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歷史的循環(huán)》而作的發(fā)散性演講 請允許我使用這個俗套無比的開頭—— 說實話,抽到這個題目,躍然眼前的便是《阿房宮賦》后的那句話——所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確實,這也算得上是一個切題的說法了;但我想,真正的歷史,畢竟不能說是單純?nèi)缫粐d衰的,它是關(guān)乎整個文明、甚至切合于整個孕育文明的土地而存在的。我們知道,歷史是廣袤的,這一點毫無疑問;而我說,歷史亦是宿命的——這是經(jīng)驗性的。因而,我更喜歡以“一個龐大整體的命運洪流”來定義“歷史”這個概念。而我今天所講到的一切的歷史,希望大家也能夠跳出課本和字典的詮釋,而與我一道,將它融入逝者如斯的紛繁變遷,融入整個宇宙洪荒的轉(zhuǎn)動與靜止,融入那個龐大的注定的集合?!? 初三暑假的時候,我讀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本《百年孤獨》。這是我第觸摸到別人筆下的那股洪流,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也是我第意識到自己身處這股洪流之中——不夸張地說,這本書給予我這樣的感覺,即是,我們絕不需要史書和史料來了解我們身處的循環(huán),因為我們自身,縱是渺小,也注定比冷眼的文字親歷到更多。那么,今天,且讓我以我一人的拙見,給大家談?wù)勥@個大題目:歷史的循環(huán)?!?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數(shù)學(xué)常識,有一種帶子,叫做莫比烏斯帶。就像我手中的這根,我們可以把一根線從始至終劃遍原來紙條的正反面——歷史不同于書寫的歷史,也正是莫比烏斯帶與普通紙環(huán)之間的關(guān)系:歷史的貫通性使得任何一種斷代都是生硬的,因為它給予了每個點與其他點無限的相遇可能,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循環(huán)正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循環(huán)意味著每一條路都是可以被重新走過的,失去的價值都是可以再次被賦予的,命運都并非是絕對獨立的。它使廣義上的歷史無限趨同的同時,也異化著詮釋它的方式,空間的形狀、肌體的韌性……而這種性質(zhì),伴隨著循環(huán)本身的存在,對于個體來說也是永不遠離的。也就是說,循環(huán)本身既意味著重復(fù),又不背叛于無限定?!? 《百年孤獨》中,預(yù)言家梅爾加德斯的羊皮紙上,不僅書寫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亦綜合了整個歷史在某種意義上的導(dǎo)向與未來。那么,讀過書的同學(xué)又不禁要發(fā)問,家族的終結(jié)者——長豬尾巴的奧雷連諾,難道不是這個未來的局限么?那么,請聽聽原著者的想法吧:馬爾克斯自己曾說過,布恩迪亞家族之所以走向滅亡,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都充滿勞績,卻始終不懂得愛:小說理論家(我所看到的實際版本似乎是程抱一先生的一部論著)曾說,時間的存在在一個故事中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線型,二是螺旋線,前者表達終結(jié),而后者卻是無盡的往復(fù)。盡管《百年孤獨》是一個線型的故事,且在這個奧雷連諾出生之前并沒有過的愛,到他這里也不再向下沿承,愛本身卻獲得了他的祖先花費百年都不能得到永生?!? 愛在結(jié)束中復(fù)生,本身已是耐人尋味的循環(huán)。但這一點也讓我們關(guān)注到,歷史循環(huán)的推進力究竟是什么——是時間嗎?不,對于這個紙環(huán),每一個點都有著相同或相近的符號,即使兩者處于暫時的對立,亦會被歷史本身所貫通:時間,對于大歷史來說是渺小的、不足以引發(fā)轉(zhuǎn)動的。那么,是宿命嗎?不,當(dāng)我們將紙環(huán)剪開,宿命如同一條寫滿各色符號的長練,它是循環(huán)的依附,卻不是推進的力量。那么,還能是什么呢?如果我們關(guān)注循環(huán)的特性,把目光放到這個無限定的前提的話,那么依據(jù)這個特性,我們又可以在茫茫書海之中尋找到那句我們太過熟悉的話語?!妒ソ?jīng)。多林哥前書》說,愛是永不止息。事實上,人類的情感不僅是永恒的模具,更是促進每一個分毫前進的隱秘之力:此愛并非那本我們從未上過的《人與自然與社會》書上的愛,而是上天下地的神游之愛,貫通古今與世界間的廣袤的情感?!? 蘇老泉說得不錯:“向使三國復(fù)愛其地”,由土地引發(fā)的愛,是循環(huán)與永恒的一份。于是,我們也就可以給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愛與歷史同為不息,干巴巴的編年史將歷史的循環(huán)限定于普通紙環(huán)的一面,走不到相反的地方,永遠看不到全部的真相——而一個小小的扭轉(zhuǎn),卻讓循環(huán)永遠有一條路可以探明全部,洞悉物理之外全部的事理。愛是復(fù)雜的,但正如莫比烏斯帶一般,它卻締造了全部的可能。歷史是廣袤的、宿命的,亦是情感的,而這也正是我認為每個普通人在注視它的時候所應(yīng)帶有的一種先行觀念。也許有一天,當(dāng)會考結(jié)束,當(dāng)我們真正因為熱愛整個人類的生存與情感而愛上歷史的時候,我希望有一種感性之眼,能夠與大家一路同行。 請記住,這才是屬于我們的,歷史的循環(huán)?!? 201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