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際貨運空運業(yè)務:海運航次租船實務基本操作(2)

字號:

所謂實踐出真知,所有這些經(jīng)驗都來源于實踐。當然,一個專業(yè)的租船經(jīng)營人還須不斷豐富自己的 海運 常識,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在篩選貨盤和確定合適的貨載時,通常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1.充分利用船舶的載貨能力。
    作為船東,自然是希望能攬到滿艙滿載的貨物,充分利用船舶的運載能力,賺取可觀的運費收入。所以接到貨盤,先要判斷貨量是否適合本船裝載?若貨量與船舶載貨能力稍有出入時,是否有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如:CGO OFFER:5000MT STEEL SCRAP 10%MOLCO,S.F 1.8,
    FM NAGOYA TO SHANGHAI
    (5000公噸廢鋼,10%增減由租船人選擇,積載因素1.8,從名古屋到上海)
    評估貨量是否合適,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船舶的載重噸,二是船舶的艙容。從我們所設定的船舶資料來看,本輪實際載貨能力為7100MT,所以裝載4500MT—5500MT廢鋼不成問題;再看本輪的散裝艙容為10222CBM,而貨物體積約為8100CBM—9900CBM,考慮到該票貨物虧艙系數(shù)較小,因此可容納所有的貨物。但由于租船人在要約中要求將貨量訂為5000MT 10%MOLCO,即由他來決定貨量的增減幅度。如果實際裝貨時,租船人提供的貨物數(shù)量為下限的時候,那么該輪就會出現(xiàn)較大的虧艙,影響到船東的航次經(jīng)濟效益。所以船東若有意要承接此貨裝運,就需和租船人盡一步磋商,爭取將貨量條款改為:
    “5000MT STEEL SCRAP 10% MOLOO”O(jiān)R“MIN 5300MT UPTO VSL’S FULL LOADABLE CAPACITY AT CHTR’S OPTION”
    這樣主動權(quán)就握在船東的手上,可避免船舶在裝貨時出現(xiàn)太大的虧艙。在船舶載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載貨量,是提高航次運費收入直接而有效的一個方法,除非合同里訂的是LUMPSUM(包干運費)條款。
    2.判斷受載期是否合適。
    如果船期趕不上貨物的受載期或為了裝貨需要等上很長時間,那么再好的貨物也不得不忍痛割愛了。判斷船期是否合適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船舶預計空出的時間加上預備航次的航行時間,看它是否在受載期的范圍內(nèi)。如果剛好踩在受載期與解約日的邊緣上,船東就要和租船人談判,爭取適當延長受載期,以給自己更大的回旋余地。因為船東對船舶上一航次卸空的時間通常是在很樂觀很順利的情況下估計出來的。在實務中,船期延誤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引起船期延誤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常常是船東無法預料也難以控制的,所以不能不留有較充裕的時間以防萬一。
    3.衡量裝卸港口的情況。
    在訂立合同之前,對裝卸港口的情況應進行必要的了解,這不僅與安全港的責任有關,而且也與裝卸效率,滯期速遣等條款密切相關。如果裝港或卸港條件不好,船方要慎重考慮。對于一些長年壓港,裝卸效率很低的港口,即使訂了裝卸效率與滯期條款,也很難完全防范船期損失的風險。因為我們知道,滯期費在實務中要追討回來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對租船人的資信缺乏了解的時候。
    如果沒有其他更好的貨盤可以選擇,船東迫于情勢,不得不接受到這些狀況不好的港口去的合同時,除了盡量避免采用CQD條款,爭取訂一個較高的裝卸效率和滯期費費率外,還要注意加上其他保護性條款。如規(guī)定“滯期費應每天支付,否則船東有權(quán)留置貨物或解除合同并索賠”等,切不可接受諸如“滯期費在卸完貨后15個工作日內(nèi)結(jié)算”這樣的條款,縱虎歸山的結(jié)果是使船東陷入被動。
    4.考慮以后航次的安排。
    我們在訂立程租合同時,盡管很難一連訂下幾個航次的租船合同,但是在訂立每一個獨立的合同時,不能不考慮得長遠一點,尤其要為下一航次著想。如果此航次是在很難找到回程貨的港口卸船,以后船舶必須空放很長的航程去其他港口受載的話,船東將負擔好幾天的船期損失,那么即使本航次是盈利的,但兩個航次平均下來,仍然是不經(jīng)濟的,甚至要虧損。因此我們不能單純關注和核算一個航次的營運效益,同時還要兼顧今后貨載的安排與整體的效益。
    5.運價的高低。
    運價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船東對貨載的決定,并且也是雙方談判磋商的核心內(nèi)容。程租運價對航運市場的反應是非常敏感而且迅速的,它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在不斷波動,船東應準確把握市場變動的脈搏。不過作為船東,不能只關心擺在臺面上的那些帳目,有時候與其為了一兩美元的運價差和租船人僵持不下,還不如設法從其他條款上去占回更大的便宜。畢竟大多數(shù)的租船人對航運知之甚少,在這一點上他們很難和船東相抗衡,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發(fā)揮我們的智慧,將這一兩美元的運價差從其他地方彌補回來。要做到這點并非易事,必須對租約的條款爛熟于心,又要善于把握機會,見縫插針。
    6.租船人的信譽。
    如果有兩份租約擺在你的面前,一份是個信譽卓著的租船人提供的,預期利潤是一萬美元,另一份租約是一個聲名狼藉的租船人提供的,可能有一萬五千美元的收益,那么我們該選哪份呢?如果是穩(wěn)健而明智的船東,他應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因為后者隱含的變數(shù)和風險太大,有可能它帶給你的損失是預期利潤所不能補償?shù)摹?BR>    7.租約其他條款。
    在實務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這樣的情景,合同的主要條款都已談妥,最終卻因個別細節(jié)條款未能談攏而前功盡棄。可見租約里某些細節(jié)條款有時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簽約以前,我們要非常仔細地審核FIXTURE NOTE里的所有條款,尤其是一些與責任,風險,利益相關聯(lián)的條款,如運費支付條款,船舶超齡保險條款,熏艙條款,裝卸費用分擔條款,NOR遞交條款等等??傊?,在訂約前就要把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限度,最理想的當然是零風險。
    8.其他因素。
    包括貨物特性,天氣因素,航行安全等等。對于新船來說,船東往往不喜歡去裝載煤炭,水泥,化工原料,魚粉等較臟的貨物或危險品,擔心污染船艙,腐蝕鋼板。特別在裝載危險品時,船東更要小心,事先要充分了解貨物的特性,以及管貨中的注意事項,包括發(fā)生危險時的應急措施。
    冬季,高緯度的港口常有冰凍封港現(xiàn)象,而有的航線則常年風急浪大,船舶的抗風浪能力不好,或結(jié)構(gòu)強度不足的話就不宜接受到這些港口去的貨物,萬一損壞船舶,或被困住,將產(chǎn)生高額的救助費和修理費等額外費用,甚至造成嚴重的貨損,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船東應根據(jù)自己的船況量力而行,選擇最合適的貨載。
    綜上所述,在給船舶攬貨配載的時候,船東應貫徹十二字方針,即“全面了解,綜合考慮,仔細評估”,在衡量了經(jīng)濟效益與風險大小之后,再與租船人進入實質(zhì)性談判階段,并簽訂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