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推拿之刺灸指導:艾炷隔物灸法——隔附子灸

字號:

【概述】
    隔附子灸,隔物灸法之一。此法的應用首見于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載“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以諸癰腫牢堅。”古人在灸治時,附子多選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釅?。ㄖ肝吨瓭夂竦拇祝┗蛲憬^。如唐。王燾的《外臺秘要》載崔氏療耳聾、牙關急不得開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釅酢漬之二宿,令潤徹,削一頭納耳中,灸十四壯,令氣通耳中即差。”清。顧世澄的《瘍醫(yī)大全》提到:“用附子制過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瘡上,著艾灸之?!币灾委従贸莎洝3酶阶悠耐?,古人還采用將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餅進行灸療。如明。薛已《外科發(fā)揮》記載,治瘡口不收斂者“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為餅,置瘡口處,將艾壯于餅上灸之。每日數(shù)次,但令微熱,勿令痛”。明。汪機《外科理例》說得更為明確:“附子為末,唾津和為餅,如三錢厚,安瘡上,以艾炷灸之?!?,清代《串雅外編》等對隔附子灸亦有載述。
    現(xiàn)代隔附子灸在臨床上未作常規(guī)隔物灸法,早期多為個案觀察,近來已逐步進行較大樣本的驗證,發(fā)現(xiàn)隔附子灸對不少急難之癥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臨床上還觀察到,隔附子灸如使用不當可造成中毒。有人在報道,用附子餅灸引起局部皮膚瘙癢或起紅疹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齡20~77歲。皮膚反應部位以軀干為多,四肢次之。33例全系采用大小約6×6cm、厚約6mm的大藥餅。施灸中出現(xiàn)有不同程度的頭昏乏力。口唇鼻癢、咽痛、胸悶、惡心、腹痛、四肢微麻等類似烏頭鹼中毒癥狀。一般都發(fā)生于連續(xù)施灸時間長,室內不通風的環(huán)境下醫(yī)者較患者癥狀明顯,這也許與當時所處的體位,吸進煙氣的濃度及不同體質有關,但停灸后癥狀大多可逐漸緩解乃至消失。附子屬烏頭類藥物,故推測其毒性可能主要由烏頭鹼類生物鹼引起。烏頭鹼的致死量為3~4毫g,人口服烏頭鹼0.2mg即致中毒。據(jù)測試附子在18℃以上的環(huán)境中烏頭鹼的毒性作用占優(yōu)勢。
    【操作方法】
    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餅灸兩種。
    1.隔附子片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中間用針刺數(shù)孔,放于穴區(qū),上置艾炷灸之。
    2.隔附子餅灸:將附子切細研末,以黃酒調和作餅,厚約0.4cm,中間用針刺孔,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亦可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研細末,以煉蜜調和制成0.5cm厚的藥餅,用針穿刺數(shù)孔,上置艾炷灸之。
    若附子片或附子餅被艾炷燒焦,可以更換后再灸,直至穴區(qū)皮膚出現(xiàn)紅暈停灸。
    【主治病證】
    附子辛溫大熱,有溫腎壯陽之功,適宜治療陽痿、早泄、遺精及瘡瘍久潰不斂、指端麻木等病證。近年來又用以治療痛經(jīng)、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
    【注意事項】
    1.施灸時要注意室內通風。
    2.附子餅灸須在醫(yī)務人員指導監(jiān)視下進行。
    3.應選擇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處施灸,灸餅灼燙時可用薄紙襯墊灸講下,以防灼傷皮膚。
    4.對陰盛火旺及過敏體質者、孕婦均禁用附子餅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