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年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
2011年1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wǎng)與《21世紀人才報》發(fā)布新《2011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其中,北京大學連續(xù)4年問鼎“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浙江大學上升至第三,復旦大學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學居第五。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居中國獨立學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學院、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和南昌理工學院列中國民辦大學前三強。今年引人關注的是,“校友捐贈”首次納入中國大學評價,引領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大學“造富”能力凸顯,有望成為中國大學又一職能,北京大學盛產(chǎn)“億萬富豪”,蟬聯(lián)“2011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造就79名富豪校友,勇奪“造富搖籃”美譽。
自2003年起,中國校友會網(wǎng)和《21世紀人才報》已連續(xù)第9年發(fā)布中國大學評價報告。2011年的大亮點是首次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是大學杰出的產(chǎn)品、得意的佳作、自豪的財富;“校友捐贈”是歐美世界大學的常態(tài),是對大學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已成為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和檢驗校長執(zhí)行力的重要標準。同時,在國家新“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新增加“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jīng)費中所占的比例”指標。因此課題組在國內(nèi)率先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旨在倡導大學樹立校友捐贈文化、引導大學更好地以人為本、以教學為根、引導中國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
北京大學知識創(chuàng)新力強,連續(xù)5年蟬聯(lián)榜首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高獎,分為國家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xiàn)象、特征和規(guī)律,做出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科技工作者,評審成果的形式為著作、論文。
“國家重大科技獎勵”是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高展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以1978年至2010年我國高校獲得的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為數(shù)據(jù)基礎統(tǒng)計得出,是衡量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貢獻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水平的重大標志。
數(shù)據(jù)顯示,1978年至今,北京大學以36項成果獲“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勵”的絕對優(yōu)勢,高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榜首,體現(xiàn)出雄厚的基礎研究實力和集成創(chuàng)新能力,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自然科學領域知識創(chuàng)新貢獻力強、基礎研究水平高的高校,是我國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的領頭羊。清華大學獲22項獎勵,居第二,表現(xiàn)出強勁的知識創(chuàng)新力;南京大學有20項獲獎成果,位列第三;相比而言,國內(nèi)其他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力與這三所高校相比差距較大。吉林大學有10項,居第四;復旦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各有9項,并列第五;南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8項,并列第七;浙江大學有7項,居第九;華中科技大學有6項,名列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和中南大學等高校,獲獎數(shù)量均在3項以上。從各高校獲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等級來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各有2項;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云南大學各有1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獲獎多,居全國高校首位
數(shù)據(jù)顯示,在國家剛剛頒發(fā)的“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中,華中科技大學獲獎項目數(shù)量多,有3項,居全國高校首位。其次是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各有2項成果,名列第二;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河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和中南大學等各有1項成果獲獎,并列第三。
2011年1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wǎng)與《21世紀人才報》發(fā)布新《2011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其中,北京大學連續(xù)4年問鼎“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浙江大學上升至第三,復旦大學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學居第五。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居中國獨立學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學院、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和南昌理工學院列中國民辦大學前三強。今年引人關注的是,“校友捐贈”首次納入中國大學評價,引領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大學“造富”能力凸顯,有望成為中國大學又一職能,北京大學盛產(chǎn)“億萬富豪”,蟬聯(lián)“2011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造就79名富豪校友,勇奪“造富搖籃”美譽。
自2003年起,中國校友會網(wǎng)和《21世紀人才報》已連續(xù)第9年發(fā)布中國大學評價報告。2011年的大亮點是首次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是大學杰出的產(chǎn)品、得意的佳作、自豪的財富;“校友捐贈”是歐美世界大學的常態(tài),是對大學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已成為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和檢驗校長執(zhí)行力的重要標準。同時,在國家新“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新增加“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jīng)費中所占的比例”指標。因此課題組在國內(nèi)率先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旨在倡導大學樹立校友捐贈文化、引導大學更好地以人為本、以教學為根、引導中國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
北京大學知識創(chuàng)新力強,連續(xù)5年蟬聯(lián)榜首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高獎,分為國家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xiàn)象、特征和規(guī)律,做出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科技工作者,評審成果的形式為著作、論文。
“國家重大科技獎勵”是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高展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以1978年至2010年我國高校獲得的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為數(shù)據(jù)基礎統(tǒng)計得出,是衡量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貢獻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水平的重大標志。
數(shù)據(jù)顯示,1978年至今,北京大學以36項成果獲“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勵”的絕對優(yōu)勢,高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榜首,體現(xiàn)出雄厚的基礎研究實力和集成創(chuàng)新能力,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自然科學領域知識創(chuàng)新貢獻力強、基礎研究水平高的高校,是我國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的領頭羊。清華大學獲22項獎勵,居第二,表現(xiàn)出強勁的知識創(chuàng)新力;南京大學有20項獲獎成果,位列第三;相比而言,國內(nèi)其他高校知識創(chuàng)新力與這三所高校相比差距較大。吉林大學有10項,居第四;復旦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各有9項,并列第五;南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8項,并列第七;浙江大學有7項,居第九;華中科技大學有6項,名列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和中南大學等高校,獲獎數(shù)量均在3項以上。從各高校獲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等級來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各有2項;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云南大學各有1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獲獎多,居全國高校首位
數(shù)據(jù)顯示,在國家剛剛頒發(fā)的“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中,華中科技大學獲獎項目數(shù)量多,有3項,居全國高校首位。其次是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各有2項成果,名列第二;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河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和中南大學等各有1項成果獲獎,并列第三。
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院校分布
名次 | 學校名稱 | 獲獎數(shù)量 |
1 | 華中科技大學 | 3 |
2 |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 2 |
3 | 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河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中南大學 | 1 |
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國家重大自然科學獎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qū) | 一等獎 | 二等獎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2 | 34 | 36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1 | 21 | 22 |
3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 | 19 | 20 |
4 | 吉林大學 | 吉林 | 2 | 8 | 10 |
5 | 復旦大學 | 上海 | 9 | 9 | |
中國科技大學 | 安徽 | 9 | 9 | ||
7 | 南開大學 | 天津 | 8 | 8 |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8 | 8 | ||
9 | 浙江大學 | 浙江 | 7 | 7 |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6 | 6 | |
11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5 | 5 |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5 | 5 | ||
中國地質(zhì)大學 | 湖北 | 5 | 5 | ||
中山大學 | 廣東 | 5 | 5 | ||
15 | 山東大學 | 山東 | 1 | 3 | 4 |
武漢大學 | 湖北 | 4 | 4 | ||
同濟大學 | 上海 | 4 | 4 | ||
18 | 西北大學 | 陜西 | 1 | 2 | 3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黑龍江 | 3 | 3 | ||
蘭州大學 | 甘肅 | 3 | 3 | ||
四川大學 | 四川 | 3 | 3 | ||
天津大學 | 天津 | 3 | 3 | ||
廈門大學 | 福建 | 3 | 3 |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北京 | 3 | 3 | ||
中南大學 | 湖南 | 3 | 3 | ||
26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2 | 2 |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2 | 2 |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2 | 2 |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2 | 2 | ||
上海大學 | 上海 | 2 | 2 | ||
32 | 云南大學 | 云南 | 1 | 1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1 | 1 |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1 | 1 | ||
長安大學 | 陜西 | 1 | 1 | ||
成都理工大學 | 四川 | 1 | 1 | ||
福州大學 | 福建 | 1 | 1 | ||
貴陽醫(yī)學院 | 貴州 | 1 | 1 |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 | 黑龍江 | 1 | 1 | ||
河北師范大學 | 河北 | 1 | 1 | ||
河海大學 | 江蘇 | 1 | 1 | ||
湖南大學 | 湖南 | 1 | 1 |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1 | 1 | ||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 吉林 | 1 | 1 | ||
南京工業(yè)大學 | 江蘇 | 1 | 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1 | 1 | ||
山西大學 | 山西 | 1 | 1 | ||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 四川 | 1 | 1 |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1 | 1 |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陜西 | 1 | 1 |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1 | 1 | ||
燕山大學 | 河北 | 1 | 1 |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1 | 1 |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江蘇 | 1 | 1 | ||
中國石油大學 | 北京 | 1 | 1 |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 | 1 | 1 | ||
石家莊鐵道學院 | 河北 |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