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jīng)濟師《經(jīng)濟基礎》貨幣與金融(3)

字號:

(3)庇古認為貨幣的價值由貨幣供求的數(shù)量關系決定。
    貨幣需求是以人們的手持現(xiàn)金來表示,不僅是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也包括貯藏貨幣,這是劍橋方程式區(qū)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這一思想。
    劍橋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質(zhì)是一致的,都是試圖說明物價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于貨幣量的變化。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反比。
    【例題3:課后題第1題】以費雪和庇古為代表的傳統(tǒng)貨幣數(shù)量說認為貨幣對實物經(jīng)濟不起作用,他們的基本觀點是( )
    A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shù)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shù)量成正比
    B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與貨幣數(shù)量成正比,貨幣價值與貨幣數(shù)量成反比
    C貨幣數(shù)量說是關于貨幣需求的理論
    D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取決于他們的流動性偏好
    三、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
    1.凱恩斯流動性偏好學說的基本思想
    (1) 凱恩斯在其所著《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流動性偏好論
    (2)基本思想:經(jīng)濟主體之所以需要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性偏好”這一心理,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動性的貨幣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資產(chǎn),以應付日常的、臨時的或投機的需要,從而產(chǎn)生貨幣需求。
    2.影響流動性偏好的三種動機和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掌握
    (1)影響流動性偏好的三種動機
    交易動機----進行日常交易
    預防動機---應付各種緊急情況
    投機動機---根據(jù)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期持有貨幣以便從中獲利。
    (2)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
    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構成交易性需求,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shù),即:
    L1= L1(y)>0
    投機動機構成投機需求,由利率的高低決定,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即:
    L2= L2(i)<0
    所以,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是:
    L(貨幣需求)= L1(y)+ L2(i)
    流動性陷阱:當利率降到某一低點時,貨幣需求會無限增大,此時無人愿意持有債券,都愿意持有貨幣。(補:此時人們會產(chǎn)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所以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意味著貨幣政策失效。)