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求職蜂擁京滬穗僧多粥少難作為

字號:

藝術生求職蜂擁京滬穗僧多粥少 “農(nóng)村包圍城市”也許更有作為
    “我又被拒了”這是譚薇薇最近的校內(nèi)狀態(tài)。在北京某音樂學院讀鋼琴專業(yè)的譚薇薇馬上要畢業(yè)了,但她似乎要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窘境?!拔胰チ撕芏鄻穲F和學校應聘,但是我們這行找工作的人太多,需要的人太少?!?BR>    求職難 藝術生求職更難
    前不久,各大音樂學院拉開了2010年招生的序幕,掀起了又一輪報考音樂學院的熱潮。一邊是上百人競爭一個招生名額的火爆局面,可另一邊卻是音樂學院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尷尬困境。
    “當初考大學,我們專業(yè)就招20人,而據(jù)說有將近400人報名考試。最后放榜時,看到第14號后面是自己的名字,我馬上跳了起來,覺得自己離‘藝術家’的夢想似乎不遠了。”回想起當初考學的成功,譚薇薇眼里閃爍出一絲光芒。
    去年9月,大四學年才剛剛開始,譚薇薇就投入了求職的隊伍之中。本以為憑自己優(yōu)秀的成績加上學校背景,必然會很快收到好消息,但令她失望的是,至今她都沒有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一開始,譚薇薇想留校,但被告知起碼要研究生才有資格。由于業(yè)余時間經(jīng)常帶中小學學生學鋼琴,她想既然當不了大學老師,能當中學老師也不錯,于是她向北京一所高中的音樂教師崗位投了簡歷。沒想到面試那天,考場前排了上百人的長隊,應聘者的背景、條件都差不多。學校本來沒有工作經(jīng)驗的限制,但在實際招聘時卻把要求提高到必須有兩年以上教學經(jīng)驗。
    當問到樂團招聘的情況時,譚薇薇開始搖頭,“樂團的競爭就更不用說了,能被招上的都是頂尖人才。而且鋼琴這個樂器在交響樂團中是沒有的,如果要去樂團只能是獨奏演員??刹皇侨巳硕寄墚斃衫屎屠钤频系摹!?BR>    “這行找工作特別難,事實上很多人都轉行了?!弊T薇薇班上有很多同學在求職時都感到無奈和困惑:由于大學只學了音樂,不會編程、不會多種外語、不會國際貿(mào)易,找工作時他們沒辦法跟其他文化專業(yè)的同學競爭;要轉行,必須從頭開始學習,而且必須不斷降低自己對于薪資的要求:從開始的每月6000元到后來的4000元、3000元?!稗D行的另一個沉重代價,就是放棄之前將近20年家庭對我們的所有投入?!弊T薇薇說。
    留還是走 看不清未來的路
    在北京學習小提琴的劉子瑜畢業(yè)時雖然沒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卻一直堅持留在北京。她堅信只要留在這里,終有一天能實現(xiàn)自己的音樂夢想。
    每周,劉子瑜會去音樂學校帶學生,一個月能掙上3000元;周末找機會到酒店、餐廳演奏,報酬多的時候也能達到每個月3000元,再加上接些演出也能賺個上千元。雖然都是些零散活,但是劉子瑜說除了個別頂尖級人才,這差不多是這個專業(yè)的學生目前可能獲得的收入了。而且能達到這樣收入的同學都是專業(yè)水平高、外表好且還要運氣好的。
    雖然依靠奮斗,每個月能獲得近8000元的收入,但劉子瑜依然覺得自己離當初的那個夢越來越遠。每天吃盒飯、趕地鐵成了她的生活主旋律。因為有些工作是臨時的,所以連醫(yī)保、社保都沒有,更別提買房安家了。
    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2007屆畢業(yè)生陳斌,也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畢業(yè)后,他堅持留在上海,開始了一段“打零工的生涯”:哪里有演出他就去哪里。商場、餐廳、廣場、錄音室……這些演出每月能給他帶來 3000元~4000元的收入。
    “跟朋友合租了個一室一廳,每月我要分擔1300元的房租。平時基本都是在外面吃,一個月起碼得吃掉1500元。交通費每月至少得400元。”有時候由于趕時間不得不打計程車,事后陳斌也會懊悔不已,責怪自己為什么沒有早出門一會兒。除此之外,還有手機費、水電煤氣費、網(wǎng)絡費、樂器維護費以及其他消耗,盡管每天忙碌奔波,到頭來他依舊是個沒有積蓄、沒有娛樂生活的月光族。
    兩年來,陳斌雖然很努力地工作,但他不僅沒有收回當初父母為自己學音樂所花費的近50萬元投入,反而還不時依靠父母接濟生活。
    “混不好我就不回去了。”一天,電視上突然播放出這樣一句廣告詞,陳斌不禁內(nèi)心有些酸楚。幾年下來,在上海蝸居打拼的經(jīng)歷,讓他感到當初自己學習音樂的熱情被生活逐漸消磨殆盡。而回家創(chuàng)業(yè),他現(xiàn)在也沒有了勇氣,這讓他時常覺得看不清自己未來的路。
    二線城市 更易找到位置
    “其實,音樂學院畢業(yè)生不一定非要留在京滬穗才能有所作為?!碧旖蛞魳穼W院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張冰冰這樣認為。
    2003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的張冰冰赴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學習歌劇指揮。2004年回國后,有不少樂團高薪邀請他擔任首席指揮,但他卻選擇了去天津音樂學院擔任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張冰冰說,這樣選擇一是“考慮到自己還年輕,在音樂學院可以搞藝術,可以進一步研究深造”;二是“80年代中期譚利華先生離開天津音樂學院之后,學院一直缺乏一個專業(yè)指揮,在那里可以讓我得到更好的鍛煉”。
    幾年下來,不斷地在京津兩地往返,張冰冰從學校領取的工資還不夠他的路費,但他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極大滿足:2005年,他成功導演并指揮了歌劇《魔笛》,實現(xiàn)了天津音樂學院建院以來在完整歌劇排練方面“零的突破”。在他和院系其他老師的共同努力建設之下,天津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目前已成為繼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之后排名全國第三的學生樂團。
    張冰冰經(jīng)常會用自己的經(jīng)歷教育學生:就業(yè)要考慮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家庭的實際經(jīng)濟狀況,有時候選擇去二線城市發(fā)展,也許更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學音樂的樂趣所在。
    張冰冰有個學生是東北人,剛進校時專業(yè)水平并不好,但十分勤奮努力。畢業(yè)前夕,這個學生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報考北京中央歌劇院。但由于競爭太激烈,他沒有考上,便決定第二年再考。當他向老師咨詢意見時,張冰冰建議他不妨去剛成立的貴州交響樂團試試。
    進入貴州交響樂團后,一開始每月的工資雖然只有4000元左右,但單位對這名學生非常重視,一年之后就將其轉正,并把他提到了副首席的位置,工資也漲到了每月6000多元。而北京的中國愛樂樂團,樂手的一般收入也是每月6000元~8000元??紤]到演出機會和生活成本,這名學生認為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對張老師也十分感激。
    “中國的交響樂正在逐步興起,河北、貴州、云南、四川、重慶以及深圳等地的交響樂團通過改制重組,影響力和活躍程度不斷增加。音樂學院畢業(yè)生求職時不妨把眼界放得開闊些,把目光放得長遠些?!睆埍ㄗh說。記者 謝洋 實習生 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