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八榮八恥演講稿

字號:

校園八榮八恥演講稿(一)
    告訴我們“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周一升旗儀式上,學生們鏗鏘有力的誓言拉開了長征學校社會主義榮辱觀主題教育活動的序幕。
    總書記總書記近提出的“八榮八恥”重要論述,涵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要求,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是改進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為踐行“八榮八恥”,學校決定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利用升旗儀式,開展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國旗下講話”教育活動;
    各班舉辦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主題班會;每個教室、教師辦公室張貼一張“八榮八恥”座右銘或宣傳畫;學校設計好一個“八榮八恥”主題教育網頁;
    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一份開展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曾經這樣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我們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接班人,樹立怎樣的價值觀、道德觀,關系著祖國的興旺,民族的前途。
    說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征程中,我們將以學校為主陣地,讓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課堂、進教材、進教案,努力使“八榮八恥”教育入耳、入腦、入心,讓青少年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
    校園八榮八恥演講稿(二)
    同學們,什么樣的事情是光榮的,有臉面的,什么事情是不光榮的,丟人的,這也許是我們懂事時起就不斷思考的問題。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有臉,樹有皮。也就是說做人要講臉面,臉面問題實際上就是做人的品格問題。我們要學校來讀書,根本的也是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學校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敦品勵學”語出清學者梁章鉅《歸田瑣記•謝古梅先生》。他把敦品勵學作為評價具有儒者風范、高尚品格的人。1909年,時任衢郡中學堂監(jiān)督的汪張黻先生,題寫“敦品勵學”匾額懸掛于學堂門口,作為辦學宗旨,“敦品勵學”遂成為我校校訓。作為校訓,他時刻敦促我們要致力于自身品德修養(yǎng),發(fā)奮學習的高尚境界。8xx屆校友贈給學校的文化石上刻有文天詳的硯銘:“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然?!边@是古代儒者風范高尚境界的一大寫照。
    那么,在現代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講“敦品勵學”,它的內涵應該是怎么樣呢?3月4日,國家主高席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x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這一概括精辟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我想也就是我們現在講“敦品勵學”的全部內涵吧
    同學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著一份對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純粹的追求。多少為生民立命的志士仁人,多少死而后已、舍命為人的忠義之士,多少好學向上,成就事業(yè)的文人學者,多少溫良恭儉、勤勞質樸的蒼蒼蒸民。都成為民族傳統(tǒng)的化身,正是這種精神傳統(tǒng)造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豐功偉績,使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我們衢州一中堅持“敦品勵學”,也就是要傳承我們偉大的傳統(tǒng),弘揚時代精神,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講“八榮八恥”,樹高尚品德,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