。經(jīng)過十幾年,校園到周圍的村莊已經(jīng)變成了一片森林,學校建立了自己的風力發(fā)電廠,而且高考升學率居全蘇聯(lián)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