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點】
① 金融資產歸類的原則是依據管理者的意圖。
② 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進行后續(xù)計量;
③ 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④ 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的目的是短期獲利,不計提減值準備;
⑤ 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將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⑥ 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⑦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⑧ 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⑨ 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⑩ 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⑪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進行計量;
⑫ 持有至到期投資按照債券的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入賬,其中交易費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核算。
⑬ 持有至到期投資轉換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⑭ 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⑮ 貸款和應收款項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
⑯ 貸款確認減值損失時,把貸款本金、利息調整以及應收未收利息全部轉入“貸款——已減值”,以后期間按實際利率法以每期初的攤余成本為基礎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應將“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利息進行表外登記,不需要確認。
⑰ 減值后,在收到本金或利息時,均沖減“貸款——已減值”。
⑱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fā)生的交易費用。
⑲ 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通過損益轉回,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可供出售權益工具的減值損失,通過“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回。
⑳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時,要將公允價值價值的累計變動額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入投資收益中。
2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債券時,計算攤余成本不考慮暫時性的公允價值變動,要考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減值損失。
2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債券時,計算公允價值變動額時是用此時點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而不是用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比較。
23 跨年度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不影響處置當期損益。
貸款和應收款項:
24 一般企業(yè)對應收款項進行減值測試,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分為單項金額重大和非重大的應收款項。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fā)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25 對于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以及單獨測試后未發(fā)生減值的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采用組合方式進行減值測試,分析判斷是否發(fā)生減值。通常情況下,可以將這些應收款項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產負債表日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26 企業(yè)應當根據以前年度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本期各項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
27 持未到期的商業(yè)匯票向銀行貼現,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即減去貼現息后的凈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貼現息部分,借記“財務費用”等科目,按商業(yè)匯票的票面金額,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或“短期借款”科目
28 企業(yè)以不附追索權的方式轉移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應收債權應按賬面價值結轉,即計提的壞賬準備要同時結轉,不在期末調整。
29 在轉讓應收賬款時不應終止確認:
A. 以轉讓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回購
B. 以高于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20萬元的價格回購
C. 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低于700萬元的,按照700萬元回購
D. 以轉讓價格加上轉讓日至回購日期間按照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回購
30 在轉讓應收賬款時應終止確認:以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回購
31 【口決】:一般地,若資產處置時,回購價格已知,則不應終止確認;若資產處置時,回購價格不確定,則可以終止確
3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A.以外幣計價的可供出售貨幣性金融資產發(fā)生的匯兌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B.以外幣計價的可供出售貨幣性金融資產發(fā)生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C.可供出售外幣股權投資因匯率變動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D.可供出售外幣股權投資因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E.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總結】可供出售融資產: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匯率變動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匯兌差額,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換、可供出售債權投資的計算:
(1)售出債券
借:銀行存款 ?。ㄊ蹆r-手續(xù)費)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利息調整
——應計利息
*投資收益
一次還本付息,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利息
分次付息,到期還本,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利息-票面利息
(2)重分類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應計利息
——利息調整
——公允價值變動?。ü蕛r-原攤余成本)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應計利息
——利息調整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公允價-原攤余成本)
(3)2008年末確認利息收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ㄆ崩?BR> 貸:投資收益 ?。〝傆喑杀?實i)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
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4)計提減值:
計算賬面價值時應該考慮公允價值變動,計算攤余成本不能考慮公允價值變動。
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 = 攤余成本 - 公允價值
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 = 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① 金融資產歸類的原則是依據管理者的意圖。
② 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進行后續(xù)計量;
③ 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④ 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的目的是短期獲利,不計提減值準備;
⑤ 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將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
⑥ 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⑦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⑧ 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⑨ 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⑩ 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⑪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進行計量;
⑫ 持有至到期投資按照債券的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入賬,其中交易費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核算。
⑬ 持有至到期投資轉換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⑭ 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⑮ 貸款和應收款項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
⑯ 貸款確認減值損失時,把貸款本金、利息調整以及應收未收利息全部轉入“貸款——已減值”,以后期間按實際利率法以每期初的攤余成本為基礎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應將“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利息進行表外登記,不需要確認。
⑰ 減值后,在收到本金或利息時,均沖減“貸款——已減值”。
⑱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fā)生的交易費用。
⑲ 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通過損益轉回,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可供出售權益工具的減值損失,通過“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回。
⑳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時,要將公允價值價值的累計變動額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入投資收益中。
21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債券時,計算攤余成本不考慮暫時性的公允價值變動,要考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減值損失。
2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債券時,計算公允價值變動額時是用此時點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而不是用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比較。
23 跨年度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不影響處置當期損益。
貸款和應收款項:
24 一般企業(yè)對應收款項進行減值測試,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分為單項金額重大和非重大的應收款項。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fā)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25 對于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以及單獨測試后未發(fā)生減值的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采用組合方式進行減值測試,分析判斷是否發(fā)生減值。通常情況下,可以將這些應收款項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產負債表日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26 企業(yè)應當根據以前年度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本期各項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
27 持未到期的商業(yè)匯票向銀行貼現,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即減去貼現息后的凈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貼現息部分,借記“財務費用”等科目,按商業(yè)匯票的票面金額,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或“短期借款”科目
28 企業(yè)以不附追索權的方式轉移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應收債權應按賬面價值結轉,即計提的壞賬準備要同時結轉,不在期末調整。
29 在轉讓應收賬款時不應終止確認:
A. 以轉讓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回購
B. 以高于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20萬元的價格回購
C. 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低于700萬元的,按照700萬元回購
D. 以轉讓價格加上轉讓日至回購日期間按照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回購
30 在轉讓應收賬款時應終止確認:以回購日該應收賬款的市場價格回購
31 【口決】:一般地,若資產處置時,回購價格已知,則不應終止確認;若資產處置時,回購價格不確定,則可以終止確
3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A.以外幣計價的可供出售貨幣性金融資產發(fā)生的匯兌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B.以外幣計價的可供出售貨幣性金融資產發(fā)生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C.可供出售外幣股權投資因匯率變動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D.可供出售外幣股權投資因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E.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總結】可供出售融資產: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匯率變動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匯兌差額,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換、可供出售債權投資的計算:
(1)售出債券
借:銀行存款 ?。ㄊ蹆r-手續(xù)費)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利息調整
——應計利息
*投資收益
一次還本付息,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利息
分次付息,到期還本,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利息-票面利息
(2)重分類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應計利息
——利息調整
——公允價值變動?。ü蕛r-原攤余成本)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應計利息
——利息調整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公允價-原攤余成本)
(3)2008年末確認利息收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ㄆ崩?BR> 貸:投資收益 ?。〝傆喑杀?實i)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
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4)計提減值:
計算賬面價值時應該考慮公允價值變動,計算攤余成本不能考慮公允價值變動。
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 = 攤余成本 - 公允價值
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 = 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