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方】羚羊角(鎊。另研。一兩) 麝香(另研。一兩) 龍腦(另研。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半) 蒲黃(二兩半) 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芎藭(一兩六錢半) 柴胡(一兩六錢半) 杏仁(另研。一兩六錢半) 桔梗(一兩六錢半) 防風(去蘆。一兩半) 白術(shù)(一兩半) 白芍藥(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神曲(一兩半) 當歸(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七錢半) 大豆黃卷(一兩七錢半) 肉桂(一兩七錢半) 乾姜(七錢半) 牛黃(另研。一兩二錢) 犀角(另研。二兩) 雄黃(另研 八錢)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錢) 乾山藥(十兩) 白蘞(七錢半) 大棗(另研。一百個)
【制法】上除大棗、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藥別研為細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內(nèi)再研和勻。將大棗煮熟去皮核,搗爛如泥。同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功能與主治】治諸風緩縱不隨,言語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fā)癲狂,并皆治之。
【用法與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溫水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羚羊角(鎊。另研。一兩) 麝香(另研。一兩) 龍腦(另研。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半) 蒲黃(二兩半) 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芎藭(一兩六錢半) 柴胡(一兩六錢半) 杏仁(另研。一兩六錢半) 桔梗(一兩六錢半) 防風(去蘆。一兩半) 白術(shù)(一兩半) 白芍藥(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神曲(一兩半) 當歸(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七錢半) 大豆黃卷(一兩七錢半) 肉桂(一兩七錢半) 乾姜(七錢半) 牛黃(另研。一兩二錢) 犀角(另研。二兩) 雄黃(另研 八錢)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錢) 乾山藥(十兩) 白蘞(七錢半) 大棗(另研。一百個)
【制法】上除大棗、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藥別研為細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內(nèi)再研和勻。將大棗煮熟去皮核,搗爛如泥。同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功能與主治】治諸風緩縱不隨,言語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fā)癲狂,并皆治之。
【用法與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溫水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