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崔夢欣 通訊員王懷民)四面紙上滿是天書一般的古代文字,學生要一一*這些“密碼”……這不是考古節(jié)目,而是武漢大學文學院期末考試的試卷。
昨天下午,2009級人文科學試驗班的胡可夫同學剛考完《古文字學》,“其實老師之前就告訴我們會考認字,但沒想到題型這么多?!?BR> 胡可夫介紹,任課老師肖圣中副教授的“天書”試卷,讓參考的95名學生在2個半小時內(nèi)破譯“密碼”。他回憶,第一題的“謎底”是單個漢字,第二題“謎底”是成語,第三、四題“謎底”是詩詞或四書五經(jīng)中的句子。
“這是我今年第做的嘗試?!毙なブ惺茉L時說,《古文字學》的考試試題一般是附上一段青銅器上的銘文,要求學生寫出釋文。“以前我也是這么出題,但是這樣考查的方式不全面,學生也會去押題。”為了“改革”,肖圣中花了一整天時間琢磨試題、搭配難度。
無獨有偶,在6月底,該院阮桂君副教授則亮出了“空白”考卷:第一道試題為歸納本學期所學語法學知識,出一份試卷。具體要求如下:試卷內(nèi)容必須覆蓋每個章節(jié)、試題種類不少于5類,總量不少于20題。阮桂君稱,此前該院博導李建中教授也曾采取過這種方式出題,旨在改變學生“上課聽寫、復習抄寫、考試默寫”的“三寫”狀態(tài)。
昨天下午,2009級人文科學試驗班的胡可夫同學剛考完《古文字學》,“其實老師之前就告訴我們會考認字,但沒想到題型這么多?!?BR> 胡可夫介紹,任課老師肖圣中副教授的“天書”試卷,讓參考的95名學生在2個半小時內(nèi)破譯“密碼”。他回憶,第一題的“謎底”是單個漢字,第二題“謎底”是成語,第三、四題“謎底”是詩詞或四書五經(jīng)中的句子。
“這是我今年第做的嘗試?!毙なブ惺茉L時說,《古文字學》的考試試題一般是附上一段青銅器上的銘文,要求學生寫出釋文。“以前我也是這么出題,但是這樣考查的方式不全面,學生也會去押題。”為了“改革”,肖圣中花了一整天時間琢磨試題、搭配難度。
無獨有偶,在6月底,該院阮桂君副教授則亮出了“空白”考卷:第一道試題為歸納本學期所學語法學知識,出一份試卷。具體要求如下:試卷內(nèi)容必須覆蓋每個章節(jié)、試題種類不少于5類,總量不少于20題。阮桂君稱,此前該院博導李建中教授也曾采取過這種方式出題,旨在改變學生“上課聽寫、復習抄寫、考試默寫”的“三寫”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