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題
【材料1】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皠?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馬克思《費爾巴哈的提綱》
【材料2】中國一貫支持并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人權領域的活動。中國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21項國際人權公約。 ——《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進展》白皮書
【材料3】人權外交是美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提出的。其中心思想是,以人權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將對別國人權狀況的判斷作為是否與其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標準,并盡力向別國推行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政治制度。人權外交的實質是借口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 ——摘自《人民日報》2006--04--05第09版
【材料4】第一,享受人權需要和平的環(huán)境;第二,享受人權需要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第三,享受人權需要和諧包容的社會;第四,享受人權需要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第五,享受人權需要有效的機制保障。 ——摘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2006年6月2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首屆會議上發(fā)表講話
根據材料回答:
(1)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主要措施。
(3)西方的人權外交實質與我國人權外交的主張。
【答案】 (1)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人權決定于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沒有所謂自然或者天賦的人權。 第二,首先是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并不只是政治權利。 第三,只有具體的階級的人權,不存在抽象的超階級的人權。 第四,個體人權服從集體人權,人權服從于國際主權,并且在國家主權范圍內解決個人人權問題。 第五,人權與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體系及其社會歷史條件相聯(lián)系,不存在抽象的超歷史的人權。 第六,人權是一個系統(tǒng),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措施: ①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使人民總體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xù)得到較大的、明顯的改善,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②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③加大人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和制約,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確保嚴格執(zhí)法、公正執(zhí)法、文明執(zhí)法。 ④不斷提高人民享受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水平,大力發(fā)展教育、科學、 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yè),健全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促進全體人民平等參與發(fā)展,共享發(fā)展成果。 ⑤切實保障少數(shù)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有權利,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⑥切實加強對殘疾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注重維護他們在康復、教育、就業(yè)、交通、住房、家庭生活、社會保障、衛(wèi)生保健、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特有權益,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關愛的和諧氛圍。 此外,要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樹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國際形象。堅決反對打著“人權”的幌子,肆意干涉別國主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行徑。
(3)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人權外交實質與我國的人權外交的主張: 一方面,長期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人權外交大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鼓吹“人權無國界”、“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涉”實質上是借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另一方面,我國政府主張:①生存權、發(fā)展權,反對西方片面強調所謂自由、民主等政治權利;②主張權服從于國際主權,并且在國家主權范圍內解決個人人權問題,反對發(fā)達國家借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③反對西方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④主張人權對話,在相互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通過平等的人權對話,解決共同關注的人權問題。
【材料1】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皠?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馬克思《費爾巴哈的提綱》
【材料2】中國一貫支持并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人權領域的活動。中國已加入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21項國際人權公約。 ——《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yè)的進展》白皮書
【材料3】人權外交是美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提出的。其中心思想是,以人權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將對別國人權狀況的判斷作為是否與其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標準,并盡力向別國推行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政治制度。人權外交的實質是借口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 ——摘自《人民日報》2006--04--05第09版
【材料4】第一,享受人權需要和平的環(huán)境;第二,享受人權需要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第三,享受人權需要和諧包容的社會;第四,享受人權需要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第五,享受人權需要有效的機制保障。 ——摘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2006年6月2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首屆會議上發(fā)表講話
根據材料回答:
(1)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主要措施。
(3)西方的人權外交實質與我國人權外交的主張。
【答案】 (1)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人權決定于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沒有所謂自然或者天賦的人權。 第二,首先是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并不只是政治權利。 第三,只有具體的階級的人權,不存在抽象的超階級的人權。 第四,個體人權服從集體人權,人權服從于國際主權,并且在國家主權范圍內解決個人人權問題。 第五,人權與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體系及其社會歷史條件相聯(lián)系,不存在抽象的超歷史的人權。 第六,人權是一個系統(tǒng),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具體表現(xiàn)。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措施: ①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使人民總體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xù)得到較大的、明顯的改善,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②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③加大人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和制約,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確保嚴格執(zhí)法、公正執(zhí)法、文明執(zhí)法。 ④不斷提高人民享受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水平,大力發(fā)展教育、科學、 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yè),健全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促進全體人民平等參與發(fā)展,共享發(fā)展成果。 ⑤切實保障少數(shù)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有權利,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⑥切實加強對殘疾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注重維護他們在康復、教育、就業(yè)、交通、住房、家庭生活、社會保障、衛(wèi)生保健、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特有權益,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關愛的和諧氛圍。 此外,要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樹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國際形象。堅決反對打著“人權”的幌子,肆意干涉別國主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行徑。
(3)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人權外交實質與我國的人權外交的主張: 一方面,長期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人權外交大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鼓吹“人權無國界”、“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涉”實質上是借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另一方面,我國政府主張:①生存權、發(fā)展權,反對西方片面強調所謂自由、民主等政治權利;②主張權服從于國際主權,并且在國家主權范圍內解決個人人權問題,反對發(fā)達國家借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③反對西方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④主張人權對話,在相互尊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通過平等的人權對話,解決共同關注的人權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